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兒 第一節

作者 ︰ 盧梭

^^一起來看書,一起來聊書,天天陪著您,打發寂寞無聊的時間,和作者一起暢游無限的想象空間^^

第一節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他要強使一種土地滋生另一種土地上的東西,強使一種樹木結出另一種樹木的果實;他將氣候、風雨、季節搞得混亂不清;他殘害他的狗、他的馬和他的奴僕;他擾亂一切,毀傷一切東西的本來面目;他喜愛丑陋和奇形怪狀的東西;他不願意事物天然的那個樣子,甚至對人也是如此,必須把人象練馬場的馬那樣加以訓練;必須把人象花園中的樹木那樣,照他喜愛的樣子弄得歪歪扭扭。不這樣做,事情可能更糟糕一些;我們人類不願意受不完善的教養。在今後的情況下,一個生來就沒有別人教養的人,他也許簡直就不成樣子。偏見、權威、需要、先例以及壓在我們身上的一切社會制度都將扼殺他的天性,而不會給它添加什麼東西。他的天性將象一株偶然生長在大路上的樹苗,讓行人踫來撞去,東彎西扭,不久就弄死了。我懇求你,慈愛而有先見之明的母親,最因為你善于避開這條大路,而保護這株正在成長的幼苗,使它不受人類的各種輿論的沖擊!你要培育這棵幼樹,給它澆澆水,使它不至于死亡;它的果實將有一天會使你感到喜悅。趁早給你的孩子的靈魂周圍築起一道圍牆,別人可以畫出這道圍牆的範圍,但是你應當給它安上柵欄。我們栽培草木,使它長成一定的樣子,我們教育人,使他具有一定的才能。如果一個人生來就又高大又強壯,他的身材和氣力,在他沒有學會如何使用它們以前,對他是沒有用處的;它們可能對他還有所不利,因為它們將使別人想不到要幫助這個人;于是,他孤孤單單的,還沒有明白他需要些什麼以前,就悲慘地死了。我們憐憫嬰兒的處境,然而我們還不了解,如果人不是從做嬰兒開始的話,人類也許是已經滅亡了。我們生來是軟弱的,所以我們需要力量;我們生來是一無所有的,所以需要幫助;我們生來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斷的能力。我們在出生的時候所沒有的東西,我們在長大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全都要由教育賜與我們。這種教育,我們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們的才能和器官的內在的發展,是自然的教育;別人教我們如何利用這種發展,是人的教育;我們對影響我們的事物獲得良好的經驗,是事物的教育。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三種教師培養起來的。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教師的不同的教育互相沖突的話,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將永遠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趨向同樣的目的,他就會自己達到他的目標,而且生活得很有意義。這樣的學生,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這三種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們決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夠由我們決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們能夠真正地加以控制的;不過,我們的控制還只是假定的,因為,誰能夠對一個孩子周圍所有的人的言語和行為通通都管得到呢?一旦把教育看成是一種藝術,則它差不多就不能取得什麼成就,因為,它要成功,就必須把三種教育配合一致,然而這一點是不由任何人決定的。