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空間去抗日 第010章 外出求學?

作者 ︰ 江映月

在這五年里,在鳳父鳳母的掩護下,棲桐的空間並沒有被其他人發現。與此同時,棲桐也將自己的空間模得透透地。那海和外界的海一樣,里有魚、蝦等生物。宅子周圍的上山也有飛禽走獸。山和海構成了一個微縮的世界。它們的盡頭是混沌狀。她曾將觸踫過,年紀不大身體嬌小的她被彈了回來。山上、海里都是機靈、可愛的小東西。她就像是這個微型世界的王者。哪怕自己從那里經過,他們都會「敬畏」地躲開,不會圍觀,不會給自己帶來困擾。自己不在空間,它們從來不打擾,踏入空間里的屋子。空間了其他的東西,自己研究明白了。空間可以升級,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借助外力,也就是當空間會遇到有能量的物質是會提醒她,如果按照提示將東西放到空間的指定位置,空間就會升級,並會對新功能進行說明。第二種是,自身的武力值的提升。當自身的武功到達一定境界時,空間也會發生變化。

目前,空間所處的狀態是初級。自己可以用意識控制空間里的東西。將沒有生命的物質待到空間里。並且可以帶出空間里的一切為自己所用。空間的再生能力強,但空間里動植物是一定的,如果取出,它會自動繁衍,不取出它會延緩繁衍。不會太多也不會匱乏。空間宅子和土地是升級後的表現,她可以單獨控制土地生長的時間,生長數量。溪水是山上泉水流下的,沒有什麼大的功效,負傷後效果明顯,有益身體恢復,平時如正常泉水一般。(這只是針對棲桐而言的。對外面的人,空間的泉水可遇不可求。空間說明並沒有提到,只有遇到給外界的人的時候,空間會提起。)

之所以這麼快弄清空間的情況,是因為,那日她在空間的潭水里游泳,無意中模到一塊古樸、帶著神奇花紋的玉簡,起先她並沒有在意,只是隨意地帶上岸來,沒想到,還沒月兌手,玉簡就一道強光,化身為左手無名氏一個同樣古樸花紋的刺青的痕跡。在後來,她都知道了空間。

原來,這個空間跟了自己九世,自己能一直跳出輪回,是空間一直護著她的靈魂。這個空間是上古神器,第一世出生,與自己神魂結合的。

自從了解了空間的情況,趁著鳳父出外購置物品,自己硬要纏著去,讓鳳父幫自己去織布坊定定制大量各種類型的布匹。順便還買了針線。同樣也是大量的。布坊的老板以為鳳父真是要做布匹買賣,不斷討好鳳父,希望能長期合作。最後連美女都送上了。弄的鳳父苦不堪言。只能說一定照顧他們生意。

春耕秋收的時候,又在鳳母的掩護下,不斷地購買和搜集各種種子,積少成多。囤積了大量的糧食,大米、小麥、玉米、土豆、花生等等。這些不費自己的力氣,只用意識控制。

忘了提,宅子有一個神奇之處,就是保鮮,如同儲物袋般的大量儲存物品。它分離清楚,擺放整齊,不影響宅子的整體美觀。一樓是自己休息的地方,陪著一個書房。二樓是金銀珠寶庫。三樓是糧食。四樓是自己槍的軍火武器之類。除了自己的槍支,棲桐還發現里面有些精美小巧的匕首、快刀、短劍之類。五樓是生活用品,布錦棉帛。之前她前幾世的物品可不是放進去的。而是隨手堆在宅子門口,金銀更是鋪地的。那時自己不知道它的大。現在知道了,她會物盡其用。

她這麼急著囤積糧食,是有原因的。到1931年東北就要全面淪陷了。如果1930年左右,勸說家人去美國避難,會趕上美國經濟動蕩。就算晚幾年,有食物等于有一切。何況她們不缺金銀。她幾世的積攢,宅子里的存寶,她也發現了。至于為什麼選美國,上輩子她太了解,全世界都是戰爭,這個世界唯一的避難所就是美國。退一萬步講,就算不在那個時候去,亦或者不去,糧食對自己和家人都是大大得益。

不是她沒有同情心,不愛國,一味的只知道出國避難。只是現在國人太麻木了,小小的自己無力改變。當敵人打了你的左臉,你會靜靜地、低著頭等待敵人打你的右臉。當只有幾個拿著槍的敵人殺了你的親人。你只是痛苦的流淚,或無畏的沖向前去同死,沒有任何反抗的意識。她就算有空間,能改變多少?多少人能听自己的忠告?不會有,沒有一個人會听她的。他們只會將自己看成是傻子、瘋子!她不是神,她改變不了歷史。她能做的只是幫組,幫助在改變不了的情況下,減少痛苦。

上輩子她就是在日本侵略之前到國外的,沒有經歷戰火,但是從後來的報紙、圖文她也是了解的。她被這場無恥的侵略戰場震驚了。除了國仇家恨,更多的是她對戰場很排斥,甚至痛恨。戰爭不是誰和誰的勝利,只是帶來了毀滅和人性的丑惡。于是除了給薛良財物方面的支持。她害暗地里資助當時很有希望的一個黨派,也就是中國後來的——gc黨。雖說,當時,她的動機不純。有為了給薛良留條後路的想法在里面。

