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441.第四百四十一章 子瑜求救

作者 ︰ 關駒

[第2章正文]

第451節第四百四十一章子瑜求救

這日孫權敗北的消息傳到長安,劉備正在劉貴妃宮中听薛珝說著小道傳聞,不住打著呵欠,昏昏欲睡。忽然听到這條消息,全身劇震,驚醒過來,瞪大雙眼,一臉難以置信,道︰「什麼!什麼!孫權出兵十萬,打一個新建的合肥新城打不下來?」

劉貴妃與薛珝對望一眼,面有喜色,劉貴妃道︰「我听說駐守新城可是魏將樂進,極有將略,曾協助張遼駐守合肥舊城,孫權攻了兩次都失利了。這次孫權奈何他不得,倒也有情可原。」

劉備冷笑道︰「樂進放在朕這也就是個二三流的武將,別說不能和雲長、翼德、子龍他們相比,便是後起之秀伯濟、伯道、德達他們,他也比不上。他充其量也就只能和馬岱、李嚴、嚴顏等輩比肩。這麼一個二三流武將領兩三萬軍馬守一座新城,孫權集全國精銳猛攻近一個月,竟然攻不下來,怎能不讓人恥笑?」

有道是物以稀為貴,金子若是和石頭一樣常見,也就沒人想點石成金了。用人也是一個道理,劉備看人眼光其實並不乍地,純粹以貌取人,這從歷史上龐統初到時,只因樣貌長得對不起觀眾,便被劉備扔到耒陽縣當一個小小縣令,便可見一斑。想當初劉備之所以會如此求才若渴,低三下四,並不是因為劉備天性使然,純粹只因形勢所迫,其時劉備手下人才實在少得可憐,只有關、張二人算得上是個人才,其他孫乾、糜竺等人才干俱屬平平,若是再找不到安邦定國的大才,他根本混不下去,只得散伙回家喝西北風,當此惡劣局面他想要高傲根本沒可能,于是他痛定思痛,盡量委屈自己,禮賢下士,這才會拔賈仁祿于行伍之間,三顧諸葛亮于草廬之中。然而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劉備手下人才濟濟,長安城中將星閃耀,劉備根本不缺人用,以貌取人的本相自然而然便顯露出來了,若是賈仁祿、諸葛亮于此時來投,劉備雖說仍會用他們,但肯定不會像以前那般看重。諸葛亮長得英俊閑雅,劉備見之心喜,說不定會給個太守讓他當當。像賈仁祿這樣歪瓜裂棗的丑漢,劉備一見就頭疼,自然不會給他好臉色看,肯定會像龐統當年那樣,將他扔到某個山僻小縣,讓他當縣令,大好人才也就這麼白白糟蹋了。此時劉備好了傷疤忘了疼,自然不會在再起當初是如何像狗一樣點頭哈腰的去求人才輔佐自己了,是以他對樂進的評價也就不是如何高了。

劉貴妃笑道︰「我還听說合肥新城乃是華歆、陳群等經世大才相度地形,督工建造的。由于新城佔盡形勝,比舊城更加易守難攻,孫權一時攻不下來,倒也怪他不得。」

劉備笑道︰「你和孫權既不佔親,又不帶故,為何一直向著他說話?」

劉貴妃道︰「這孫權可是皇後娘娘的哥哥,自然和皇上沾著親帶著故,照這層關系來講,便和臣妾沾親帶故。孫權打了敗仗,皇上面上也不光彩不是?這畢竟是一家人,胳膊肘總是要向里拐的,不向著他說話,又向誰說話?」

劉備連連點頭,十分敬服道︰「你能這樣想便好,近來宮中傳出你同皇後不睦的消息,朕心中頗為憂慮,現在看來這些不過都是宮女宦官的瘋言瘋語罷了,朕這顆心總算可以放進肚子里去了。」頓了頓,又道︰「朕攤上這麼一門子親戚,當真是倒了大霉了。」

劉貴妃大為驚異,道︰「沒想到這話竟然傳到了皇上的耳朵的里去了。也不知是哪個多嘴多舌的家伙編排臣妾的壞話,說臣妾同皇後不對付,宮中一時傳遍,臣妾听了十分難過。臣妾從來沒有做過一件對不起皇後的事情,也沒說過一句抵毀皇後的話,竟被小人如此中傷……」說著泣不成聲,眼淚一滴滴地滾落。