我們殫思極慮所能做到的,只是或多或少地接近目標罷了;不過,要達到這一點,還需要有一些運氣咧。是什麼目標呢?它不是別的,它就是自然的目標,這是剛才論證過的。既然三種教育必須圓滿地配合,那麼,我們就要使其他兩種教育配合我們無法控制的那種教育。也許,自然這個辭的意義是太含糊了,在這里,應當盡量把它明確起來。有人說,自然不過就是習慣罷了。這是什麼意思呢?不是有一些強制養成的習慣永遠也不能消滅天性的嗎?舉例來說,有一些被我們阻礙著不讓垂直生長的植物,它們就具有這樣的習性。自由生長的植物,雖然保持著人們強制它傾斜生長的方向,但是它們的液汁並不因此就改變原來的方向,而且,如果這種植物繼續發育的話,它又會直立地生長的。人的習性也是如此。只要人還處在同樣的境地,他就能保持由習慣產生的習性,雖然這些習性對我們來說是最不自然的;但是,只要情況一有改變,習慣就消失了,天性又回復過來。教育確實只不過是一種習慣而已。不是有一些人忘掉了他們所受的教育,另外一些人則保持了他們所受的教育嗎?這種差別從什麼地方產生的呢?如果是必須把自然這個名詞只限用于適合天性的習慣,那麼,我們就可以省得說這一番多余的話了。我們生來是有感覺的,而且我們一出生就通過各種方式受到我們周圍的事物的影響。可以說,當我們一意識到我們的感覺,我們便希望去追求或者逃避產生這些感覺的事物,我們首先要看這些事物使我們感到愉快還是不愉快,其次要看它們對我們是不是方便適宜,最後則看它們是不是符合理性賦予我們的幸福和美滿的觀念。隨著我們的感覺愈來愈敏銳,眼界愈來愈開闊,這些傾向就愈來愈明顯;但是,由于受到了我們的習慣的遏制,所以它們也就或多或少地因為我們的見解不同而有所變化。在產生這種變化以前,它們就是我所說的我們內在的自然。因此,必須把一切都歸因于這些原始的傾向;如果我們所受的三種教育只不過是有所不同的話,這是可以的;但是,當三種教育彼此沖突的時候,當我們培養一個人,不是為他自己,而是為了別人的時候,又怎樣辦呢?這樣,要配合一致,就不可能了。由于不得不同自然或社會制度進行斗爭,所以必須在教育成一個人還是教育成一個公民之間加以選擇,因為我們不能同時教育成這兩種人。凡是一個小小的社會,當它的範圍很窄,而內部又好好團結的時候,便同大的社會相疏遠。凡是愛國者對外國人都是冷酷的︰在他們心目中,外國人只不過是人,同他們是沒有什麼關系的。這種缺陷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是很微小的。重要的是,要對那些同他們一塊兒生活的人都很好。在國外,斯巴達人是野心勃勃的,是很貪婪的,是不講仁義的;然而在他們國內,卻處處洋溢著公正無私、和睦無間的精神。不要相信那些世界主義者了,因為在他們的著作中,他們到遙遠的地方去探求他們不屑在他們周圍履行的義務。這樣的哲學家之所以愛韃靼人,為的是免得去愛他們的鄰居。自然人完全是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是數的單位,是絕對的統一體,只同他自己和他的同胞才有關系。公民只不過是一個分數的單位,是依賴于分母的,它的價值在于他同總體,即同社會的關系。好的社會制度是這樣的制度︰它知道如何才能夠最好地使人改變他的天性,如何才能夠剝奪他的絕對的存在,而給他以相對的存在,並且把「我」轉移到共同體中去,以便使各個人不再把自己看作一個獨立的人,而只看作共同體的一部分。羅馬的一個公民,既不是凱尤斯,也同樣,共和國之間的戰爭也是比君主國之間的戰爭更加殘酷的。但是,盡管君王之間的戰爭比較緩和,然而可怕的卻是他們的和平︰與其做他們的臣民,倒不如做他們的敵人。不是魯修斯,他就是一個羅馬人,他愛他那所獨有的國家。由于變成了他的主人的財產,雷居魯斯﹝1﹞便自稱為迦太基人。作為外國人,他拒絕接受羅馬元老院的席位;這要一個迦太基人給他下命令,他才能接受。他對別人想挽救他的生命,感到憤慨。他勝利了,于是就昂然回去,受酷刑而死。這在我看來,對我們現在所了解的人來說,是沒有什麼重大的意義的。斯巴達人佩達勒特,提出他自己要參加三百人會議,他遭到拒絕;然而,鑒于斯巴達有三百個勝過他的人,他也就高高興興地回去了。