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大革命 184 縛羅國(一)

作者 ︰ 碎葉城最後一個漢人

()村民們將村里周圍的一些枯草樹枝搬開,下面是一條深大四米的溝壑,上面鋪著木棒子,白天不小心,根本沒有人會注意到這里都有陷阱。溝壑圍著村莊一圈,對村莊起到了保護作用,夜里唯一需要收獲的,是那到出入的柵欄門,但他很結實。

村民們說,這主要還是為了防野獸和防潮濕,嶺南地區氣候濕潤,草木茂盛,野獸出沒頻繁,一般沒有人敢獨自一個人在野外行走,就是大家白天活動也會離開居住地太遠,這是為了遇到野獸能最快的時間回家躲著。深溝可以讓房屋防潮,越人習慣于修建吊腳樓,而楚人者不,吊腳樓可以防蛇,樓底下空著地方還是容易潮濕,滋生蚊蟲,夏天一點也不好。楚人習慣在房屋四周挖溝渠排水,這樣屋子里的地面是泥土,又干又硬,整個房屋也大都用夯土來建造,冬暖夏涼,後世中國大多數地方都使用這種技術。

村里沒有修建圍牆,但挖深溝也起到了一定的防御效果,四米深,三米寬的溝壑,白天野獸來了是陷阱,夜間把遮蓋的棍子和樹枝都去掉,能防止可能出現的偷襲者爬著木棒子過來。雖然這幾年來都沒有遇到過所謂的入侵者,但這種習慣一直被保留著。縛樓人也知道村民的所挖的深溝,但並沒有提出人異議。村落很小,站在溝壑外就能以遠程投送壓制整個村莊,溝壑無法起到垣牆的作用。

村民們並不富裕,但依然表現出了他們對待老鄉的熱情和誠意,江東軍送來的食物和難得獵獲的老虎,都成為了款待客人的美食。江東船員們也都十分自然,去幫忙做事,雖然已經天黑了,但村落里像在過著濃重得節日,點起篝火在院子露天烹飪美食並開宴會。

喝過幾杯江東來的小酒,頭領便漸漸和商熟絡了起來。他叫鄧燕,祖上是南燕人,它從小就生活在楚地,學習在楚地,也算是地道的楚國人。

「我是五年前來到這里,那個時候,我在中原找不到施展自己才華的地方,諸侯君子都不用我這種人,即使要用,也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我曾經去守過城池,但到頭來還不是受不住百姓手中的東西,天下無義戰,保衛城池不過是徒勞的表演罷了。最終我跟著逃荒的難民們來到了這里,這里雖然艱苦,可總算是安穩的,只要天不絕我們,大家中能有口飯吃,好好活下去。」

鄧燕滿懷感慨︰「我在這邊生活了五年,嶺南也並不太平,縛羅,兜歡,番禹三國,中間還夾渣這一些小的部落,西面有蒼梧蠻部落和駱越,這里彼此之間時常也打生打死,死人是常有的事情。從北方來到這里的楚人超過數萬,有三分之一會死在路上,到了這里,時常還會有打擺子(瘧疾)和野獸奪走人命,我們能沒有兵戈之患,活到現在,沒有羅族人的收容,那里能有現在的日子。他們只是要一點點糧食罷了。他們是不怎麼信任我們,將我們分散城幾十個的百人的小村落分散開來,時常要監視我們的活動。他們收留我們,因為我們是楚國是逃民,但他們不讓我們去楚庭的集市買一針一線。但他們畢竟收容了我們,給了我們活路。」

他睜開有些疲倦的眼楮看著商︰「你知道來這里的楚人,有多少因為沒喲生路而死去,在山林中作野人,闖入那個部落的領地就是死路一條,兜歡和番禹兩國不收容楚人,楚庭的人視我們為叛徒,在這里,只有羅人念在大家是同宗的份上,會收留我們。我們的人,他們不相信我們的這些大人,但如果有孩子的父母去世了,孩子還在懵懂的時候,他們就會收養孩子把他變成縛羅人。我想,若是你們不出現,再過上十幾年,也許我們就能被信任,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了。」

最後一句話,讓商明白了一件事,就是江東軍的出現,為村落的人們的生活已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縛羅人不那麼信任他們,而突然一天村落里來了一群全是爺們的楚人,這如論如何不可能在讓羅人感到放心了。今天你能悄無聲息得領回來幾十個同族的軍人,後來也許就能帶回來更多。這是個極度危險的信號。

「和我說說這縛羅國吧。」明天商就會去拜訪縛羅國,現在,他對于這個國家幾乎還一無所知。

「縛羅人說,他們的祖上是羋部落熊穴的一個分支,和楚國同源。他們的國家在八百多年前被婦好的軍所擊敗,舉族流散,後來一直在各處漂泊,最終在九凝定居,卻因為百年前于楚國大戰再敗,遷徙到了此處。」鄧燕對縛羅人的來歷知道的並不是很過,但對縛羅國到達嶺南之後的情況卻頗為詳細。

