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 第一百七十四章 帝國特惠制

作者 ︰ 自由有多遠

()1895年年底,英國殖民大臣張伯倫在通過連續數月的奔走努力後終于一力促成了殖民地會議的召開,這是英國歷史上的第一次。

在會議上,張伯倫首先呼吁自治領和殖民地代表們重視帝國議會,加強與英國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尤其是帝國防御問題上的合作,以促成帝國的統一。但是,對于這一建議,應者寥寥,代表們只是表示贊成以後扔舉行類似的會議,而對帝國防御問題毫無興趣。

實際上,殖民地想要的是一種互惠政策,它們希望自己的產品進入英國市場時能夠獲得特惠待遇,為它們提供一個更安全的英國市場。同時,作為回報,它們將在自己的市場上給英國進口產品特惠待遇。

張伯倫認為這種帝國特惠制是使英國在政治上走向統一的可行道路。但是特惠制的開展必將影響到英國和其他國家業已達成的商業條約,另外,大範圍的關稅調整也會對自由貿易帶來實質性的傷害。

所以,在初期的內閣討論中,首相索爾斯伯里以及財政大臣和貿易大臣都並不特別贊成。

保守黨智囊之一,倫敦經濟學院院長休因斯就直言說張伯倫根本不懂經濟,他以嘲諷的口吻說道︰「螺絲釘的制造和銷售遠不是經濟的全部。」

一般來說,英國對從外國進口的食品和原材料征收關稅,必將提高國民的生活費用和企業的生產成本,削弱英國與其他工業國家競爭的能力;同時也將降低外國消費者對英國進口產品的消費能力。

不過,在此次殖民地會議上,張伯倫宣布將不再延長比利時和德國的互惠條約,承諾給予加拿大一些進口產品的特惠待遇。加拿大總理勞爾也表示減征部分英國貨物的進口稅。此外,印度和澳大利亞代表也同意在不違反現有商約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外國工業品的關稅。

這種帶有實驗性質的小範圍嘗試並不會對自由貿易政策產生大的影響,但卻明白無誤的表明了帝國特惠制已經切實的建立起來。

以後的五年內,加拿大政府兩次調高了對外國制成品的關稅稅率,但是對英國進口的產品依然征收25%和33.3%的特惠關稅。張伯倫則承諾,如果英國開始對谷物等原料征稅,那麼加拿大產品將獲得優惠待遇。這一承諾在四年之後終于兌現。

應該說,特惠制的實施對于英國本土和其他國家貿易並無影響,美國和阿根廷的谷物依然可以免稅進入英國市場,哪怕美國已經對來自英國的工業品征收了高達50%的保護性關稅。

但是,英國的殖民地和當時唯一的自治領加拿大卻開始走上征收歧視性關稅的道路,特惠制推行後首當其沖的乃是美國工業品在澳大利亞的銷售被高昂的關稅壁壘所阻止,其次瑞典、荷蘭等國在印度的貿易也受到很大影響。

按道理作為當時歐洲主要工業國家的比利時和德國,是受影響最嚴重的,但是由于英德和英比特惠商約的存在,這一影響被延後了。

英德特惠商約是指,德國商品出口至英國殖民地將享受和英國商品同等的待遇。該條約是在1887年簽署,有效期十年,《赫伯特條約》簽署時,按照德國的要求,該商約的有效期又被延後了5年,也就是1912年。

屆時,德國工業品在英國殖民地的銷售無疑會受到極大的挑戰。

「好在我們和英國人的商約是到1902年到期,可憐的比利時人到明年就無法輕松自在的在印度和澳大利亞兜售貨物了。」停靠在漢堡碼頭的一條貨船的甲板上,德國美最時商行的老板皮特一邊嚼著柯拉果一邊和一個大胡子船長愉快的聊著天。

「看來皮特先生未雨綢繆在中國大規模開拓業務的思路是十分正確的,英國殖民地的貿易終將對我們關閉,如同一百多年前的航海法將荷蘭人排擠出航運市場是一樣的。不過我國在遠東的貿易正在節節增長,那可是一個比全德國的人還多六倍的大市場,足以取代英國殖民地了。」船長道。對于國際貿易方面的動向,漢堡的每個人都出于本能的關心。

「不過中國人可不是什麼好顧客,他們只對最廉價的印度粗紗和粗布有興趣,除此之外就只能賣些五金之類的雜貨。相比而言,澳大利亞的英國人卻是天使般的客戶,去年我們一共賣了500架大三角鋼琴,其中澳大利亞人就買了其中的480架,剩下那微不足道的一點則是在印度和開普銷售的。」

美最時是漢堡著名的國際貿易商行,他們在海外許多地方都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1895年下半年,隨著遠東貿易量的增長,公司從英國購進一條舊貨船,自己跑起了運輸。當年,該公司在遠東銷售的貨物中,德國貨已經超過了英國貨佔其全部貿易量的三分之一。這就是漢薩商人的精神,從全世界采購,向全世界販賣。

「對了,船長,上個星期中國公司的經理路易來信說想在南澳島上購買一塊地。按照海軍總督的規定,只有德國公民才能在島上購買一級土地從事開發,且開發必須合乎海軍的要求,那里還沒有工部局。」

「如果有這樣的機會,可是不應錯過的,南澳處在遠東最重要的航線上,將來一定會發展成如香港和馬六甲一樣繁華的海上都市。至于海軍的要求想來也不會那麼不近人情的。」

「嗯,你說的有道理船長,明天我就回信讓他們去辦。」

……

對于英國實行的帝國特惠制,美國雖然有所抱怨,但是卻毫無反對的理由,自己把關稅定那麼高還怎麼去要求別人?荷蘭和瑞典雖然看似有理由反對,但其實也只能無奈的接受,畢竟在殖民地執行何種貿易政策是英國的內部事務,如果英國在國內市場修改關稅條例,那才是真正的背離自由貿易。

歷史上,德國是在1897年被迫終止了和英國特惠商約,但是只要英國本土依然對德國商品開放,那麼德國就沒有權利去要求更多。畢竟,英國乃是除美國之外的全球最大市場,英國國內只要還實行自由貿易政策,那麼對德國的影響就不是太大。

世界局勢的發展似乎正沿著韋伯在《價值論》中的猜想一步步走下去,當英國政府通過「帝國特惠制」的消息傳來時,威廉並未感到驚訝,一個慷慨的人原本打算送給你兩頭牛,但是現在因為某些原因要把其中的一頭牛換成一只羊,這種情況下,我們有什麼理由去抱怨這個人呢?

威廉真正擔心的是英國會提高殖民地原料的出口稅,那才是對德國傷害最大的,好在這一天還沒有到來。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最新章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文閱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