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富也要窮孩子 §§第五章再富也要窮孩子

作者 ︰ 未知

父母。§§§1、巨富對孩子的「苛求」

有一私營企業主,是當地盡人皆知的首富。他的教子方式獨特。

他讀小學的獨子生活儉樸得令人咋舌︰衣著穿戴、零花錢均遠不及工薪階層人家的孩子,而且上學放學孩子也是徒步往返。

有人不解︰「你這是何苦呢,不談高人一等,也不能委屈孩子啊!」

他笑著說︰「千金難買幼時艱,孩子還是粗茶淡飯好,他的未來還得靠自己去奮斗。」

這位大款父親的「富門寒教」我們是否應該借鑒一下呢?

愛子女以其道。

鄭板橋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個家產超過10億美元的大富翁,他的家族至今仍是地球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洛克菲勒只有一個兒子,名叫約翰。

洛克菲勒盡管那麼有錢,卻從不嬌慣兒子,從小教育兒子生活要節儉。

約翰?洛克菲勒從父親手里接過家產以後,繼承了父親重視節儉、嚴格教育子女的家規。

約翰有五子一女,在入學以前,約翰從不給孩子零用錢,孩子上學以後,才給他們少量的零用錢。發給的零用錢根據年齡而變化,7至8歲時,每周3角;11至12歲時,每周1元;13歲以上,每周2元。每周發一次。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小賬本,把零用錢的開支情況隨時記錄在本子上,每逢向父親領取零用錢時都要給父親檢查,凡是賬目清楚、開支正當或有節余者,下次遞增5分,反之,則遞減5分。

此外,凡孩子主動從事家務勞動,也獲得報酬,例如打死100只蒼蠅,獎勵1角;消滅1只老鼠,給酬5分;給家里人擦皮鞋,每雙付勞務費5分。

約翰?洛克菲勒就是如此「苛求」孩子的。

教子智慧啟悟︰

我們也許會將洛克菲勒父子以及肯尼迪父親的想法或者做法歸因于社會文化。其實,即使在我們幾千年封建社會中,不少有識之士,包括一些賢明的帝王將相,也都崇尚節儉,主張自小培養孩子以奢靡為恥、儉素為榮的美德。

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好孩子,我們首先要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從小就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讓孩子明白「細水可以長流,節儉也是財富」這個淺顯而又深刻的道理,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在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華人們繼承了祖先的勤勞致富,節儉持家的好傳統,在當地成了富民,但是,他們仍堅持「子女不沾父母光」的教育,教育孩子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致富。這種「苛求」孩子是完全有必要的。

§§§2、富家子弟需要學什麼

繼承大筆的財富並非好事,最主要的缺點就是會使繼承者變得懶惰。

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為生活而奮斗不但不是不利的事情,反而會是極為有義的。尤其是現在,因為大部分家庭生活比較富裕,而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就更應該知道奮斗。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15年以前,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把他的兩個兒子送到外地上大學,其中一個就讀維吉尼亞大學,另一個就讀紐約的一所學院。兩個孩子的生活費用由企業家的年輕的秘書負責,每個月各開一張100美元的支票給企業家的兩個兒子。這是他們的「零用錢」,可供他們隨意使用。

這位秘書每個月開支票給他們時,真是對這兩個男孩子感到十分羨慕。他經常怨嘆︰為什麼命運之神要把我降生在貧苦之家。他認為,將來這兩個人會在社會上擁有很高的地位,而自己卻將一直是個卑微的職員。

後來,兩個孩子帶著他們的文憑回家來了。他們的父親是位大富翁,擁有銀行、鐵路、煤需及其各種高價值的財產。他們的父親已在他的事業中安排了很好的職位等待著他們。

但是,15年的光陰卻可以對這些一生都不奮斗的人,做出殘酷的安排。這兩個男孩不僅從學校帶回了文憑,還帶回了久經訓練的好酒量因為,他們每個人每個月所收到的100美元,使他們不必去為生活而奮斗,也因此有機會練習酒量。

