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心理學大全集 第17章 關于社交的心理效應(2)

作者 ︰ 牧之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哈羅德西格爾有一個出色的研究,題目是「改宗的心理學效應」。研究表明,當一個問題對某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時候,如果針對這個問題,他能使一個最初的「反對者「改變意見而和自己的觀點一致,相對一個最初的「同意者」而言,那名改宗的「反對者」更容易獲得此人的認可。

在經營人際關系時,為了贏得他人的好感,很多人慣于做「好好先生」,對于對方的態度和觀點一味稱好,即使自己內心並不真正地贊成,也會做出完全苟同的樣子。然而改宗效應說明,這種好好先生式的人際相處方式並不一定能使自己贏得他人的認可,人們更欣賞以反對之聲作序的相同意見。因為如果一個人能夠讓他人實現從「反對」到「同意」的態度轉變,便可以顯現出此人對他人的影響力,凸顯出此人觀點的力量——一般而言,人們總是很享受擁有這種影響力的快樂。

雖然人們在選擇朋友時總是樂于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但是人們也歡迎一些友好的、值得借鑒的不同意見,以此作為自己態度和行為的參考。一個「反對者」改宗為「同意者」後,便具備了如上兩種特質︰既能提供相異的意見,也會成為步伐一致同盟者——這種人往往會是人們選擇朋友時的上上之選。

所以,為了獲得質量更高的人際關系,可以使用一些如下策略︰即使你百分之百地贊成某個人的意見,也不妨適當地夾雜些反對之聲,然後再筆鋒一轉,贊成對方觀點中的合理部分。

◆變色龍效應︰模仿對方的身體語言,你會更受歡迎

「變色龍效應」是指人們經常無意識的模仿其他人的姿勢、怪癖和面部表情的心理學現象。通過實驗,心理學家巴奇和查特朗識別了以「變色龍效應」表現出來的部分肢體語言,他們進而得出結論︰如果一個人模仿了他人的手勢或者身體姿勢,人們往往會更喜歡這個人。

巴奇和查特朗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讓78名被試坐下來分別與一名實驗者進行交談,在交談的時候,實驗者故意改變交談中的習慣動作,比如露出了更多的笑容,與被試進行頻繁的面部接觸、腳部不停的擺動。

結果發現,被試確實會不經意地模仿實驗者的習慣動作,心理學家發現,在所有的被試中,面部接觸的比例上升了20%,被試腳部擺動的比例上升了50%。

繼而,巴奇和查特朗便想驗證「模仿是否能增進好感」的觀點,于是,他們又做了第二個實驗,他們安排78名被試在一個房間與另一名實驗者(以陌生人的身份出現)就一張照片分別進行交談,在交談的過程中,實驗者會主動模仿一部分被試的肢體語言,當交談結束後,心理學家讓被試對實驗者的好感度和交流的順利程度做出評價。

結果顯示,針對好感度和交流順利程度兩個方面,被模仿者給實驗者打出了6.62和6.76的平均分數,而未被模仿者提供的平均分數只有5.91和6.02。實驗說明,人們的確更喜歡那些模仿自己身體語言的人。

「變色龍效應」屬于一種社交互動中的溫暖回應,實驗表明,確實大多數人會在交談中不自覺地模仿對方的身體語言,而且人們還會從這種模仿行為中無端受益,因為人們傾向于喜歡那些模仿自己的人。

◆蹺蹺板互惠原則︰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丹尼斯雷根教授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這個實驗中,有兩個人被邀參加一次所謂的「藝術欣賞」,也就是兩人一起給一些畫作評分,其中一人喬是雷根教授的助手。實驗在兩種情況下進行。在第一種情況下,喬主動送了那個真正的實驗對象一個小小的人情︰在評分中間短暫的休息時間里,他出去幾分鐘,回來時帶回了兩瓶可口可樂,一瓶給實驗對象,一瓶給自己,並告訴實驗對象,「我問他(主持實驗的人)是否可以買一瓶可樂,他說可以,所以我給你也帶了一瓶在另一種情況下,喬沒有給實驗對象任何小恩小惠,中間休息後只是兩手空空的從外面進來。但在所有其它方面,喬的表現都一模一樣。

稍後,當評分完畢,主持實驗的人暫時離開了房間時,喬要實驗對象幫他一個忙。喬說自己在為一種新車賣彩票。如果他賣掉彩票的數目最多,他就會得到50塊錢的獎金。喬想要實驗對象以25分一張的價錢買一些彩票︰「買一張算一張,但當然是越多越好了結果那些得過他的好處的實驗對象所購買的彩票的數目是另一種情況下的兩倍。平均下來,在這種實驗條件下,喬做了一筆很合算的生意︰他的投資回報率達到了500%。

在上述實驗結束後,雷根讓實驗者填寫關于是否喜歡喬的問卷,結果發現,在未接受喬的可樂的條件下,實驗對象購買彩票的數量與對喬的喜歡程度成正比。但在接受了喬的可樂的情況下,這種正相關關系完全消失了,也就是說,不管他們喜不喜歡喬,他們都覺得有責任來報答他,因此都買了較多的彩票。

