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 樹灣 5.第五節 騎馬代步成習慣 知縣騎牛成美談

作者 ︰ 梁蔭國

第5節第五節騎馬代步成習慣知縣騎牛成美談

第二上午,鄔渡鄉召開民主建政大會。鄔家渡與菱湖街相距十二華里,有一條河堤相通。由于左縣長走路還是很疼,左鐵山已安排用躺椅抬得去。但左縣長堅決不肯,他說︰「今跛也要跛得去。」站在旁邊的鄔葉華微笑著說︰「沒有馬騎,可以騎牛嘛!」大家一想,認為這到是個好辦法,就對左縣長說騎牛。左縣長說︰「入鄉隨俗,騎牛就騎牛吧!」王元成就到附近農戶借了一頭水牯來了。王元成把水牯牽到區政府的大門口,又拿條板放在水牯旁邊,由王元成和鄔葉華左右扶著左縣長騎上了牛背。水牯正是發情期,不料水牯見了生人蹦起來就跑,把左縣長摔在地上四腳朝;灰色棉軍帽也跌了。左鐵山和左裕中、王元成、鄔葉華忙圍攏去把他扶起來,王元成去把帽子撿起來,拍打下了灰塵,給左縣長端端正正的戴在頭上。鄔葉華又去追趕那頭水牯。左鐵山對左縣長說︰「左縣長還是坐躺椅抬得去吧!」左縣長不服氣的說︰「再烈僵的馬我都騎了,還怕一頭水牛?」仍然堅持騎牛去。鄔葉華把水牯牽回來說︰「我先騎上去縣長再上來,估計不會有事的。」她說著就輕巧的騎上了水牯的前背,後背留給縣長坐。左鐵山和左裕中兩人在左右用力,把左縣長舉上了水牯的後背。左縣長和鄔葉華兩人一前一後的坐在一頭水牯上,這時水牯卻馴服的上路行走起來。鄔副縣長分工住馬家河鄉,不陪左縣長到鄔渡鄉去,他吃了早飯就去了馬家河。今陪左縣長去鄔渡鄉的有左鐵山、左裕中、鄔葉華、武裝部長柳洪斌,公安員左劍寒還有左縣長和左政委的通訊員一共七個人。

左縣長和鄔葉華兩人騎著一頭水牯走在前面,跟在後面的這幫人,偷偷的捂著嘴巴笑。笑他們兩口子騎著一頭牛。但就是左劍寒沒有笑,而是苦著臉默默地跟著走。因為看著自己的未婚妻做了人家的婆娘,心里不是滋味。水牯剛準備上河堤走,看見堤坡有一頭水沙在放草,牠「哞」地一聲,蹦起來就去趕那頭水沙。左縣長和鄔葉華一齊跌在地下四腳朝。大家涌過來扶起左縣長,左鐵山拍打著他棉大衣上的灰塵說︰「還是坐躺椅去吧?」左縣長苦笑著說︰「她娘的!我騎馬從來沒有摔下來過,騎牛倒還……」。左裕中忙說︰「您們原地休息一下,我們去叫兩個民工來」。左裕中和王元成跑到菱湖街的搬運站去,把原已安排好了的抬工,帶上竹竿和躺椅跑來了。左縣長二話未說,坐上躺椅就走,其它人跟在後面,沿著河堤往鄔家渡去了。

各鄉在民主建政階段,要開人民代表會和貧雇農代表會選舉鄉委會和鄉農民協會。土改時的鄉,規模比較小,一般是七、八個村,一千多口人。一個區政府管轄十多個鄉。一個鄉只配三個半月兌產干部。當時全月兌產的國家干部,每月工薪是一百一十五斤大米;鄉政府的三個半月兌產干部,每月是大米六十斤。三個半月兌產干部是農會主席一人,鄉長一人,財糧委員一人。財糧委員必須是能記賬打算盤的人擔任;鄉長、農會主席基本上是文盲。武裝委員、調解委員、婦代會主任是不月兌產干部,工作、開會都是業余時間,只是到區、縣開會發點伙食補貼。民主建政時,每個村都從土改積極份子中,發展了三至五個**黨員,由于出身貧雇農,都沒有候補期。村、鄉黨支部書記,都由負責干部兼任。由于黨員少,都沒有專職書記。

鄔渡鄉的鄉政府設在祠堂村的鄔家渡。這個鄉的鄉政府設在鄔家渡有三個原因︰一是地處九個村的中間地帶。二是一個有幾戶小商店的露水集。三是有一棟大房子。這棟房子叫鄔家花園,日本人未來之前,是原鄂中地委副書記鄔汝安的祖居。鄔汝安投奔新四軍之後,日本人把這棟房子作了兵站。日本投降之後,鄔汝安的弟弟鄔常安是國民黨整編八十四師的少將參謀長。他的這支**,從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九年春,一直駐防東,師部設在縣城的西河中學。由于這種政治背景,這棟房子就又歸鄔汝安家所有了。鄔汝安投奔新四軍之後,他的父母一直潛住武漢,日本人投降之後,才喜歸故里。東縣解放的頭一年,鄔汝安的雙親先後去世,這棟房子就無形的歸公了。

這棟房子的大門外,有個大禾場,今的大會就在這里召開。今房內房外,都擠滿了開會和看熱鬧的人。在鄉政府門口搭了木板台,台前的兩根木柱上,扯了一條紅布大橫幅,上書︰「鄔渡鄉民主建政大會」八個大字;四周的牆壁上,貼滿了紅綠紙標語︰「先好人當好家」、「鄉農會是農民自己的組織」、「鄉農會主席和鄉長是我們農民選出來的當家人」、「**萬歲」、「**萬歲」。兩百多農民代表,整齊的坐在台下的一百多條板凳上,四周圍滿了看熱鬧的男女老少。左政委、柳洪斌、左劍寒和原鄉長鄔子榮陪同左縣長上台就坐,左裕中主持大會,土改工作隊員們散布在台上台下服務和維持秩序。

