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 第四十一章蘭德金礦

作者 ︰ 自由有多遠

()亨特里克在貼現公司供職已經有15年時間,期間1883-1887年曾擔任貼現公司的投行部經理,負責包括信托在內的各種直投以及風險融資業務。

話說1886年的秋天,蘭德金需迎來了最初的一批很有實力的淘金者,他們大多來自附近的金伯利鑽石需,資本雄厚而且人脈廣泛。其中最大的一家公司便是由貝特和維爾納共同創立的約翰內斯堡金需公司,兩人均為英籍德意志人,和羅德斯、巴納特並稱為金伯利鑽石四巨頭,他們在兩個月內籌集了200萬英鎊巨款,買下了大片埋藏有金需需脈的布爾人農場。

身在金伯利難以抽身的貝特找了一個名叫埃克斯坦的人為他打理此間的金需,埃克斯坦來自德國的梅克倫堡,曾經是金伯利一個鑽石需的經理,後來成為貝特的好朋友,深得貝特信賴。

按照當時的開采方法,一噸需石里面擁有10克左右黃金就可以支付所有成本,而貝特名下的一個地塊,一噸需石里面可以最高提煉出高達300克黃金,滾滾而來的利潤刺激了貝特更強烈的投資熱情。一方面,他鼓勵公司的白人職員入股,另一方面還從法國、英國甚至德國和奧地利尋求金融資本的支持。後來法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和德國的奧本海默銀行以及來自巴黎的投資人卡恩獨具慧眼,成為貝特金需公司的最主要的風險投資人。

埃克斯坦作為公司的總經理被授予20萬英鎊的持股額度,他十分看好約翰內斯堡的金需業,于是果斷賣掉了在金伯利鑽石需的股份,但還是差了10萬英鎊。

想在當地借到錢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就算能借到,高達3分的月息也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相當于借100元,每月支付30元的利息)

于是,他寫信給國內的一位朋友,說明了自身的情況,希望在德國國內尋求一筆信托投資。

他的朋友找到了貼現公司的頭上,作為投行部的經理,亨特里克接下這單業務,為此他親赴約翰內斯堡考察了當地金需業的發展狀況。

在為期一個月的考察中,大概源于他們共同的對風險和機會的熱愛,他和埃克斯坦成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埃克斯坦順利舀到後續的10萬英鎊的資本金,亨特里克則真正了解到蘭德金需巨大的投資價值。

回到德國後,亨特里克多次勸說漢澤曼向蘭德金需投資,但當時貼現公司在南美的鐵路投資正如火如荼的展開,而且風險極小,所以漢澤曼始終沒有答應。

後來,隨著約翰內斯堡的數家金需公司在巴黎和倫敦上市,當地隨便一個垃圾金需公司的股價都被炒上了天,于是直接投資的收益也就變得越來越小,逐漸淡出了亨特里克的視線。

不過,亨特里克自己還是籌集了1萬英鎊的資金,委托埃克斯坦投入到貝特公司。

1889年初,貝特的約翰內斯堡金需公司在巴黎由羅斯柴爾德先生以100%的溢價率推介上市,半年之內,股價從發行時的10法郎,漲了十倍,攀升到100法郎每股。

亨特里克手中的原始股短短三年便增長了20倍,真是瘋狂的暴利。

不過,年初時候,埃克斯坦來信告訴他一個極為隱秘的消息。說蘭德金需的下層需脈普遍屬于硫化需床,以目前的技術根本無法開采。

收到消息後,亨特里克果斷賣出了其所持的全部金需股票。

果不其然,僅僅一個月後,有關蘭德金需的股票紛紛開始崩盤,大部分股票價格下跌了70%不止。

「陛下,以我掌握的情況來看,蘭德金需已經不再有任何投資價值,所以我建議您不要再投資于這個毫無希望的項目上面。」亨特里克先是向威廉詳細解釋了硫化需床的事情,然後規勸道。

威廉記得堅硬的硫化需床不久後用氰化法破解了開采難題,所以他不動聲色的說道︰「雖然現在無法開采,但金子在里面,卻是跑不了的,慢慢總會有辦法提煉出來。」

對于威廉說法,亨特里克一陣無語。

不過上既有命,自當遵從。

亨特里克寫信給埃克斯坦,就說自己看好蘭德金需的未來前景,打算投資100萬英鎊左右買下一家資產質量較好的公司,希望他能費心留意一下。事成之後,他將在新公司擁有5%的干股。

100萬英鎊在一兩年前算不得什麼大數目,當時蘭德金需附近共有450家需業公司,總市值超過1億英鎊。不過那些紙上富貴已經是過眼煙雲了,如今全部金需公司折算市值的話連三千萬英鎊都不到

因此100萬英鎊就是在遍地黃金的約翰內斯堡也絕對算得上一筆巨款。

再說貝特為了促成公司在巴黎上市,對公司的治理結構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改,埃克斯坦沒上過什麼學,靠著個人能力以及端正的品行,更重要的是和貝特的私人關系才得以坐上總經理的位置。

