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歌 参学卷 第四十二章 乾坤天道

作者 : 紫残

钱金玲一凛,不禁道:“云游天下,登峰悟道?”

“不错!”凌绝风微微颔首,沉声道,“武学之道,天人合一,一旦到了极致,就很难有突破,唯有上凌泰山之巅,下探沧海之渊,寻求自然的奥妙神奇,探索身体的极致潜能,感应天地的浩瀚无穷,追查生死的诡秘玄奇,方能突破自我,法用万物,登上那梦寐以求的武学之巅!”

天痕听罢若有所悟,垂头沉思,忽听凌绝风叹道:“当时我的武功并未到甚极致,只是路漫漫而人茫茫,完全不知要去何处,索性漫步向南,只要能远离京城便好,不想我途径武当山时,机缘巧合之下,却是让我碰上了你凌伯伯这一生又敬又恨的乾坤天道!”

众人凛然,心念电转,皆猜不透凌绝风与那天易有何恩怨,只见凌绝风忽然闭上眼苦笑摇头,道:“天意如此,若当年不是他,天下就没有‘五行剑圣’这号人物了,唉……天下苍生……天下苍生……他眼里就只有天下苍生,却是容不下半粒沙子……”

凌绝风感慨一番,神色已然恢复平淡,眼睛却依旧闭着,只听淡淡道:“那是一个清晨,我来到武当山脚下,望着这座巍峨雄伟的山脉,望着这武当第一高峰天柱峰,心里豪兴一起,遂徒步攀爬起来,途径几座规模颇大的道观,但我素来不喜装神弄鬼的道士,也未流连,径自向天柱峰爬去,也不知道爬了多久,终于让我爬上了天柱峰顶,哼哼,当时我就一股执劲,想那天柱峰顶高耸如天,飞鸟绝,人踪灭,我却想去看看峰顶是什么样子,不料我千辛万苦爬上去,却没有看到想象里那种光秃秃的山顶,而是看到满山碧色,葱郁繁茂,青葱间居然还有一座灰白的小道观安然静立,我当时就愣住了,转眼又看到道观边悬崖旁有一名五十余岁的老道士敲击着木盆悠悠唱歌……”

“那老道士挽着发髻,满头乌银发,穿着墨绿宽大的道袍,斜坐在悬崖边上,瘦骨嶙峋的手抓着一个褐色木盆轻轻敲击,双目望着茫茫云海,神色悠然平和,口中轻轻唱着不知名的歌曲,那歌声悠扬而舒缓,仿佛流水般澄澈,又如若有质,静静融入那茫茫云海里。”

“我愣了片刻,感觉这老道士不伦不类,不觉暗暗好笑,又感觉口干舌燥,便大步上前,向他行了个礼,问他有没有水。那老道士缓缓转过身来,却丝毫不惊讶我这不速之客,冲我淡淡一笑,一言不发,便起身去道观里为我取水来。我喝完之后,身子舒坦了许多,又见他坐在悬崖边敲盆而歌,歌声愈发悠扬,不觉奇怪不已,便问道:‘老道长,你为何在这悬崖边歌唱?’”

“那老道长呵呵一笑,望着云海茫茫,捋着三缕胡须,却说出了一句吓我一跳的话,他说道:‘一位故友仙逝,老道唱歌凭吊他……’我吃了一惊,暗想道:‘这老道士莫不是疯了,朋友死了,还这么高兴……’不料此念方起,便听那老道笑问道:“你是不是以为老道疯了,朋友死了,还这么高兴……’”

“我顿时尴尬不已,正欲说话,又听那老道摇头笑了笑,道:‘年轻人,老道给你讲个故事如何?’我愣了片刻,不想与这老道萍水相逢,他却有这么好的心思,遂点点头,便听他悠悠道:‘古代有位大贤人,叫做庄周,后人尊称他为庄子,他有位善良贤惠的妻子,两人一直相敬如宾,恩爱好合,不料世事难料,庄子的妻子突然撒手人寰,离他而去,此事让庄子悲痛欲绝,庄子的妻子死了,作为庄子好友的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却发现庄子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

“惠子道:‘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这也太过分了吧!’不料庄子却说:‘不对。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你说我是应该为她逝世而哭,还是为她逝世而歌呢?’”