但是現在,他們的父親已經破產,他們家那棟豪華大住宅已經公開拍賣求售。兩兄弟中,有一人死于精神錯亂,另一人現在住在精神病院中。

故事的結局就是這樣。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富家子弟都有如此悲慘的下場,這只是一個個案。但是,這個事實所反映出來的東西確實應該值得我們深思。

道理很簡單︰繼承大筆的財富並非好事,最主要的缺點就是會使繼承者變得懶惰。孩子的懶惰會造成他們對現實的畏縮,畏縮則導致孩子進取心及自信心的喪失,如果我們的孩子缺乏了這樣基本的優點,終其一生都要在不穩定中生活,就如同一片鴻毛在風中毫無目的地飄蕩。

教子智慧啟悟︰

告訴孩子,為生活奮斗可以挖掘他們最基本的優點,這些優點將幫助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如果沒有奮斗,孩子的這些優點都將沉睡不醒。

縱觀這個世界上功成名就的人們,他們之所以能取得令人贊嘆的成就,其中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在他生活的初期就被迫為生存而奮斗。我們做父母的很多人因為不知道可以從奮斗中培養孩子的進取心,所以他們總是會這樣說︰「我年輕時必須辛苦工作,但我一定要我的孩子能過得舒服,再苦再累我們也認了,孩子千萬不能再過苦日子了。」想想這些既可憐又愚笨的想法吧!

為什麼要讓孩子過上如此幸福舒適的生活?要知道他們還沒有經過任何奮斗!生活過得舒服,通常反而會害了孩子們。中國的一句古話︰「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可憐的只是我們中國父母的心!在這個世界上,被迫偷懶比被迫勞動更可怕、更悲哀!但我們做父母的卻體會不到這一點。

要讓孩子奮斗,要讓他們做出最好的表現,因為這些將有助于培養他們節儉、自制、堅強的意志力、知足常樂及其他許多美德,而這些都恰恰是那些懶惰的孩子永遠不會得到的。

§§§3、給孩子長大的機會

從一開始,你就沒有給孩子一次讓他長大的機會,現在已經來不及了。

一位母親為她的兒子傷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問題專家。

專家問︰「孩子第一次系鞋帶的時候,打了個死結,從此以後,你是不是不再給他買有鞋帶的鞋子了?」那位母親點了點頭。

專家又問︰「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時候,打碎了一只碗,從此以後,你是不是不再讓他走近洗碗池了?」那位母親稱是。

專家接著說︰「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鋪,整整用了2個小時的時間,你嫌他笨手笨腳了,對嗎?」這位母親驚愕地看了專家一眼。

專家又說道︰「孩子大學畢業去找工作,你又動用了自己的關系和權利,為他謀的得了一個令人羨慕的職位。」這位母親更驚愕了,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湊近專家問︰「您怎麼知道的?」

專家說︰「從那根鞋帶知道的。」

那位母親問︰「以後我該怎麼辦?」

專家說︰「當他生病的時候,你最好帶他去醫院;他要結婚的時候,你最好給他準備好房子;他沒有錢時,你最好給他送錢去。這是你今後最好的選擇,別的,我也無能為力。因為,從一開始,你就沒有給孩子一次讓他長大的機會,現在已經來不及了。」

教子智慧啟悟︰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存在著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這是我們做的父母辛辛苦苦親手為孩子挖掘的,因為我們過分庇護孩子。掉進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機會。

作為父母,給予孩子真正的愛,就是要努力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廣闊的空間。大膽地放開手,給孩子長大的機會,讓他自己長大。

§§§4、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要時時刻刻告誡自己︰無論自己多麼出色,都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布思?塔金頓是20世紀美國著名小說家和劇作家,他的作品《偉大的安伯森斯》和《愛麗絲?亞當斯》均獲得普利策獎。在塔金頓聲名最鼎盛時期,他在多種場合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那是在一個紅十字會舉辦的藝術家作品展覽會上,我作為特邀的貴賓參加了展覽會,其間,有兩個可愛的十六七歲小女孩來到我面前,虔誠地向我索要簽名。