劉備忙取出錦帕為她抹淚,柔聲安慰,道︰「謠言止于智者,這嘴在別人身上,他們要說什麼,我們也管不著。你又何必往心里去,自尋煩擾?你有沒有說皇後的壞話,別人不知道,朕難道不知道麼?」

劉貴妃道︰「皇上乃是百年難得一見的聖明天子,英明睿智,自然不會信這些子虛烏有的謠言,可宮中傳得沸沸揚揚,臣妾怕皇後娘娘信了這些無稽之談,以此怪罪臣妾。」

孫尚香的iq有多高劉備自是一清二楚,知她向來听風就是雨,若非如此,自己也沒有辦法太太平平的月兌出虎口,返回長安了。劉備點了點頭,道︰「別怕,皇後若是怪責于你,朕自會替你解釋。」

劉貴妃忙道︰「多謝皇上為臣妾作主。無風不起浪,宮中既然傳出這些謠言,說明臣妾還是有做得不對的地方。解鈴還需系鈴人,臣妾明日便去皇後宮中鄭重道賺。從今往後臣妾一定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小毛病,多和宮中妃嬪來往,搞好關系,絕不給皇上添亂子,讓皇上可以好好處理政務,操勞國事。」

劉備連連點頭,歡喜贊嘆道︰「家和萬事興,你若真能和其他妃嬪相敬如賓,六宮和睦,朕無後顧之憂,便可專心至致處理國事,統一天下矣!」

二人又聊了些閑話,劉備辭去,劉貴妃命薛珝恭送出殿。不多時,薛珝轉了回來,劉貴妃揮退左右,薛珝道︰「孫權攻合肥新城不下,皇上听聞此信,心中更加瞧不起東吳。可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娘娘為何不乘機進言,廢了皇後,娘娘便可一步登天了。」

劉貴妃道︰「欲速則不達。當年皇上去東吳求親時,歷經艱險,若非孫皇後,皇上便回不來了,也就沒指望當上皇帝。他們可是共過患難的,關系自然非同一般。若我此時進言,皇上念及患難之情,自然不忍心下手,這事若是拖久了,夜長夢多,一旦被皇上發現我們別有用心,後果可大為不妙。如今我不住為孫權說好話,皇上自然認為我無意與皇後爭斗,心下便失了提防。我們卻于暗中下手,神不知鬼不覺,豈不穩便?」

薛珝道︰「娘娘神機妙算,非臣所及。」

劉貴妃道︰「這可是天大的事情,成則母儀天下,不成則粉身碎骨,怎能不慎之又慎?」頓了頓,又問道︰「劉蒙的傷怎麼樣了?」

薛珝眼圈一紅,眼中珠淚瑩然,道︰「那日為了將戲演得逼真,微臣買通獄卒,囑咐他們往死里打,只要留一口氣便成。獄卒收了錢自然賣力辦事,下手甚重,劉蒙肋骨盡被打斷,血肉模糊,大叫失聲,悶絕而死。仵作事先已收了臣的賄賂,驗傷之時自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將真實情況上報。收埋劉蒙的獄卒也已被臣收買,隨便找了一具尸體掉了包。多虧娘娘指劃的好,這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覺,劉蒙這條命總算是保住了,不過傷的甚重,微臣已將其安置在一個秘密所在調養,至今仍未痊可。」

劉貴妃嘆了口氣,道︰「可苦了他了,若非如此,我實在沒有辦法救他出來。他若醒來的時候,你對他說,害得他生不如死,我心中好生過意不去。」

薛珝道︰「劉蒙已知此事的前因後果,對臣言道他原本已一腳進鬼門關了,如今竟能起死回生,這條爛命是娘娘賞給他的,從此之後但有所命,盡管吩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劉貴妃微微一笑,道︰「他傷還沒好,還是先調養利索再說吧。你可別怕花錢,這大夫和藥材一定都要最好的。」

薛珝笑道︰「既然娘娘這麼說,微臣也就不為娘娘省錢了。」

劉貴妃笑道︰「如今皇上對我十分寵幸,錢來的十分容易,你也沒必要為我省錢,哈哈!」

薛珝道︰「娘娘如此關心劉蒙,劉蒙還不死心踏地的為娘娘賣命。他那幾日稍微清醒之時,微臣和他提起宮中之事,他思索良久,言道娘娘要想成事,光靠人是沒有用的。」

劉貴妃心中一凜,喃喃地道︰「哦,光靠人沒用,難不成要我祈求上蒼,徼天之幸?」

薛珝搖了搖頭,道︰「他好像不是要表達這個意思。微臣想要問更明白些,他卻疼得暈了過去,之後他一直昏昏沉沉,昏迷的時候多,清醒的時候少。可是他在清醒的時候,竟不記得當初想到了什麼,怎麼想也想不起來,可急死微臣了。」