我認為,這種表現是真誠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它是真誠的︰這樣的人就是公民。有一個斯巴達婦女的五個兒子都在軍隊里,她等待著戰事的消息。一個奴隸來了,她戰栗地問他︰「你的五個兒子都戰死了。」「賤奴,誰問你這個?」「我們已經勝利了!」于是,這位母親便跑到廟中去感謝神靈。這樣的人就是公民。凡是想在社會秩序中把自然的感情保持在第一位的人,是不知道他有什麼需要的。如果經常是處在自相矛盾的境地,經常在他的傾向和應盡的本分之間徘徊猶豫,則他既不能成為一個人,也不能成為一個公民,他對自己和別人都將一無好處。我們今天的人,今天的法國人、英國人和中產階級的人,就是這樣的人;他將成為一無可取的人。要有所成就,要成為獨立自恃、始終如一的人,就必須言行一致,就必須堅持他應該采取的主張,毅然決然地堅持這個主張,並且一貫地實行這個主張。我等待著人們給我展現這樣的奇跡,以便知道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公民,或者,他要同時成為這兩種人,又是怎樣做的。從這兩個必然是互相對立的目的中,產生了兩種矛盾的教育制度︰一種是公眾的和共同的,另一種是特殊的和家庭的。如果你想知道公眾的教育是怎麼一回事,就請你讀一下柏拉圖的《理想國》,這本著作,並不象那些僅憑書名判斷的人所想象的是一本講政治的書籍;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象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當人們談到空想的國家的時候,他們就提出柏拉圖的制度;然而,要是萊喀古士只把他那套制度寫在紙上而不付諸實施的話,我可能還以為它更空想得多。柏拉圖只不過是要人純潔他的心靈,而萊喀古士卻改變了人的天性。公共的機關已不再存在了,而且也不可能存在下去,因為在沒有國家的地方,是不會有公民的。「國家」和「公民」這兩個辭應該從現代的語言中取消。其理由我是很清楚的,但是我不願意談它,因為它同我闡述的問題沒有什麼關系。那些可笑的機構,人們稱之為學院,然而我是不把它們當成一種公共的教育制度來加以研究的。我也不把世人的教育看作這種制度,因為這種教育想追求兩個相反的目的,結果卻兩個目的都達不到。它只能訓練出一些陰險的人來,這些人成天裝著事事為別人,卻處處為的是他們自己。不過,這種表現既然是大家都有,所以也就騙不了任何人。這不過是枉費心機罷了。我們本身不斷感受到的矛盾,就是從這些矛盾中產生的。由于被自然和人引到了相反的道路,由于在這些不同的推動力之間不得不形成分歧,所以,我們就從中采取一個混合的辦法,然而這個辦法使我們既不能達到這個目標,也不能達到那個目標。我們在整個的一生中就是這樣地斗爭和猶豫,以致還不能達到我們的意願,還不能對我們和別人有所貢獻,就結束了我們的生命。現在要談一談家庭教育或自然的教育了。如果一個人唯一無二地只是為了他自己而受教育,那麼,他對別人有什麼意義呢?如果一個人所抱的兩重目的能夠結合為一個單獨的目的,那麼,由于消除了人的矛盾,他就消除了他的幸福生活中的一大障礙。要判斷這個人,就必須看他成人以後是怎樣的;必須在了解了他的傾向、觀察了他的發展、注意了他在有幾個學校里,尤其是在巴黎大學,有幾位教師我是很喜歡的,我很尊敬他們;我相信,如果他們不是被迫地照成規做事的話,他們是能夠很好地教育青年的。我鼓勵其中的一位發表他所擬的改革計劃。當人們看到並不是沒有救藥的時候,也許終于會想法糾正這種不良的狀況的。所走的道路之後,才能作出判斷;一句話,必須了解自然的人。我相信,人們在看完這本書以後,在這個問題上就可能有幾分收獲。要培養這樣一個難得的人,我們必須要做些什麼工作呢?要做的工作很多,這是毫無疑問的;萬萬不要無所事事,一事無成。當我們只遇到逆風行舟的時候,我們調整航向迂回行駛就可以了;但是,當海面上波濤洶涌,而我們又想停在原地的時候,那就要拋錨。當心啊,年輕的舵手,別讓你的纜繩松了,別讓你的船錨動搖,不要在你還沒有發覺以前,船就漂走了。在社會秩序中,所有的地位都是有標記的,每個人就應該為取得他的地位而受教育。