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圖-預言中國復興歷史初探 11. 第一篇 第二章 第二節“十二月中氣不和”與“9.18事變”

作者 ︰ zzshi

第1章正文

第11節第一篇 第二章第二節「十二月中氣不和」與「9.18事變」

笫二節「十二月中氣不和」與「9.18事變」

1928年2月4日,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決定恢復蔣介石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改組中央委員會、國民政府和軍事委員會,蔣介石還兼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歷史將要蔣介石在近代以來的特重大的歷史劇中粉墨登場了。♀

當年4月初,蔣介石開始第二次北伐,發表渡江北伐通電後,7日即下總攻令、、、、、、

此時,日本首相田中義一指派總領矢田見蔣,提出︰「如果在濟南附近發生戰事,日本便會出兵,希望北伐軍避開濟南北上蔣表示保護日本僑民,並負責保證,而拒絕了日方的提議。

魯系軍閥張宗昌以日軍驅逐北伐軍為條件,將青島和膠濟鐵路的權益給日本。這樣正如蔣介石4月20日之日記所言︰「日本蓄意侵略,逆敵存心賣國,兩相勾結,抵死掙扎。♀聞日本第二艦隊軍艦22艘于4月1日午後5時至青島,11日,日本田中首相告誡全國,謹防外來之危險主義。17日,日本閣議,決派陸戰隊赴青島,必要時開濟南

4月20日夜,三個中隊共460名日軍,由小泉中佐指揮開進濟南;翌日國民政府外長黃郛對日提抗議︰「、、、、、、不獨公法條約蹂躪殆盡,更恐釀成意外,責將誰歸?」並派張群赴日交涉;張群通過公私兩方面努力,希日方理解北伐軍的立場,然日方卻置之不理。5月1日,北伐軍第一集團軍陳調元部開進濟南,下午蔣介石在此建立總司令部。5月2日,日軍第6師團侵入濟南。蔣介石選擇「忍」︰其日記曰︰「不屈何以能伸!不予何以能取!犯而不校,聖賢所尚;小不忍則亂大謀,聖賢所戒。慎之,慎之!」

5月3日,日軍向北伐軍駐地進攻。下午,二十多個日軍撞入北伐軍戰地政委會外交部交涉署,聲稱外面兩個日兵是交涉署射出子彈打的,要收繳槍械。國民政府山東特派交涉員、外交主任蔡公時說︰「我們是外交官,不帶武器,沒有搜查的必要日軍不由分說,將蔡反綁雙臂,用槍托打,要他跪下。

「你就是殺了我,我也不能跪在侵略者面前!」(見尹家民《誰為中國聲辯》)

日軍將另一個外交官張庶務拖出,當著蔡公時的面,割下張的耳鼻問︰「怎麼樣?!」

蔡公時淚流不止說︰「大家沒法赴死也可仍拒跪、、、、、、日軍割下他的耳、鼻、舌,最後連蔡一起被慘殺的外交官共十七人。♀

蔣介石用電話要日軍第6師團長福田彥助派人到其總司令部交涉,日方不干。最後才達成雙方代表在中間地點︰津浦線鐵路辦公處交涉。交涉吋,日軍每兩分鐘發射一炮,把北伐軍的無線電台、交通工具統統炸壞。,

「這種炮擊,就是他想威嚇我們談判代表和一般官兵,壓迫我們軍隊向南撤退,以達到他們阻礙我們革命軍不能越過黃河北進的目的,使革命軍不能攻佔北平,完成北伐,而北洋軍閥仍能佔據河北,在日軍保護下坐大——這樣就可能華北永遠置于日軍操縱之下(見蔣介石《誓雪五.三國恥》)。據《蔣介石日記揭秘》說︰「蔣介石從‘濟南事件’以來,一直堅持寫‘雪恥日志’這是事實這說明「南山有雀」,而且其目光從北伐轉向東北和日本了,「北山羅」的情況將會大不一樣了——當然這是後話。

5月4日,蔣介石的日記為︰「熊式輝與日軍會議後,回報受日人猙獰威逼,不勝憤慨。余慰而嘆之曰︰‘日本軍人之作風如此,日本國家、人民將不勝其憂患矣!豈天將降禍我東亞呼!」

5月5日,日機轟炸濟南,殺我軍民。蔣介石命令軍隊南撤到徐州、兗州、泰安,並回答馮玉祥說︰「部隊南撤是按計劃的,如果日軍南下泰安,我就和它打(見《誰為中國聲辯》)5月10日,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閭北上,與蔣等開會決定繞道北伐。蔣把北伐領導權交馮玉祥,回南京辦理對日外交,黃郛的外長職換人。

濟南事件「人都哭」即超過甲午海戰︰據調查濟南慘案代表團報,中國人死3254人、傷1450人;當年12月日本外務省向國會報日僑死15人、傷15人。(見《蔣介石日記揭秘》)

「日本鬼子在濟南殺死外交人員,濟南城內軍民死傷數以千計,張宗昌來電反以此得意。他媽的,太不要臉了!我們決定放棄平津,撤兵關外張學良說。(見王書君《張學良世紀傳奇》)

是時北伐軍四個集團神速進擊奉軍,5月30日張作霖下令總撤退,王士英電請南京政府接收平津、、、、、、

此前,日本人是想利用張作霖操控東北的,張學良曾對父親說︰「中國打內戰,日本最高興,日本對各方都支持,這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張作霖說︰「我就不怕日本鬼子5月17日晚,日本公使芳澤對張作霖說︰「閣下如不反省改變態度,與帝國合作,恐怕後果不堪設想、、、、、、、你要負責!」

「我負他媽的個屁責!」張作霖和芳澤吵起來,並在敦圖路等三個文件上都只簽了個「閱」字了事。

「你可不要後悔!」

6月4日,張作霖乘慈禧太後豪華專車,行至沈陽西郊皇姑屯,即被關東軍河本大佐等炸成重傷致死。7月2日,張學良繼任東北保安司令。張不受阪垣威逼利誘、拒絕日要求,還寫過一首詩︰「孽子孤城一稚儒,填膺大義抗強胡。豐功豈在尊明朔,確保台灣入版圖後來他對唐德剛教授說︰「是在影射東北!假如我不是這樣的話,東北不是就沒有了嗎?日本人請過我當皇帝、、、、、、為這個,我同土肥原談崩了,所以我就知道東北不行了啦!」(同上)

此間,馮玉祥、李宗仁等主張乘張作霖被炸,揮師出關解決奉軍。蔣介石以日本久欲侵佔東北,一旦戰爭必不可收拾,濟南事件就是前車之鑒為由派方本仁、白崇禧等去沈陽,代表國民政府吊唁張作霖,借機與張學良謀求和平統一。張學良亦積極配合,還派刑士廉偕方本仁赴南京協商易幟事宜,並于1928年12月29日,正式舉行東北易幟典禮;12月31日,國民政府正式任命張學良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這才是「東北不行了」——此二日亦為戊辰年12月之兩日︰歷史按《推背圖》本象「十二月中氣不和」演進了,這大概是抗日戰爭的始因;也是按「半凶還半吉」演進的重要一環。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推背圖-預言中國復興歷史初探最新章節 | 推背圖-預言中國復興歷史初探全文閱讀 | 推背圖-預言中國復興歷史初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