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郭京 真命大帝 第十九章 襄阳城

作者 : 玉无点

次日中午,杨过和小龙女已是飞到了千里之外的京西上空,脚下现出一个大城,甚是繁华。两人隐起形迹,悄然下落,准备找个地方用餐。却现这里的街上热闹非常,似乎是在过节搞庆典。两人一打听,原来这里是襄阳城,城里刚刚修好了一个祭祀“飞将军”的祠庙,百姓们忙着庆祝。这个“飞将军”祠就在附近。杨过和小龙女也随着人流,前往观看。不过让两人纳闷的是,祠里供奉的竟然是汉朝的李广将军。按理说,百姓不应该如此欢庆才对。杨过细细地观察祠庙里的“飞将军”画像和泥塑,神貌与岳飞有6、7分相似,也猜得了原由。原来这里的百姓假借供奉汉代将军立祠,实际上是在纪念岳飞。再一思量,岳飞曾领军打退金兵,收复襄阳六郡。怪不得在此地深入人心,死后都有人托名立祠。杨过把现用传音之术,悄悄地告诉了小龙女。小龙女也很感动,既感动这里百姓知恩图报的情义,又感动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看完“飞将军”祠,两人就近找了家酒楼吃饭。这家酒楼名字很特别,竟然叫“满江红”。里面生意很好,宾客满座,两人在楼上的偏僻角落方才找到一张小空桌。两人男俊女美,容貌俱是一流,堪称绝世璧人,不由吸引了很多目光。

坐下不久,小二就来服务。杨过问他:“你这里有些什么招牌菜?”小二说:“来这里的客人,基本上都要点‘匈奴血’和‘胡虏肉’。两位要不要上?”杨过暗暗吃了一惊,与小龙女相视一眼,见她也有几分惊异,想来她也知道岳飞所填的名词《满江红》。杨过说:“自然要点。还有哪些特别一点的菜品?”小儿说:“本店还有‘活蒸兀术’,‘火烧金营’,‘三军过河’,‘直入中原’四样招牌菜。”杨过说:“那就都点了吧,就这些了。”小儿应了声,就去招呼上菜了。

小龙女说:“看来这店家挺有抗金爱国的精神,要是人人都这样,收复失地,光大宋室,就指日可待了。”

杨过说:“话虽如此,但我看这店家主要是搞噱头、促销售,未必有你想得那么好。”

小龙女说:“我也只见你油腔滑调,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杨过说:“我对姑姑的深情厚意,天地可鉴。”

小龙女说:“我不是问这个,我问的是抗金救国之事。”

杨过说:“他日一定破军斩将,直捣黄龙。”

小龙女说:“果然是有好志气,真到了那一天,我一定帮你。”

正在这时,小二已经把“匈奴血”和“胡虏肉”上来了。杨过拿过一看,原来所谓的“匈奴血”就是把猪、牛、羊等牲畜的血,拌进烧酒里。红红的,挺有特点,入口辛辣,味道不怎么好。杨过和小龙女都不擅饮酒,只是少喝了一点。不过看着别桌的酒客都是大口笑饮,甚为痛快。而这个“胡虏肉”则是寻常的“咕噜肉”,入口滋味倒还不错。

过了会,几道菜6续上齐。“活蒸兀术”是清蒸乌龟,伴衬一些白术。‘火烧金营’是火腿片炖白萝卜。‘三军过河’乃是用盘子装了半大不小的鲤鱼、鲫鱼、鲢鱼各一条,分别是红烧、清蒸和糖醋。这个“直入中原”最单调,看上去只有清汤和一大块豆腐,吃一吃才知道,豆腐里面另有泥鳅。原来是豆腐和泥鳅放锅内同煮,水热了之后,泥鳅就钻进豆腐避凉。最后成菜,只见豆腐,不见泥鳅。泥鳅身子是圆的,直入豆腐中,怪不得叫“直入中原”,味道也还不错。

杨过说:“是不是觉得这些菜有些名不符实啊?”

