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 六、打造品牌(11)

作者 ︰ 松林

(暢游書海,品嘗文化,陶冶情操,彰顯智慧。為您營造舒適閱讀環境而努力,希望書友繼續支持。)

經過分析之後,周成建決定搬遷到上海。可是萬沒想到當他將自己的想法跟員工說了之後,立刻遭到元老們的反對。他們多是溫州人畢竟,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大多數溫州高管的家庭、社會關系都在溫州,肯定不想去一個陌生的城市。管理團隊中也有分歧︰上海人才多是不爭的事實,這對公司發展確實有利;但另一方面,挑戰也是不言而喻的,美特斯邦威在溫州都沒辦法做到第一,到上海很有可能就是死路一條。「真要搬,我們就不去了」,一些元老的態度很強硬。

這使周成建很為難。他的理想已經向更高的層次延伸,溫州已經無力承載他的重負,「人往高處走,鳥往亮處飛」,這已成為人們心中的公式,不能更改的。他想把上海作為企業升級的跳板,以此來實現自己當「全球裁縫」的夢想。但是,公司搬家也並非一件容易事,這涉及方方面面,確實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特別是員工的去留問題。許多人是和周成建一起打拼過來的,周成建對他們有著很深的感情。為此周成建寢食難安,煞費苦心。周成建陷入矛盾中,無奈他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先在上海建立一個分公司。沒想到公司發展神速,沒過多久規模便超出了溫州總部。這飛速發展的速度讓周成建進一步認識到自己決策的正確性。于是他終于痛下決心。&&

2005年,公司總部從溫州搬到了上海,美特斯邦威也因此完成了戰略升級。進入二次創業階段。

周成建選擇了上海,結果卻遭遇了「員工大逃亡」——許多追隨他創業的優秀伙伴紛紛離開。回想那些年,周成建說,「內心就好像是心髒被撕裂的感覺,很長一段時間失眠,半夜常常被惡夢驚醒,傷心流淚,足足有兩三年的時間,我的內心才漸漸抹去那些陰影」剛到上海的時間,是他最刻骨銘心,最苦的一段時間。隨後,美特斯邦威在上海招聘了一批人,但有要面對團隊的磨合問題。不同背景、不同特點的人才匯合在一起,有的人是未來才需要的,有的人是現在用得著的,不同的人才怎麼協調,這個難度可想而知。

回想搬家前後,周成建情緒有些低落。他說,很傷心,流過淚,過了兩年多的時間,內心才漸漸平復。

但是,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畢竟有人才、信息、交通優勢,這里也有濃厚的時尚氣息,公司如魚得水,逐漸駛入快車道。這期間,公司花1億元做管理咨詢,大刀闊斧地進行組織變革、人才變革和治理結構變革。簡單說,就是把過去人與人的管理方式,轉變為人與制度的結合。讓美特斯邦威告別小企業的模式,而是搭建起大企業的框架。

美特斯邦威借助上海這個時尚之都和經濟中心的區位優勢和有利平台,充分整合配置資源,從業務模式創新轉向管理模式創新,利用信息化平台整合社會資源,構建服裝產業上下游生態鏈,加快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循環。

上海也為美邦提供了爆發式增長,過去三年營業利潤從876萬、9093萬到4.3億元,經營毛利率也由16.35%、27.92%提高到38.39%。截至2008年一季度末,公司全系統已在全國擁有專賣店2211家。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最新章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文閱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