「我沒帶自來水筆,用鉛筆可以嗎?」我其實知道她們不會拒絕,我只是想表現一下一個著名作家謙和地對待普通讀者的大家風範。

「當然可以。」小女孩們果然爽快地答應了,我看得出她們很興奮,當然她們的興奮也使我備感欣慰。

一個女孩將她的非常精致的筆記本遞給我,我取出鉛筆,瀟灑自如地寫上了幾句鼓勵的話語,並簽上我的名字。女孩看過我的簽名後,眉頭皺了起來,她仔細看了看我,問道︰「你不是羅伯特查波斯啊?」

「不是,」我非常自負地告訴她,「我是布思?塔金頓,《愛麗絲?亞當斯》的作者,兩次普利策獎獲得者。」

小女孩將頭轉向另外一個女孩,聳聳肩說道︰「瑪麗,把你的橡皮借我用用。」

那一刻,我所有的自負和驕傲瞬間化為泡影,從此以後,我都時時刻刻告誡自己︰無論自己多麼出色,都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教子智慧啟悟︰

教育孩子別太把自己當回事,並不是讓孩子妄自菲薄,不是讓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是讓孩子瞧不起自己。其實,恰恰相反,是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正確客觀的認識,這樣他便會更好的相信自己,從而去挑戰一切,追求生命過程中的卓越和夢想,迎來一次又一次的輝煌別太把自己當回事,讓孩子以平常心對待生活中的一切,這樣他才能擁有一顆寧靜的心,一顆智慧的心,一顆快樂的心。

§§§5、「吝嗇」的福特

沒有理由不認真地對待眼前的每一件事,無論它多麼重大還是多麼微小。

湯姆是紐約一家小報的普通記者。一個周末,他在一家不大的酒店里看見幾位身份顯赫的企業家從一個房間里走出,其中一位是福特。福特手里舀著一張菜單走向服務生,微笑道︰「小伙子,你看看是不是有一點兒誤差。」

服務生很自信地回答︰「沒有啊。」

「你再仔細算一算。」福特宴請的幾位企業家已朝門口走去,他卻很有耐心地站在櫃台前。

看著福特認真的樣子,服務生不以為然道︰「是的,因為零錢準備得很少,我多收了您50美分,但我認為像您這樣富有的人是不會在意的。」

「恰恰相反,我非常在意。」福特堅決地糾正道。

服務生只得低頭花了一番辛苦湊夠了50美分,遞到一臉坦然的福特手中。

看著福特快步離去的背影,年輕的服務生低聲嘀咕道︰「真是小氣,連50美分也這麼看重。」

「不,小伙子,你說錯了。他絕對是一個慷慨的人。」目睹了剛才那幕情景的湯姆,抑制不住地站起來,「他剛剛向慈善機構一次捐出5000萬美元的善款。」湯姆舀出一張兩周前的報紙,將上面的一則報道指給服務生看。

服務生不明白如此大方的福特,為何還要當著那麼多朋友的面,去計較那區區的50美分。

「他懂得認真地對待屬于自己的每一分錢,懂得取回屬于自己的50美分和慷慨捐贈出5000萬美元,是同樣值得重視的。」就在福特這一看似不經意的小事中,湯姆忽然領悟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成功經驗,那就是沒有理由不認真地對待眼前的每一件事,無論它多麼重大還是多麼微小。

後來,經過多年艱苦的打拼,湯姆成為美國報界的名家,而那位服務生也成了芝加哥一家五星級酒店的老板。

教子智慧啟悟︰

福特到底是慷慨還是吝嗇?相信我們都很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就是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小事也不例外。

培養孩子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告訴他只有認真做好每件小事情,才能去做好大事情。我們要時常告訴孩子做任何事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因為這樣的人將會一事無成。

告訴孩子生活瑣碎的,生活由一件一件的小事組成。如果我們把每一件小的事情都認真的對待,用心去處理,平凡的生活也就顯得不平凡了。

要讓孩子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在家做文明的小主人,在校做文明學生,在社會做文明小市民,努力做好孩子的健全人格培養和養成習慣教育。

