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 樹灣 6.第六節農民心向共產黨土改運動震湖鄉

作者 ︰ 梁蔭國

第6節第六節農民心向**土改運動震湖鄉

鄔春田回到祠堂里,反手把大門掩上,又進到自己的小房內,閑下無事,仍就拿著漁鼓筒,一個人又自娛自樂地窮快活起來,接著他就唱起了討飯時通用的一段開場白︰

 ! ! !——

上前叫聲東家好呦——

莫怪小人來叨擾喂——

鄔春田是我名號喲——

兄弟三個寡漢條啊——

 ! ! !

無田無地無家小呦——

窮得老鼠都餓跑喂——

慈善東家施把米喲——

好叫小人吃個飽啊——

 ! ! !

祠堂大門又「昂」的一聲,鄔葉榮提著一個大菜籃子進來了。97小說網他頭戴黑色棉卷帽,身穿青色舊棉袍,腳穿一雙牛皮靴。菜籃里裝滿了魚、豬肉、豆腐,外加兩瓶高粱酒。鄔春田馬上出房迎上他︰「你跑到那里去了?工作隊早來了。」鄔葉榮站在門口,口里噴著氣霧說︰「我到鄔家渡買菜去了,我怕工作隊會在祠堂里吃午飯。」鄔春田說︰「他們早分頭下村去了。」鄔葉榮問︰「左隊長到哪個村去了?」鄔春田說︰「他帶著三個同志到我們灣里去了。」鄔葉榮馬上轉身往大烏 樹灣去,走了幾步又停下來對鄔春田說︰「春田哥,我們總不能叫土改工作隊陪著我們鄉下人吃蘿卜、腌菜吧!你在村里要想法子收幾個錢,補助一下伙食才好哩。」鄔春田說︰「現在土改是農會當家,我這個跑腿村長干不幾了,再說土改工作隊下來是興同吃同住同勞動,你搞到魚、肉,他們也不會吃。」鄔葉榮無言以對,提著菜籃走了。

祠堂村工作組十八人,全部是湖北人民革命大學分來的學員。當時的服裝都是統一的,隊員們穿戴的都是灰色軍衣軍帽。干部的待遇是每月一百一十五斤大米折算的包干制。一九五零年下半年,才開始取消統一著裝,以後干部的穿戴就是五顏六色了。淮海戰役後,南方解放區迅猛擴大,急需大批干部去接收和建立縣、區、鄉三級政權,所以省、地辦的干部培訓班如雨後春筍。省以上都叫大學,實際是個短期培訓班。有的培訓一個月,有的培訓兩三個月,最長一年,就分配工作。湖北人民革命大學的兼校長是**,他是湖北省委書記、省長,又兼湖北省軍分區司令員。當時進干校,可說是南園門、菜園門,隨進隨出,只要有個小學文化程度就收;當時也不可能進行政治審查,所以學員是魚龍混雜。學員中有偽軍官、憲兵、國民黨、三青團區隊長,還有偽鄉長、地主、惡霸,什麼身份都有。另外學員基本上是地主、富農和資本家家庭出身。因為貧雇農和工人的子弟,受經濟條件所限,不可能進城讀中學。中國**早期的領袖和黨員,無一不是剝削家庭出身的。因為窮人的子弟不可能到大城市去讀書和留學;更不可能接觸馬克思、列寧主義。我黨的工人、農民領袖如向忠發、項英、林祥謙等,都是早期出身于剝削階級的**員培養入黨的。在開展土地改革前夕,湖北革命大學分了一百零八人到東縣,都沒有分到工作單位,一律分到土改工作隊。祠堂村土改工作組十八人,全是湖北革大第一期的學員。湖北革大,是一九四九年八月開辦第一期的。在這十八人中,除向志民、李淑華、鄔瓊華三人外,其余十五人都是地主、富農和大商人家的子女。文化程度除左裕中和袁夢賢兩人是高中肄業外,其余都是初中畢業生。歷史的潮流是大浪淘沙。一九五零年初冬分到東縣的一百零八名學員,到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化時,只剩下沈裕中、何毓華、向志民、王元成、鄭金山、鄔春華、李淑華、趙瓊華、周秀華等十八人了。這是後話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烏 樹灣最新章節 | 烏 樹灣全文閱讀 | 烏 樹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