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做對了,孩子才優秀 第四十八章

作者 ︰ 田科欽

給媽媽的小建議

挑選一個好的朋友,不代表需要尋找一個「完美朋友」。♀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要讓你的孩子知道,人沒有完美的,缺點總是伴隨著優點而存在的。就算是自己也一樣,總有自己不擅長的,所以不要對別人太過于苛刻。

教會孩子寬容以及團結。不要鼓勵孩子們做「獨行俠」,而是應該讓他們積極融入群體生活。懂得與他人合作的人,更能取得成功。

下面是我在總結兒子交友經驗時的一點小心得,說出來供各位媽媽一起參考。

(1)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和同伴的問題

如果孩子遇到問題了,媽媽可以這麼說︰「怎麼辦呢?媽媽也想不出好辦法,你說怎麼辦好?」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想一想。媽媽可以鼓勵孩子︰「媽媽相信你會想出好辦法的!」

如果孩子一時想不到好辦法,媽媽可說︰「媽媽和你一起想想,你覺得這樣做好不好?」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相信孩子最終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2)教孩子明確「別人的」和「我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媽媽也應該在孩子頭腦中強化一個概念︰別人的東西不屬于我,我要想玩,只有在人家同意的情況下才能享用一會兒。如果別人不願意,自己只能坦然接受。孩子在接受他人說「不」時,會聯想到自己有喜歡的玩具,別人想玩,也得經過我的同意。這樣,踫釘子與禮貌的拒絕他人都會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

4.《教會孩子誠信,能讓他受用一生》

所謂人生,即是周而復始的誠實、友好、信任的給予與被給予。

——捷克作家,《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作者米蘭•昆德拉

承諾是金,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同樣的原則也適用于教育孩子。如果你認為孩子年齡小就可以馬馬虎虎地對付,那你就錯了,你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腦海里,而且他會隨時翻出來照著做。誠信是個人品格的基石,許多其他優秀的品德素質,多數都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之上。媽媽幫助孩子養成誠信的品格,等于為孩子未來的成功鋪墊了基石。

「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這句稚氣的話語,在小朋友看來,卻是訂立契約的鄭重儀式,其中包涵著堅定守護誠信的重大意義。如果媽媽能夠對這種方式善加利用,將會讓孩子學會什麼是誠信。

我的小外甥女佳凌非常活潑,並且很愛說話,總是把學校里發生的事情都回家告訴她的媽媽,也就是我的姐姐。姐姐還因此一直向我炫耀,說和女兒無話不談。

一次全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一起閑聊,佳凌說起了學校里的事,說班上轉來了一個男生,長的特別帥。然後佳凌神秘兮兮的壓低了聲音說︰「我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哦,小琦暗戀那個新轉來的男生,她只告訴我了,別人都不知道。她還給那個男生寫情書了呢!」

小琦是鄰居家的女孩,長的文文靜靜的,和佳凌在一個班,是特別好的朋友,兩人一起上學,一起回家,還經常一起寫作業。我笑著對佳凌說︰「佳凌,既然是秘密怎麼能告訴我們這麼多人知道啊。法國有句諺語說‘兩個人之間的秘密是上帝的秘密,三個人之間的秘密是大家的秘密’。」佳凌吐吐舌頭。姐姐笑著說︰「也就小孩子那點事兒,跟咱說咱也不覺得什麼大不了的唄。」

吃完飯以後,我還是忍不住把佳凌叫到了一旁,對她說︰「佳凌,你現在六年級,很快就是初中生了,年紀也不小了。你想,如果你的秘密被好朋友告訴了別人,你是不是會很不高興呢?小琦可能也不希望你告訴大家。和家人多溝通,多說說學校的新鮮事兒挺好,但是有的事情還是要學會守口如瓶啊。」佳凌敷衍的說著「知道了」。

過了一陣子,姐姐和我通電話的時候說佳凌有一天回家大哭了一場,好像是她把小琦的秘密告訴了別的同學,然後大家都知道了,小琦和佳凌大吵了一架。

孩子心理分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彼此交換小秘密也是交流友誼的一種方式。阿拉伯有句俗語是這麼說的——「保守秘密時,秘密是忠僕;泄露秘密時,秘密是禍主。」孩子們的小秘密也許在大人眼中不算什麼,但是對于孩子們而言,卻是意義非凡的。當你的孩子變成一個小廣播的時候,不要忽略了這其中的利害啊。假如我們自己都不能保守秘密,怎麼能指望別人替我們保密呢?當孩子對你無話不談,甚至是好朋友的秘密也對你開誠布公的時候,不一定是值得高興的事情。♀這不僅僅意味著孩子對你的信任,同時,也意味著孩子對于保守秘密、尊守誠信缺乏的一種自覺。

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其實都一樣,彼此之間靠分享著小秘密來維持一種親密無間的關系,仿佛是彼此的盟友一般。當你把秘密張揚出去,無異于是背棄盟約、不守信諾。一個不忠誠的人,又憑什麼來得到忠誠的友誼呢。因此佳凌和小琦必然做不成朋友,甚至佳凌以後再也難以交到好朋友了。

孩子從3歲半左右以後,自制力和規則意識都有所增強,他們渴望**,也渴望誠信,他們會很願意通過一種看得見、模得著的溝通形式,來確定和保障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而類似于「你放心好了,我一定不會說出去的……」的承諾是一種很常用的方式。

誠信是立身之本,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產,它能讓孩子挺直脊梁、光明磊落地做人,還能給孩子以力量和耐力。孩子的言行不一,就有可能失去伙伴和他們的信任,降低孩子的威信,影響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使其將來難以適應社會。

