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 第一百五十一章 政爭

作者 ︰ 自由有多遠

()威廉並非不清楚赫伯特所想,一般來說,歐洲各大國都希望自己是最後一個出牌的人,英國和俄國,尤其是前者因為地理的原因,往往能做到這一點。利用大陸各國的矛盾,英國人隨心所欲的加入戰爭,又隨心所欲的退出戰爭,由是,他們從七年戰爭以來的歷次歐洲大戰中都撈足了好處。

出于對自身海軍的絕對信任,英國人在即使面對拿破侖那樣的強大對手時都毫不退縮,所以,在危機來臨的時候,英國不會畏懼任何對手。他們要做的只是利益的權衡。

赫伯特之所以並不害怕英國乃是因為他認為英國不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想要和德國開戰,至于開戰後的結局,大家都沒有任何懷疑︰一定是以德國的失敗求和而告終。

在出售了大批逾齡戰艦後德國的海軍總噸位只有英國的20%,皇家海軍只要一聲令下,全世界海洋上的德國商船就只能老老實實窩在家里。而且英國還可以從容封鎖德國各個殖民地,甚至派陸軍奪取。

即便考慮到法國和美國的因素,英國不在公海上攔截非德國的貨船,德國也不會出現各種物資短缺的情況,但是財政和國力的損失是巨大而難以挽回的。因為德國沒有任何反制措施,根本不可能打敗英國。

首先,這場發生在南美的糾紛和法國無關,法國不會因為德國單方面的利益而和英國敵對;其次,德國對于比利時或者丹麥的攻擊雖然可以打擊英國,但是也必然遭到法國和俄國的強烈反應,更何況還有個師出無名的問題;至于發動陸軍在英國本土登陸更是天大的笑話,拿破侖和希特勒都未能實現的壯舉,威廉想都不敢想,除非他打算把德國帶入毀滅。

所以,當威廉把自己的擔憂說出來後,赫伯特也開始認真的考慮。

眼下的歐洲形勢和兩年前又有很大的不同,德國和哈布斯堡帝國結成緊密的同盟,也就等于德國把波蘭人、匈牙利人和奧地利人都團結起來,這般強大的實力或許還無法和拿破侖全盛時期媲美,但是卻已經造成了歐洲勻勢的失衡。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主動出手抑制德國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雖然雙方的矛盾還沒有到達必須用戰爭來解決的程度。

倫敦,索爾斯伯里侯爵的家中。

侯爵的家位于倫敦北部的一座不大的莊園里,自從安托法加斯塔沖突以來,英國的政界風雲激蕩,其幕後的重要推手正是這位現任的保守黨主席。

索爾斯伯里出身于歷史悠久的塞西爾家族(cecil),其先祖自伊麗莎白女王時期起,便曾擔任朝廷重臣。早在1870年代,索爾斯伯里進入迪斯累利內閣先後擔任印度事務大臣和外交大臣。1878年,他代表英國參加柏林會議,英國在這次外交會議上的成功,使他在國內獲得了巨大聲譽。被認為是本世紀自坎寧和帕默斯頓以來的第三位最偉大的外交官,那一年他47歲。

而後,他繼任保守黨主席,並在1885年以後兩度出任英國首相。

隨著格萊斯頓所領導的工黨在1891年選舉中獲勝,他本人也第一次告別了唐寧街10號。

「諾斯先生,為你和你的勇士們的英勇和忠誠干杯!」

「為女王陛下的健康干杯!」

……在一陣祝酒的喧嘩聲中,一場豪華party在索爾斯伯里侯爵的家中開始。來賓中大部分是當今的政界顯要和稱雄一方的大商人,諾斯則是所有來賓中最為耀眼的一位。

安托法加斯塔的沖突經過英國媒體的連續報道,已經成為整個資產階級社交中最為熱門的話題。即使那些年輕的貴婦人們在下午茶的時間也會興致勃勃的扯上幾句,其中諾斯的那位保安隊長則以其英俊瀟灑和機智勇猛而被傳得神乎其神。

宴會上,索爾斯伯里對于諾斯許多年來對于保守黨在財力方面的慷慨支持表示感謝。而後,他還開誠布公的宣布希望趁此機會徹底清算工黨政府數年來在外交上的失誤,並力爭把格萊斯頓那個糟老頭趕下台。

