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三十一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里(七)

作者 ︰ 金石聲

一九五八年,我們到你們村子里吃飯是合理的、合法的、正常的,你們到我們村子里吃飯也是合理的、合法的、正常的、正當的。哈吃完飯,抹抹嘴兒就走,誰也不跟誰要錢,誰也不給誰錢,到哪兒吃飯不要錢,到哪兒干活也不掙錢,真是到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境界,**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由于到哪兒吃飯不要錢了,人們的精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真正變成了大公無私的人,真正實現了夜不閉戶,地里的「白薯」嘰哩打滾的卻沒有人去撿,小孩子們放學回來,看著地邊的白薯像踢皮球一樣的踢來踢去。

我們這個地區,「土」地少,而「沙石」地多,沙石地適合載白薯,過去白薯成了這個地區冬天和春天的主要口糧,白薯不像其他糧食,收到家里存到囤兒里,想什麼吃,什麼時候放到碾子上碾一碾就行了。白薯和別的糧食不一樣,要放到窖里保管,保管得好的能放到過年五、六月,保管得不好的,可能幾天就壞了。

單干的時候,家家都有一個白薯窖,六七十戶,就得有六七十個白薯窖,而吃食堂了,無法在食堂四周挖六七十個白薯窖,如果要挖六七十個白薯窖,那得佔多大的地方啊!于是乎,有人想出了辦法,哪塊兒地生產白薯,哪塊兒地就挖個白薯窖,栽白薯的地,有的地能挖白薯窖,而有的地不能挖白薯窖。

挖白薯窖的地方必須有土,有土才能挖窖,如果是沙石地一掏就塌了。又有人想出了辦法,有土的地方生產的白薯,就地挖窖就地儲存,沒土的地方出產的白薯,切成片就地晾曬。

儲存白薯可是個細活兒,乍入窖的白薯,白薯窖口不能蓋,因為初冬的天氣溫度還不低,如果蓋上了白薯窖口,乍進窖的白薯釋放的熱氣出不來,窖內溫度增高,會立刻爛了。

隨著天氣漸漸變冷,漸漸步入深冬,開始時,是夜里把白薯窖蓋上,白天把白薯窖要掀開,如果入了大冬,白天和黑天,白薯窖口兒就都要蓋上了。

白薯這個東西,熱了它就會爛了,冷了它就渾身長疔,稍有不慎,沒伺候好它,它就會在很短的時間里全部報銷了。

各家各戶收藏白薯的時候,每家,都是精心把意兒的,吃食堂了,百姓們到時候去食堂吃飯,到時候下地干活兒,而蓋白薯窖的事兒就落在了隊長和食堂管理員身上了,而隊長和食堂管理員又有那麼多工作,一打閃失,白薯不是爛了,就是長疔了,而秋天下起了雨,地里晾的白薯干兒無人收拾,也無法收拾,即使收拾起來,地里沒有避雨的地方,堆成大堆還得爛。

于是乎,白薯爛了,晾的白薯干子爛了,社員們賴以生存的一冬半春的口糧沒有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