另外,教育孩子要注意關注細節,告訴孩子細節就是認真的態度,細節是科學的精神,細節是成就成功的過程,細節決定成敗。

§§§6、兩角錢的拒絕

他向父親遞交了一份申請,請求父親將他的零用錢從每周4角提高到6角,但是父親斷然拒絕了他。

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父親約瑟夫是美國最大的五大企業家之一,亦先後擔任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和駐英大使,但他始終將培養孩子當作第一重任,為此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的家教也獲得了驚人的成功。

為了防止今後不測,約瑟夫給每個孩子存了1000萬美元的委托金,但他決不讓富裕腐蝕他們。他不許他們談論錢,餐桌上尤其不許;為使孩子們懂得如何節儉,他每月給他們很少的零花錢。

肯尼迪成為總統以後,曾回憶起他在10歲時的一件往事,那時他向父親遞交了一份申請,請求父親將他的零用錢從每周4角提高到6角,但是父親斷然拒絕了他。

另一方面,約瑟夫又經常邀請主教、外交官、金融家、電影明星、政治家及各行各業的知名人士來家里聚餐廳,鼓勵孩子們上餐桌參加他們的談話。他讓男孩子們全部進非教會學校讀書,使他們能與各種背景的人物接觸,擴大視野。他的四個兒子後來全進了哈佛大學。

約瑟夫的心血沒有白費,他在家教上取得了超過個人事業的成就肯尼迪當上了美國總統;大兒子喬治在學校時也出類拔萃,曾被公認是肯尼迪家中最有希望成為總統的一個,可惜在二次大戰中喪了命;小兒子羅伯特曾任美國司法部最高法官及紐約市議員,如不被刺殺,也有可能成為繼肯尼迪之後的美國總統。

教子智慧啟悟︰

這個世界上富有的人很多,但真正會教育自己孩子的人卻很少。富有的孩子躺在父母為他們鋪設的財富的溫床上過著幸福的日子。

孩子需要的不是一時的幸福,也不是十年二十年的幸福,而是一生的幸福,這也是父母所希望的。但是,我們是否給了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礎呢?孩子在我們給他鋪就的財富路上到底能走多久呢?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問題。

孩子,要自己成長,自己創造財富,要給他創造財富的能力,而不是不勞動就享受的能力。讓孩子節儉,盡量少給他們零花錢,多給他們幸福一生的能力。

§§§7、金錢只認得金錢

經過這些事,我終于明白了,金錢只認得金錢,它不會認得人。

美國著名的《財富》雜志,曾經在封面上登過一位年僅19歲的年輕人的照片。

他叫詹森?斯維斯彭,一位網站擁有者。他因為在投資家的資助下推出一個名叫「心想事成」的網站而一舉成名,在短短數個月內,網頁的訪問量達到了900萬人次。

這在美國是絕無僅有的,有人驚嘆︰「難道他是下一個比爾?蓋茨嗎?」

詹森在網站上收益了上億美元的資金,成為美國的一位網絡新貴。

他陷入巨大的成功中,認為自己有非凡的能力,也能辦到一切事情。在當時許多人認為這決不是狂言,因為他的年齡和成就甚至超過了當年的比爾?蓋茨。有不少預言家也斷定他必然會累積巨大的財富,成為類似于比爾?蓋茨那樣的影響全球的人物。

不久,美國許多金融機構主動向他提供貸款,給予巨大的財力支持,他的公司很快上市。財富的累積量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從原來的1億余美元擴增到26億美元。

這簡直就是一個財富神話。

他成了美女、媒體追逐的對象,他和世界級的超級模特拍拖約會,和大量的媒體接觸,甚至準備拍一部反映他的創業史的電影。他的生活也極盡奢華,他一共花去了3.24億美元。

不久,美國股市風雲突變,詹森公司的股票從原來的每股168美元狂跌到2美元,公司被宣布破產。

僅僅兩年後,他變成了一個身無分文的普通人。那些曾經和他熱戀的模特和像蒼蠅一樣追逐他的電影公司全都不見了。

詹森現正在四處籌款準備東山再起,但他發現,原來借錢竟然如此困難。沒有一家公司和金融機構願意借錢給他,這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最後,他從他的叔叔那里借到了錢,他又注冊了一個網站,但風光不再。

