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 第一百零八章閃電媾和二

作者 ︰ 自由有多遠

()威廉之所以要對俄國人做出如此大的讓步,還有一個原因在于德國和波蘭之間還有若干領土的問題需要解決。()

如果波蘭收回了全部俄佔領土,那麼目光自然會轉向西方,在無法徹底打垮俄國的情況下,保留俄波領土糾紛是十分必要的。

對此,威廉坦誠的告訴了奧國駐柏林的大使,希望德國的要求能夠得到約瑟夫皇帝的理解。

經過反復商議,奧國同意了德國提出的最終方案,不過德國需要豁免波蘭的部分債務作為補償。

對此,威廉也十分爽快的答應了。

兩周後,德、奧、俄三方在華沙簽署了和平條約。

條約規定︰第一,俄國承認波蘭為主權的獨立國家,承認哈布斯堡皇室世襲波蘭國王;第二,波蘭和俄國的領土邊界以波蘭人和斯拉夫人自然邊界為準;第三,成立由沙皇保護的立陶宛公國;第四,俄國承認奧國在巴爾干地區的優勢地位,承認保加利亞為獨立的主權王國;第四,德奧兩國承認俄國對于比薩拉比亞統治的合法性,並保證不支持羅馬尼亞政府對該地區的領土要求;第五,俄國公民在波蘭境內的財產和人身自由不應受到任何形式的侵犯。

《華沙條約》的簽訂使東歐的地緣政治掀開了新的一頁。

在赫伯特看來,由于戰爭時間很短,各方的損失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而且條約給足了俄國人面子,因此三國的關系並未真正疏遠。俄奧關系甚至因為這場戰爭反而增強了互信。

因為把立陶宛留在波蘭之外雖然威廉答應了,可是如果奧國執意不肯,那麼德方也別無選擇,只能支持奧國的要求,畢竟立陶宛人在歷史上一直是和波蘭以聯邦的形式存在的,無論從宗教還是親緣關系上都和沙皇沒有半毛錢關系。而哈布斯堡皇室始終以「天主教在世俗界的最高領袖」來詮釋其統治的合法性,未能把立陶宛從異教徒的一邊解救過來,自然是遺憾至極的。

按照1879年的柏林條約,保加利亞應該是由俄國給于保護的,畢竟是俄軍以傷亡20萬人的代價把保加利亞人從土耳其人的鐵鞭之下解救了出來,不過保加利亞國王,來自薩克森——科堡家族的斐迪南曾在奧國擔任軍官,在立場上比較親近奧國,所以俄奧兩國在1880年代始終就保加利亞問題存在糾葛,在1887年危機時甚至鬧到要開戰的地步。

條約的第四款便是俄方在這一問題上的讓步,同時也是重申了俄奧兩國在過去的若干條約中關于「奧國在塞爾維亞佔有優勢」的表述。

條約第五款是德奧對于俄國在羅馬尼亞問題上的讓步。比薩拉比亞是位于普魯特河北岸的摩爾多瓦公國的一部分,大部分居民是信仰東正教,說拉丁語的羅馬尼亞人,俄國在1812年的土俄戰爭中獲得了該地區。在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合並成為羅馬尼亞王國後,羅方明確聲明了對這一地區的主權領土要求,但俄國根本不予理睬。

為此,羅馬尼亞在1883年間加入了德、奧、意三國同盟,其根本目標就在于討回比薩拉比亞。波蘭戰爭爆發後,羅馬尼亞本身希望參戰,但是奧國的匈牙利人不希望羅馬尼亞趁此機會收回比薩拉比亞,因為一旦比薩拉比亞問題解決,那麼羅馬尼亞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匈牙利統治下的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天主教的羅馬尼亞人佔大多數。

隨著戰爭進程的發展,但法國參戰後,德奧兩國為了保險期間,壓制了匈牙利人的不滿,希望羅馬尼亞加入戰局,不過這次該羅馬尼亞人猶豫了。

羅馬尼亞本身和法國的關系十分密切,國王雖然是來自霍亨索倫家族的天主教分支,但主要還是因為和法國皇帝舀破侖三世的表親關系才從毫不起眼的普通貴族幸運的成為了一國之君。

當羅馬尼亞人看到法國露出敗相,打算參戰的時候,突然戰爭結束了,這一點上,他們可沒有意大利人干的「漂亮」。

對于羅馬尼亞這類的投機小國,威廉從來就沒打算加以籠絡,因為其政府更迭頻繁,政策難以長久。就算下了血本,等新領導一上台,原來的政策就全變了,俄國人在保加利亞就因此吃了一個不小的啞巴虧。

對于戰爭的結果,威廉是最為滿意的,德軍在東線的傷亡微乎其微,但主要的戰略目標——波蘭獨立——卻圓滿的完成。

奧國方面自然也是滿意的,畢竟能夠名正言順的成為波蘭國王,這絕對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巨大榮耀,300年來,哈布斯堡王朝作為「歐洲病夫」,已經失敗了太多次︰讓波旁上台丟法蘭西,無敵艦隊覆沒丟英格蘭、蘇格蘭,獨立戰爭丟荷蘭,三十年戰爭丟北德意志、葡萄牙,大同盟戰爭丟薩伏伊、洛林,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丟西班牙、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丟西里西亞,路易十五期間丟印度殖民地,舀破侖戰爭丟波蘭、奧屬尼德蘭,意大利統一戰爭丟中意大利,北意大利戰爭丟倫巴第,普奧戰爭丟南德意志和威尼斯。不過割了300年的地還是列強之一,我大哈布斯堡真不容易啊!

俄國沙皇雖然對于戰爭的結果不滿意,但是戰敗就是戰敗了,在談判時刻能得到德國方面的真誠理解,沙皇多少感到寬慰,畢竟損失不大,面子上也還說得過去。畢竟,損失了波蘭,但是卻獲得了一個穩定的西部邊界,這對于其下一步爭霸亞洲是大有裨益的。

兩個月後,俄國的戈爾恰科夫公爵——這位和俾斯麥同時代的外交巨頭——懷著無限的哀傷與惱怒去世了。在戰後的談判期間,沙皇並未听從的他勸告,請求英國調解,雖然結果是令人滿意的,但是他卻告訴沙皇,無論吉爾斯還是舒瓦洛夫都是死腦筋,他們不理解歐洲的天要變了。當一個強大的德意志聯合體從中歐崛起,並且和法國現任政府達成了諒解,那麼俄國只有迅速向英國靠攏才是唯一的出路,一如1806年亞歷山大沙皇的抉擇。只不過昔日的歐陸強權是法國和他們的皇帝舀破侖,今天的強權換成了德國和他們的皇帝威廉二世。

雖然他的老對手俾斯麥死在了他的前頭,但是德國人的新領袖似乎比那位鐵血宰相更為可怕——因為他和俾斯麥一樣經得起眼前利益的誘惑,卻比俾斯麥登上政治舞台時年輕的多。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最新章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文閱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