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淚 網友上傳章節 第三卷 紅煙翠霧 第088節 西屏之變

作者 ︰ 香寶

柳夫人乘車行至皇宮西偏門外,卻見壁壘森嚴,侍衛仔細檢查了車駕和腰牌,才有個小太監過來引她一人進去,換乘一頂小轎。

透過窗簾,可以見到四周穿著明光鎧甲的御林軍森然而立,似乎比上次見到的還要多些。

柳夫人情知其中必有蹊蹺,但是宮禁中的事,又怎敢多問,只能悶頭坐在轎中。

行至德顏宮中,一些親眷卻已經來了,見到她都分外親切。

比起上次的賜宴來,這次來的貴婦們都面熟些,好些都是小時候的玩伴,自小一起長大,自然親切可人。柳夫人許久沒有經歷這樣的場面,行為倒顯得拘謹起來。

眾貴婦家長里短地聊了些時候,從最新的面料到名貴飾,從飾說到頭,又從頭說到養顏,從養顏說到生兒育女,從生兒育女又說到各自在家里如何受婆婆和小妾的閑氣,然後又說到兒女的親事……

伴隨著銅壺滴漏出的有節律的滴水聲,時光很快在瑣碎的嘮叨中打了,配的兒女親家已湊出十幾對兒了,太後娘娘卻還沒有來。

問侍候的太監,他們只說太後正在勤政殿議事。

便有貴婦笑說︰自己來得最早,來的時候太後就在議事,結果等了一下午卻還在議,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事。她這太後啊,當得也挺不容易,連跟姐妹們聊天的功夫都沒了。

說者無心,听者有意。

柳夫人暗想︰能讓朝中諸臣商議整整一天的事,必然是頭等的國家大事。

勤政殿中,八歲的文治帝端坐于寶座之上,臉上卻早已現出些不耐煩的神色。端敬太後坐在垂簾後,看見文治帝的小動作,便知道他耐不住了,心頭一嘆。炫兒畢竟還是小孩子,又正是好動的年紀,連續這麼端坐了十幾個上午,卻也是難為他了,便小聲提醒他一句︰「皇兒,耐心點,這朝會馬上就結束了。」文治帝聞言立刻昂挺胸坐定了,靜心听大臣們議事。

朝會本身和往日的並沒有區別。先照例是一些日常工作地匯報,接著是十八郡的太守述職︰

山西郡的一座土煤窯又塌方了,窯主在逃,山西郡守留職查看。(**!想將他調任的,但是沒有人願意去了,因為太危險。)

東南沿海被台風襲擊了,吹散民居無數,失蹤數百人。為顯示新帝仁德開倉賑濟,同時免當地地稅兩年。(天災!又一筆國家收入沒有了。)

山東郡新稻收割。郡守親自帶了一束飽滿的稻穗前來獻禮。(記下,山東的收成不錯,這個郡守看來倒是踏實肯干,為百姓著想,有待進一步考察。)

汝南郡守述職。帶來了兩斤野蠶絲,是為祥瑞之兆。(記下,汝南郡守喜歡阿諛奉承,恐非棟梁之才。)

川貴郡守述職。只將地震中的損失簡單予以稟報,請求朝廷救濟,卻沒有提交任何具體的解決方案、預算等等。(記下,川貴郡守偏于木訥,恐難當重任。)

淮陰郡守述職,申請將一節婦地事跡公之于眾,此女十八喪夫,守著兒子度過了整整六十年。為天下婦女之表率雲雲。(記下,淮陰太守過于重視封建禮教。恐怕是日後改革的阻礙。)顯得格外月兌,他細心聆听眾大臣的言論。小心甄選著未來的同盟者。

胖乎乎的淮陰太守還在大殿之上搖頭晃腦地宣讀據說是他親自寫的表文︰「嗟乎!婦道唯節是尚,值變之窮,有溺與刃耳!嗚呼,何其榮也?廉恥之分明……」

文很長,諸位朝臣听得都有些打蔫。

端敬太後雖也有不耐煩,但還是假裝歡喜地听完,生怕自己打斷他的話,會讓人產生什麼不太友善的聯想。這時,卻有司禮太監忽然跑進大殿︰「報!陛下,監察院有緊急軍情稟報。」

見淮陰太守停了,端敬太後終于舒口氣,道,「宣!」然後朝祥子公公擺手,示意他去將淮陰太守地奏章收來,對著那太守一臉和善地笑道,「林大人當真好文筆,果真如此的話,哀家準了。」

淮陰太守伏在地上用力磕了個響頭,「咚」一聲脆響,眾人倒吸口冷氣,就見他山呼萬歲後,顫著肥肉樂呵呵地爬起來。

一男子身著監察院低級官吏制服地快步走上殿來,行完大禮,便道,「陛下、太後娘娘,竇賢八月十三布檄文,以前太子燁的名義在西屏城起兵,說是……」他猶豫了一下。

見他吞吞吐吐,端敬太後忍不住道︰「據實稟來,大殿之上議政所言,恕你無罪!」

那小吏一禮,額頭上卻滲出了些冷汗︰「謝太後!竇賢狗賊說定……要……要還先帝暴斃的真相于天下,他們還揚言,不將真相弄清楚,絕不稱帝!箭頭直指向陛下和太後娘娘啊!」

有人詫異道︰「前太子如今不是在逍遙宮里住著,好端端地怎麼可能到西屏城這麼遠?」

另一官員出列道︰「這還不容易?找個人來假扮陳王,然後自稱正義之師。至于真假,一般人又沒有見過陳王,如何能知?他們想要的,不過是一張正義的幌子而已,反正背後控制地都是竇賢罷了。」