詹森說︰「經過這些事,我終于明白了,金錢只認得金錢,它不會認得人。以前我失敗的原因是,我總認為金錢是認得我的。」

有媒體評價說︰這位20歲的年輕人,以後可以成為一位哲學家。

教子智慧啟悟︰

我們特別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如何幫助孩子協調花錢**和資源之間的關系,培養一個經濟上有責任感的孩子,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課題。

讓孩子從小明白工作的價值和工作能帶來的滿足感,而不是躺在父母財富的樹蔭下乘涼,這對孩子將來能幸福而有價值地過一生至關重要。

財富要靠自己打拼得來,靠父母的財富過生活是不應該的。要讓孩子了解金錢的局限性,金錢不是萬能的,不要讓擁有金錢時的表象掩蓋了失去金錢後的真相。

§§§8、比爾?蓋茨的平凡生活

我不會將自己的所有財產留給自己的繼承人,因為這樣對他們沒有一點好處。

美國《福布斯》雜志近日公布了2006年度世界超級富豪排行榜,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以500億美元的身價蟬聯世界首富。從退學建立微軟,到成為世界首富,蓋茨只用了20年的時間。

此後,這個被美國人譽為「坐在世界巔峰的人」就再也沒有從這個位子上下來過,一坐就是12年。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世界首富沒有自己的私人司機,公務旅行不坐飛機頭等艙卻坐經濟艙,衣著也不講究什麼名牌;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還對打折商品感興趣,不願為泊車多花幾美元……為這點「小錢」,如此斤斤計較,他是不是「現代的葛朗台」?

但事實顯示,比爾?蓋茨並不是那種慳吝的守財奴因為,他在公益和慈善事業曾一次次捐出大筆善款,他還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財產捐出去……看來,這位世界首富跟那種「一擲萬金、擺譜顯闊」的富翁迥然有異。

確實比爾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單從他對待金錢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對他而言,創業是他人生的旅途,財富是他價值量化的標尺,他曾經說過︰「我不是在為錢而工作,錢讓我感到很累。」

「我只是這筆財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適的方式來使用它。」這就是比爾對金錢最真實的看法。

比爾非常討厭那些喜歡用錢擺闊氣的人。

在生活中,比爾也從不用錢來擺闊。一次,他與一位朋友前往希爾頓飯店開會,那次他們遲到了幾分鐘,所以沒有停車位可以容納他們的汽車。于是他的朋友建議將車停放在飯店的貴客車位。比爾不同意,他的朋友說︰「錢可以由我來付。」

比爾還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簡單,貴客車位需要多付12美元,比爾認為那是超值收費。

對于自己的衣著,比爾從不看重它們的牌子或是價錢,只要穿起來感覺很舒服,他就會很喜歡。

比爾生活的信條就是︰「一個人只要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錢,他才能做到事業有成、生活幸福。」

比爾認為,自己的成功只與個人努力有關,而與金錢多少沒多大關系。確實,比爾幾乎所有創業的錢都是他自己在上學之余打工掙來的,而從來沒有向父母伸過手。

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有問題出現時,比爾都不會首先想到用錢來化解一切。

眾所周知,比爾與妻子都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滿足孩子們的一些要求上,他們絕對是一對吝嗇鬼。比爾從不會給孩子們一筆很可觀的錢,當小兒子羅瑞還不會花錢,但女兒珍妮佛已經可以舀著一些零用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時,羅瑞總是抱怨父母不給自己買他最想要的玩具車。比爾有自己的說法,他認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比爾夫妻二人寧願將這些錢捐給最需要它們的人,也不隨意交給孩子揮霍。比爾甚至公開表示過︰「我不會將自己的所有財產留給自己的繼承人,因為這樣對他們沒有一點好處。」