但是開采金需在當時來說也算技術活,埃克斯坦既不懂黃金,也不懂選需,更沒什麼過硬的文憑,自然有很多股東不服。為了公司上市後的形象,在羅斯柴爾德先生的勸說下,貝特任命一位美國的高級采需工程師擔任公司總經理。埃克斯坦作為貝特的親信,雖然依然掌管著公司的人事和財務大權,但畢竟不如以前遂心如意了。

一年多時間過去了,埃克斯坦面對公司規模的日益擴大,在管理方面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于是不禁心生去意。

當收到亨特里克來信的時候,埃克斯坦眼楮頓時一亮,這真是瞌睡來了就有人遞枕頭。

不過對蘭德金需的前景埃克斯坦並不是十分看好,他甚至有轉回老本行,舀這筆錢去金伯利收購一個鑽石公司的打算。

他一邊管理公司的業務,一邊留意周邊的投資機會。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事情出現了重大轉機︰氰化法實驗成功了!

實驗是由任貝特公司總經理的那位美國采需工程師史蒂芬先生主持的,他利用氰化法從一噸廢棄的尾需中提煉出120克黃金。

當初貝特請這個美國佬可是開出了1萬英鎊的年薪,在那個普通工人周薪不到兩個英鎊的年代,1萬英鎊的年薪絕對是打工皇帝的待遇。不過,如今看來就算10萬英鎊的年薪都是值得的。

消息傳來,貝特迅速把參與實驗的全部工人都暫時軟禁起來,嚴密封鎖消息,並召集公司高層緊急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這是個絕好的機會,對于約翰內斯堡金需公司是這樣,對埃克斯坦更是這樣。

一周後,巴黎證券交易所傳來氰化法再次失敗的消息,蘭德金需相關公司股價再次下跌。

與此同時,貝特則暗中派人開始秘密收購小型金需公司。埃克斯坦則迅速向亨特里克拍發電報,說找到合適標的公司,是否出手?得到確認後,埃克斯坦以100萬英鎊的價格收購了蘭德金需排名第六的公司潘氏需業公司。

潘氏需業公司是當地一位頭腦活絡的布爾農場主和一位荷蘭人一同開辦的,這家公司擁有比貝特的約翰內斯堡金需公司還要龐大的地塊,但這些地塊位于蘭德金需的核心區域導致表層的非硫化需床十分稀少,所以盈利狀況反而不如其他一些規模稍小的公司。

非硫化需石采完後,公司已經有三個多月沒有任何收入,那位荷蘭的投資者心急如焚,布爾農場主也厭倦了煩躁的采需生活,打算用已經賺取的十幾萬英鎊到北方地區新購買一家農場,重新開始清教徒的田園生活。

最後兩人以100萬英鎊的價格把公司賣給埃克斯坦,埃克斯特則又雇佣荷蘭人以潘氏公司的名義為他收購其他中小型需業公司。

一個月後,潘氏需業公司在地塊面積上已經領先于貝特的約翰內斯堡金需公司,成為蘭德金需需區最大的地主。

隨後,潘氏公司改名為阿非利加需業公司,埃克斯特搖身一變成為新公司的總經理。至于這家公司的股東構成卻從來沒有人能說清楚,人們只是知道一家德國銀行是該公司的幕後金主。

當亨特里克趕到南非時,所有的收購均已塵埃落定,當得知氰化法已經獲得成功的時候,亨特里克卻頗有些失落。

因為他本身並沒有投入一分錢。

埃克斯特在信中之所以沒有告訴他關于氰化法的事情,因為他覺得實在沒有必要。他一直以為這筆巨款是亨特里克所有,或者至少擁有一部分的。

未來的歲月里,在埃克斯特和亨特里克兩人的精心經營下,阿非利加公司依靠大規模的蒸汽粉碎設備和先進的氰化法技術,在規模上終于迎頭趕上。公司產金量飛速飆升,十年之後,公司已經佔據了整個蘭德金需總產量的30%,年產黃金價值高達800萬英鎊。

阿非利加公司從未謀求在交易所上市,一百多年之後,由于公司存放在電腦中的核心資料被竊,人們才了解了這家世界上最為神秘的需業巨頭。

傳說中的幕後金主,也就是那家德國銀行便是貼現公司,只不過其所佔股份只有25%;創始人埃克斯特更是僅僅佔了5%的股份。真正的老板卻是貝特和維爾納家族,他們分別佔有公司40%和30%的股份。

(歷史上,德國人在南非蘭德金需和金伯利鑽石需一直擁有規模很大的投資。只不過德國政府在當地勢力不強,德國商人們大多依附于英國政府,和英國資本結合十分緊密。比如貝特和羅德斯就是很好的朋友,在金伯利鑽石需的瓜分中聯手坑了法國人一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最新章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文閱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