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大革命 169 出海(下)

作者 ︰ 碎葉城最後一個漢人

()鎮江船廠外堆放的木材是分批次的,不同時間的木材堆放位置不同。因為處理的時間越長,造船質量越高。這些不睬,大都直徑超過五十厘米的木材,甚至有的能夠達到一米多。江東造船規模本就不大,且人口稀少,因此在這里的山野地帶,到處都能遇見參天的大樹。杉木,松木,柚木,輕木,赤木,樟木和楠木等,都是理想的造船材料,而在江東,這些木材尚且十分豐富。對于姬雲而言,這是很慶幸的事情。後世西方國家造船,甚至會砍光整個國家的造船樹木。

江東在很長時間沒有這種憂患,至少在未來,通過海洋控制遼東朝鮮半島等地之後,船木絕對沒有匱乏的理由。

越過堆積如山的木材,就能進入守衛森嚴的江東船廠區域,這里有兩百多人日夜防守,平日里沒有證件不得隨意進出,而在船廠區域內,則所有的一切一應俱全,盡可能的減少流動性,那麼平時船廠進出的人大家都不陌生,一遇到陌生人,很容就會被發現。

江東造船包含著許多秘密,而這些秘密,很大程度上會是較長一段時間里江東縱橫東海的法寶。雖然在現在重視海洋的只有姬雲和越國,但隨著江東的發展,海洋所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齊國燕國都靠海,不可能不對這些東西產生興趣。技術壟斷才能帶來利益最大化,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才是王道。技術秘密能保留多久就保留多久。

船廠里十分忙碌,真個在流水線模式下,工人們的工作緊張而有序,絲毫不亂。行雲流水般的工作流程,讓所有人看上去都很輕松。經過之前半個月的農業搶收,時代很多工人們覺得作工其實還是很不錯的,收入高而且穩定,同時還有升職加薪的空間,但搭理農作物就不能與之相比了。現在很多年輕人看上去格外珍惜這里的工作機會。

如今江東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培養出了一些熟練的工人,在標準化作業之後,生產速度得到了提升,如今江東的所有船塢都全面開工,每天都忙碌不停。姬雲在船廠里作了簡單的視察,特別看了看江東將要出產的第一批民用型福船。這批福船體積不大,按著後世古代的計算方法,應該算的上是三百多料,用江東的噸位載重計算,裝載量接近一百噸。船在許多的設計上進行了簡化和改進。把能節省的東西都盡量給予省略,目的就是為了使其能夠造價更低。有這批福船進入市場,標志江東海洋貿易的邁出自己的第一步。

不過今天姬雲不是專門來看這些船的,他所要看的,依然是江東的國有大船。就在數天之前,又有一批大福船下水了,這次的福船體積相比之前沒有多大變化,只是結構上有些調整,將船制造的更加結實,抗風浪的能力更強。

這一次出場的船只,就有是十條,像士兵一樣並列在船廠的碼頭里。這些船在前兩天剛剛完成了測試,可以交付使用。

于是乎,姬雲大手一揮,那就趕緊交付使用吧,因為他這次出海,就是要用這批新船。

四百多名江東海軍戰士整裝上船,姬雲和他的隨從們也都陸續上船,然後船只緩緩開出船廠碼頭,然後在鎮江商用碼頭靠岸,在這里,又往船上塞了不少的各種物質,這些物質一部分將會運抵吳東島,其余將會留在船上自己使用。

下午,一批另外的一批船只抵達這里,他們同意是福船,大概有三首,但卻有五百多名船員,這些人漁民,他們是這次出海的重要角色。為了提升旅途的舒適程度,姬雲下令將所以的船員平均分配到各船上去,這樣每個船員所享有的空間大一些,也能舒適許多。

江東的船都設有專門的臥室,雖然架子船的房間比起後世的火車臥鋪還要擠一擠,但對長途的航海來說,這已經死很舒適的環境了,這之前就越國最好的船也無法做到這一步。

當然船在海上行駛的時間是不分晝夜的,因此施行三班倒制度,每天每人將在忙碌八個小時,其他時間用來休息和睡眠。這種模式已經在江東遠程航行的船中施行了,基本還算滿意,三班倒能沖鋒保證休息時間和學習時間,一旦適應這種節奏,基本上就如同是在陸地上一樣,完全不受什麼影響。