教子智慧啟悟︰

在鈔票中長大的孩子,因為養尊處優終將會讓他們一事無成。學習比爾所說的,「再富也不能富孩子」,這並不是說要讓我們自己吝嗇,或是小氣,其實,這恰恰是在鍛煉孩子的意志力,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艱苦奮斗的精神,無疑這是一種非常可貴的精神。

§§§9、千萬別忘了自己是誰

在今後的人生旅程中,當你們失意的時候、迷茫的時候、不知所措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自己是誰。

劍橋大學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又一批學生臨近畢業時,忽然患了眼疾,自稱失明了。

非常敬仰他的學生們紛紛前來看望他,他問每一個來看望的學生︰「你是誰?告訴我你究竟是誰?從什麼地方來?學什麼專業?小時候幻想干什麼?畢業後準備到什麼地方去?將來準備到什麼地方去……」

同學們感到老教授失明之後居然這樣關心他們,都很感動,就把各自的具體情況和想法如實地告訴老教授。老教授一邊听一邊連連點頭,不時地說著︰「好」、「很好」、「再說一遍」、「你很了解自己了」、「你目標明確,好好實踐吧」什麼的。

與同學們分手時,他又一一握著同學們的手,異常親切而語重心長地說︰「我知道你是誰了!不過,今後的漫長歲月里,你千萬不要忘了自己是誰啊!」有的同學感覺怪怪的,偷偷地對其他同學說︰「老人家的眼楮一瞎,思維也好像不太清晰了,有些嘮叨了。」

誰知,在學生們畢業離校的前一天,老教授的眼楮又「奇跡般地」復明了。他在送別會上對同學們說︰「在我雙目失明、意志消沉的時候,是同學們的關懷和激勵讓我重又心明眼亮了!我也給那些曾經看望我的同學精心制作了一件禮品我們的談話錄音。在今後的人生旅程中,當你們失意的時候、迷茫的時候、不知所措的時候,就听听這盤錄音帶吧……」

直到這時,同學們才真正領悟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教子智慧啟悟︰

在現實人生中,許多人一輩子也沒真正關懷和關注過自己,甚至沒弄清自己是誰、是干什麼的。「你到底是誰」,其實是一個關乎心靈走向、關乎事業抉擇的人生命題。

對于我們的孩子,我們真心關注過他們嗎?老教授的那些問題我們問過自己的孩子嗎?孩子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注、更多的關懷、更多的愛……

§§§10、痛苦是一種禮遇

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健全的個性,使他們以後能夠從容不迫地適應生活中的各種變化。

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作為領袖,她對印度有著杰出的貢獻;作為媽媽,她是孩子心中最好的導師。

甘地夫人認為︰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健全的個性,使他們以後能夠從容不迫地適應生活中的各種變化。作為母親,她必須幫助孩子平靜地接受挫折,發展自我克制的能力。

大兒子拉吉夫12歲時,因病要做一次手術。面對緊張、恐懼的拉吉夫,醫生打算說一些「善意的謊言」,安慰孩子︰手術並不痛苦,也不用害怕。

可是,甘地夫人卻認為,孩子已經懂事了,那樣反而不好。所以,她阻止了醫生。

隨後,甘地夫人來到兒子床邊,平靜地告訴拉吉夫︰「手術後有幾天會相當痛苦;誰也不能代蘀他受苦,因此,他必須要有精神上的準備;哭泣或叫苦都不能減輕痛苦,可能還會引起頭痛。孩子,要記住︰痛苦是一種禮遇!」

手術後,拉吉夫沒有哭,也沒有叫苦,勇敢地忍受了這一切。

教子智慧啟悟︰

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痛苦和挫折,孩子的第一次挫折很可能就從吃藥打針開始。我們需要懂得如何教給孩子面對挫折和失望的正確態度,以及應對挫折和失望的正確方法。

