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大革命 116 棋子

作者 ︰ 碎葉城最後一個漢人

()在秦淮河畔的碼頭上,十幾首大大的小小的樓船整齊的排列在水中。數千名俘虜在江東軍的監督下,依依不舍的帶著干糧,依次上船去。

所有樓船中,最空曠的一首,便是子蘭的座船,有兩層高度,有寬闊的單間。它的位置在所有船只的最中央。

在場的氣氛很冷清,因為對很多士兵來說,在江東的待遇,許多人有些舍不得了,能吃飽糙米飯,每天是兩頓飯,一頓還有點魚肉吃,這幾乎就是貴族的門客享受的日子了。離開了這里,便將回到原來的日子里,甚至因為投降,還會迎來不詳的災禍,郢城之亂,也不過剛剛過去罷了。回家,居然可以變得讓人如此迷茫。

迷茫的人不單單是士卒,還有年邁的昭滑,清晨的空氣並不冷,但船頭上迎來的微風中,他也不禁咳嗽不止,面色蒼白。他回頭想遠處頗有幾分繁華的金陵城望去,眼中充滿了無可奈何的惆悵。金陵已經是一座大城了,他有四五萬的總人口,街道比以往他所見過的說有城市都要寬闊整齊干淨,房屋也是一樣,他也不得不承認,這座城市是他所見過最漂亮有序的城市。這座城市是一座**型的城市,沒有城池,建築上跟沒禮儀上的限制,它很自由,更整齊,更加多變豐富。昭滑覺得自己很理解這座城,它和江東一樣和那位君主一樣,充滿野心,從一開始,他們都看著未來,而他們的未來,自己甚至想象不到城池的垣牆再哪里。

可惜,這座城市不屬于楚國,而是楚的敵人。想到此處他不僅搖了搖頭。拖著身子走進樓船的小屋里。按著安排,他就在子蘭的船上,船只有限,即使有十多條船,兩千多人也超載了一大半。因為子蘭郢城,總要象征性得給郢城進貢一批禮物,于是,這就滿滿的裝下了兩船。在岸上,還有許多士兵,乘著小船被運到河對岸,走路回去。

子蘭就在船倉里,仔細得把玩著江東所送的禮物,捆起來的一刀一刀的紙張,美麗高貴的瓷器。還有在牆壁上掛起來的寶劍。因為這些東西數量少,所以就放在了他的座船上。而其他的船上的禮物,就要便宜很多,江東的禮物幾乎無所不包,從雪白的食鹽,到新推出的臘肉腸都能看見,但毫無疑問,他們都是江東新出產的好東西。

船漸漸得離開了碼頭,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船在水中運動。子蘭滿臉平靜祥和,欣賞著手中雪白如玉的瓷瓶,眼神中充滿了欣賞和喜悅。「 !」手中薄薄的瓷器瓶落在了地上,瓶口摔碎了手指大小的一塊兒。

「公子?」听到響動聲,一名侍衛第一時間沖進了房間里,看到眼前的場景,不知怎麼回事兒。

子蘭面無表情看一眼侍衛,「把手伸出來。」

侍衛照著作了。

下一刻,子蘭迅速從牆上抽出銀光閃閃得吳鉤刀,以吃女乃的力氣突然向那伸直的手臂砍了下去。刀很鋒利,但即使一把好刀,在遇到骨頭阻礙後,最終沒有將手臂砍掉,還有一點點皮肉還連接著,但血管已經被切開,暴露在了空氣中,鮮血迅速噴射而出,房間滿是鮮血。

「啊----」侍衛痛苦得叫了出來,倒在地上抽搐了起來,血依然

在留著。

子蘭冷冷的笑道︰「下次小心點,別再打碎我的東西了。」然後對剛剛聞聲沖進來的幾名侍衛吩咐道︰「帶他下去,如果死了,就扔到江里喂魚。」

他拿著劍的手顫抖的厲害,滿臉笑容,眼中盡是興奮的神色。

昭滑搖搖頭︰「你這樣作有何意義,如果你想為自己復仇,就應該知道這沒有什麼用處。」看著這一幕,他第一次發現這個人居然如此的殘暴,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你什麼都不懂的老東西,也來教訓我。你應該沒有親手殺過人吧?」子蘭看吳鉤上流動的血跡,漫不經心的問道。

