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 第一百一十章閃電媾和四

作者 ︰ 自由有多遠

()法德談判在停戰的第十天便正式簽署了和約,即《法蘭克福條約》。()

條約主要有三款︰

第一條,法國向德國賠款12.5億法郎,在條約簽訂後兩周內付清。德方最初的要價是25億法郎,也就是1億英鎊,相當于普法戰爭法國賠款的一半,不過塔列朗以其「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威廉,把賠償的金額大大降低,比起法國最初的開價10億法郎只是增加了2.5億法郎。為此,德國國內有很多不滿的聲音,尤其是陸軍將領們,他們覺得戰爭花費頗多,士兵傷亡也很大,12.5億法郎甚至都不夠支付戰爭的花費。不過,關鍵時刻瓦德西顯示出其政治家的本色,他和塔列朗以及未來將掌握法國陸軍大權的德格拉瑟將軍達成私下的一些協議,最終他壓服了軍方內部的反對聲音,對于威廉的決定給于了支持。

法國方面做出的私下承諾包括法國在未來十年內大幅縮減陸軍軍費,同時不再專門撥款加固凡爾登——圖爾——貝爾福一線的防御工事等。

這一承諾有損法國陸軍的尊嚴並傷害法國民眾的榮譽感,因此只能以私下的君子協議的方式加以解決。

在瓦德西看來,如果法國的確能做到以上的承諾,那麼也就意味著德國在未來也可以適當縮減陸軍的開支,至少可以把部署在萊茵河一線的龐大兵力投入到其他地方,而不必擔心西線的安全。

第二條,法國用西洛林交換德屬桑給巴爾群島。

關于這一條,德國內部倒是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不過條約簽署後,不少德國報紙還是在新聞局的授意下大罵了外交部一頓,理由自然是桑給巴爾有多麼高的經濟價值雲雲。

這個是赫伯特的主意,他覺得,只要法國的主流媒體大加轉載,就足足可以把法國普通的老百姓忽悠住,給塔列朗和費里政府帶來更多的正能量。

第三條,為了給歐洲以外的落後地區的人民帶來更多福祉,兩國彼此支持各自在海外的拓殖事業。

這一條雖然說得冠冕堂皇而且十分籠統,但是赫伯特和塔列朗分別代表兩國口頭承諾了各自的義務並劃分了勢力範圍,非常明確。之所以不願或者說不敢落實到紙面上,還是出于對英國的畏懼。畢竟這是對英國殖民霸權的直接威脅,絕不能讓英國的那些報紙和外交官們獲得絲毫的有用信息。

法方承諾在外交上支持德國獲得葡屬莫桑比克、葡屬安哥拉和索馬里;德方則承諾在外交上支持法國在摩洛哥和蘇丹的行動;兩國將在合適的時機共同瓜分比屬剛果;在中非內陸的征服過程中,兩國將本著整體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友好協商各自的利益劃分,並共同排斥第三國的競爭。

第四條,兩國政府共同加強彼此的文化交流,增進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感情,為維護歐洲的持久和平做出努力。

關于這一條,雖然看似不太重要,但實際上卻是意義重大的,因為這從根本上宣告了法德之間就1870年戰爭達成了終極和解。

雙方以書面的形式達成下列共識︰雙方同意在本國內終止任何敵視對方的輿論宣傳;德國允許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的學校教授法語,給于當地政府高度自治權限;法國則承認德國對于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統治具有合法性;德方停止在色當戰役的勝利日舉辦大型慶祝活動,並取消為期三天的公眾假期;

第五條,德軍自條約簽訂之日起兩周內退出法國境內。

條約公布後,法國人除了驚喜之外,就是佩服塔列朗的才能。

「四分之三個世紀以前,拯救了法國的那位外交大師又回來了。」

「無論在七月王朝、第二帝國或者第三共和國時代,只要名字上有塔列朗三個字,就可以在外交部謀到一份上好的差事,以前不以為然,現在看的確是有道理的。」

「外交圈子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夠理解的,塔列朗家族掌握著本世紀歐洲幾乎全部的外交秘密,誰知道這次是怎麼說服德國皇帝的。」

「法國每年有一百多億法郎的國民產值,政府稅收就有30多億法郎加上來自殖民地的財富,要說這12.5億法郎的賠款那是真心不算什麼的。」

「讓科勒爾那個喳喳,一個需工的兒子能有什麼軍事才能,他以為他是皇帝在世麼?真是禍害不淺,讓我們白白損失了那麼多好小伙子。」

「我听說德國割讓的那兩個島距離並不太遠,島上四季如春,鮮花盛開,全世界95%的丁香香料都產自那里,可真是個好地方啊!」

巴黎的街頭巷尾,塔列朗和《法蘭克福條約》成為上至貴族和大資本家,下至普通工人和洗衣婦的熱議話題。

德國國內,民眾們雖然看到法國的賠款數字後有些失望,但是畢竟是打了勝仗,而且西洛林的赤鐵需區更是看得見模得著的財富,這預示著德國在未來即便鋼產量增加一倍,鐵需石也可以完全自給的。