由此可見,當人們接受了某人的好處後,很容易答應對方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一定會拒絕的請求,以此來實現利益的互惠交換。人與人之間的利益互動,就如坐蹺蹺板一樣,偶爾處于低勢,偶爾處于高勢,通過高勢與低勢的轉換,個體並不會損傷自己原來的利益,反而在轉化的過程中,既實現了利益所得的豐富化,也體會到了贈送與回饋之愛。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如果不懂得人際互惠原則,從不將自己擁有的物品與他人分享,擁有桃子的一方很難品嘗到李子的味道。

心理測試

你能和朋友們相處得融洽嗎

盡管朋友之間可以相互理解和寬容,但有時也會難免產生一些小的矛盾或摩擦。這些矛盾或摩擦產生的根源在哪兒呢?趕緊自己反省一下吧。

如果今天是你的生日,你興致勃勃地請一些同學和同事來參加你精心準備的生日宴會。新朋舊友齊聚一堂,其中有個家伙竟然穿著一身「乞丐服」出場,使你覺得渾身不自在。請問你會怎麼處理這件事情呢?

a.直接對他說︰「你不覺得破壞了今天的盛會嗎?」

b.在他背後貼個標語整整他。

c.調侃著說︰「不錯嘛!這身打扮很適合你

d.一句話都不說,一笑而過。

e.間接地提醒他,並說出自己的感受。

選擇分析

1.選擇a︰

你的個性十分爽直,做事從不拖泥帶水,也不會像一些敢怒不敢言的變色龍一樣心口不一,頗具「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的氣魄。可是這種性格最顯著的缺點就是不給自己和別人留後路,容易得罪人。

2.選擇b︰

你的方式總是很特別,而且你很容易和周圍的人打成一片。這個「打」字有兩種意義︰第一是熱烈的意思,第二是真的「打」起來。無論如何,你的開放性格,是這個社會動力的源泉,值得提倡。不過要注意場合和分寸,方式不能太過激。

3.選擇c︰

你總是喜歡故作神秘狀,但是任誰都知道你在諷刺他,但也只是心照不宣。幸好,你善于和顏悅色,頗有人緣。你的危險之處在于說話時流露出的惡意的諷刺,這樣很容易傷人的。

4.選擇d︰

你總是含蓄地不肯表達對別人的看法,讓人覺得很冷。不善人際關系是你的隱憂,因為你的本質較為內向,行事太過保守,不能給他人特別的幫助。不過你的本性是非常善良的。

5.選擇e︰

你始終不能和親戚朋友以不拘小節的方式進行溝通,人際關系雖好,但不見得真實。即使是再親密的朋友,總給人一種刻意經營的感覺,不夠自然,不夠真實。乍看之下,你好像是真心對待朋友,時間久了,就會讓人產生疏離感。

◆貝勃定律︰為什麼你的好心總是付了東逝水

一個人右手舉著300克的砝碼,這時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碼,他並不會覺得有多少差別,直到左手砝碼的重量加至306克時才會覺得有些重。如果右手舉著600克的砝碼,這時左手上的重量要達到612克才能感覺到重了。也就是說,原來的砝碼越重,後來就必須加更大的重量才能感覺到差別,這種現象被稱為「貝勃定律」,意思是︰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之後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

在人際交往中同樣有「貝勃定律」,有的人常常抱怨︰我對他那麼好,他卻總是不知足,別人只是偶爾對他表示了一下關心,他就將對方視為大善人,太沒天理了!進而產生這種疑問︰為什麼我的好心總是付了東逝水呢?究其根本,原因便在于「貝勃定律」。

在距情人節來臨兩個月前,一位意大利的心理學家曾在兩對具有大體同的成長背景、年齡階段和交往過程的戀人當中,做了這樣一個送玫瑰花的實驗。心理學家讓其中一對戀人中的男孩,每個周末都給自己心愛的姑娘送一束紅玫瑰;而讓另一對戀人中的男孩,只在情人節那一天向自己心愛的姑娘送去一束紅玫瑰。

由于兩個男孩的送花頻率和時機不同,導致了結果的截然不同︰那個在每個周末收到紅玫瑰的姑娘,表現得相當平靜。盡管沒有大的不滿意,但她還是忍住不說了一句︰「我看到別人送給自己女友大把的‘藍色妖姬’,比這普通的紅玫瑰漂亮多了,心里真是很羨慕!」而那個從來沒的接過紅玫瑰的姑娘,當手捧著男朋友送來的紅玫瑰花時,表現出了被呵護、被關愛的極度甜蜜,隨後竟然旁若無人、欣喜若狂地與男友緊緊擁吻在一起。

相較那個每個周末都送玫瑰花的男孩,另一個男孩只是在情人節送了一次玫瑰,就讓女朋友感激涕零起來,用經濟學的視角來打量,可以說,第二個男孩的做法實現了更高的投入產出比。

因此,這便提醒我們,雖然人際交往遵循互惠原則,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竭盡全力地對一個人好便是最優選擇,有時候對一個人的好漫不經心一些,反而會獲得更高的人際回報。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每天學點心理學大全集最新章節 | 每天學點心理學大全集全文閱讀 | 每天學點心理學大全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