這一輩子,同樣她會在適當的時間幫助國內抗戰,甚至更多的資助,但這前提是她安頓好自己的家人,以家人沒有生命危險的前提。說她什麼都好,她這輩子不能讓家人有損分毫。自己囤積的米面、布匹、藥品會發揮作用的。不單單是為了自己。也許是戰爭越來越近,也許是為了減少逃避的罪惡感。棲桐不斷地耕種,收獲糧食。一夜的勞碌、一夜的幸苦。晚上累的筋疲力盡,第二日恢復再勞作。如此往復,沒想到,竟然拓寬了自己的靜脈,武藝大大增強。

一日,杜戰和鳳博文的西洋老師蔡達川找到了杜老爺子。「杜老爺,不屈(杜戰的字)已經十七,博文也已經十五,我和陳夫子研究過,他們不再適合家里的私塾,他們需要出去,去公立學校,去大城市見見世面!」

杜老爺子,沉吟了一會兒,「依先生之見該如何?」這位蔡先生在杜家六年了,人品才學都深的他贊賞,除了兒女情長。

蔡達川也不客氣,「以他們的學識,我可以給他們聯系上海復旦的入學考試,以他們現如今的水平,應該沒問題。三年後他們學業有成,我可以推薦他們,到國外見識見識真正的西洋文化。學成報效祖國!」這五年的相處,他平復了自己情感的傷痕。當初未婚妻拋棄自己嫁給一個老頭子做妾,讓他男性的自尊受到大大的傷害。于是他剛留學回來,經朋友介紹躲到了這個安逸的北方小鎮。自己踫見了亦師亦友的陳夫子,兩個孩子的聰穎讓他驚喜,慢慢地走出了感情的傷痕,盡心盡力教導他們。他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傳弟子。並從這六年的教書找到了自己的理想與奮斗目標。著書育人,喚醒國民。他不能心碎過往,他要發展教育,讓和他兩個弟子一樣聰明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最終成為日後教育界的第一人。這當然也是後話。

杜老爺子雖然不舍,但是也知道這是最好的辦法了,最有利戰兒和博文的發展。「容我在考慮一下。」

當天晚上,杜家醫館早早地關門了。開始家庭會議。

杜老爺子先發話,將白天蔡先生的話又說了一遍,「阿毅、秀娘你們怎麼看?」

鳳母沒有說話,只是看了看桐桐和博文,他們從來沒想過兒子會離開自己到遠方求學,本以為山上和鎮里已經是最遠的距離了,還因為認親,沒有分開,現在讓兒子離開自己……鳳父終究是這幾年出外見過世面,「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我同意。」

杜老爺子又問,「戰兒,博文你們怎麼想?」

博文一副無所謂的樣字,十五歲的他唯杜戰命是從,「大哥去我就去!」

杜戰到是回答的有理有據,調理分明,「現在世道不太平了,鎮里的兵越來越多,日本人對東北一直虎視眈眈,戰爭躲是躲不過去的。光靠武力救不了國。我堂堂男子漢,要發奮學習,為我中華之騰飛而拼搏。我和二弟隨師傅去上海求學也好,那里各國實力錯綜復雜,相對是安全的。家里最好也結束這邊的事情,一起過去。此外,上海是經濟中心,學術中心,能讓我們更加了解國情,了解世界。爺爺請允許我們隨老師去吧。我定不會辱沒杜家門楣。」

棲桐感嘆,沒想到大哥竟然有這樣的志向和遠見。听到這樣的話,桐桐深深地陷入了沉思。可是就像是大哥說的那樣,軍閥調兵越來越密集了,這里不在太平了。現在是1925年,到1931年東北就要全面淪陷了。還有不到六年的時間。他們需要離開北方。她想過直接逃到外國去,但是大哥的話有理,他們可以先到上海。畢竟舍棄自己的國家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大哥說的有道理。他們出去求學不失為一條出路。長了見識,增了本事。我听翠妞說(桐桐的小閨蜜,鎮長的千金),鎮長伯伯最近老說,我們這里不太平了。整日叨咕要去上海,上海畢竟是各國的租界,亂不起來。給自己留條後路什麼的。」至于鎮長究竟說沒說過,是不是要去上海,不是桐桐需要考慮的,也許她記錯了,她現在需要個借口。高瞻遠矚、具有說服了、有威望的人的借口。趁機說服家人一同去上海。

「翠妞還說她過一段時間也會去上海讀女子學校,哥哥們去上海讀書,桐桐也想一起去讀書。」桐桐心想,上學可是真的提過,不同于前面是自己的腦補。是有理有據吧,真的是听說的。

在此之前,家人就討論過上海的問題,夫子和先生還為此辯論過,但是真的放到了眼前,大家沉默了。求學時一定的,真的要搬離這里嗎?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著空間去抗日最新章節 | 帶著空間去抗日全文閱讀 | 帶著空間去抗日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