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軍突起 第三卷 布政新軍起 第217章貪瀆致事財還民

作者 ︰ 陋室寒山客

「衙門大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這一句俗語逃」饑川司法**的嚴重。所以在做州、縣官的。如果不太黑心,每年總可以弄個一萬兩銀子。

如果善于搜刮,自然更不止此。

一任三年下來,無不作個富家翁。至于知府。除了本身的收入外。還要由所轄的各州、縣官「孝敬」。逢年過節免不了收「紅包。」自然所得也更多。

因而就有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意思是做知府的不貪贓枉法,僅依照慣例應有的陋規收入,一任也可以有十萬銀子的進賬。

對于道員、督、撫之類的大官來說,不僅有下屬「孝敬」也可以賣官舅缺,官越做得大,錢越弄得多。

有一些特殊的官職,如管理鹽務的鹽運使,管理關稅的海關道等,是大家公認的肥缺,收入甚多,是大家都想干的差使。

即使當一位學政,也有養廉銀可拿。做一次主考,也有「棚費。考試時地方官向人們攤派銀兩,送給主考收入的。

雖然有了這養廉銀的方法,但卻沒有讓這個朝代的很多官員學會知足。民為天、己當後,國為重、私為後的諸先賢所,與大把的白銀比起來,還是有很多官員會變著法的去貪污、受賄。

而他們除了朝廷給的薪奉,和這養廉銀之外所得的錢怎麼辦呢?那就是一買地、二秘存、三開商、四賭彩、無入地了。

買地很好理解。官員的任職地,在封建王朝時代往往都離其老家至少幾百里。他們搜刮到了髒錢後,派人送回家鄉去廣雖田地,這樣等他們老了之後,回家也能做個大地主繼續盤錄貧苦百姓。

秘存,就是將錢匿名的存進那些銀號、票莊中去。變成不記名的銀票,讓查**的人是無從下手去拿到實證,而將貪腐之人繩之以法的。

,萬比北

賭彩,也很好理解,就是官員一旦被人查出了有資產與他們的收入不符,那就直接找幾個做商人的來證明下,或者是地方上有錢的人來證明下,那錢是官員在賭桌上贏的就能躲過查辦了。

而入地法就比較原始了,就是將黃金、白銀和貪官搜刮到的珠寶飾等物,裝進罐子乃至大缸里。埋到地下去。沒有證據,即使百姓把那個貪官罵的祖宗十八代都在地下直翻跟斗,你想拿辦他卻絲毫沒有證據,只能看著他逍遙法外。

張塞的話,正好讓劉克武在晚飯的餐桌上。將這些問題全都想了起來。想讓自己革新的果實,不最後被這群碩鼠東鑽一下、西咬一口的破壞掉,劉克武馬上就想到了先堵住貪官利用商業洗錢。至于其他的。只能以後慢慢再想辦法堵住了。

就象劉盛休一樣,他一個前任的提督。雖然是在銘軍中混了幾十年。可其職務可是逐級升遷上去的。不是象劉克武這樣,不到一年就從把總坐直升機似的躥上一品的。

那他能一下拿出的萬兩,錢哪來的?劉克武其實是完全可以猜到的。除了從前劉盛休打太平軍、滅捻子的時候拿的那些賞錢外,就是官員的俸祿和養廉銀。按他那提督的餃來說,一年拿個萬兩沒問題。但一年才萬兩白銀,加上賞錢那要多少年才夠的萬兩?

那就只剩下最後一個路人皆知,將領取財的方法吃空餉了。國防大計,軍認為本。吃空餉雖然是屢見不鮮,但卻是將領各種可能的犯罪中,于國于民害處最大的。這樣的來的錢,當然要算大大的贓款了。

在四人听到劉克武要連投資之款來源都要查的新法,被震驚時,劉克武用自己的話語打斷了他們的思索,接著說到︰「凡是投資的錢說不明白哪來的,又不能對證清楚的,嘿嘿,舉其台,相信您該知道怎麼辦了吧?」

被劉克武的話語打斷思索,本春 听到這話後,立刻鄭重的點了點頭。回到︰「贓資充公、移為學用。無論何人,查出即收之。」

「不過呢,此法本帥卻不想讓舉某台你太直接的就用出來,舉桌台可理會否?」劉克武說這話的時候。臉上的表情讓看到後的王士珍和吳景鐮,似乎感覺又回到了戰場上。因為那表情,只有劉克武對待敵人的時候,才會以用計謀而出現的十足奸詐之色。

也露出了奸詐的笑容,舉春 接話與劉克武對視著,嘴下說到︰「爵帥是要暗施此法以查舊貪,利誘那些貪官將他們過去撥刮之財,自動送到咱們的手上來吧?」

「哈哈

舉春 的話一說完,他竟與劉克武同時放聲大笑起來。笑了幾聲。劉克武邊點頭邊說到︰「沒錯。利誘髒官吐贓款,贓款本為民脂膏。本當用與民之盛。包括本帥的那個準岳父,他那六十萬兩你也查下。若是真為贓款,不必在意本帥。直接全部