縛羅的領土大概包括的範圍在後世人們的東莞,深圳,惠州汕尾,新寧和香港等地,他的統治核心就在博羅,也就是後世的博羅縣。其實後世在廣東地區,這個地方地名中帶羅字的最多。縛羅人性格堅韌,脾氣倔強不輕易向人屈服,而且既善于作戰。他們精通水稻種植和打獵。縛羅人可以在這里立國,和他們將水稻種植從北方傳播到這里有這很大關系,因為他們的技術傳播,使得嶺南的文明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很多野人臣服于羅人,羅人在這里安定下來,在博羅山中建立了自己的國度向四周發雜,最終活動一片巨大的領土,圓了羅人重建羅國的夢想。當地的人們稱他們為縛婁,縛羅或者博羅。

羅人來自中原,舉族遷徙因此帶來了大量的先進技術。他們是嶺南諸多邦國中最文明的一個,懂得青銅冶煉技術。他們使用青銅兵器,國君也有自己的專業軍隊。

早在羅人來此之前,楚國就派人道這里「收服」了嶺南各部落,在這里設立楚庭院,楚庭是常設機構,主要目的是管理和監視蠻人部落。楚庭的位置就在後世的廣州地區,這里地處兩江的匯合之處,很適合進行商業活動,因此他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加上楚國的強大威懾力,嶺南諸多部落對楚挺都十分恭謹。楚人在此確立市場,也成為了這里重要的經濟交往場所。但縛羅人和楚挺關系很差,一直處于敵對狀態,他們不去市場交易,自給自足,他們甚至還收容那些楚國的逃民。但由于楚庭有這兜歡和番禹兩國恭維,蒼梧諸多部落也多順從于楚庭,因此楚庭的外力極大,縛羅人根本無力消滅楚庭。

當然,在楚挺的勢力範圍的西面,今天的廣東西部越南北部廣西南部地區,有這一根較為強大駱越部,也並不順從于楚庭,他們是古越人,越人關系于楚國一直不怎麼友善。楚庭雖然勢力強大,但前狼後虎,不敢擅動,因此在如今的嶺南,正保持著微妙的平衡關系。

第二天天一亮,村外就來了一支新小隊伍,隊伍中出現了邗華的身影。這是昨天天黑前商派回去的請來的,要和縛婁人見面,需喲見面禮也需要一位知識淵博會多種語言的外交人才,而商認為沒有人邗華更適合了。

「居然能在這里見到傳說中的羅人,實在是讓我有些期待啊。」邗華開口的第一句話卻讓商有些意外,這貨知道羅人,很出名嗎?

邗華自然不放過顯擺的機會︰「羅人于楚人同源,一直以來都是弱小部落,但卻多以強者為敵,商武丁時和楚人同戰婦好大軍,險些去取勝。戰敗之後卻能舉族遷徙,從中原羅山(今天河南羅山)遷徙到西北偏遠之地正寧,後周西征,羅楚又大敗,遷徙到了南方荊楚之地,羅人居于江枝,而楚人居于雲夢。兩部各有發展,但楚有雲夢之富饒,故而強大了起來,最終楚國又對羅人開戰,羅人國小,又力戰而敗,舉族遷徙到了汨羅江畔。等到他們將汨羅江畔的野人清掃的七七八八,建立起自己的新家時,楚軍南平諸部,羅人以弱國之力力戰而敗,最終有向南遷徙,沒想到一下子遷到了如此偏遠的地方。」

商也不由得對邗華的博學有些佩服了,這些東西可連鄧燕都說不上來啊。「沒想到羅人居然和我們楚人一樣出于中原月復地,沒想到今日卻居于這蠻荒之地。造化弄人啊。」

「只是大家選擇不同罷了,若是當年他們全族臣服于商,也許現在只有商人羅姓沒有所謂的羅國傳說也沒有蠻荒之地的縛羅國了。」邗華嘆道︰「羅人弱小,卻寧折不彎,以弱抗暴力卻永不妥協,堪稱傳奇,讓人贊嘆不已,今天到要好好見識下這縛羅國的模樣。」

商疑惑道︰「你就一點不擔心嗎?我們是楚人,現在還有楚國的身份,縛羅人會如何對待我們?」

「兩國交兵,不戰來使。況且,我們的情況,和楚人並不怎麼同心。」

「如果不能和縛羅人交好,該怎麼辦?」商指著身後的村莊︰「我說的是他們。」

「那就帶他們走,他們也沒得選了。當然,這一定也是最好的選擇。」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國大革命最新章節 | 戰國大革命全文閱讀 | 戰國大革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