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章魚分身 第一百九十七章 巨齒鯊

作者 ︰ 藍調笙歌

巨齒鯊(megalodon),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大牙齒」。這種鯊魚大約有16-18米,體重大約有30-50噸。是已發現地球歷史上具有最強撕咬力量的生物,平均咬合力為28噸,其牙齒撕咬力量甚至遠遠超過了霸王龍。生活在2800萬年前的晚漸新世到15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是其生存年代的終極掠食者。

巨齒鯊是一種生活在大概2650萬-150萬年前的一種巨型鯊魚。因為鯊魚是軟骨魚類,一般骨骼部位很難留下化石,所以截止2013年只找到它的一些象手掌一樣大的三角形牙齒化石和幾塊脊椎的化石,一般大約13-17厘米長,是大白鯊牙齒的好幾倍。而且早期的牙齒側面沒有小牙尖,年代離現代越近,牙齒的構造和現代大白鯊越相近,開始有了鋒利的邊緣鋸齒,樣子就像大白鯊牙齒的粗壯放大版。雖然還沒有找到其完整上下頜骨化石,但科學家根據其牙齒的大小同比例放大推算出此種鯊魚大約有15米,體重大約有12-25噸,張開大口的嘴直徑可達1.7-2.2米。

巨齒鯊身體強壯,呈流線型,可以獵食海中的任何生物,但是獵食不了虎棘鯊。最喜歡捕食鯨類。其他海洋哺乳動物也是它的盤中餐。

巨齒鯊會攻擊在海面換氣的動物。巨齒鯊可在短距離內快速游動,從獵物下方攻擊。當獵食大型獵物時,巨齒鯊可能會先攻擊其尾部或鰭,使其喪失游泳能力,再將其撕開並吃掉。

巨齒鯊的撕咬力量為20噸,這也足以表明它們是地球歷史上最可怕的掠食性動物之一。霸王龍最大的撕咬力量可達到4噸半,比現今的大白鯊強很多,但卻無法與巨齒鯊相匹敵。

遠古巨齒鯊的進食器官復雜而又微妙。澳大利亞的生物機械學家、古生物學家斯蒂芬.朗伊

觀察過所有的哺乳類掠食動物中,許多物種都接近喪失口腔肌肉撕咬力量,而巨齒鯊則具有更有效的口腔撕咬獵物的能力。這種可怕的撕咬力量賦予巨齒鯊新的獵手生活方式。

斯蒂芬.朗伊解釋稱,巨齒鯊可以追逐傷害比它們更大體型的獵物,而它們卻很少在搏斗中受到傷害,通常它們會對獵物進行致命性的一次咬傷,然後遠遠地游到一旁等待獵物失血過多而死。遠古時期其他物種也存在著類似的獵食特征,其中包括巨蜥和類似異龍的恐龍。

巨齒鯊的撕咬能力或許尤為與眾不同,它們的口腔中並沒有任何骨骼,而是由軟骨組織構成。該軟骨組織非常類似于人類的耳朵。斯蒂芬.朗伊說,「軟骨要比骨骼更富有彈性,軟骨根本上不會形成更低的撕咬力量。」他強調稱,這種軟骨組織非常強的彈性,有助于巨齒鯊會具有如此有效的撕咬力量。

從體重和撕咬力量進行對比,鯊魚的撕咬力量並不是特別有效,一些貓類和許多狗類動物從身體比例上有更強的撕咬力量。只是鯊魚物種體型很大,它們便具有更強的撕咬力量。

斯蒂芬.朗伊解釋稱,巨齒鯊對獵物構成致命的傷害還是由于其可怕的牙齒。它的牙齒十分鋒利,像牛排刀那樣呈鋸齒狀,因此它們不再需要更多的力量去刺破或撕裂獵物的**。同時,它們的牙齒之間有運送帶。可以持續長出一排排牙齒,因此當牙齒月兌落或變鈍之前會有新的牙齒進行替換。

不可否認,評估一條已經死亡大魚的撕咬力量的確有些難度,但是斯蒂芬.朗伊和同事們通過分析這種掠食者的下顎。截止2013年有助于更好地重建人們受損的面部。這項研究同時有助于科學家更好地了解鯊魚。

推測巨齒鯊最大體型是一件極為棘手的事。巨齒鯊頜骨的第一次重建是由bashforddean教授于1909年完成的,基于那個頜骨的尺寸,巨齒鯊的大小推測為18.4米。但是由于越來越多化石的發現以及科學認識的進步,當年的這個頜骨重建被認為是不正確的,畢竟,在bashforddean所處的年代,人們對巨齒鯊的齒列所知甚少,錯誤也就在所難免了。

