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 七、新用人觀(11)

作者 ︰ 松林

[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翅膀。]

企業的每個崗位都有明確的知識、技能和能力要求,應該根據崗位的要求,明確什麼樣的培訓是企業需要的。企業要明確培訓的流程。企業培訓對象主要包括新進員工、轉換工作員工、不符合工作要求員工和有潛質的員工。投資于每種類型員工對企業帶來的流失風險是不一樣的,應當針對不同類型的員工,在企業中制定選擇標準,對每位員工一視同仁,避免培訓對象選擇的隨意性;對于有自發要求培訓的員工,提供選擇性培訓項目等等。

周成建過去在管理讓人方面的習慣是,當下屬找他匯報工作或請示問題時,他總是喜歡安排他的下屬要如何如何做,卻從來不說听听他們的意見,也從來不啟發下屬主動思考問題。在他認為下屬只要照著他說的去做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但是如此行事之後,他發現會產生非常多的負面效應。這就如同教育者將標準答案直接告訴孩子一樣,他在不知不覺中助長了部屬不動腦筋不負責任的壞習慣,最後把自己弄得好累。此外他忽略了一點,員工是現場的執行者,他們是最了解情況的,他們最有發言權。如果老板一味主觀發號施令,要求他們惟命是從,可能會讓他們作出錯誤的決策。另外許多干部往往通過請示匯報來推卸責任。在經過總結之後,周成建非常注意這些方面存在的問題,所以他非常注意征求他們的意見和想法;聆听部屬的陳述,並對他們的述說的事實、意見和干部的能力及判斷作出評估;在聆听的過程中,進行連續的啟發式提問,目的是清楚的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客觀事實;根據部屬的陳述作出指導或調整,最佳的選擇,是讓你的部屬做決定。

經過這樣的耐心和反復的訓練,使公司的員工的思考力和行動力得以提升,他們的熱情得到最好的激勵。最終將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動循環。

過去美特斯邦威總裁周成建在用人上往往存在著過度集權的現象,什麼事都自己親自去做;致使手下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能,到最後態度懈怠,能力也無從提高,以至于浪費了部屬的積極性,弄得老板筋疲力盡而不得效率。周成建認為理想的做法應該是要逐步放權,先授予小範圍的權限,而後跟進考察,覺得放心了,再進一步授予更多的重要的權限。這才是培養和愛護干部的最佳方式。

周成建認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有的人需要精神,有的人需要物質。其實,即使是同一個人,他的許多需求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而且也會因他本人的境況和情緒而有些變化。作為管理者,了解到需求是每個員工的本能,盡己所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是管理者的責任。

激勵員工的方式不僅僅是金錢或者職位,可能會有更多的東西是他們所需要的,讓員工對企業總是充滿希望是明智的。不要一下子滿足員工的**,不斷地為他們創造新的需求,是一個企業企圖事業常青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這樣在美特斯邦威,有培養潛力的「可塑性」人才會得到系統的培訓與錘煉,使他們的成長更符合企業發展需要,同時也更符合社會發展需要。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最新章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文閱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