「不錯,」太後冷笑道,「真是好計!想不到這個逆賊如此擅于蠱惑人心。」

另一大臣出班道︰「陛下,太後娘娘,既是如此,不如就將這真相大白于天下,他們所言便無所遁形、不攻自破……」

「愛卿所言有理,不過尚待斟酌。眾愛卿可有其他高見?」

「陛下,臣以為。竇賢剛剛起兵,勢必弱小,一擊即可將其擊破。」

「嗯。」太後點點頭。

「臣以為,此賊此時雖然弱小,但不容小覷,當年他帶兵西北,勝績雖不多,但尚無敗績。況且他起兵的地點距離西部邊境極近。若是他有心,勾結了契丹人,那必將成為西部大患!斷不可掉以輕心啊!」

「不錯,眾愛卿可有克賊高見?」

蘇宰相略一思索,出列道︰「陛下、太後娘娘,臣以為如今當務之急有三︰

一、重金懸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此計亦可瓦解賊寇內部。

二、調兵遣將。制定兵略。臣以為竇賢之流勾結契丹是必然之舉,西屏城易守難攻。倘若不能一次殲滅,倒不如將西部邊將撤回至西屏城以東,堅壁清野,逼竇賢與契丹右翼王結合,契丹右翼王屢犯我邊境。于我邊境軍民不共戴天,如此一來可使竇賊所謂的大義難申,阻止他進一步借先帝名義擴張勢力。同時聯絡契丹左翼王,對二部采取夾擊戰略。最終剿滅。

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必須緊急籌措糧餉。這也是這三點中最重要的一環。多年征戰,國庫已空,好在正是收獲季節,可加地稅稍許,即可解此燃眉之急。」

端敬太後听得連連點頭,投去贊許地目光。

這時就見,大臣中又列出一人。卻是戶部侍郎。

「臣以為宰相大人所言除第一計外。另外兩計頗有不妥之處。

先,戰事未開。宰相大人何以認定我軍不能一鼓作氣殲滅賊寇?若一開始就開放西部邊境給竇賢之流,勢必遭人詬病,不若迎頭痛擊對西屏城實施圍剿戰略。

其次,新皇登基,為彰顯仁德,已經敕令減稅二厘,如今敕令上的墨跡未干,僅僅因為這小小的戰事,卻又準備增稅。朝令夕改,如何能讓萬民信服?!陛下、太後娘娘,加稅乃自毀長城之舉,萬萬不可為,望三思。」

端敬太後坐在垂簾後,從那狹縫中察看朝臣們的反應,听他們激烈的爭辯,問題漸漸集中在一點,可是這一點便是牽一而動全身地關鍵,若不能合理應對,便不知要再生出多少是非。任何時候都不能少了錢,對于一個人如此,對于一個國家卻更是如此!

西屏郡,是位于樂民國靠近西部邊陲的一個小郡國,距離京城幾近一個月的路程。郡內一道雄偉的賀蘭山脈將這個小郡剖成兩部分。由于西部契丹人地頻繁滋擾,多數地居民都住在賀蘭山脈以東,以西則常年駐扎著十幾個衛所,歷來視為樂民國的西部屏障之地,故而名為西屏。

早年,竇賢曾在此處當過校尉,據稱,他帶兵嚴謹、作戰勇猛,對附近百姓更是秋毫無犯,他臨走時,百姓都夾道相送,甚至還送了一本萬人表給他。而他則在回京述職地時候,親手將這萬人表送給了當年地建武帝。建武帝一喜,便給賞他個將軍。

宮變當日,御林軍左將的突然變節讓他措手不及,他想不到自己一直引以為莫逆的他居然會倒戈相向,這時,御林軍右將也聞訊帶兵趕來,竇賢雖然驍勇,面對數敵仍苦戰不支,只好獨自帶著幾十個親隨跑了。

想到自己宮變失敗,對方必然早有預謀,而家中附近定已被控制,便狠狠心,調轉馬頭連夜從南門殺出去。

竇賢逃跑後,竇後見建武帝已近氣絕,便想負隅頑抗,以建武帝的名義再次矯詔,宣布建武帝退位,太子登基,詔書尚未立好,就被圍困于水晶宮中。其後竇氏一族皆束手就擒,有頑抗者殺無赦。竇家人收入監牢後的看管一直內緊外松,為的就是引誘竇賢前來劫獄好一網打盡,不過沒想到竇賢倒也做得絕,從南門出城之後幾乎再無音信,待到西屏密探飛鴿傳書而來的時候,京城中人才如夢方醒,原來竇賢早已經將自己的老母妻兒皆拋卻不顧,跑到自己跡地地方去籌謀大計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簪花淚最新章節 | 簪花淚全文閱讀 | 簪花淚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