劉貴妃笑道︰「我都不急,你急什麼?這事急是急不來的,來日方長吧。你叫他別太著急,如今我也沒讓他出主意,先好好養傷要緊。」

二人又商量了一陣,始終不得要領,均想只有等劉蒙病好了,神智清明之後,才能解釋清楚那句莫明其妙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又過數日,這日早朝,劉備正在朝堂上與眾大臣議事,近侍來報,道︰「吳王使臣諸葛謹有要事要面見皇上,正在宮外候見。」

劉備已知曹丕御駕親征之事,笑道︰「定是來討救兵的,宣子瑜進殿。」

過不多時,諸葛謹走進殿來,行禮已畢,說道︰「曹魏興師二十萬伐吳,我主吳王請皇上看在兩家聯姻之誼,施以援手,以解燃煤之急。此恩此德,沒世不忘。」

劉備道︰「吳漢兩家既為姻黨又是同盟,吳國既受魏兵侵擾,朕理當相救。不過出兵之事,茲事體大,容朕君臣之間商議之後再做答復,如何?」

諸葛謹答應一聲,行禮退出。

劉備問道︰「你們怎麼看?」

鐘繇道︰「同盟之誼,聯姻之好,不可廢也。再者曹丕伐吳,並州空虛,皇上可乘勢襲取並州,此機萬不可失。」

劉備點頭道︰「我听聞曹丕召回司馬懿,留曹洪守並州,曹洪如何是仁祿的對手,今番我必得並州矣!」

諸葛亮道︰「曹魏詭詐多端,其言不可信。並州對曹丕來說何等重要?曹洪既非宿將,又顯然不是仁祿的對手,曹丕如何放心將如此重要的一個州交由曹洪鎮守。其中有詐。」

劉備點頭道︰「嗯,孔明之慮甚是。司馬懿詭計多端,上次明明出兵四十萬,卻只帶了十萬人來取關中,仁祿判斷失誤,吃了大虧。如今焉知他不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假意隨曹丕出征,實則悄悄來到並州防守,誘我們上當。那依你之言該當如何?」

諸葛亮微微一笑,道︰「如今曹魏精銳皆從曹丕伐吳,並州空虛,既便有司馬懿在也不足為慮,可將這個消息告訴仁祿,仁祿自有法克敵制勝。」

劉備笑道︰「你們呀,一個比一個鬼,好就這麼辦。早朝便到此結束,傳朕旨意,就于前殿擺宴,為子瑜接風。」

當下劉備便于未央前殿大擺宴席,款待諸葛謹,席間劉備親自對諸葛謹說道,他已令賈仁祿于平陽相機而動,奪取並州,以解建業之圍。若是遠水解不了近火,孫權隨時可差人告急,他必令大軍從襄陽沿江東下,支援吳國。

諸葛謹見劉備言語十分肯切,顯是顧念姻好,決意出兵相助,心下感激,沒口子稱謝。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劉備興致頗高,問道︰「不知吳王此番用誰掛帥出征,前往建業應敵?」

諸葛謹道︰「呂子明。」

劉備長眉一軒,道︰「莫非就是吳下阿蒙?」他在江東趴過很長一段時間,對江東的武將自是十分熟悉,呂蒙好勇輕出,不學無術在江東可是出了名的,劉備自然早有耳聞。

諸葛謹道︰「正是。」

劉備笑道︰「此人有勇無謀,只可佐斗,不可專任,仲謀難道不知?」

諸葛謹道︰「皇上說的是過去的呂子明,如今的呂子明智勇雙全,已大非昔比。」

劉備不以為然,道︰「哦,竟有此事?那朕當拭目以待,看子明是如何破敵的。」

魏黃初元年秋八月,十只龍舟俱已趕造完成,曹丕親往視察,龍心大悅,重賞造船工匠。三日後曹丕于鄴城誓師出征,令小將曹真為前部先鋒,徐晃、李典、夏侯淵、夏侯尚等為大將先行,許褚、呂虔為中軍護衛,曹休為合後,劉曄、蔣濟為軍師,前後水陸軍馬三十萬,克日起行,從蔡穎入淮,取廣陵渡江,來下江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最新章節 | 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全文閱讀 | 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