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夷珠 第二卷 骤雨风流 第七十节 关门大吉

作者 : 垂枝银杏

翌日,斜雨楼名下的两家新铺子就贴了“大吉大利”的红纸,在门口噼里啪啦燃过爆竿,正式开张。

左边开作绸缎庄,右边开绣坊卖绣品。对面老掌柜背着手在两家铺子里转了几圈,没看出跟普通铺子有何不同,他看过几样花色,嗤之以鼻,扭头回到了自己的“正雨楼”,挂出大木牌来:“明日营业”。

对这位不速访客,两个从酒坊临时调来的小伙计不闻不问,陀螺般忙碌着打理货架,将一车车绸缎从斜雨楼库房沿着新修的夹道,穿过酒坊和新客栈工地,运到绸缎庄里充实柜台。绣品也是从绣楼直接取,不过对外放出去的话是“斜雨楼招了绣工办绣坊”。

管事嬷嬷一大早就坐着轿子,去了城里相熟的绸缎商人那里,检最新花色以及秋冬厚布料各买了些,带回新铺子按市价摆上。

不少人进店瞧热闹。绸缎布匹不新奇,价钱也都是市价或稍低于市价一丁点。大伙看完店中所有货物,纷纷猜测明天对门的正雨楼会不会真便宜两成。

“小伙计,你们掌柜的呢?”有位好事客人把小伙计拉到一边问。

“这位客官,咱这铺子是斜雨楼分号,掌柜的忙着呐。”小伙计天生一张笑脸,见谁都笑。

“我说,小伙计,对面新开了个正雨楼,要抢你们生意,便宜两成!”客人好心提醒,指了指对面。

“唉,哪家没本难念的经,我们掌柜这也是没法子才开了张。原本两间店铺就快租出去了,省心省力的,月月拿租金多好,这不,全被对面搅黄了。没人肯租,只能自己费心费钱开绸缎庄。”小伙计一脸愁苦,还拽住旁边的一位客人作揖,大诉苦水:“客官,明天对面开了张,果真比咱家东西便宜,您只管去对面买,我们斜雨楼金字招牌,撑得过一时半会儿的!等对面折光了本钱,关了门儿,各位,各位,还请多多照顾小店生意~”

亨通酒楼的帮工就混在人群中逛新铺子,听到这些话,连物价、货色、品种、数量,全都默记下来,原封不动带回去汇报给了王掌柜。

王掌柜拨拉着算盘笑歪了嘴:“折光本钱?哈哈,看谁先折光本钱!”

第二天,正雨楼撤下门板开张,老掌柜一亮相,立刻吸引了周围的目光。

他拱拱手说:“乡亲们,久候了。所有东西都比对面便宜两成,对面有的我们都有,对面没的我们也有,快来买呦!”

“老掌柜,昨天对面关门前又降一成,您这边……?”人群中有在附近摆摊的好事者急急忙忙将对面最新价位报了出来。

“正雨楼永远比斜雨楼便宜二成!各位可以先去对面看价,在来正雨楼挑东西。”老掌柜大手一挥,围在门外等着捡便宜的人群呼啦啦涌进店里,以七折的价钱买走不少东西。

“啧,果真便宜二成,下回还来光顾您的店。”

“掌柜,快点帮我扯三尺,还等着去买菜。”

老掌柜笑眯眯地为客人结账,望了望对面那个戴纱帽的身影,冷哼了几声:“不着急,都有份,等小店收了对面那两间铺子,到时候三大间全都摆满,任由乡亲们挑选。”

上官云衣坐在竹帘后,店里冷冷清清。她跟小伙计说,门口贴上,斜雨楼绸缎庄再降三成。小伙计利落地取红纸写上大字,贴到门口大声吆喝起来。

“这边又降价喽!连降三成!金字招牌折本赚吆喝喽,斜雨楼绸缎庄,斜雨楼绣坊,连降三成,保管物美价廉,要买快来呀,晚了就没了呦!”

街对面正在挑货的人群闻声纷纷丢下手中布匹,全部跑到斜雨绸缎庄这边来。连降三成,有便宜不买白不买呀。

走在前头的人刚跨进门槛,就听到老掌柜在后头喊:“正雨楼永远比对面便宜二成,一贯的货物,对面要六百钱,正雨楼只卖四百钱了,四百钱,要多少有多少,不断货!”

于是人群重新流向了正雨楼。

四折,每位买到好绸缎的人都乐得合不拢嘴。

王掌柜远远站着,看清楚了大概,也乐得合不拢嘴:“老百姓管你们大公子是哪只鸟,谁的便宜,就买谁的货。没生意,再大的公子也没用,你们就等着喝凉水充饥吧!”