索爾斯伯里之所以敢放出豪言,自然是相當把握的。外交大臣金克爾的「判逃」可以說是壓垮格萊斯頓的最重要砝碼。出于對格萊斯頓外交政策的不理解,金克爾已經宣布退出工黨,另組新的黨派。

這和昔日張伯倫分裂工黨的行動如出一轍,只不過張伯倫對格萊斯頓的不滿在于其核心的愛爾蘭政策,是難以彌合的分歧。

金克爾辭職後,外交大臣的職務暫時由格萊斯頓親自兼任,面對黨內部分議員的反對和來自公眾的質疑,這位年逾90的倔強老頭表現的一如既往的堅強。

他先是在泰晤士報署名發表一篇為德國總督戈爾辯解的文章,然後又在議會就此問題的答辯中重申了他對于歐洲的外交形勢的基本判斷︰只要德國的海軍一天沒有超過法國,威廉皇帝就依然是我們天然的朋友。保持現有的英德兩國間相互協調的關系,不僅對于歐洲的持續繁榮意義重大,而且有利于我們從容應對來自新世界日趨嚴重的挑戰。

1890年代中期,當英國人一覺醒來,突然發現身邊的商品充滿了德國制造和美國制造,雖然數量不多,但依然給他們很大的震撼,妒忌之情油然而生。其實,這只是強制標明商品產地法令推行後英國市民階層的錯覺。德國對于英國出口在1880年後日漸偏重于制成品,但是這些商品並沒有和英國本國制造的商品發生明顯的沖突,大多是作為後者的補充。比如工序繁瑣而精巧的五金件,就是英國工廠不屑于制造,而只能從德國進口的。

美國在1891年麥金來關稅法後大幅度提高了來自英國制成品的關稅稅率,這極大阻礙了英國對美國的出口,雖然兩國的貿易在當時並不太重要,不過這還是引起了英國實業界的普遍不滿。1890年,美國的工業產值首次超越英國,成為世界上工業化程度最高並且增長最快的國家,其人均收入甚至在10多年前就已經超過英國。

英國人雖然十分的妒忌美國所取得的成就,但卻毫無辦法。一個領土遼闊、天生富足的美國甚至不需要英國幫助就能很好的發展自身的經濟。所以英國即使采用關稅制裁甚至海軍封鎖的辦法對付美國也是毫無用處的。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威脅論在歐洲一度成為政治家們廣泛討論的話題,但是美國的孤立主義傳統使得這種討論變得缺乏意義。

格萊斯頓在議會下院的發言遭到保守黨的猛烈攻擊,保守黨和部分工黨議員們認為,英國首先是歐洲大國其次才是世界大國。德國的崛起已經打破了大陸舊有的勻勢格局,如何抑制德國勢力的增長,才是英國外交在現階段最為重要的任務。

至于格萊斯頓所說的德國缺乏海軍所以不會對英國造成威脅的看法在邏輯上是站不住腳的,即使在外交大臣金克爾看來,隨著財政實力的增長,德國海軍的崛起只是時間的問題。屆時,英德間的主從關系將被徹底扭轉,或者說,德國將取代英國成為世界上新的霸權力量。

在隨後的辯論中,以雄辯和善于理財著名的格萊斯頓「舌戰群紳」,為其外交政策辯護。格萊斯頓著重說明了德國天然就是一個陸權國家,其海軍預算在軍費中的比例不可能過高,這將很好的制約其對于英國海上霸權的競爭。

此外,他還就英法聯合的不可能性做了簡要說明,他認為埃及是法國的核心利益所在,如果英法在這一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那麼指望和在殖民地事務上本身就和英國矛盾重重的法國協調合作根本就是虛無縹緲的。

格萊斯頓的雄辯暫時挽救了他的政治生命,絕大部分工黨議員都表示繼續支持格萊斯頓首相。

這種情況下,德國對于英國照會的回應成為決定英國政治形勢的關鍵因素。如果在此事件上,德國並未表現出格萊斯頓所希望的那種負責任的協調態度,那麼將宣告格萊斯頓外交政策的破產。

屆時,即使工黨保持團結,格萊斯頓首相也必須辭職,首相的位置將由黨內其他大佬頂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最新章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文閱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