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宋 第060章 前度刘郎

作者 : 金坐佳

王旁听晁二这么一说.心想他们身上倒是带着银子.若是出不了城干脆就找地方住一宿问題也不大.即便是他们回來了.这间房子也容不下他们.再说以时迁现在的身手.即便宵禁了溜出城问題也不到.他所担心的问題反而是不知道是否真的是赵顼要來.那样的话看來也就在一半日就到了.

“父亲.您这是打算去哪里暂避.”王旁看着王安石问道.

王安石自己沒回答.转头问晁二道:“你觉得我去哪呆几日比较好.”

晁二挠着头想了想:“咱周围这点地儿.您去哪人家也能找到您啊这江宁府有谁不知道您老放着镇南节度使.江宁府的同平章事都不做.偏偏在这弄个土丘寒舍啊再说您常去就那几个地儿.睡觉的.看的.闲游的.东南西北哪里都能找到您啊.”

两个人同时将目光头像王旁.王旁笑道:“父亲大人因何要避开呢.”

王安石摇头道:“我也想到了这次如果有人來意欲为何.当年我屡次求皇上解除我的职务.皇上一直不肯.直到熙宁九年皇上见我的辞行十分坚决.才让我到这里.到了次年我再次辞去江宁府的官衔.皇上还是不同意.最后我请求用本官领官观.皇上派江东转运使孙珪來劝我.我仍然坚持.最后在获准.”

晁二不解的问道:“什么是宫观啊.”

王安石解释道:“所谓宫观.就是用來安置退休宰相的无实职的官名.只是借名食俸.称作祠禄.”

“爹的意思是不想再为官了.所以避开來寻你的人”

“正是.当年我第一次罢相.虽说是出于自愿请求.但难免有怨愤之情;但第二次罢相.却只有欣喜而无怨愤.这是一种释去重负的欣喜.得到解月兑的欣喜啊.在这几年.我已经适应了如此闲适的田园生活.每日参禅礼佛心境也有所不同.”

说道这王旁叹息到:“都怪我.若是当年我不出那是.留在爹爹身边.也许事情就不一样了.”

王安石反而笑了笑:“也未必.凡是都有定数.我现在也明白了.当年过于急功近利.皇上有变革之心.别人都说皇上变革之心不坚决.倒也未必.不然怎么会经历了十年.但是之所以失败.在于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未到.人和未成.若是把这十年用于对新法的宣传.慢慢的争取人心.一点点的找出利弊权衡着去做.那大事可成啊.”

王旁慢慢品着王安石的话.从父亲的话中他也似乎听出.即使王旁沒有消失这十四年.那事情的紧张也未必会一番风顺.

“老爷子.您说的真好.您要不做宰相真是冤的很.可您既然看的这么开了.又何必去避呢.要是皇上派了大官來.您怎么想就怎么说.要不然.您真想避开的话.就到城中寒舍暂避几日.反正我那破房子平时也沒人去.”

晁二这几句话说的到不算二.王安石指着晁二“晁二.一天就能说出两句像样话.今天的算是说完了.”

晁二嘿嘿憨笑了两声:“就是.我也想这宵禁了.出入城也不方便了.您要是去城里住.咱们起码吃饭能方便啊.您给我留那馍不知让哪个臭小子偷吃了.我这肚子还咕噜着呢.”

王安石父子哈哈笑起來來.果然只有两句.第三句就开始沒正題了.

笑过了.王旁说道:“咱们再等会儿.一会我的随从们回來.咱们就离开这.不管您打算去哪我都跟着您.”

王安石点点头:“晁二说的也不是沒道理.既然我有心向佛.不如就干脆到定林寺.不管谁來.我表明我的决心就是了.”

“爹.您不是真想出家吧.”王旁惊讶的问道.

“理佛不一定要出家.这就好像当年我们有心变革.不一定要成立三司制止条例司.权利有了责任大了.人员繁复了.人心若不能所向.一切都是空谈啊.”

听到这番话.王旁更加动容.他看的出如今的王安石已经不同当年.

父子有聊了一会.胡铁岭等人带着食物回來了.这下晁二可乐坏了.这不但有吃的而且还都是好吃的.几个人就看他甩开腮帮子吃.

吃过晚饭趁着王安石收拾东西的功夫.王旁将晁二叫到一边:“晁二.我问你.你平日里还有什么事做.”

“看林.砍柴.偶尔來帮老爷子收拾收拾.公子您问这干嘛.”

“以后我每个月给是十五贯.你就负责照顾家父.”

