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墓探秘 第三十五章

作者 ︰ 鬼子六666

「這樣吧,我們還是先快回屋里取工具過來,順便帶上干糧和水。我想我們應該找到墓的入口了。」張傳寶吩咐道。

「入口?真的?這到底怎麼回事?」我停下手中的活計木木的問道。

「據史書上記載,統萬城建設歷時六年,采用了當時最前衛的「蒸土築城」法,即把白石灰、白粘土以糯米汁攪拌,蒸熟進行注灌,類似于今天的澆注法,城牆堅固可抵刀斧。傳說叱干阿利監工殘酷,命人以鐵錐檢驗,凡錐入一寸者,便立刻將工匠殺死,填尸于牆內,所以這統萬城又被某些人稱之為‘尸城’。《魏書》上的《鐵弗劉虎》里所說的「蒸土以築都城,鐵錐刺入一寸,即殺作人而並築之」便是對這統萬城建築的描寫。」張傳寶娓娓道來。

「這些骷髏難道和統萬城的建築有關?你上次不是說後來的西夏黨項人也曾在此活動,後來被被宋朝毀城遷民,難道這統萬城自建築後到毀滅,這里的骷髏頭骨一直沒有被人所發現?」我感覺到還是有點不妥之處,向張傳寶問道。

「這到是不知道,也許是,也許不是。一切還是等我們找到再說吧,現在我們最重要的是趕快找到麻子和海嫣,將他們倆盡快的營救出來。」張傳寶拍了拍我的肩膀,我知道這事絕對不能再耽擱了,因為海嫣離開我們的時間太長了。

「這里都是骷髏頭骨,墓穴的入口怎麼會在這里?」我還是有點難以理解,雖說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大型盜墓活動,而且又得到發丘門的真傳,可眼前的現狀很難有說服力。

「你看這里的骷髏並不是都一樣的,上面骷髏都是這種頭蓋骨被打開的怪狀,而下面的卻是完整的。上面的骷髏看上去是近代人為加上去的,而下面骷髏看上去時代久遠,應該就是那個十六國時期的。你可以用我送你的羅盤測量,你就會發現這里與別的地方不同。」張傳寶用手撿起地上的骷髏說道,此時我們都沒有了先前的那種恐懼了。

「不好!你快看,土屋出事了……」我突然看到我們歇腳的屋子,燃起了熊熊大火,當中夾著家具爆裂的聲音,我和張傳寶建築見狀,連忙跳了進去,手里拽著幾只我們的行李挎包往外拖。

「媽個巴子!究竟是誰?」我和張傳寶兩人喘著粗氣重重的放下行李包,氣喘噓噓的說道。「肯定是遭賊了,屋里怎麼會無緣無故的著起火來?會不會有什麼人要故意引我們放火……」

「賊?什麼賊?響馬賊還是胡匪?他們要找什麼東西?那他們為什麼要放火燒了屋子?」我不禁憤然,恨不得要把這些王八蛋碎尸萬段。

「會不會是井宇秀和張宗昌的人馬在此設伏,讓海嫣和麻子失蹤只不過是他們的調虎離山之計,他們的目的是我們隨身攜帶的物品中的某樣東西,最有可能是降龍木吊墜,抑或是別的物品,要不然他們也不會費如此周折搞這麼多花樣。」張傳寶蹙起眉頭。

「不管了,看樣子這里聚集的人馬開始顯露出來,他們每個人的目的都不一樣,我們還是一心找到龍雀寶穴,我想在沒有找到寶穴的位置我們的安全最起碼是安全的……」說話間,我已經拿出了那只風水羅盤來。

我們稍作休息後,抬頭望向天空,此時月亮周圍的烏雲已經慢慢退去,四周氤氳著朦朦朧朧的碎白雲,只見天空中吉星高照,一副六甲拜月陣排列在月亮周圍,形成一個暗六丁六甲陣。

我對照天空的星宿,這處吉星籠罩之地,就在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地方,這是我第一次實踐天星風水術,心里還是沒個底,我向張傳寶遞過眼光詢問過去,他點著頭微笑著。

「看出這里的端倪來了沒?好一副六甲拜月陣,好一處吉祥寶穴。所謂的六甲,古書《三才圖會》有雲︰六丁神是丁卯神司馬卿,丁丑神趙子玉,丁亥神張文通,丁酉神臧文公,丁未神石叔通,丁巳神崔巨卿;六甲神為甲子神王問秦,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長,甲午神韋辰玉,甲辰神孟非因,甲寅神明一章。咒語有雲丁丑延我壽,丁亥拘我魂。丁酉制我魄,丁未卻我災。丁巳度我危,丁卯度我厄。甲子護我身,甲戌保我形。甲申固我命,甲午守我魂。甲晨鎮我靈,甲寅育我真。能夠有這拜月陣所籠罩,乃是百年一遇。

傳說六丁為陰神為,而六甲為陽神,六丁六甲放在一起剛好一陰一陽形成整個宇宙。《隋書?經籍志三》中的《六甲貫胎書》說婦女身懷胎兒也稱之為六甲。傳說中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個甲日,是上天創造萬物的日子,也是婦女最易受孕的日子,所以稱女子懷孕為身懷六甲。

這月亮其實就是代表了陰神,這樣和六甲合起來看就為暗六丁六甲陣,是一種變化帶來的是化生,古代傳說天帝造物,當依循此理,所以六甲所代表的是一種演化趨勢,是一種生生不滅的象征。《傳授三洞經戒法略說》雲「陰陽翕闢,萬二千物具而有神焉。主之者,六甲也……六甲者,一切之綱紀也。」張傳寶說得我雲里霧里,好在我所記的《陰陽尸經》不是俗物,那就是說在這樣的地下必定有吉穴。

墓葬上有抱水之說,《葬經》雲︰得水為上。風水大師楊筠松雲︰「未看山先看水,凡有真龍和正穴,必有潮源水合聚,山隨水抱曲彎彎,有穴分明在此間。」又雲︰「水住穴堪扦,真龍落處眾水聚。」真龍穴必然諸水匯聚,尋龍點穴,須看水勢,水抱拱何方,或右、或左、或朝入、或正中融注,依水勢情意定穴,因此就要多觀水勢,指出定穴之證,知水所趨,則知穴之所止。

這紅柳河是無定河上游的支流。紅柳河源于陝西省吳起縣北部白于山的東北麓。其匯水如同人的血管支脈一樣,勾連縱橫。但主要來自兩個區域︰一是吳起縣的周灣水庫匯流區;一是吳起縣的邊牆渠水庫匯流區,無定河的源頭應是周灣水庫上游最長的一條溝——石墩子溝。

紅柳河由陝西境內的吳起、靖邊兩縣,向北繞經內蒙古烏審旗南端,再折東南重入陝西境,形成一個大迂回。紅柳河在內蒙古境內的這一段又名薩拉烏蘇河,又稱作為無定河,張傳寶的四合土窯就是在無定河岸之上。

自吳起縣境,紅柳河在毛烏素茫茫的戈壁和沙漠中穿行,並串聯了大大小小的水庫。這些湖泊及其滋育出的片片綠洲,就像一串藍寶石和綠寶石一樣瓖嵌在荒原大漠之中。這樣的一個風水旺盛之地,難怪當年赫連勃勃舍棄長安為都城,而回到北邊來興建統萬城,足見他也是信風水之說。

把墓穴興建在古城之下,應該是西域的一種墓葬風格,比如西域的精絕國,西夜國,溫宿國等等,據不完整考察這些國家的王陵就是興建在國家的都城之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龍墓探秘最新章節 | 龍墓探秘全文閱讀 | 龍墓探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