細心的我們如果善用許多孩子在生活中踫到的小小挫折,更貼切地說是這樣那樣的不順,就可以很好地讓孩子懂得幸福快樂的人必須具備的健康心態。人生是一場面對種種困難的「漫長戰役」。讓孩子在艱難困苦中依然能夠昂首挺胸、屹立不搖,並告訴他們這是一種值得喝彩的人生。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以後的人生少一些悲哀氣氛,多一些壯麗色彩的話,那就早一些讓孩子懂得挫折是人生正常的「待遇」,這樣,當挫折到來時,孩子就會懂得是面對,而不是逃避。進而,孩子獲得他們應有的堅強和成熟,而且,這一天會很快到來。

§§§11、正確的財富觀

當年來到馬來西亞時,我口袋里只有5元錢,這個國家令我成功,現在我要報效國家,如果我失敗了,那就等于損失了5元錢。

五十多年前,一個中國青年隨著「闖南洋」的大軍來到馬來西亞,他的兜里只剩下了5元錢。為了生存,他在這片土地上為橡膠園主割過橡膠,采過香蕉,為小飯店端過盤子……誰也不會想到,他後來會成為馬來西亞的一個億萬富翁。

很多人試圖找到他成功的秘密所在,但他們發現。他所擁有的許多機會對于大家都是平等的,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他敢于冒險。他可以在賺到10萬元的時候,全部把這10萬元投入到新的行業當中。這在哪個動蕩的投資環境並不完全的社會中,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

他叫謝英福,他的創業經歷被馬來西亞人津津樂道。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爾也熟知他。

當時,馬來西亞有一家國營鋼鐵廠經營不景氣,虧損高達1.5億元。總理找到他,請他援助該公司總裁,他爽快的答應了。

在常人看來,這並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因為鋼鐵廠負債特別重,短期內難以償還,生產設備也相當落後,當然更不用說員工的凝聚力了。

當謝英福面對媒體時,他表現得卻很坦然,他說︰「當年來到馬來西亞時,我口袋里只有5元錢,這個國家令我成功,現在我要報效國家,如果我失敗了,那就等于損失了5元錢。」

年近六旬的謝英福從豪華的別墅里搬出來,來到了鋼鐵廠,在一個簡陋的宿舍辦公,他象征性的工資是每月馬來西亞幣1元。

3年過去了,企業扭虧為盈,盈利達1.3億港元,而他也成為東南亞鋼鐵巨頭。他成功了,贏得讓人心服口服。面對成功,謝英福笑著說︰「我只是撿回了我的5元錢。」

教子智慧啟悟︰

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財富觀念。財富是個人人生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社會地位和社會尊重的象征。現在我們一部分家長,往往對孩子過分溺愛,不注意訓練他們的商業素質,而是給孩子灌輸畸形的金錢思想,使得許多孩子都想不勞而獲,一夜暴富。

要多和孩子交流溝通,加強引導。告訴孩子錢是怎樣掙的,該怎樣花,婉轉指出要求的不合理之處,給予正確引導。讓孩子知道錢是勞動所得,世界上沒有搖錢樹,只有靠勤勞和智慧才能創造財富。

另外,讓孩子千萬不要炫富,唯恐別人不知道自己身家,而對財富大肆夸耀,孩子一旦出現這種炫富的傾向,我們一定要及時糾正,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財富觀教育。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讓孩子以平常心看待財富,財富的得與失都要從長遠考慮,以大局為主。不要有患得患失的想法,以免這種狹隘的財富意識阻礙前進的步伐。

§§§12、探索生命

要敢于丟掉可以依靠的「火把」,勇于去探索那些陌生的領域,這樣便有可能度過危機並體驗到人世間的種種樂趣。

有一次,珠寶商人詹姆斯到外地買一批貨。沒想到路上被一個凶悍的匪徒遇見了。那個匪徒跟蹤詹姆斯來到了大山里,一路上他總是沒有機會下手。到了大山里,四周沒有一個人,匪徒終于找到了下手的好機會,他立刻攔住了詹姆斯的去路。

面對劫匪,詹姆斯第一個反應就是立即逃跑。于是,一個在前面跑,一個在後面追;一個拼命逃亡,另一個窮追不舍。走投無路的詹姆斯鑽進了一個山洞里,匪徒也跟了進去。在山洞里,匪徒抓住了商人,不但搶了他的珠寶,連詹姆斯準備為夜間照明用的火把也搶去了。