小龙女说:“没有啊,店家也是照名作下比喻。不仅好吃,而且形象。最重要的都是‘爱国菜’,吃其形,得其神。”

杨过说:“竟然被你说得这么好。”

小龙女说:“我已经下山一次了,这些菜的材料基本都识得。惟独这种红红的肉片,未曾见过,不知是何种珍禽异兽的肉,调制得如此好吃。”

杨过笑着说:“这是普通猪腿做的,不是来自什么珍禽异兽。也叫‘金华火腿’。我在临安常有吃到。”

小龙女说:“原来有个‘金’字,难怪叫火烧金营。”

杨过又笑说:“其实金华是个地名,就在临安以南。也是我朝宗泽将军的故里。说到这‘金华火腿’的来历,也与他有关。”

小龙女说:“竟然有这种事,说来听听。”

杨过说:“宗泽将军升任东京留守后,指挥前线将士抗敌。金华家乡父老特地预备酒肉特产,肩挑手提,结伴而行,千里迢迢赶去犒劳。由于路途遥远,肉类不易保存,就在上面抹了很多盐巴。一路上,日晒雨淋,盐巴是掉了又抹,抹了又掉。几个月后,方才到达。宗泽将军非常感动,把家乡父老带来的东西,分给部下享用。其中的肉食经过了这么久,不但没有腐坏,而且风味独特。尤其是几条猪腿色红如火,味美香浓。食者莫不称赞。之后金华百姓总结了制法,明了这种‘火腿’。观之如火,名传天下。”

小龙女说:“想不到这火腿背后还有这动人的故事。看来,你知道的事还挺多的。”

杨过说:“这是当然的了。不仅如此啊。常人一般只知金华有火腿,却不知金华还有另一样好吃的,唤作‘金华酥饼’。”

小龙女说:“连这你也知道啊。”

杨过说:“因为我在宫中的时候常吃啊。说起来,这背后也有故事,还和我爹有关。”

小龙女说:“这么巧啊。”

杨过说:“其实呢,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我爹轻易不说。建炎三年,金兵渡江南下,攻陷临安。爹没办法只好乘船避入海上,东躲西藏。前有恶浪,后有追兵,衣食物资无法及时得到供给,忍饥挨饿是家常便饭。一次,我爹耐饿不住,不顾危险,下令停船靠岸。自己步行到一所寺院索食,僧人不及准备,只好以5枚炊饼进献。爹居然连吃了三枚半,吃好后说了一句话,让在场的人全哭了。你猜他说的什么?”

小龙女说:“可能是誓死抗金,保家卫国之类的吧?”

杨过说:“他那时只想着肚子,哪还顾得上豪言壮语啊。他说,里面要是有肉,那该多好啊。”

小龙女说:“原来万人之上的皇帝,也有想吃肉,吃不着的时候。”

杨过说:“爹那时也糊涂了,寺里怎么会有肉食呢?”

小龙女说:“那后来又怎么出来个‘金华酥饼’呢?”

杨过说:“一位籍贯金华,姓李的大臣,在朝廷定都临安,太平兴旺之时,给我爹进献了自己所创的一种炊饼。原来我爹以前吃到那种饼,是江浙沿海百姓常食的千层饼。做时涂油在面团上,反复按压。等饼烤熟之后,分成薄薄的许多层,所以叫‘千层饼’。这种饼本身是不放肉的。这名大臣将其改良,特地加入猪肉和霉干菜作馅,制成了一种新饼。爹见了这饼,勾起了往事,也明白了这位大臣的一片苦心。这是在劝谏自己,奋图强,报仇雪耻。这饼还未定名,爹就叫它‘酥饼’。还让御厨学做,方便经常食用。‘酥’和‘输’音近,爹想通过常吃‘输饼’,来记住失败的教训。他老是对我说,‘酥饼’,‘输饼’,常吃就会赢。那名大臣告老还乡后,在那边开了个酥饼店。现在金华城的大街小巷都有了类似的饼店。”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大侠郭京最新章节 | 大侠郭京全文阅读 | 大侠郭京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