「啊」

四人听到這話,又全都被驚住了。劉盛休的背景,這些人可都是很清楚的。即是李鴻章的愛徒、又是張之洞的好友,更加與老恭親王關系密切。

現在,還多出了個是劉克武岳父這層關系,劉克武竟然親自下令讓本春 查沒自己老丈人。

,可

真要是那些錢都說不明白來路的話。怕是老軍門那一折騰起來,奉春 不光是朝堂上要有麻煩,還會給劉克武也來今後院起火。

從震驚中蘇醒過來後,舉春 一抱拳對著劉克武邊鞠躬邊說到︰「春澤能遇爵帥如此大義之上官,實為上天之厚愛。請爵帥放心吧,前幾日您跟我說老軍門竟有的萬之家財後,下官已未報先查。根據現在的調查來看,老軍門只有十余萬錢財暫不明出處。」

「這麼說,我老岳父的萬兩,都是合法之入了?」劉克武不是為本春 私查自己老岳父,反是劉盛休竟然能有那麼多合法的收入。

舉春 也明白劉克武吃驚的原因,點了下頭回到︰「是的,爵帥。老軍門之財,墜萬兩為歷年之俸祿、養廉銀和賞錢,舊萬兩為老爵帥故前所贈送。剩下的o萬兩,則是老軍門在鄉累年經商所得。唯有舊萬兩。不知從何而來,有待查證

听舉春 說著,劉克武心里這叫一個驚。我靠。我靠靠!劉盛休蹦年從軍,到其被罷官算起的三十年。一年存萬兩?劉銘傳累次以私財充建軍之資,到死了一群子佷一分,還能給劉盛休舊萬兩。那他得有多少錢啊。

這回震驚的變成了劉克武,驚疑之間盯住舉春 追問到︰「你可確定?難道老草門這些年來,每年的養廉銀全都存下了不成?」

又點了下頭,本春 回到︰「打太平軍時,老軍門先後拿了朝廷乃萬3千兩賞銀,為其應酬用盡。而其生活素來節儉,各位公子又都是少年即從軍,無需老軍門資助。即便是兩個未從軍的公子,也是有祖田供養,並都少年得功名。故,老軍門之財查明之資均屬實

听完這些,劉克武不禁心中大叫︰啊!我靠!大爺的,老子穿越來第一次的養廉銀還沒到手,等到手了老子也存起來。

旋即轉念一想,大爺的,原來清朝不是沒錢,而是錢都給這些官員下來了。難怪後世的歷史上會看到有人說,國窮官富屬大清。現在看來,還他娘的真是這樣了。

從震驚回過神,劉克武沉思了一下,才又抬頭先含笑看了張寥一眼。然後又對奉春 說到︰「剩下那舊萬兩,你明天早上自己去問老軍門出處,然後去核實下。不論多少,只要沒有出處就充公。朝廷有卸職不究之規,其釉官員查出來也不用全都拿辦,只要把錢還之以民、用去辦學就走了。」

滿清的確有這麼一條規定,凡是卸任的官員,即便日後查出了曾經貪污和**,也只是查沒家產不再追究其當官時的罪過。

這條規定,其實最早就是康熙為了保護他們滿清貴族而設立的。滿清之所以貪官橫行、屢禁不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他們的朝廷貴族那。

貴族貪賄成癖,官員不跟著干哪來的錢給他們上供?日久而成慣例。這才形成了滿清官場之昏暗。

而滿清貴族為什麼貪,那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制度給逼的。那些王爺、貝勒們在京或者當官的時候。一個個都是光鮮亮潔、吆五喝六,出則八抬大轎、入則豪宅奢食。

可一旦他們老了或者失勢了,就要滾回他們的老家去,和那些官員一樣回老家老實的呆著去。他們得勢時候的住的宅子、宅子中的擺設。卻全是皇家的家產。一旦他們回了老家,那些東西就徹底和他們說了拜拜。

誰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走霉運,一旦給趕回老家去,手上沒錢在滿清龍興之地那樣的窮鄉僻壤中。他們可受不起那罪。于是,為了老了以後不至于受罪,才出現了滿清官場貪腐盛行,推貴族之風氣和傳統。

為了不讓他們那些王公貝勒們日後被揪出來翻老帳,當年的康熙大帝剛一臨朝,就先定了這麼一條王法出來。

現在翻出來這些,劉克武實際上不光是不想自己的岳父被翻老帳,而是因為肯定會很不少的致仕官員會中了自己這利誘查充之計的。

那些人中,哪今後面沒點老關系。關系套關系,那就是一張大的難以想象的大網。奉春 要真是全都給查了。別說是李蓮英,就算他是西太後的親戚,也難保不會被那些關系網中的人天天在耳邊奏本,給罷官查辦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毅軍突起最新章節 | 毅軍突起全文閱讀 | 毅軍突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