幸運的是,那個匪徒還算沒有喪心病狂,他只圖財沒有害命。之後,兩個人各自尋找山洞的出口。山洞里黑極了,沒有一絲光亮。匪徒慶幸自己把商人的火把搶來了,要不然到死也走不出這個縱橫交錯的山洞。他將火把點燃,借著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給他的行走帶來了方便,他能看清腳下的石塊,能看清周圍的石壁,因而他不會踫壁,不會被石塊絆倒。但是他始終沒有走出這個山洞,最後餓死在山洞里面。

詹姆斯失去了火把,心想著自己將要永遠留在這個山洞里了,但是他又不甘心。沒有了照明,他就在黑暗中模索著前進,頭不時地踫在堅硬的石壁上,身體不時被石塊絆倒,跌得鼻青臉腫。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從遠處傳來一絲光亮,那正是山洞得出口。

原來正是因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能看見這抹細微得光亮。他迎著這縷微光模索爬行,最終逃離了山洞。

教子智慧啟悟︰

卡耐基認為,如果你充分相信自己有能力進行任何活動,那麼,你實際上就能獲得成功。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要敢于丟掉可以依靠的「火把」,勇于去探索那些陌生的領域,這樣便有可能度過危機並體驗到人世間的種種樂趣。

想想那些被稱為「天才」的人,那些在生活中頗有作為的成功者,他們並不僅僅是某方面的專家,也不是試圖回避困難的人,而是敢于探索未知領域的人。探索未知就是探索生命。偉人之所以偉大,往往體現在其探索的品質以及探索未知的勇氣上。

§§§13、我一定要

我們往往在無意識中阻礙了孩子幸福品質的培養,親手扼殺了孩子的真正幸福。

一個冬天的晚上,媽媽帶著3歲的約克去朋友家串門。回到家里後,約克突然發現自己一直攥在手里的一塊糖果不見了。那塊糖果是媽媽的朋友給的,他家沒有這樣的糖果。發現糖果沒有了之後,約克著急地哭了起來。爺爺、女乃女乃、爸爸、媽媽都來安慰他,並承諾第二天給他買他最喜歡的玩具。但是,約克沒有妥協︰我要!我要!我一定要!

約克打著滾哭鬧,爺爺女乃女乃、爸爸媽媽看得實在心疼,便帶上照明工具,「傾巢」出動,沿著回來的路進行「拉網式」搜尋。眼看到了午夜12點,糖果還是沒有找到,媽媽看到因絕望而死去活來的孩子,終于硬著頭皮敲響了朋友家的門……

經歷小小的失望就這樣歇斯底里,預兆了未來災難的來臨……

約克長大了,想找一個女朋友,但是他看上的女孩根本看不上他。他不再打滾哭鬧,而是舀起一把刀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

在醫院里,約克被搶救過來了,但是他卻又開始絕食。父母哭著對他說︰「你想把我們急死?不就是一個女孩嗎?人生的路還長著呢,好女孩多的是。」但是他恨恨地說︰「我就想要她!要她!一定要她!」

從一塊糖果開始,約克被無休止的滿足溫柔地包圍著,直至失去了理性……

教子智慧啟悟︰

西方有一種流行觀點︰幸福既是一種外部的狀態,也是一種內在品質。幸福的狀態易來易去,而幸福的品質卻十分穩定。

比如孩子得到一件新玩具,他會立刻高興地不得了,但這種情緒很快就會消失,這是一種外部狀態;而幸福的品質是一種感覺良好並產生樂觀的素質,這種品質相當穩定。

幸福的內在品質是在孩子從童年到青少年的不斷受挫和解決困難中培養起來。但是遺憾的是,我們往往在無意識中阻礙了孩子幸福品質的培養,親手扼殺了孩子的真正幸福。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再富也要窮孩子最新章節 | 再富也要窮孩子全文閱讀 | 再富也要窮孩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