姬雲作為指揮人員,獨自佔有一個船艙,上層,雖然不大,但有床有小座子,還喲一點點可以活動的空間,這種待遇相當奢侈了。

船出海之後,將風帆全面升起,船的速度達到了時節左右,速度頗為穩定。就這樣,連續經過了三天的航程,在第四天下時,船隊抵達了吳東島登城碼頭。

所謂的登城,就是江東船隊大規模登陸主島的地方,這里也是之前其原住民部落所在之地。江東已經全面控制了這片島嶼,在島嶼幾個方向設立了屯點,但這里卻是最為繁華的。一來這里是江東前往箕子國的中轉站,二樓這里的港灣條件較好,附近海域漁業資源豐富。

登城沒有城牆,甚至是沒有崗哨,完全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上碼頭之後,就能看見不遠處一排排夯土房屋,江東軍剛剛到達時搭建的是木屋,但如今已經全部留給了牲口,因為木物質遠遠沒有夯土放質量好,在北方,夯土房屋牆體厚,能夠保溫御寒。

見過半年的努力,這里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首先是江東軍在這里建立了簡易碼頭,之後派來幾百士兵駐防,近百名工作日指導工作,通過糧食換取原住民的勞動,在這里開始進行建設,伐木修路,夯土建屋,設立牧場等,只之後一個月里,原住民們都基本上住進了江東營造的新房屋里,離開了原有的山洞混居,稱為了文明人。

而後來吳地亂案流放而來的幾百米囚犯稱為了這里的生力軍,他們來到這里,在軍隊的管理下為自己建立流放的營房,然後在地底開墾農田和菜園,好在江東軍分配了一些牛給這些人,他們的生活並不艱難,至少勞動不是太苦,溫飽沒有問題。當然,他們作為犯人,勞動成果是要歸公的。

就這樣農田開墾,牧場開闢,使得原始落後的濟州島進入了文明開化的吳東島時代,當地的土著年輕人也漸漸為江東人高質量的文明生活所吸引,開听從江東人的安排,而原住民的女王和他的丈夫,也因為每年有固定收入,開始樂見其成的享受起了生活。

再後來,江東通過各方渠道運輸來了一批牲口,特別是數量不小的馬匹和羊,牧場有了一定的規模。使得吳東原住民們隊江東的人的迷信無以復加,明教也在這里建立起來兩個教堂,每逢周末,都會引來大批的老中青信徒。

姬雲走在登城里,來往的人都穿著江東特色的服飾,襯衫和褲子,也有人穿著長衫的,但看不見任何一個光的野蠻人,只有偶爾會發現一兩個人的臉色有一些穿孔活著紋面所留下的印記,你仔細看時,才會發現那人是當地的土著。

這里已經成為了真正的江東規劃之地。駐軍和遷徙的人口,在這里已經佔據很大的比例。鎮江的大漁船也時常會來這來,運輸囚犯和物質,回程順便打上一船魚。當然,這里的人口還沒有超過一萬,依然是片蠻荒之地。

這一天是周末,登城作為人口最集中的地方,自然也會最繁榮的市場。為了培養市場習慣,政府把各種物質和工具和生活用品都集中在這兩天里作處理,你要吃好東西,好吧你可以周末去逛集市,你想要衣服,周末集市才開門,你想要什麼你自己作不出來的東西,你都只需要平時好好工作,周末去集市就可以了。當然,最大的廟堂也在這里,信徒們也可以趁機去听听聖徒的講座吃頓聖餐向神職人員說說心理話。

因此姬雲船隊到底這里的時候,也覺得這里很繁榮。其實是這只是特殊現象。這都的人喜歡熱鬧,一到周末,整個島嶼幾千人基本上大半都集中在了這里。

姬雲說帶來這只船隊,人數接近千人,也是這段時間了人數較多的一波了,船隊一靠岸就吸引了全城人前來圍觀,他們看到是這些陌生人,更重要的那一大片的福船。

當然,在人群里,也有一些滿帶著怨恨的眼神,這些人自然就是那些被流放的反動勢力。但任他們如何充實這支船隊,都不敢放肆,因為江東軍的勢力已經深深的震懾住了他們。

經過幾個月的時間,讓這些人明白了一件事情,在這里他們無處可逃,如果想要活下去,獲得更好,就只能听話,好好勞作。由于勞改者之間地位平等,因此過去那些地位低下僕人開始表達起了對原來主人的不滿,原有的權利體系崩塌了,這些貴族老財主們開始生活在了屈辱之中,讓他們比死還要難受。

于是,有人在看見姬雲的時候,就生出了一個想法,搏命一擊,報仇。于是,一些人開始聚集在一起,竊竊私語。

當然,姬雲不知道這些事情,他關系的是兩件事情,情報和馬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國大革命最新章節 | 戰國大革命全文閱讀 | 戰國大革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