如果一個人是按照他命定的地位而培養的,則對其他的地位就不再適宜了。只有在命運同父母的職業一致的時候,教育才是有用的,而在其他的情況下,未嘗不是由于教育給了學生的偏見,反而對他有害處。在埃及,兒子是不能不依從他父親的身分的,所以教育至少還有一個確實可以達到的目標;但是在我們這里,只有階級始終是那個樣子,而人則不斷改變他的地位,誰也不知道,在培養他的兒子去取得他的地位的時候,他是不是在危害他哩。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們共同的天職,是取得人品;不管是誰,只要在這方面受了很好的教育,就不至于欠缺同他相稱的品格。別人要我的學生做軍人,做教士,或者做律師,我沒有什麼意見。在從事他父母的職業以前,大自然就已經叫他認識人生了。生活,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從我的門下出去,我承認,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侶;他首先是人︰一個人應該怎樣做人,他就知道怎樣做人,他在緊急關頭,而且不論對誰,都能盡到做人的本分;命運無法使他改變地位,他始終將處在他的地位上。「命運啊,我對你早有防備,我已經把你俘虜,並且把所有一切你能夠來到我身邊的道路通通堵塞。」我們要真正研究的是人的地位。在我們中間,誰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憂患,我認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訓而在于實行。我們一開始生活,我們就開始教育我們自己了;我們的教育是同我們的生命一起開始的,我們的第一個教師便是我們的保姆。「教育」這個辭,古人用時還有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養育」,不過,這個意思現在我們已經不再用它了。瓦羅說︰「助產婦接生,乳母哺育,塾師啟蒙,教師教導。」因此,教育、教訓和教導,是三樣事情,它們的目的也象保姆、塾師和教師的一樣,是各不相同的。然而,這些區別沒有被人們弄清楚;為了要受到良好的教育,兒童是不應該只跟從一個向導的。所以,我們必須一般地觀察問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看做抽象的人,看做無時不受人生的偶然事件影響的人。如果一個人生來就固定在一個地方的土地上,如果一年四季都沒有什麼變化,如果每一個人都听天由命,以致永遠也不能有所改變,則現行的辦法在某些方面還是很好的;一個兒童受了為取得其地位的教育,由于永遠不能月兌離這種地位,所以也就不至遇到他種地位的種種麻煩。但是,鑒于人生的變化無常,鑒于這個世紀使我們整個一代人為之茫然失措的動蕩不安的精神,我們想一想,還有什麼方法比把兒童當作永遠不出房門、時時刻刻都有人左右侍候的人來培養更荒謬的呢?只要這個可憐的人在地上行動一步,只要他走一步下坡路,他就遭到毀滅了。這並不是說要教他去受這種痛苦,而是要使他知道這種痛苦。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成人後怎樣保護他自己,教他經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馬耳他的灼熱的岩石上也能夠生活。你勞心費力地想使他不致于死去,那是枉然的,他終歸是要死的。那時候,雖說他的死不是由于你的操心照料而造成,但是你所費的這一番苦心是可能被誤解的。所以,問題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生活,並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動,那就是要使用我們的器官,使用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們感到我們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並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雖然年滿百歲才壽終而死,也等于他一生下來就喪了命,如果他一直到臨死的那一刻都過的是最沒有意義的生活的話,他還不如在年輕的時候就走進墳墓好哩。