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誠信的品質。但是,有些孩子卻說的一個樣,做的另一個樣;當面一個樣,背後另一個樣。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許多媽媽既生氣又著急,對孩子反復訓斥甚至是懲罰,效果卻都不理想。孩子是否誠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媽媽的教育。對于孩子言行不一、不履行諾言的行為,媽媽應該多從孩子的認識發展上來找原因。不要隨意打罵孩子。

教孩子誠信,其實也就是在教孩子做人。媽媽做到了信守承諾,孩子才會坦誠待人。為了培養孩子的誠信品德,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對待孩子一定要誠信,不要說話不算話。媽媽向孩子許諾,就要兌現;一時不能兌現,要向孩子解釋清楚,並約定兌現時間。為孩子樹立誠信的好榜樣。

給媽媽的小建議

教會孩子守口如瓶是教會孩子信守承諾重要的一課。

首先,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保留自己的秘密。比如,如果孩子有寫日記的習慣,千萬不要偷看他們的日記。也千萬不要打破沙鍋問到底。請相信他們有判斷的能力,你要做的,只是教會他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不是去監視他的生活。

其次,當他向你訴說了別人的秘密的時候,記得告訴他,對朋友要學會忠誠,對朋友的秘密要懂得守口如瓶。但是同時也要懂得辨別是非。

最後,把孩子的秘密看的如同你的秘密一樣重要,你是孩子的榜樣,不要小看他們的小秘密。

5.《教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復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英國心理學家維克多•費蘭克

責任感是孩子安身立命的基礎,當孩子具有了某些能力時,就要對相應的事物負責。但是,孩子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視行為過程本身,而不太重視行為結果,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就必須讓孩子有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的習慣。

但是許多媽媽過多地注重孩子的智力和身體發展,而對孩子責任感的教育培養卻不大重視,因此從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孩子諸如做事不認真負責、虎頭蛇尾、馬虎草率、得過且過、生活中高傲自大、不懂禮貌、厭學的不良心態。

不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犯錯是孩子成長必須經歷的,媽媽要用寬容的心態來允許孩子犯錯,但是要讓孩子在犯錯後學會坦承錯誤,敢于承擔責任。

我住的小區內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天晚上多輛轎車被人用石頭劃傷。事發後第二天的中午,一位媽媽帶著自己的兒子來到居委會,說劃車的是她的兒子。她說,她們夫妻願意為孩子的作為承擔一切後果。媽媽帶著小男孩在小區每一幢樓的每一個樓道口都貼了一張致歉信,署名「深感歉意的孩子媽媽」,語氣非常誠懇。此後不久,10歲男孩和他的媽媽挨家挨戶,到12位被劃車主的家里登門道歉。每位車主都收到了一件小禮物——男孩自己折的一只小紙船,紙船上寫著︰對不起。

孩子心理分析︰

孩子犯錯誤,是他成長中必經的體驗。管教孩子,不等于竭盡全力不讓孩子犯錯誤,孩子犯錯誤,不等于媽媽教養失誤,更不等于孩子的成長有問題。

然而生活中,很多媽媽對于孩子犯錯,很喜歡主動為孩子尋找借口,例如孩子還小,孩子還不懂事等,卻不知道長期的姑息遷就,把責任扛到自己的肩上,使得孩子自己做了錯事還若無其事。

小男孩的媽媽就做得非常好,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孩子必須為自己犯的錯誤承擔後果。解決的方式也非常特別,讓小男孩從內心意識到了自己犯的錯誤是多麼的不應該啊。我相信小男孩以後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

事實上孩子犯了錯誤後,我們應該要教導和啟發孩子主動地停止和改正自己的錯誤,引導孩子對錯誤行為進行補救,在這一引導過程中,讓孩子了解到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從而建立起內心的約束。

孩子對是非的辨別能力較差,做錯事是難免的,生硬的教訓、批評只會令媽媽和孩子的關系惡化。這時媽媽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和孩子討論他的錯誤,用理解他的心態去安慰他。然後根據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細致地跟他講道理,指出孩子的錯誤行為,說明由于他的錯誤行為給別人造成了損失,或帶來了傷害。強調人必須為自己錯誤行為的後果承擔責任,進行補救。

除了讓孩子在犯錯後「被動」的去培養他的責任感以外,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式嗎?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一個「甩手不于」的孩子,是不會有健全的責任感的。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媽媽就得注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絕不能事事自己包辦代替、處處替孩子承擔責任。在家中,哪些事情該媽媽做,哪些事情該孩子自己做,又有哪些事情可在媽媽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媽媽應該把這些問題給孩子講明白。對應當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媽媽應給孩子劃定一個明確的範圍,並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調整範圍。

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前提下媽媽還應該讓孩子明白,一個人光做好自己的事情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任何人都是社會的一員,孩子亦然。在家中,孩子是家庭的一員;在學校,孩子又是班集體的一員;有責任協助家人做一些家務事,協助老師或同學做一些班集體的事,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家庭和集體盡到自己的責任。只有這樣,孩子將來才有可能更好地為社會盡責。

其次,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媽媽應該抓住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無論事情的結果是好是壞,只要是孩子**行為的結果,就應該引導並鼓勵孩子敢作敢當,勇于承擔責任,而不宜由媽媽替孩子提供逃避責任的機會,淡漠孩子的責任感。

最後,讓孩子履行自己的諾言。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自己許下的諾言,就應該盡力去履行;自己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即使不情願做,也必須認真對待,這既是對別人負責,同時也是對自己負責。

此外,還有一點很重要,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媽媽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則,給孩子作好表率,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媽媽做對了,孩子才優秀最新章節 | 媽媽做對了,孩子才優秀全文閱讀 | 媽媽做對了,孩子才優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