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軍突起 第三卷 布政新軍起 第216章 建鹽警克武再出藏兵計

作者 ︰ 陋室寒山客

…過。劉克武也不可能把權利徹底的放給他?不等王沁身。劉克武一揮手又補充到︰「你這鹽政警察,平時主責各地稽私、運鹽之事,協助各地警察局去維護地方治安。各地的警察局長,若遇人力不足、戰時緊張狀態,是有權直接調動各地鹽警的。」

這話一說出來,王士珍似乎明白了點什麼?權給卻不大撒把。為帥者控兵之道也。沒有哪個,真正夠英明的元帥,會在軍權上搞分封的。那樣一旦打起仗來,很難號令統一。

如此平時讓各地警察局長管著鹽警各中隊,可以讓各地先號令統一。而這段時間以來,劉克武利用奉春 打貪官之後,換到各地去也都是新南軍心月復之人。王士珍很清楚,這樣一來他既有兵權,又不可能擅權而月兌離劉克武的控制了。

反正自己也是劉克武的部下。就沒想過自立什麼的。王士珍面色只是稍一凝,很快就又換上了笑容,對劉克武問到︰「那爵帥準備讓鹽警都裝備什麼槍械呢?給不給標下配火炮等重火力呢?」

一聲爽朗的大笑之後,劉克武說到︰「你呀,警察要大炮,被那些現在眼楮緊盯著本帥的家伙知道了,還不說本帥是跟朝廷藏心眼、玩藏兵之術啊。你的鹽警,全為騎警。制式裝備嘛。普通警察為步槍、下士以上均配手槍。

至于手雷、地雷什麼的,你的鹽警隊也不用了,你可以把你的這鹽警就當成是本帥的一個全輕騎兵的鎮就好了。」

整整兩萬人的騎兵?那要再有機會上戰場,操練部隊很有辦法的王士珍似乎看到了他自己帶著兩萬多騎在馬上的精銳,緊隨在劉克武的左右高喊著口號,迅猛的沖進敵陣將敵人砍的人頭紛飛了。

新軍現在按劉克武的指令。現在已經是步、炮、騎三軍協同作戰思想深植到了基層士兵的心中。但如果真是兩萬騎兵一起沖上去。王士珍相信,這個,世界上怕還難有哪個國家的軍隊頂的住兩萬騎兵的一陣迅猛之擊。

欣喜之色稍現即逝,王士珍先是笑了一下,但很快就又眉頭緊鎖的看向劉克武,開口問到︰「至少8萬條毛瑟槍、4、千把手槍。還有彈藥和戰馬!爵帥,我那鹽運司里現在可只有幼刀多條馬槍、張口條雜牌步槍,手槍更是只有3百多把,戰馬也不過兩千匹。這其他的軍械。爵帥準備如何給標下配啊?」

放下手上的茶碗,劉克武一正色,說到︰「查拿私鹽、收繳髒資盡歸你用。這還不夠你添購戰馬和槍械的嗎?而且,我和馬藩台也不會逼你快成軍。一年,一年之內查鹽之資盡歸你鹽運司自行使用,不用再交布政司。」

又是靠查沒之資的手段?王士珍听到後,雖感方法雷同了,卻馬上換上了笑容說到︰「謝爵帥。一年之後,標下定將鹽警練成和時可保一方安寧、懲私拿凶精銳之伍。戰時可做沖鋒陷陣、勇武之師。」

「我相信聘卿兄你有這能耐,一年後我要看到你的鹽警。成為我山東守護的一支秘兵銳伍之軍。」言下之意張寥是听不明白的,卻是讓負責是蘭陵基地籌建的王士珍。和知道那秘密基地計劃的吳景鐮听的很是明白了。

,正

這鹽警總隊,另外的一個職責就是幫著王士珍去建秘密基地了。這樣一來,讓王士珍心底更是痛快了,因為這段時間,秘密基地的選人、調人一直都是個難事。

現在劉克武將鹽警大權一交王士珍,他完全可以采用冒名之術,讓基地那些人也有了拿餉的合理出處了。

擺下手示意讓王士珍落座。劉克武面色更重的重新開口說到︰「這第三件事,就是礦山開采與招商之事了。礦山之采,一開則必四方爭搶之。而山中礦眼之多。現已經探明的就不在少數。讓奉具台同來,本帥就是想問下奉桌台,官員家眷參與經營。臭台大人可有何見解嗎?」

听到劉克武這第三件事,舉春 不禁愣了一下。回過神後,本春 才拱手回到︰「我大清現在官商之人比比皆事,只要監管得辦。則全無官吏家眷參與經營而難控吏治廉明之憂。」

「那本帥前日派人給你送的那個方法,舉集台認為可行否?」劉克武說這話的時候,雖然是頭垂吹著手上茶碗里的熱茶水,但是眼角卻瞄了一下也愣住的張寥。

舉春 又是一拱手,說到︰「回爵帥,您前日所送之法,非但極是可行。更是可在礦山開采之外更多行業上施用。口以汞導經商,其帳定期授按察司杳檢、理核,則官員再丹來洗貪賄所得的機會。此法在我司,已讓所有司員大斗奇妙也!」