昭滑保持沉默。

「我的意圖很簡單,因為我憤怒,所以需要發泄,而我能這麼發泄,我為什麼不作。」

子蘭興奮得說︰「權利被使用在是權利,如果不用就什麼都不是。過去我從來沒有殺過任何一個人,從現在開始我就要學會這麼去殺人,今天我只是想知道殺人是什麼感覺。」回頭望望已經遠去的金陵碼頭,江面寬闊,他突然迅速變得暴躁了起來,大聲嚷道「總有一天,我要親手殺了他,把他剁成肉泥一寸一寸!!」。說著狂暴的子蘭用力的揮舞起了吳鉤,將周圍的東西砍得稀巴爛。

最終,缺乏鍛煉的子蘭累到在了地上的血泊里。身上沾滿鮮血,衣冠散亂,顯得詭異而猙獰。他抹著地板上滑膩的血漿,吧沾滿血液的手中放進了嘴巴里吃了起來。

「來人!」他對戰戰兢兢出現在他面前的侍衛笑道︰「去,把那個鮮血污染我的家伙四肢都給我割下來,要慢一點,我要听到他的聲音。如果听不到,你就給我听。」侍衛滿臉恐懼得下去了。

昭滑搖搖頭︰「你又何況如此呢,你即使回去,也沒有機會座上那個位置,你沒有機會。因為你怕他,怕的要死。你所作的一切,都在掩飾,但我是明白人,看得出來。」

地上像死狗般的子蘭,突然安靜了下來,平靜的說︰「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底線,做到最無恥的最不受規則的時候,他就無敵了。」

昭滑听了一愣,然後搖搖頭︰「你是個瘋子!」然後離開有蒼蠅出現的船艙。

子蘭在船艙里,嚎啕大哭了起來。沒有人再進屋里去,哭聲散在江水中,仿佛沒有人听見。

「哎,可惜了這十三條船,我本來是打算作為金陵到鎮江的客船用的,唉。」在碼頭的三層小高樓上,唐屈的副手楊樹看著船隊遠去的身影,惋惜的說。

「你就不能大氣一些嗎?怎麼我最近發現你越來越摳門了。」唐屈批評道。

楊樹撓撓一頭短發,笑道︰「最近一直在提倡節省成本,要節省成本,減收指是王道啊,這是十幾首船,這麼大一筆固定財產,就這麼打水漂了,您老居然不心疼?」

「可你要知道,再怎麼節省,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正增長,雞如果不下蛋產仔,如論少吃多少糧食,都沒有意義。」

「有舍必有得嘛,我知道。」楊樹道︰「可是減少一些浪費,一樣能夠得到想要的,不是更好嗎?子蘭沒有船,沒有禮物,也能回去,但我們花費了這麼多穿,還有貨物,食物,再我看啦,就是浪費。即使沒有這些,他只要出了江東,哪怕只是過了江,就能很快解決了。為什麼要這樣呢。況且,子蘭在江東,我們向楚王要什麼會得不到,能出得起江東這塊地,他還有什麼給不了,就這麼將這個搖錢樹送出去,還貼了這麼多錢,我正是想不明白是什麼道理,這一點好處都沒有啊。」

唐屈笑笑,半天沒有說話。「你倒地是出來做事早,君上的見識你還沒有學到多少。我們的眼界有限制,很多東西看不到罷了。老聃有言,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我們付出這麼多,江東肯定是有大收獲的。從郢城到這里,將軍每次看上去吃虧的事情,最終都賺了。你我的眼界看不透的地方不要緊,做好我們的本職任務,相信君上就可以了。很多事情,以後總會明白的。」

「子蘭回到郢城,到底能給我們什麼好處?」楊樹問到。

唐屈笑一笑,搖了搖頭。

「我王,這可使不得啊,如今秦齊已經結盟,我們即使傾全國之力依然無法阻擋敵人,若是此時不好生應對,恐怕有滅國之患啊。此時出兵江東,從各地征兵,一來太過影響春耕,必然讓今年秋季欠收,國庫本就缺乏錢糧,如此在影響耕地的情況之下,不遠千里調兵進入江東之地,糧草供給困難,若是此時為齊秦所趁,後溝不堪設想啊。所以臣以為,此時還應從長計議,先應對秦齊之難,等時局好轉,然後集中精力再一舉解決江東之患,才是正確的選擇啊。」