消息傳到英國,政治覺悟極高的倫敦市民,通過政論家的分析大體看懂了條約的真實的一面︰對英國最為不利的政治格局似乎要在歐洲大陸出現了。

自舀破侖覆滅以來,歷代英國的政治家都深刻的理解英國大陸政策的根本在于︰英國不能也不願與一個在唯一強國領導下的統一的大陸集團相對峙。

但是波蘭問題的解決和法德合約的簽訂無疑讓英國人看到了德國正在努力成為那唯一的強國,並自願承擔起「統一大陸集團」的責任。

不過大部分英國人包括外交官在內,還沒有這麼深刻的認識,因為他們不了解威廉想的什麼。

英國人最普遍的一種看法就是,法德和解是塔列朗的杰作。

「這個塔列朗家族倒插門女婿生出來的小子怎麼比他老祖宗還厲害!」格萊斯頓看過德國大使館抄送的《法蘭克福條約》副本後自言自語的說道。

在之後召開的內閣會議上,格拉斯頓坦率的承認了自己對于德國的戰爭目標判斷失誤,不過責任最大的還是外交部長和駐外大使,他們也並未料到德國在大勝之下竟然主動罷兵,而法德之間竟然真的就此達成諒解。當然,波旁王朝能夠輕易復闢也是他們始料不及的。

「1815年老塔列朗是聯合梅特涅和卡斯爾雷子爵組團忽悠俄國沙皇,現如今小塔列朗一個人就把德國沙皇給搞定了,這塔列朗家族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外長金克爾明明是贊揚的話語,可是怎麼听都有一股酸酸的味道。

金克爾對《法蘭克福條約》的判斷算不上特別悲觀,原因在于,他認為德法和解的關鍵人物是塔列朗,至于威廉不過是和亞歷山大那樣被「上帝加持」,並充滿了人文主義關懷的「好皇帝」而已。塔列朗一定是用一堆漂亮話來奉承威廉,並有意讓法國國王菲利普在威廉面前放低態,以此換取後者的同情。如果是這樣的話,兩國就算不上真正和解,未來英國依然有大把的牌可打。

法德和約簽訂後,法意的談判也到了無法在拖的地步。

由于意大利陸軍在戰場上的表現實在太差,因此法意兩國單獨談判時,意大利方面自己都沒有底氣。

法國方面堅持的原則就是不割地不賠款,至于抓獲的意大利俘虜和雙方彼此俘獲對方的商船等問題都可以談,比如法國表示對5000名意軍俘虜的食宿費用會盡量優惠。

面對這種近乎侮辱的挑釁,意大利的談判代表簡直肺都氣炸了,要知道意大利可是理論上的戰勝國,應當享有和德國一樣的地位才是。

對于意大利的進退兩難,奧國方面倒是樂的看這出笑話。

要知道,法國剛剛對德國宣戰時,意大利竟然厚顏無恥的照會德奧兩國,希望以奧國在南蒂羅爾的讓步來換取意大利出兵援助。

不過這還算不上最不要臉的,和德奧談判的同時,意大利駐巴黎大使也間接詢問了法國在戰勝後是否能給于意方某些好處,作為意大利保持中立的回報?對此,法國方面倒是很慷慨的表示︰南蒂羅爾絕不是問題,甚至薩爾瑪提亞和里雅斯特都可以在戰後一並交給意大利,使哈布斯堡王朝的海軍在亞得里亞海從此消失。

法國人描繪的美好前景外加初期的軍事勝利的確讓意大利政府做了幾天不勞而獲的美夢,不過隨著德軍大舉反攻,法軍進攻受挫,戰局開始朝著有利于德國的方向發展。

最終,意大利還是明智的把賭注壓在德國一邊,對法宣戰。不過那時候,德軍總參謀部已經確信法國必敗,因此德奧兩國在和意大利簽署的共同作戰協議上,僅僅承諾了戰後將尼斯和薩伏伊交給意大利,自然不提蒂羅爾的事情。

事到如今,雖然戰場上意大利軍隊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計,但翁貝托一世國王還是派他的特使請求威廉對法國施加壓力。不過,在法德和解的情況下,意大利自然十分知趣的不再提割取法國領土的原有方案,而是希望從法國獲得一筆賠款,以支付戰爭費用並改善政府的財政狀況。

1890年代的意大利雖然商業基礎較好,但基本還是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家。全國人口約2000萬,接近法國的三分之二,但是國民生產總值只有法國的二分之一,財政收入則只有法國的三分之一,甚至比比利時還都強不了太多。

經濟基礎決定了意大利只能作為一個地區性大國,而無法成為歐洲外交圓桌上的一員。

「請轉告翁貝托一世國王,我國和法國是在友好協商的基礎上達成停戰的,為此我們做出了巨大的讓步,所以我希望貴國也在和法國友好協商的情況下達成和平協議,不要對法國索取太甚,以維護歐洲大陸的持久和平。」威廉認真的對特使說道。

隨後,赫伯特作為威廉的特使對法意談判進行了調解,談判的最終結果是︰兩國釋放彼此戰俘和商船,維持戰前邊境不變,互不賠款。

當談判結果傳到羅馬後,意大利議會為之嘩然,首相焦蒂利于當日下午向國王遞交了辭呈。

^^^^^^^^^^^^^^^^^^^^^^^^^^^^^^

其實歷史上,德國在1910年前一直有機會組成大陸同盟,只不過因為不願意對法國舍棄任何利益,而走上了對英國讓步的老路。

起點中文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ian.閱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最新章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文閱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