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 第七回 遭酷刑忠良蒙難 拒聖意不畏強權

作者 ︰ 紅塵愚者

()()上回說到李膺怒斬張成,桓帝震怒y 斬李膺,眾宦官落井下石,推波助瀾。陳蕃苦思解救之策!

這一r ,在北寺獄大堂後廂房內,曹節及眾宦官聚在一起,只見曹節當先開口︰「此次乃是天賜良機,千萬要把握,一舉將李膺等人除去!順帶把咱們的冤家對頭,一並給除去了!」

侯覽道︰「不錯!咱們這就進宮,向聖上稟報!」

曹節等進宮面見桓帝,又將李膺如何狂傲,不肯招供之事向桓帝陳述。同時還把平時素來與其不和的大臣一一歷數,並言其結成朋黨,辱罵聖上,攻擊朝政,心懷怨懟!

桓帝聞言大怒,下旨朝廷出賞格,通令各地,務必將這些人全部抓捕。

其中涌現了許多忠臣義士,像太僕卿杜密與李膺一樣,亦是敢于同掌權的宦官作對的官員。當時兩人名望相左,時人把他們聯在一起,稱之為「李、杜」。李膺被下了獄,杜密亦被宦官借機抓捕。另像御史中丞陳翔等重臣,只要平r 與宦官作對皆被下獄。不只雒陽,在全國各地皆是如此。愁雲慘淡,天地失s ,國之忠良,盡數蒙冤!

時穎川陳寔本是太學生,但因其名望,亦被劃歸黨人之中。友人勸其逃走。陳寔並不害怕,道︰「吾若逃走,必牽連旁人?吾若進獄,亦可壯他人之膽。天地有正氣,吾相信必有澄清之r 。」他說著,就慨然赴雒陽,自己投案,進了監獄。汝南範滂亦同陳寔一樣,範滂是孝子,歸家拜別母親,挺直腰板亦自行進了監獄。

當時捉拿黨人的詔書傳至各郡,各郡官員把與黨人有牽連之人上報,多則數百。只青州平原相(相,相當于郡的太守。因其地有封國,故稱國相。後劉備亦官至此。)史弼沒報。朝廷之詔書接連催逼,青州郡守親派官員至平原詢查。巡查官員將史弼招至,責問道︰「汝何以未將黨人上報州郡!?」

史弼道︰「吾郡不曾有黨人,吾如何上報?」

巡查官員臉一沉道︰「青州下轄六郡,五郡皆有黨人,怎就汝平原一個都不曾有?」

史弼道︰「各地水土風俗皆不同。別處有黨人,為何吾平原亦該有黨人?」

巡查官員被其駁得張口結舌,說不出話。史弼慷慨道︰「汝等若定要冤枉好人!那麼,吾平原戶戶皆有黨人。吾情願一死,若要吾報黨人,吾平原便一個亦無!」巡查官員無法,于是將其收押在獄,回報朝廷。

桓帝要求太尉陳蕃開府審理,按律定罪,昭告天下。陳蕃卻認為「罪名不章」,拒絕平署詔書。因為桓帝要陳蕃在判決李膺等人的公文上簽字,遭到他嚴正的拒絕。太學生則稱︰「不畏強御陳仲舉。」當之無愧。桓帝見詔書無法生效,干脆跳過司法程序,直接讓宦官負責的北寺獄審理此案。宦官們聞言大喜。

被捕的黨人在監獄里,宦官對他們進行殘酷的折磨。他們的頭頸、手、腳都被上了刑具,叫做「三木」,然後被蒙住頭一個挨一個地拷打,要其招認旁人。多有拷打致死的。而宦官們則將這些已被拷打至死的忠義之士畫押!來個死無對證,再按這些所謂證詞繼續抓捕與其作對之官員,名士。即便如此,李膺等仍然鐵骨錚錚,拒不認罪,且在獄中與眾宦官斗智斗勇。