上官云衣站在竹帘后头看了一会儿,一言不发,离开绸缎庄,从前门出去,分开人群,慢慢踱回了斜雨楼。柳心弦见了,从迎客厅叉着腰立在门口,怒视正雨楼,一碗残茶水冲着那边泼了出去:“欺负我们没人撑腰,算什么老爷们。”

楼前头各位买绸缎的卖小吃的看热闹的,笑的笑、怒的怒、叹气的叹气、数钱的数钱,都在观望巷尾的这两家能斗出点什么乐子来。

斜雨后面却忙得不可开交。平常很少外出路面的酿酒工和楼里活计稍轻些的嬷嬷们,全换了衣裳三两成群地绕出后门,再拐进巷里,逛街扫铺,把上官云衣交待她们的任务按量完成。

姑娘们翻箱倒柜收拾衣裳首饰,交给嬷嬷清点。按照大主事的要求,最近几天她们都只能向清雅靠拢,没有多少首饰可以佩戴了。

老掌柜的四折店热闹了一天,全部售罄。面对揣着钱围在外面的人群,老掌柜保证第二天原价上货,这才劝走了聚集的百姓们。由于他的店里价钱便宜,不少地主大户家闻讯也派采买来按需购入,让正雨楼着实出尽了风头。

掌灯时分,首战告衰的斜雨楼处处忙碌,连平常只在早晨开门过秤买菜的小迎客厅,也亮着灯,里头数个人影晃来晃去。

“马掌柜,介绍给您的生意如何?”梁嬷嬷在小迎客厅磕着瓜子,招待几位相熟商家。

“嬷嬷,您真是菩萨心肠,那几样绸子果然有人买走一大批。小小心意,不成敬意……”两封红利整整齐齐码在了桌上。

“您太客气了。有什么货积压难卖吗?带两匹让我们姑娘瞧瞧,说不定姑娘喜欢。”梁嬷嬷略作推辞,便将红利纳入袖中。

“有,有,竹丝溪的葛布绝对是好料子,吃亏在颜色染的不时行,没人爱买,楼里头姑娘要看,求之不得啊!这就送来。”马掌柜笑弯了眉毛,忙不迭推门回去取货。

木器行账房在一旁听得耳热,见他走了,立刻凑上来:“梁嬷嬷,也照顾照顾我们店里生意!少不了您的利钱。”

梁嬷嬷吐出瓜子壳,笑着招呼大家:“都坐,喝茶,吃果子,甭见外。斜雨楼跟大伙都是多少年的老主顾老交情了,只要口风紧,全都有份。”

几位掌柜全被留下用了些酒菜。

再开门时,斜雨绸缎庄宣布她们已预定下一种颜色奇特的细纹葛布,以后主卖此物。甚至全康州的葛布都被收入斜雨库中了,声称对面绝对买不到,不但康州没有,方圆两百里都没货。如果对面有卖,而且便宜二成,斜雨绸缎庄宁可立即关门。

王掌柜知道这件事后,扔给老掌柜一袋银子:“预定?多出点钱,全他妈的给我买下来,正好叫她们关门!哈哈,跟我玩,哼,几个低贱烟花,只配在床上伺候我。”说罢模着小山羊胡,拎着酒去他养的外室那里逍遥了。

老掌柜哈腰接住钱袋,立刻去办妥此事。

于是逛铺子的人们很快就发现斜雨楼绸缎庄没拿到葛布,上官云衣眼睁睁看着大车小车的细纹葛布在众目睽睽之下,运进对面铺子里。老掌柜耀武扬威一般在门口展示了半天。

据摆摊卖面汤的老伯说,“上官姑娘当场就晕了过去,幸亏后头有人扶着”。

“唉,金字招牌啊!当街就被正雨楼老掌柜摘了,您那会儿真该来瞧瞧,上官姑娘抱着招牌险些哭断了气儿,说对不起兰妈妈。”老伯跟一位没能目睹当时情况的食客描述着情景。

正当王掌柜得意地翘着腿等绣坊也关门时,小二跑来报告:“她们又开了个成衣首饰店,小的去瞧了瞧,多半是用的旧金,估计在卖楼里头姑娘们的首饰,只怕她们亏了本,穷得没钱花了。”

“很好,你明天还去盯着。一切尽在我意料之中。她们自从老鸨剔去红花牌那项,夜不留客,收入骤减,财力大不如以前啊,全靠着青楼行会拉拢拉拢客人。如今又收购凝怡馆、盖新铺子、翻修客栈、还养活着一大楼的人,能有多少家底折腾。让老掌柜继续,务必要让斜雨楼所有店铺都关门,到时再说出我的大名,那群娼妇们得爬过来舌忝我的脚趾头求我,哈哈哈!”

王掌柜确实有资本得意忘形,因为接下来的情况几乎要让他急剧膨胀得飘到天上去。

成衣首饰店重蹈绸缎庄覆辙。

家具摆设店也没能幸免。

玉器珍宝店由于提前放出风声说会开,结果开张当天就被迫关门大吉,总收入为一个老恩客买走的那方砚台。

连卖冰浆的那位斜雨楼忠实支持者也叹起气来:“斜雨楼这次怕是要倒霉,可怜。”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沧海夷珠最新章节 | 沧海夷珠全文阅读 | 沧海夷珠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