职场无间道 早早跨过奈何桥 识破骗子招数

作者 : 北行剑客

现在社会上骗子十分猖獗,而且有职业化趋势。几个人租间破房子,安个烂电话,坐在被窝里,抱着电话机,就开始成本极低、风险为零的诈骗活动。这些骗子的主要行骗对象是企业老总,主要行骗的途径是电话骚扰,主要行骗的幌子是形象宣传,主要行骗的目的是获取暴利。

狂轰乱炸式的电话骗局,搞得很多企业老总苦不堪言。以至于他们现在根本不敢接陌生来电,特别是区号的北京电话。因为北京的电话骗子最多。这些骗子之所以难缠,是因为他们处心积虑地用了不少招法,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没有孙猴子的火眼金睛,有时还真是不好识别。不管不顾硬拒吧,怕得罪真李逵,惹上真麻烦。昧着良心应承吧,怕便宜假李鬼,当了冤大头。

那么,这些骗子到底用了哪些招法,让一世精明的企业老总们又一时糊涂呢?概括起来,以下几种招术是比较常见的。

虎皮术。骗子们用得比较多的,是拉大旗作虎皮,顶着国家部委的名义搞硬性摊派。这类骗子是比较有来头的,他们出来行骗,采取的混水模鱼战术。为了使自己行骗有名,他们会通过各种关系,找到某政府机关以搞活动的名义出一份通知,全面阐述活动的重要意义,严肃提出企业的配合义务。但很巧妙的是,政府机关的文件里,看不到一个钱字,让人怎么研究都觉得提钱真是太庸俗了。但别忙,接着往下看,在政府机关红头文件的后面,还附着某某活动组委会的文件,那就比较**果了。通篇下来,除了钱还是钱。不办吧,确实是政府号召的事,作为企业得讲政治、顾大局,不办不合适。办吧,又纯粹是临时性活动机构的商业行为,作为企业得掏银子、出大血,办了真心疼。真是有点让人左右为难。对于这种情况,一般人采取“躲”的应对战术。反正现在电话都有来电显示,看到是“催债”的电话来了,要么不接,要么接起来只说一句话“我在开会”,就立马摁死。千万别和他们扯,因为你不知道哪座山会窜出哪只虎,避免正面接触是最有效的办法。

面子术。有的骗子道行不是很深,搞不到政府机关的红头文件,自己硬装也容易被人识破。毕竟大家在江湖上混了不是一天两天了,没那么容易骗。但没有虎皮,也照样有办法。骗子没虎皮,可人人都有虚荣心啊。所以,不少骗子忽悠企业老总的招术,就是有意拿面子说事。比如,骗子打电话来说,某行业要搞一次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大庆成就展,这项活动得到了某某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求你简单参加一下。大多情况下,企业对这种不明不白的会展不太感冒,通常会一口回绝。这时候,他们马上会说,全国一些和你们差不多的知名企业都参加了,如果你们不参加,那不是掉价吗?为了让你相信他们说的话,他们会把其他已经“参加”活动的企业和他们签订的协议书给你传真过来。有的企业老总一看这个,就开始有点犹豫了。心想,都在场面上混,如果其他企业都参加,惟独我不参加,岂不被同行耻笑?自己心里一生鬼,骗子又巧言令色,有时就稀里糊涂上当了。对付这种招数,不要怕麻烦。让他们把同行企业的“参展协议书”传过来,再打电话一一核对,相互之间通个气,很快就能破解。千万别信协议书上的红章,没准是刚削了一个萝卜刻好的。

威胁术。还有的骗子很会钻营,消息灵通得很。比如,你单位正在申报一项某领域的奖项。在国家正式公布获奖名单之前,他们就能提前知道确切的消息。这个时候,他们会很热情洋溢地给你打来电话,表示一下最诚挚的祝贺。不过,在连声道喜之后,便会提出要在他们的报纸或杂志上做宣传。并且会不经意地流露出这样的信息:这个奖现在基本定下来了,但还没有最后定。做宣传,也是评奖机构领导的意思。话外音其实是说,如果你不参加宣传,那这个奖最后能不能拿到,还是个未知数。要想拿奖,只能按他们的要求花钱做宣传。不少企业老总不模底,觉得自己三十八拜都拜了,也不差这最后这哆嗦了,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乖乖上钩。对付这样的骗术,其实也不复杂。一可以采取上面说过的躲术。二可以直接把电话打到评奖部门去,直接询问情况。如果实在怕其中有潜规则存在,那么还可以采取拖术。爽快地答应他们参加宣传,但在最后的付款环节中,有意无意地搞出点失误出来,一拖再拖,以逸待劳。既然结果已经出来,国家正式公布也为时不远。稍拖几天,或许就明朗了。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这些骗子之所以能够生存,而且队伍越来越壮大,根本原因还是他们的行骗对象有软肋存在。与其说被骗子骗,不如说被自己骗。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职场无间道最新章节 | 职场无间道全文阅读 | 职场无间道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