今的代表會,要無記名投票選出九名鄉政委員和九名農會委員;又從各九名委員中選出鄉長和農會主席。

十八名候選人,坐在台前面的兩排板凳上。由于是等額選舉,只能分出得票多少和是否超過半數。只要得票超過半數就算當選。

由于代表們多數不會寫字,就用蠶豆代替選票。在被選舉人的背後又加了一條長板凳,每個被選人的背後放了一個粗瓷碗。土改工作隊的人,分頭給代表們各發十八顆蠶豆。你同意誰,就給誰的碗里放一顆蠶豆,不同意就不放。原任鄔渡鄉鄉長是鄔子榮,由于是新四軍五師中原突圍的掉隊干部。他的這段歷史沒有結論,還是個非黨員干部。在鄉、村政權沒有**黨員的情況下,還可以當鄉長。在土改建政前,每個鄉都發展了幾十名土改積極份子入黨,非黨員再任鄉長就不方便工作了。所以這次鄔渡鄉選舉,就沒有把鄔子榮列入被選對象,打算把他調回區政府任生產助理員。

民主建政大會開幕,左裕中主持大會,報告了今大會的議程,並介紹原鄉長鄔子榮作選舉報告,接著開始投票。

解放後,農村興起了唱革命歌曲、扭秧歌、打腰鼓和打連響四項文娛活動;龍燈、獅子就成封建迷信了。祠堂村在土改工作隊的輔導下,成立了一個腰鼓隊和一個連響隊。連響是用一根三尺長的竹竿,涂上黃色油漆,兩頭的筒管里用鐵絲穿上幾個銅錢,竹竿擺動,就發出清脆悅耳的「 、 」聲。在左裕中的授意下,由左崇盛挑選二十名男青年組成腰鼓隊,又由王元成挑選了二十名女青年組成了連響隊。兩隊經過左崇盛、王元成二人分別輔導排練,已經表演得非常熟練了。腰鼓隊只用一個大銅鈸伴奏,連響隊就不同了。因為連響隊要邊舞邊唱。王元成有文采,他用當地老民歌《十把扇子》的曲調填寫了一首連響歌叫《四季百花香》,並教二十名女隊員唱會。這首連響歌詞是︰

春季里來百花香,

農民翻身得解放;

姐妹快來打連響,

都來感謝**。

夏季里來荷花香,

清匪反霸生產忙;

姐妹快來打連響,

夸夸我們魚米鄉。

秋季里來菊花香,

減租減息又備荒;

姐妹都來打連響,

慶賀家家谷滿倉。

冬季里來梅花香,

土改隊到我村莊;

姐妹快來打連響,

歡呼分地又分房。

大會開幕之前,腰鼓隊的二十個男青年在左崇盛的帶領下,分兩排站立在主席台的左邊;連響隊二十個女青年在王元成的帶領下,分兩排站在主席台的右邊。腰鼓隊員是一副北方農民打扮,頭纏白毛巾,白色衣褲,腰系紅綢帶,斜掛一只紅漆腰鼓,手拿兩支鼓槌。左崇盛同隊員一樣打扮,一手拿一片銅撥站在腰鼓隊的排頭。連響隊員是一副南方少女打扮,頭扎綠底白花小毛巾,身穿綠色衣褲,腰系綠綢帶,手拿一根黃色竹竿。王元成也同女隊員一樣打扮手拿一根黃色竹竿,站在連響隊排頭。

在今的會場上,土改隊的兩個人,不斷引起人群的笑聲。一個是王元成,因昨晚演穆仁智,眼角被台下來的瓦片砸了個烏皰,用一塊白紗布貼著的;再一個是左崇盛,因昨晚演黃世紅,被台下來一塊磚頭,把鼻子打得大出血,整個鼻子被一塊白紗布敷著。他們兩個人像戲曲里的兩個小丑,與腰鼓隊和連響隊站在一起,所以不斷引起人們的哄笑。

左裕中向大會宣布投票開始,台側的一隊大鑼大鼓和腰鼓隊、連響隊三隊齊奏。代表們起立排隊,按順序到被選人背後,把蠶豆投進碗里。向志民帶領一班土改隊員,等代表投票一結束,他們就在台下計票。向志民把計票結果遞給台上的左裕中。左裕中把給左政委和左縣長看了一下,就走到前台宣布選舉結果。

農會和鄉委的十八名候選人全部當選,鄔葉榮全票當選鄔渡鄉鄉長。台下一片鑼鼓聲和暴風雨般地掌聲響徹鄔家渡的空。王元成帶領十八名連響隊員,給十八名當選人帶上了一朵大紅花。

獻花之後,左裕中請左縣長作指示,並帶頭鼓掌,接著引來一陣熱烈的掌聲。

左縣長站起來,把披著的灰色棉大衣,遞給身後的通訊員,笑容可掬的大步走到台前,行舉手禮後發表講話,下面又是一陣掌聲。他把兩手向下壓了壓,示意停止鼓掌。左縣長是河北唐縣人,今他操著河北口音,發表了言簡意賅的講話。他說︰「同志們!父老鄉親們!今是我們鄔渡鄉的農民打倒了地主階級,選好人當好家的大喜日子。我們今選出的十八位同志,今後就是鄔渡鄉人民大眾的長工,要吃苦耐勞為大伙辦事,切不可像過去的鄉、保長那樣,剝削農民、欺壓老百姓……。」

左縣長講話之後,左崇盛上台領呼口號,左裕中宣布散會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烏 樹灣最新章節 | 烏 樹灣全文閱讀 | 烏 樹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