我們的種種智慧都是奴隸的偏見,我們的一切習慣都在奴役、折磨和遏制我們。文明人在奴隸狀態中生,在奴隸狀態中活,在奴隸狀態中死︰他一生下來就被人捆在襁褓里;他一死就被人釘在棺材里;只要他還保持著人的樣子,他就要受到我們的制度的束縛。听說,有些助產婦按摩新生嬰兒的頭,企圖使他有一個更合適的腦袋樣子,而人們也容許她們這樣做!也許是造人的上帝把我們的頭做得不好,所以,外貌要由助產婦來定它的樣子,里面要由哲學家來定它的內容。加利比人倒比我們要幸運得多。「兒童剛出娘胎,剛一享受活動和伸展肢體的自由時,人們又重新把他束縛起來。人們用襁褓把他包著,把他放在床上這樣睡著︰頭固定在一定的位置,兩腿伸直,兩臂放在身子旁邊;還用各式各樣的衣服和帶子把他捆扎起來,連位置也不能挪動。如果不把他捆得有礙呼吸,如果人們細心地讓他側躺著,讓他應該吐掉的口涎能夠吐出來,那他就算是幸運了!因為他不可能自由地側過頭來使口涎容易吐出來。」新生的嬰兒需要伸展和活動他的四肢,以便使它們不再感到麻木,因為它們?成一團,已經麻木很久了。不錯,人們是讓他的四肢伸展著的,但是人們卻不讓它們自由活動,甚至還用頭巾把他的頭包起來,似乎人們害怕他有活命的樣子。這樣一來,促進身體內部發育的動力便在它要給孩子以運動時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礙。孩子繼續不斷地枉自掙扎一陣,以致耗盡了他的體力,或者延遲了他的發育。他在衣胞里還沒有他扎著尿布那樣感到局促、痛苦和拘束。我看不出他生出來有什麼好處。人們把孩子的手足束縛起來,以致不能活動,感到十分的拘束,這樣只有阻礙血液和體液的流通,妨害孩子增強體力和成長,損傷他的體質。在不采用這些過分小心的辦法的地方,人人都長得高大強壯,體材十分勻稱。凡是用襁褓包裹孩子的地方,到處都可看到駝背的,瘸腿的,膝蓋內彎的,患佝僂病的,患脊骨炎的,以及各種各樣畸形的人。由于害怕自由活動會使身體成為畸形,結果卻逼著它們長成畸形。為了防止孩子們成為殘廢,人們就甘願使他們的關節僵硬。象這樣殘酷的束縛,難道不會影響孩子們的脾氣和性格嗎?他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一種痛苦的感覺,他們感到每一個必要的活動都受到阻礙,他們比帶著手銬腳鐐的犯人還要難過,他們徒然掙扎,他們憤怒,他們號哭。你們說,他們第一次發出的聲音是不是哭出來的呢?我認為確實是哭出來的,因為他們一生下來你們便妨礙他們的活動;他們從你們那里收到的第一件禮物是鎖鏈,他們受到的第一種待遇是苦刑。除了聲音以外,什麼也不自由,他們怎能不用他們的聲音來訴他們的苦呢?他們哭訴你們施加給他們的痛苦;要是你們也這樣被捆著綁著的話,也許比他們哭得更厲害呢。這種荒謬的習慣是從哪里來的呢?是來自一種不合自然的習慣。自從母親們輕視她們的頭等責任,不願意哺育自己的嬰兒以後,便只好把嬰兒交給雇佣的保姆;這些保姆覺得自己在給別人的嬰兒做母親,對嬰兒在天性上就不投合,所以就盡量想方設法減少麻煩。自由自在的嬰兒是需要經常看守著的,但是,把他們好好地包起來以後,就可以隨便放在一個角落里,任他們去啼哭了。只要保姆的漠不關心不露痕跡,只要那吃女乃的孩子不摔斷胳臂或大腿,那麼,即使是死了,或者終身成為一個虛弱多病的人,又有什麼關系呢?人們保全了孩子的手足,卻損害了他們的身體;而且,不論出了什麼事情,都不算保姆的罪過。那些美貌的母親擺月兌了喂養嬰兒的累贅,高高興興地在城里尋歡作樂,她們可曾知道在襁褓中的孩子在鄉村里受到怎樣的對待?當保姆稍為忙一點的時候,她們便把孩子當作一包破衣服似的擱在一邊,不去管他;當她們不慌不忙地去做她們的事情時,那可憐的孩子便一直受著那樣的折磨。