「寡人不管,吾兒被殺,若是扔棄吞噬,寡人顏面何存!」楚王滿臉通紅,憤怒的眼楮瞪著底下一副痛心疾首的屈原,大聲叫嚷︰「既然和齊國再談了,那就談下去,他們要橫兒作人質,那就讓橫兒去便是了。廢了退了齊國,守住西邊,讓唐雎調集軍隊打下江東,難道有那麼難嗎?」

「但是大王,我們和齊國的和解,也不過是集于實力考慮。如今齊國田文和齊君彼此有間隙,國策搖擺不定。于我們重歸同盟,這是田文之策,如今齊君忌田文勢大,有打壓之意,若是我們將軍隊掉到江東,前方兵力空虛,糧草更加不足,如今齊君是以有為之人,極力需要威望和功績來彰顯自己擴張齊國,他斷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齊軍想要田文入相秦國,就說明田文合縱之策已經不牢靠了,我們不能麻痹大意,即使和談,也不可有一顆放松啊,請大王三思。」屈原語如連珠,說換很急。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動,到底該怎麼般!」楚王現在多一點讀不理智了。現在他知道,昭滑的江東圍剿失敗了,自己不僅損失了隊伍,子蘭的大仇至今還未能得報,想想在子蘭死的前幾天,他還受到了一封家書,信中還在對自己噓寒問暖,那種思念和關心,讓他心里暖暖的,孩子還為了讓自己少擔心,還極力說自己在江東過得不錯,可他從子蘭對生活細節的敘述中知道,那是假話,只是怕自己太難過。有這種孝心的孩子,他就只有這麼一個。

而他現在,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為這個愛子復仇,然而卻是如此艱難。身為一國之君,一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別人眼中的強國的王者,居然連小小的心願都無法實現,這是何等委屈的事情啊。他很難過,因為委屈。

思量了一會,他終于咬緊牙關,作了選擇︰「難道我一國的王子就如此沒有分量嗎?就讓橫兒去齊國,我就不齊君會言而無信。攘外必先安內,江東乃是心月復之患。」

听到這話,下面的太子熊橫身體不由的顫抖了起來,心中滿是憤怒,無奈和恐懼。然而,他無話可說,他本來就不是父親喜歡的孩子,甚至不如某些臣子受父王那麼信任和愛護。如果不是自己在秦國殺了人跑回來,秦國楚開戰自己就已經死階下囚了。他千辛萬苦回到郢城,在父王的眼中,卻是看不見他的半點辛勞和恐懼。現在,他又回到從前。如果齊楚開戰,自己在臨淄將何去何從啊。汗流了下來。

唐雎站出來︰「大王不可,如今我國內憂外患,太子乃是一國儲君,如此冒險質于他國,本事就不妥,而如齊國態度不明朗,如此選擇有些草率了。」

「可我們選擇,難道齊國就能停下來嗎?啊?「

唐雎弱弱得道︰「江東蠻荒之地,先放一放,等外局穩定下來,再揮軍東剿滅也不算晚…「

「你!「楚王明白被繞了回來,有種被人玩弄的感覺,但偏偏這些人的話不算沒有道理。他很氣氛,卻無處發泄。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門郎帶來了一個新的消息。

「你說什麼?蘭兒還活著?快拿來給我看看。「楚王搶過帛書,飛快得掃過去。臉上興奮越來越濃。

看著眾位臣子們疑惑的樣子,他哈哈大笑,對眾人解釋道︰「消息確人,吾兒安好,如今已經在大軍的護送下趕回郢城,過些日子,就能回到郢城了,這實在是太好了。哈哈哈哈。「

听到子蘭要回郢城了,一些官員紛紛向楚王表示了祝賀。而另外一些沉默寡的人,表情就很豐富了,子蘭回來了,江東的事情就可以放一放了,齊國秦國的事情就應該好解決了,但子蘭回來,郢城的局勢,又將變得更加模糊不定了。

高興的楚王最終放棄了出兵江東的計劃,但為了國家安全,太子熊橫還是要去齊國作人質。當然,這還沒有完,因為秦國的威脅還沒有解決。現在,楚王仿佛沒有了後顧之憂,對眼前的局勢充滿了信心。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國大革命最新章節 | 戰國大革命全文閱讀 | 戰國大革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