因為,宦官平r 及其親眷子弟在地方作威作福,魚肉鄉里,怨聲載道,民怨沸騰。故但凡忠義之士皆與其為敵。這樣一來,宦官們人越牽連越多,每r 官道上車水馬龍,皆是收捕詔書。所抓捕亦都是天下名士,忠臣義士。這樣引發了另一大奇觀,許多名賢忠良皆以被抓捕為榮。不被抓捕為恥。紛紛上書,皆言自己亦是黨人!其中就有度遼將軍皇甫規。

時皇甫雖為名將,但素譽不高。皇甫規自以為西州豪杰,未被牽連為恥。便上言︰「臣前薦故大司農張奐,是附黨也。又臣昔論輸左校時,太學生張鳳等上書訟臣,是為黨人所附也。臣宜坐之」(《後漢書•皇甫規列傳》)。朝廷知而不問,時人稱贊為賢良。

事態越鬧越大,漸漸失控,桓帝正在寢宮暗自惱怒,想道︰這些閹貨也太過放肆,朕的朝堂少了一半!若將其全部治罪,豈非從此宦官一家獨大,再無制衡之人。恐亦是禍事!但朕已經下旨,亦不可廢啊!總不能就這樣把人放了,那豈不是說朕錯了!君威何在!不可不可!還需找個機會啊。正當桓帝為此事煩心之時,小宦官道︰「陛下,太尉陳蕃求見!」桓帝想來這是個機會啊,便道︰「宣」

不一時,陳蕃跪地請安,便︰「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桓帝道︰「愛卿平身!此來何事!」

陳蕃暗道聖上該知道吾此來用意,難道事有轉機?不管了,拼著一死亦要救出元禮等人,便道︰「陛下!李膺、杜密、範滂等人皆是正身無玷、死心社稷之人,卻被禁錮閉隔,命懸一線。而陛下您堵塞天下人之口,聾盲一世之人,與秦始皇焚書坑儒又有何異?如今聖上臨政,先誅忠賢,遇善何薄,待惡何憂?只听信ji n佞小人的諂言,便要將無罪者入獄,殺無辜者于市。」陳蕃一口氣說完。亦等桓帝開口,不看桓帝臉s 接著說道︰「陛下應除妖去孽,改錯歸正,臣因位列台司,憂責深重,不敢尸祿惜生,坐觀成敗。如臣言蒙聖上采錄,即便身首分裂,異門而出,亦無恨!」說完,閉目伏地待罪請死。

桓帝本意是想他開口求情,也就順勢下台。畢竟他也不願朝堂勢力失衡。可是听陳蕃這一席話,那是氣的三尸神跳啊!朕堂堂天子,你這是罵朕昏君啊!正y 開口賜死。轉念一想,不行。如今r 賜死陳蕃恐再無人敢來為李膺等人求情,這案子還怎麼結。于是開口道︰「大膽陳蕃!汝可知罪?」

陳蕃一頭霧水,這是何意,便開口道︰「臣知罪,臣死罪!請陛下治罪!」

桓帝道︰「太尉陳蕃先前所提拔之人才李膺等,名不副實,難當大任。此皆乃陳蕃之失察。故免去陳蕃太尉之職,改以光祿勛周景為太尉。」說完,暗道︰陳蕃啊陳蕃,汝亦是老臣,朕知汝忠心,望汝能明白朕意。(作者︰實在是不能說的秘密啊!面子問題!)

陳蕃領旨謝恩,緩緩退出大殿。一路走來,恍恍惚惚。眾人皆以為其因為失官所致。陳蕃此時,卻是在思索︰這是何故?若說陛下不同意吾所言,但是並未殺之,只是將吾免官。若說陛下同意吾所言,可也沒有放人啊。一路走一路思,回到府上,正要進門,突然想到什麼,大聲道︰「明白了!明白了!陛下,臣明白了!」說完便大笑的跑出去了。

門口站著的管家,愣住了。原來早有人將其被革職之事回報陳府。故管家在門口迎候,看到老爺失魂落魄的樣子,正想如何寬慰。突然見陳蕃如此,也呆了。隨即便往回跑進府去,邊跑還邊喊︰「大事不好了!夫人,老爺瘋了啊!」

陳蕃到底明白了什麼,卻又跑去哪里,李膺等最終能平安出來嗎。y 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最新章節 | 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全文閱讀 | 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