我們發現,在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其臉色都是青的;捆得緊緊的胸部,不讓血液流通,于是血液便充斥頭部;人們滿以為這個受苦的孩子非常安靜,其實是因為他沒有哭泣的力量了。我不知道一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活多少鐘頭而不至于喪失生命,不過,要這樣維持很久我是懷疑的。這一點,我想,就是使用襁褓的最大的好處之一。有人以為,如果讓嬰兒自由自在,他們便會采取一些不良的姿勢,做一些可以妨害他們四肢美好形態的動作。這是從我們虛假的知識推想出來的空洞論點之一,這個論點從來沒有得到任何經驗的證實。在比我們通情達理的民族中,孩子們都是在四肢無拘無束的狀態中撫養起來的,在他們當中就沒有看見過一個受傷的,或者殘廢的,他們不會讓他們的動作劇烈到發生危險的程度,當他們采取猛烈的姿勢時,痛苦的感覺便馬上會告訴他們改變這種姿勢。我們還沒有想到過要把小狗或小貓包在襁褓里,然而,誰曾看見,由于沒有這樣的關心便使它們遇到任何困難呢?我同意一點,嬰兒比較重些,然而相比之下他們也較軟弱。他們剛剛能活動,怎麼就能傷殘自己的身體呢?如果你使他們躺著,他們可能會在這種狀態中死去,象烏龜一樣,永遠也不能翻過身來。雖然婦女們已經不再給自己的孩子喂女乃了,但她們還是不滿意,她們竟然想不生孩子,其後果是很自然的。由于母親的職責很繁重,她們不久就想出了完全擺月兌這種職責的辦法︰她們使她們所懷的孕變成無用,以便重新懷孕,這樣,她們就把繁殖人類的樂趣變成為對人類的殘害。這個習慣,再加上其他使人口減少的種種原因,已經向我們宣告了歐洲來日的命運。它所產生的科學、藝術、哲學和道德即將把它變成一個荒涼的土地。它將來是遍地猛獸,因為它不能極大地改變居民的這種做法。我有幾次看見一些年輕的婦女玩弄小聰明,她們假裝願意給孩子喂女乃。她們知道別人是一定要她們拋掉這種奇怪的想法的︰她們巧妙地使她們的丈夫、醫生,特別是老太太,來干涉這種事情。如果一個丈夫竟然同意妻子給孩子授乳的話,他就會失去體面,別人會把他當作一個想害死妻子的凶手。謹慎的丈夫,為了安靜地過日子,就必須犧牲父親對孩子的愛。幸而你們在鄉下能找到比你們的妻子更能自我克制的婦女!要是你們的妻子這樣省下來的時間不是用于別人,而單單是用在你們身上,那你們就更幸運了!婦女們的責任是無可懷疑的,然而,由于她們輕視這種責任,所以她們就爭辯說,吃她們的女乃或者吃別人的女乃,對孩子都是一樣的。這個問題要由醫生來裁決,不過我認為它已經是按照婦女們的願望解決了的;至于我,我覺得,如果擔心一個孩子再從生育他的血液中得到什麼新的病癥的話,他倒是寧可吃健康的保姆的女乃,而不吃那嬌壞了的母親的女乃的。但是,應不應該僅僅從體質方面來看這個問題呢?難道一個孩子需要母親的關懷,不如他需要母親的女乃嗎?其他的婦女,甚至畜牲,也可以使孩子吃到他的母親不願意給他吃的女乃,然而她們絕不能象母親那樣地關心孩子。凡是把女乃給別人的孩子吃而不給自己的孩子吃的,就不是好母親,這樣的人怎能成為一個好保姆呢?也許她們是能夠變成好保姆的,但這是慢慢地變的;必須要習慣來改變她們的天性,所以,在保姆對孩子產生母親之愛以前,那照顧得不周到的孩子也許是已經死過一百次了。請保姆授乳的好處,其本身就可產生一種壞處,而單拿這種壞處來說,就足以使一切重感情的婦女不敢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別人去哺養。這種壞處是︰她將把母親的權利分給別人,或者說得更確切一點,讓給別人;她將看著她的孩子跟愛她一樣地愛另外一個婦女,或者比愛她還要愛得更真誠一些;她將感覺到他對他的生母表現的那種恭順,只是一種禮數,而對養母的恭順,則是一種責任。因為,我在那里找到了一個母親的苦心操勞,難道不應該對她表示一個兒子的依依之情麼?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愛彌兒最新章節 | 愛彌兒全文閱讀 | 愛彌兒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