既然主管全省司法、吏治的奉春 都這樣說了,劉克武喝完一口茶後,將臉正對上了也似乎明白了劉克武提及此事原由的張寥。

微笑著盯向張寥,劉克武開口說到︰「張通政。您也听到了。本某台只廉潔,想必可為當世之百官楷模。

十日連雪百起冤案,懲處四十多碩鼠之徒,相信張通政您也不會懷疑他也會以權挾私,想在礦事之中取利吧?」

腦門子已經沁出了汗珠。听到這樣一個殺日本人就象宰雞一樣。眼楮眨都不眨的新主子的問話。張寥明白了這是剛才他與劉盛休生爭執引來的問話了。

知,萬

連忙垂頭一禮,張寥回到︰「下官自是相信真台大人之廉潔,更不敢質疑爵帥之清明。只是這官員眷屬公然參與官辦之商項,畢竟會讓民間有太多的非議,故,方才才與老軍門因此事生的爭執。若如甚台大人所言,實為下官妄論了。」

微笑變成了大笑,笑過一聲後,劉克武才看著張寥說到︰「季直兄你的宏言闊論,本帥已早是多有拜讀和領教。只是,您畢竟于諸多新法上。只有理論而無實踐。這次您與老軍門爭執,非但無過,反有了一。」

搞什麼?無過反有功?得罪的可是你的老丈人,那也就等于間接的在懷疑你劉克武有貪瀆之嫌。在場的人听到劉克武的話以後,不禁都滿面疑問的盯向了劉克武,等待他的下文了。

見四人都盯向了自己,劉克武笑了一下。面色一沉盯向了本春 說到︰「奉桌台,即日起你再加一項新規。凡是官員眷屬參與商事者,在我山東境內的,不光要其日後接受你們按察司的監督,其投資款資的來源。也必須報備接受核查。若是貪賄所得。你就直接全給我查沒之後,轉給吳學政拿去辦學吧。」

佩…」

四人全的呆住了,敢情張寥無過有功,是給劉克武提了個醒,讓他又多出了這麼個整治貪官污吏更陰毒的損招。

滿清官員的薪俸,那是歷朝以後都算的上是低的。就算是那些王爺們,一年的俸祿也未必夠他們養活一大家子人的。要是讓官員們靠著俸祿過日子,甭說是官服,就怕是他們連飯都吃不飽?

一品官的俸銀每年不過一百八十兩,每月只到十幾兩銀子京官有所謂「恩俸」即照原俸餉另給一份;另外給一點有限的俸米。小一點七品官知縣之類,每年俸銀只有四、五十兩。

按常理來說,這樣微薄的收入在當時的社會中,只能算是小康型或溫飽型的生活水準。但是,當時許多官僚生活窮奢極欲。揮金如土,他們哪里有那麼多錢呢?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靠灰色收入。

當時,凡是州、縣官,主要靠征收錢糧時進行盤錄。錢糧就是田賦,最初征收實物,後來改成「折色」即征收銀子。

無論征收實物或銀子,都有一種「耗羨」陋規,所謂「耗羨」即指在征收銀糧時,以彌補損耗為由在正額之外加征的部分。

一般情況下,征收的銀兩中。每兩加征四至五錢作為火耗;糧一石加征二升到一斗幾升。整個州、縣總量是一筆可觀的數字。實際上這筆耗羨並不歸公。

這些錢哪去了?全都進了州、縣官的私囊,成為公開的、照例的好處。有時候各種各樣的額外陋規,甚至過正常稅收的十幾倍。

雍正年間,為了革除這個弊病,就把耗羨歸入國庫,另外給官員「養廉銀」例如知縣看缺分如何,每年給「養廉銀」幾百兩到一千兩不等。

但是地方官並不因為有了「養廉銀」而廉。仍然在錢糧上打主意,可以借口銀子成色不好,也可以借口糧食質量不好,而任意敲詐勒索,而且田賦可以用錢交納。經手官員就任意把錢價壓低。

譬如說,市價二千文合一兩銀子,他可以定為二千四百文合一兩;田賦上繳有一定數量,通常繳到八成就算完成了任務。

如果有水災、旱災,明明收成是八成。可以報五成,農民實際田賦不少繳。多收的銀糧都到州、縣官和他們爪牙的腰包里了。此外。人們打官司也是州、縣官索詐的好機會。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毅軍突起最新章節 | 毅軍突起全文閱讀 | 毅軍突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