1973年,魚類學家johne.randall提出用一個計算大白鯊大小的方法去估算巨齒鯊的體長。這個方法是這樣的,巨齒鯊的體長(米)=[(0.096)x(牙齒琺瑯質高度mm)]。然而,1991年,兩位鯊魚專家,richardellis,johne.mccroker,指出了這種方法的缺陷。因為牙齒琺瑯質高度並不會隨鯊魚體長成比例增加。

1996年,,michaeld.gottfried,leonardj.v.pagno,s.curtisbowman,三位科學家,參考對大白鯊的研究,針對巨齒鯊體型提出了一個保守但更準確的估算方法,巨齒鯊體長(米)=–(0.22)+(0.096)x[(牙齒斜高(毫米))]。

根據這個方法,由一個斜高168毫米的牙齒,可以得到1近6米的身長。由巨齒鯊目前發現的最大牙齒化石(斜高194毫米),可算出這顆牙齒屬于一條近14米的巨齒鯊。

在發布這個公式的同時,gottfried等專家建議最大的巨齒鯊可能達16米的體長。

化石研究已經發現巨齒鯊和現存大白鯊的攻擊方式是不同的,並且其攻擊更加有效,須鯨類的化石顯示巨齒鯊是針對鯨魚身上較堅固的地方進行攻擊,包括肩骨,肋骨,上脊椎部,這些地方往往是大白鯊避開下口的地方。

brettonkent博士的觀點認為巨齒鯊攻擊時試圖粉碎獵物的骨骼進而破壞被肋骨保護的心,肺等重要器官,對這些重要部位的攻擊能夠確保固定住獵物並讓其在短時間死亡。

有研究表明,與現代鯊魚一樣巨齒鯊擁有非常好的「第六感」,即水壓力、流速、生物電,的探測能力。一般情況下,巨齒鯊會攻擊這些獵物的「腮」或「頸」部,因為這里正是大動脈的位處地,一旦被它咬住,就會造成大量出血導致獵物迅速死亡。

巨齒鯊的嘴直徑可達兩米,身體強壯,呈流線型。巨齒鯊可以獵食海中的任何生物,但最喜歡捕食鯨類。其他海洋哺乳動物也是它的盤中餐。成年巨齒鯊在開闊的大洋中獵食,幼年的側生活在離岸較近的海域中。巨齒鯊會攻擊在海面換氣的動物。巨齒鯊可在短距離內快速游動,從獵物下方攻擊。

有理論指出,由于巨齒鯊主要以鯨類為食,因兩極的海水變冷而不適合巨齒鯊生存,鯨魚因而可以逃避巨牙鯊的捕食,令巨齒鯊缺乏食物而滅絕。

其它解釋認為任何對食物鏈的影響(大約150萬年前,地球的水循環出現了變化,上升流減少,由于食物缺乏,大量的鯨類死亡了,多樣化的鯨品種變少),都會將以龐大新陳代謝需求的獵食者淘汰。

但也有少數科學家指出巨齒鯊仍未滅絕,仍然在現今生存著。

其滅絕原因據猜測是因為大約150萬年前,地球的水循環出現了變化,上升流減少,由于食物缺乏,大量的鯨死亡了,多樣化的鯨品種變少,巨齒鯊找不到足夠的食物,漸漸滅絕了。那時候已經進化出了我們人類,並且我們的祖先已經處在直立人(180萬年前進化出來)階段了,但可惜我們的祖先當時未能發展出制作下海的交通工具,因此在人類與巨齒鯊生存年代有交界的短暫的50萬年里,我們的祖先未能目睹巨齒鯊駭人的王者風采。

經過漫長的歲月,像其他生物一樣,也有可能逐步進化成別的鯊魚。某些古生物並非滅絕,而是逐步進化成新的物種,正如原雞進化成雞一樣。

當大部分主流的專家都認為巨牙鯊已經滅絕,但仍有人認為巨牙鯊的孑遺仍然存在,但證據仍似乎較缺乏及含糊。有指從挑戰者號發現的巨牙鯊牙齒化石表面所積聚的錳,推算出巨牙鯊應在10,000至15,000年前依然生存。但卻亦有指這種估計是不準確的,認為巨牙鯊在上新世之後的估計是根據過時的測試方法。而更有指出巨牙鯊可能是沿岸的鯊魚,在深海生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些其他將疑似鯊魚的大型生物當作是巨牙鯊的報告,多是將姥鯊科、鯨鯊科或其他大型的生物誤認為巨牙鯊。

1995年,有學者建議將巨齒鯊分類于另一個新的屬中,稱為古鯊屬。此後很多古生物學者主張將其分類至古鯊屬,而另一些有海洋生物學背景的學者則堅持巨齒鯊與大白鯊的親緣關系,而將其分類至噬人鯊屬。

巨齒鯊在遠古時候也是十分凶猛的生物之一,但是此時和滄龍在一起,巨齒鯊和滄龍的目光都顯得那麼的無助。(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最強章魚分身最新章節 | 最強章魚分身全文閱讀 | 最強章魚分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