“我登时恍然大悟,才知这老道为何临崖敲盆而歌,也才发现这老道士仙风道骨,乃是飘然出世之人,不禁自惭形秽,默默随他坐在崖边,不再作声。不想那老道士却不再唱,看我一眼,微微一笑,便请我到道观门前那棵树下去坐,我不好拒绝,便随他过去。我甫一坐下,正对道门,方发觉这小道观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不觉奇怪,又见那道门之上书写着‘天道’二字,字迹朴拙,藏锋不露,大有深意。”

“岂料我的目光方探到那两个字,那老道士便微笑问道:‘知道这天道是什么么?’我茫然摇摇头,那老道士便笑道:‘刚才我们说的庄子,他写过篇《天道》,曰: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说的是自然规律的运行从不曾有过停留与积滞,所以万物得以生成,帝王统治的规律也从不曾有过停留与积滞,所以天下百姓归顺。天道,即是天地自然之意……’”

“我正奇怪他为何要与我说这些,便又见他望着苍穹白云笑道:‘年轻人,你一介书生,又手持木剑,为何会有如此重的戾气?你何时可曾放下心中之物,看看这天地自然之气。’我赫然大惊,不知这老道是如何看穿我的心思,望着他那慈祥的眼神,想了半天,终还是道:‘道长,我放不下。’”

“那老道摇摇头,笑容微敛,道:‘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我当时一头雾水,不知这也是庄子之话,乃讲人与自然之关联,但见那老道叹息一声,淡淡道:‘年轻人,将你的剑法使一遍出来。’我一时愕然,但还是依言从之,将我那流水剑法使了一遍,那老道看完之后,又微微一笑,道:‘年轻人,老道再讲一个故事与你,如何?’”

“我越发觉得这老道士莫名其妙,却不知为何心里极其平静,便又点点头,那老道淡淡一笑,眼里闪出少许赞许,又悠悠道:‘这还是一个关于庄子的故事,在庄子时期,赵国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以致门下食客三千余人,那些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

“像这般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道:‘谁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试剑术,赠予他千金。’左右近侍道:‘只有庄子能够担当此任。’”

“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会见太子道:‘太子有什么见教,赐给我千金的厚礼?’太子说:‘听说先生通达贤明,谨此奉上千金用以犒赏从者。先生不愿接受,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庄子道:‘听说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断绝赵王对剑术的爱好。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还哪里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如我对上能说服赵王,对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赵国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

“太子道:‘是这样。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庄子道:‘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太子说:‘不过父王所见到的击剑人,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大王竟喜欢见到这样打扮的人。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会见赵王,事情一定会弄糟。’庄子道:‘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赵王解下利剑等待着庄子。”

“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王道:‘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而且让太子先作引荐。’庄子道:‘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

“那老道士说到这里,忽然顿住,微笑道:‘你知道庄子的剑法如何么?’我正觉奇怪,庄子历来是化身为蝶的逍遥道士,如何能懂剑术,不禁出口询问,那老道捋须一笑,道:‘文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庄子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文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

“我徒然一惊,难以置信,又听他道:‘庄子道: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手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手。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赵王道: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武。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王道: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庄子道: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王道: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道: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行比试。”

“我当时听到这里,忍不住问道:‘哪三种剑?’老道望向天际,道:‘文王曰:愿闻三剑。庄子曰: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

凌绝风说到此处,天痕忽然眸子一亮,道:“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秋,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髻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凌绝风呵呵一笑,道:“不错,不错,可惜我当年实不歆老庄之学,不识庄子《说剑》名篇,唉,惭愧!惭愧!”

“当时那老道说道:‘庄子道:天子之剑,拿燕谿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拿晋国和卫国做剑脊,拿周王畿和宋国做剑环,拿韩国和魏国做剑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用渤海来缠绕,用恒山来做系带;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遵循阴阳的变化而进退,遵循春秋的时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来而运行。这种剑,向前直刺一无阻挡,高高举起无物在上,按剑向下所向披靡,挥动起来旁若无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这就是天子之剑。’”

“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道:‘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道:‘诸侯之

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拿贤良之士做剑脊,拿忠诚圣明之士做剑环,拿豪杰之士做剑柄。这种剑,向前直刺也一无阻挡,高高举起也无物在上,按剑向下也所向披靡,挥动起来也旁若无物;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这就是诸侯之剑。’赵王道:‘庶人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道:‘庶人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这就是百姓之剑,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

“那老道说罢,看着我一笑,道:‘年轻人,你可知你手中的木剑是哪种剑?’”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绝歌最新章节 | 绝歌全文阅读 | 绝歌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