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第九章 會稽縣衙 (中)

作者 ︰ 三戒大師

沈默跟著那馬典史出了永昌坊往西北走。穿過幾條街道,跨過幾座石橋,便看到一條十分寬闊的河流。只見河上船只往來如梭,兩岸房屋鱗次櫛比,這便是劃分會稽山陰兩縣的界河,河東是會稽,河西是山陰。

沿河兩岸是兩條平行的大街,東邊的是會稽大街,西邊的山陰大道。三條水路交通的干道,通過臨河建築的數不清的埠頭,相互溝通著。

沿著會稽大街往北走,道路越來越寬,店鋪也越來越密集,便到了整個紹興城最繁華的地帶,府橫街上。府橫街,顧名思義,就是一條橫在紹興府衙前的大街。而府衙坐北朝南,大街自然就是東西向了。其與界河及兩條南北大街相交的地方,名喚軒亭口。因為河邊的一座木質牌樓上,懸掛的一方‘古軒亭’匾額而得名。亭樓上供奉著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但因為當今天子修道成痴,對這位棄道修佛德觀音大士很是憤慨,紹興知府甚至限制非光頭進入參拜,以至于這牌樓香火不旺,在許許多多跨街而建的石牌坊中,顯得十分破敗。

但軒亭口自古以來便一直是紹興城的鬧市區。商貿、水陸交通樞紐大多集中于此。

~~~~~~~~~~~~~~~~~~~~~~~~~~~~~~~

沈默走到那木牌樓下,視線不由被一塊較大又略高于周邊路面的石板吸引了。

馬典史注意到他的目光,嘿嘿笑道︰「小子,在這看過殺頭吧?」

沈默茫然搖搖頭,他的記憶力確實沒有這一段。

「想不到還是個乖娃子呢。」馬典史不由笑道︰「咱們會稽縣秋決死囚,就在這塊‘行刑石’上斬刑……」說著比劃個砍頭的手勢,一呲滿口大黃牙道︰「午時三科, 嚓一刀,血如泉涌,好大一顆頭顱就落了地啊……」

毒辣的日頭下,沈默不禁打個寒戰,他沒想到這三尺見方、干淨光滑的一塊石板,竟是一條直通黃泉的不歸路。

緊走兩步,離開這鬼地方,便見到不遠處有座郁郁蔥蔥的小山,山南側迎著他的一面,是一片恢宏連綿的建築群,沈默無奈的發現,自己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哪個衙門。不由暗自苦笑︰‘十幾歲了都沒把縣城轉遍,我這前身還真是個小宅男呢。’卻不想若沒有人家‘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他憑什麼混進讀書人的隊伍里去?

到了地頭他才知道。這一片建築群是由兩個縣衙和一個府衙構成。中間最高最大地那個。便是大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屬下紹興府地府衙所在。其左右稍小些地兩大建築。便是會稽和山陰兩縣地縣衙所在。都相距府衙不過數百步之遙。

別看三個衙門挨得這麼近。但實際上相互之間只限于公文往來。三位地方長官互相並不走動。倒不是那兩位大人都像李縣令那麼懶。而是因為知府大人要遵守‘知府不入縣衙’地官場規矩。大家只好各自待在衙門里。靠鴻雁傳書溝通感情了。

~~~~~~~~~~~~~~~~~~~~~~~~~~~~~~~~~~~~~~~~~~

沈默跟著馬典史到了最東邊地會稽縣衙。還沒看見大門。卻先看見一堵黛瓦白底地照壁牆。照壁地南面外牆上張貼著各種榜文告示。

繞過照壁牆。便見遠處正門方向。有座題著‘忠廉坊’地大牌坊。十分高大氣派。將縣衙地門台都罩了進去。

牌坊和照壁遙遙相對。中間隔著個三五十丈見方地衙前廣場。廣場左右兩側還有各有一個亭子。左邊地喚作‘申明亭’。是用來公布最近破獲地刑事案件。以及對以往案子地判決結果。甚至連秋決名單。也是在這里貼出。顯然是用來懲惡地。

與之相對的另一座名叫‘旌善亭’,公布的盡是些孝悌仁愛,貞節善行,乃是用來揚善的。不止縣衙前,城鄉各坊里廂也都有這兩種‘懲惡揚善’的亭子。

而在衙門正前方,廣場的正中央,還有個聖諭亭,內里供著塊石碑,上面刻著太祖高皇帝頒布的《聖諭六條》,一共是二十四個字,曰‘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每逢初一,十五,縣官都要來這給群眾進行宣講,教導他們按照這六條好好做人,做朝廷的順民,做他李大人的良民。

一行人繞過聖諭亭,這才到了縣衙門前。只見那衙門正門兩側的外牆,呈八字向外傾斜,牆上也張貼著官府的文書。

沈默看那一對石獅子把守的大門一共六扇,心說︰‘恐怕這就是六扇門的出處吧。’

跟著那馬典史自然不用再通報,一行人從正門邊上的側門進了縣衙。一進去沈默便見到一堵影壁牆,他知道這個叫蕭牆,有莊嚴肅穆的意思。

繞過蕭牆,來到縣衙院中,便看到前院的左右各有兩院,一邊掛著‘寅賓館’的匾額,是本縣的驛站所在。另一邊則是陰氣森森的縣獄。

這兩座風馬牛不相及的建築對立在前院里,沈默心說︰‘唯一的共同點便是都可以免費住宿。’在這院子的東北角還有個小小的土地廟,里面供奉的不是土地老,而是數具很特別的稻草人。乃是當年太祖爺將貪官的皮剝下來,然後在皮內塞上稻草做成的。

這恐怖玩意兒便直接擺在土地廟里,每有新上任的官員,都要先進去參觀瞻仰一下,以增強其廉政意識。

進入二門便到了縣衙的第二進,這也是縣衙中最大的一進,由東西兩個院落組成,張縣丞、陳主簿和這位馬典史各有一個小院作為辦公場所。還是‘戶吏刑兵禮工’,六房司吏的辦公室所在。

本縣的糧倉、銀庫、架閣庫也都坐落于此,守衛十分森嚴。

過了這一進,進去下一道‘儀門’,沈默這才看到了縣衙的大堂所在。

但在通往大堂的甬道正中,還立著個名為‘戒石亭’的小亭。亭子中同樣供奉著一塊石碑,這碑朝外的一側上刻著‘公生明’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繞到後面便看到,這碑向著大堂的方向刻著‘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個大字。

馬典史讓沈默在月台前候著,自個跨上丹陛,進入大堂,穿過二堂,三堂,來到內宅,向縣令大人通稟。

--------------------------------分割----------------------------

費盡腦細胞的一章,吐血了,大家投點票給補補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官居一品最新章節 | 官居一品全文閱讀 | 官居一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