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逐流 正文 第十一章 艱難的決定

作者 ︰ 言無休

曾思濤想了一會就睡著了,一大早劉曉瓊就來叫他起床,早飯已經擺在了桌子上,幾個人吃了點東西,就開車帶著劉曉瓊和周大志往市里趕,到市里才過不到八點,曾思濤把劉曉瓊送到學校,給周大志安排了一個住處,讓他先休息。然後回家,趕緊給王遠打電話,王遠還在睡覺,這麼早被打擾很有些不耐煩,听見是曾思濤才打起了精神,顯然曾思濤周末這麼早給他打電話肯定是有急事,問曾思濤有什麼事情。曾思濤就是側面了解一下山霧的事情捅上去了沒有。

王遠顯然知道這事,但是話說得很隱晦,意思曾思濤是明白的,上面的人都已經知道了此事,極為重視,上面的領導不相信山霧縣的說法。

不相信的潛台詞那就是對山霧的事情要進行徹底的調查,這事看來是捂是捂不住的了。

王遠一放下電話,曾思濤馬上給慶東賓館王玉生的房間打電話,說有緊急的事情找他,匆匆趕到慶東賓館,王玉生已經等著他了。

「小曾,什麼事情這麼急?」

曾思濤把從周大志那里了解的情況關于王懷青的事情簡潔的給王玉生匯報了,當然王遠隱晦告訴他的內情他是絕對不能透露的。

「不可能!萬和全給我保證,絕對和農民的負擔沒有關系!只是一起由民事糾紛引起的普通事件!」王玉生听曾思濤這麼直接的說了山霧縣的事情就是由農民的負擔過重引起的,感情上一時有些接受不了,情緒有點激動。其實曾思濤也知道王玉生心里其實也是很忐忑的,萬泉河的說法他也不一定就相信,心里還是有些僥幸,但是曾思濤這樣是直接把他的僥幸給打掉了。

「萬書記給您已經匯報過了?」曾思濤裝著不知道內情的樣子。

「前幾天天省委辦公廳轉來中央的電文,問是怎麼一回事,他能不匯報嗎?」

王玉生臉色有些陰沉,看樣子對于萬和全也很不滿,萬和全是老書記喬成年時的老人了,是地方中間派,在山霧做做他的土皇帝,王玉生也好,李國光也好兩邊都不得罪。看樣子市里的領導也好,省里的領導也好都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地盤上,既然縣里報上來沒有那回事情,大家都歡喜,也就不會去深究怎麼會有兩個截然相反的答案。

「多久了?以市委市府的名義上報的省委?」曾思濤也有些緊張,要是中央調查的人已經出發了,就晚了。

「不是。省里催得急。電文是直接發給他們縣里地。他們縣委縣府直接給省里報告地。前天報上去地。」

兩天。估計中央地調查人員還沒有出發。時間上還來得及。還有回旋地余地。並且沒有經過市委市府。那王玉生地責任就小地多了。曾思濤也松了一口氣。

「哦。這縣里匯報上去地情況和上面地領導了解到地情況不一樣。上面沒有要求省里和市里調查?或者中央有沒有通知接待要求?」

「沒有。這件事情上面地意思大概就到此為止吧。等過段時間一定要嚴厲處理那些人。太不像話了……這個萬和全也該動動了。干什麼吃地。差點捅出大漏子了。」王玉生臉上也難得地露出很生氣地表情。

王玉生地意思是大概這件事情就算已經過去了。曾思濤有些吃驚地抬起頭看著他。這是慣性思維。以為上面不問。便是不追究了。王玉生見曾思濤這麼吃驚地望著他。也看著曾思濤。

「書記。這事很不對頭啊。中央憑什麼就會相信山霧縣地說法否定炎黃社地?書記。這件事情中央肯定沒有罷手地地意思。肯定會一查到底。炎黃社作為全國最高新聞單位地。書記也知道他們對新聞地審查很嚴格。對記者地要求也很嚴格。記者地素質書記您也很清楚地。不然他們地很多東西也不會引起中央地高度重視。炎黃社能把這樣地東西捅上去。肯定是經過認真地調查采訪了地。山霧地說法相反。這兩個總有一個在掩飾真實情況。要是中央相信山霧縣地說法。中央肯定會要求省市縣把這事調查清楚。沒有回復。那麼中央是肯定沒采信山霧縣地意見。沒有要求。那就是中央對兩種說法都不相信。會派人下來調查。」曾思濤已經知道了上面不相信山霧地說法。所以還是勸王玉生慎重考慮。