“哎呦.那敢情好.平时我做的也无非就是这些.这下还多得了银子.那得买多少馍啊.”

王旁见父亲过的清苦.身边又沒人照顾.心下实在难过.想接王安石回京城.父亲说什么也不回去.言说要要寄情山水.以后各处走走.王安石的性格可是执拗.王旁深知他一旦打定注意九头牛也拉不回來.

等到王安石收拾好了东西.几个顺着山丘之间路下了土丘.晁二带路将众人带到谢公墩.

谢公墩本是东晋谢安(谢安320年-38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的住所.王安石将此处买下修缮.当作自己的另一处宅邸.这里虽然也算做宅邸.但也不过是个小院而已.但好歹要比半山园看上去像个宅院.刚好也容的下几人休息.

父子二人关上门说话.似乎话就更多了.但很少再谈论政事.

王旁见墙上有首诗写到: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宅公墩在眼中.公去我來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想到谢公刚好也是字安石.想不到父亲仍有此雅兴.难怪留下那么多诗词佳句.

父子聊到这诗词.王旁想起半山园墙上的那提词.似乎曾经在哪里见过.便问道:“爹.您那半山园的《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來.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这词如此意境.我竟然觉得眼熟又是何故.”

王安石见王旁一口气竟将自己的词背诵下來.心中大喜:“哈哈.不错.想不到你小子记性还挺好.竟然一字不错啊.”

自己的记性是挺好.上下五千年全在脑子里了.更何况王安石的诗词小时候早看过唐诗宋词罢了.王旁笑道:“不是记性好.是父亲写的好.”

“这词你觉不觉得头几一句很熟悉.”

“正是.孩儿想问的就是这事.不过您这么一说我又想起來几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來.这可是唐朝刘禹锡所做.”经过王安石提醒.王旁忽然眼前一亮想到这首诗.难怪今天看墙上題词如此熟悉.

王安石点点头:“你可知道为父为何在墙上提这浣溪沙之词.”

“孩儿一时想不到.”

“我看这八司马.皆天下之奇材也.旁儿为父就考一考你.这诗歌与这词你能想到什么.”

王旁可是一点都不笨.唐顺宗即位﹐擢任王叔文﹑王伾等﹐谋夺中官兵权﹐实行改革.失败后﹐旧派官僚与宦官对参予其事者皆予斥逐: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时称八司马.

为了确认他有追问到:“爹.难道您是故意在半山园提此浣溪沙.”

见王安石确定的点点头.王旁微微一笑.这点事怎么能考的住他呢.“父亲.当年刘禹锡就在这个“八司马”之列.贬迁十年.京都一梦.十年后.刘禹锡回到了长安.写下了《子刘子自传》.十四年后他再次被皇帝召回长安时.在这个只要少许低头便可改善自己困顿境地的机会面前.可他看着枯死的桃树和满地的野葵燕麦.再一次吟唱道: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來.皇上不高兴了.权臣不高兴了.他们不愿意被讽刺为菜花.于是刘郎这朵桃花就又被遣送他乡.”

说着刘禹锡的故事.王安石的眼前浮现着确是自己的经历.而王旁也更加感触.自己的离开也是十四年.这个时候如果自己也少许低头.那么一样可以改变眼下的困境.父子二人陷入沉思.过了一会王旁开口说道:“爹.你的半山园就是留给外人看的.所以故意写下延仿刘郎的词.”

“我儿聪明啊.原來我觉得论运气.你兄长比不上你.可是论聪明你不及你兄元泽.可现在看來.你比你兄长要聪明.起码他沒你豁达.若是你兄长有你的豁达.也不至于那样的结果啊.”

“爹.我哥哥也聪明.但是他一个人聪明架不住他人勾结成奸.哥哥的事您也别难过了.”

“我早不难过了.这对元泽也是解月兑.若是他有朝一日真的上位.以他的性格恐怕会比苏轼更多劫难啊.”

“看來父亲已经看开了.看來父亲已经想到这半山园早晚会有人來.”

“皇上曾问过江宁知府李壁.我这半山园是什么样子.李璧回答皇上其宅院仅能遮蔽风雨.有沒有垣墙.我之所以想避开.也是觉得这半山园沒法接待贵客.而显得不敬啊.”

“呵呵.这么说父亲显然已经知道是谁要來了.”

王安石点点头:“为父知道.旁儿你更知道了.你问了为父这么多.无非就是想看看为父的心意.我老了.也看开了.旁儿你想怎么做都行.能再见到你为父已经很知足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争宋最新章节 | 争宋全文阅读 | 争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