曾思濤看得出來,王玉生心里已經對這件事有認定了,但是他這個位置,很是微妙,既想要處理那些人,又想想把這事給捂住,曾思濤明白他這話的意思,就是希望萬和全把事情做得干淨漂亮一點,中央即使要下來調查也是由省市陪同,只要萬和全機靈點,把事情安排好,還是可以捂過去的,曾思濤知道王玉生就是打的這個主意。曾思濤暗自慶幸自己多了個心眼,沒有急著把周大志給說出來,不然王玉生就是想裝作不知道也不行了。

「書記,這事馬虎不得。」

王玉生顯然對于此事肯定是非常的重視,只是他對于這件事還是想捂著,曾思濤已經這事知道是捂不住的了,有些話也不能直說,曾思濤看著王玉生繼續說道︰

「省里催得那麼急,說明是上面催得這麼急,那應該是最高層都非常關注,不,應該是時刻盯著的,不然省里也不會連市委也不通過就直接把文件發給縣里,這事出現了兩個截然相反的結論,中央會相信誰?誰也不會相信了,會直接下來調查。炎黃社能把這事這事捅到最高層,那說明他們是做了充分的調查的,再結合我了解的情況,我相信這件事十有**萬和全是欺騙了組織,中央剛剛在年前召開了農村工作會議,農民負擔過重早已經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視,一再強調要減輕農民負擔,這回反映上去的是農民反映負擔過重被派出所打死了的,這在炎黃建國以來都沒出現過,加上幾千人上訪的群體事情,這麼大事件,中央肯定會派出調查組詳細調查清楚的,就是省里市里縣里想把調查組包圍隔離開來,中央的調查組會听地方的安排?這事牽涉的人數太多,農民們都要活不下去了,萬和全能堵得住眾人之口?只要有一個人向調查組反映,那紙就包不住火了……書記,這事我建議亡羊補牢,變被動為主動。請書記認真的再考慮一下。」

曾思濤既然知道了這事怎麼也得盡力幫王玉生一把。越是除了大漏子越是想捂住,但是這樣的事情越是捂不住,這事沒捅上天這事還有回旋的余地,捅上天了,這事中央肯定要弄個水落石出,王玉生也很很多官員一樣,也抱著僥幸心理,但是曾思濤听了王遠的暗示,王玉生的僥幸就沒有任何希望了。等事情調查清楚,秋後算賬,他這個市委書記雖然不會有直接的處理,但是肯定會受到牽連,想進步就很難了。

「小曾,給我一支煙。」

王玉生遇到重大事情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才會抽煙,這事干系實在是太大,並且他現在還有選擇的余地,他可以繼續裝著不知道此事,何況縣里給省里的報告已經上去,省里肯定也報告了上去,這個時候要改口那是大忌,他這個市委書記也不好向省里交差,省里也不好跟中央交差;但是如果被中央查出來了,他更不好向省里交差,當然要是這件事情能夠掩蓋過去,那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省里雖然沒有說,但這事大家心知肚明,省里的領導肯定也是這個心思,這個時候他要是給省里報上去,萬一中央都沒有下來調查的意思,那豈不是自討苦吃?,

反正曾思濤已經把意思表達得很明白,就是傾向于市里把事情先給捅開,就等著王玉生怎麼決定。

王玉生一支接一支的抽著煙,曾思濤很難看見他有這麼為難的時候,曾思濤清楚只要王玉生派人去一調查,就是把這件事情攬到了他身上,到底哪一樣選擇更好、到底是禍是福,王玉生需要權衡利弊,他面臨著兩難的選擇,這決定是真的很難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宦海逐流最新章節 | 宦海逐流全文閱讀 | 宦海逐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