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八章.誘人的溝崖百看不厭

作者 ︰ 金石聲

很小的時候,就听說東邊山里有個「溝崖」,溝崖里有許多神秘的故事。小時候,跟我絮叨「溝崖」的人,現在雖然都已做古,但她們跟我說的故事,卻依然縈繞腦海之中,揮之不去。

溝崖的老道,預測卜算未來非常靈驗。從前「溝崖」香火異常旺盛,求簽拜道的人每日溜溜搭行,絡驛不絕,究竟每天來多少人求簽拜道燒香,老道每天都有預知,「溝崖」的老道們早早給燒香客做好了飯,燒香客燒完香,可在道觀里免費吃飯,老道們每天做的飯可釘可卯,沒有富余也正好夠吃。

求道燒香者,多是心中有疑難之事,老道們解答的非常靈驗。小時,有一個老太太,多次向我訴說過一個事情,解放時,他們當家的跑了,(他們當家的參加過一慣道)他到溝崖向老道求告,他們當家多會能回來?老道說︰「雨過天晴就回來了。」老太太說︰「當真的,問時是六七月,結果到十月就回來了!十月,不就是不下雨,雨過天晴了嗎?」老太太是這樣理解的。我的理解不是這樣,老道說話多是隱語,不作直面回答,雨過天晴,可這樣理解,也可那樣理解。

據說「溝崖」有許多神秘的事情,老道的道觀旁,盤踞著好多蛇,大者胳膊粗細,小者如筆桿,它們旁若無人,自由自在或臥于道旁,或臥于當道,燒香客沒見過這麼怪異的情致,多恐懼滯步不前,道觀老道趕來,向那蛇說︰「上一邊去!不要嚇唬施者!」蛇就乖乖的鑽入草蔥去了。解放後,由于道觀的老道吸引了許多燒香客,影響了生產,又由于老道散布的言論與新時代的新理念相悖,公安局把老道拘了起來,老道打坐「闢谷」不吃不喝十余天,居然精神依然碩朗。公安局覺得老道神奇,把老道又放了。

這里說的老道,是「溝崖」主峰紫極峰上「玉虛觀」中的老道,據說姓郭,叫郭老道。

玉虛觀,背靠紫極峰,雖不大,但它有三層建築,過頭兩層建築,從右側攀爬另人頭暈目眩的石梯,匍匐而上,在懸崖峭壁上有一石龕,進去,低頭可直立,由此,往南眺望,蒼茫群山,具在眼底,再往遠看,一望無際,遠方就是北京。紫極峰巍峨,左右山峰依次漸低,大有北京屏障之氣魄。清朝的時候,皇帝給老道修了玉虛觀,玉虛觀內老道在此打坐修行福佑國家太平。玉虛觀最早建于何時,不得而知,但從殘留的斷碑上看,上面有清朝修玉虛觀時眾多監工的名字,那些監工都是皇城里的太監。

從玉虛觀的氣勢可看出,只有皇家才有能力修這樣的建築。

從山外到「溝崖」紫極峰「玉虛觀」有兩條路徑,一條從南口往東過龍虎台到虎峪爬虎峪東坡,翻山梁到「溝崖」溝底,順山溝往北走,這里拐過幾個彎可直達紫極峰「玉虛觀」。另一條路是從十三陵德勝口,順山溝往西走,走四里有余,過水塘攀上陡峭石階,從這里有兩條路徑可到紫極峰「玉虛觀」。

一條,往東爬山坡,過一道小山梁順山梁往上走,山路把人引到又一山溝,溝不大,卻長著一棵參天大樹,仰望大樹,樹高三十幾米,四人合圍尚且有余,這是棵銀杏樹,樹冠龐大,坐在樹下,神清氣爽,榮辱皆忘,感嘆祖國河山的奇妙,自己的渺小。好奇心驅使,不由自主,順山溝繼續往上爬,鑽叢林,拽藤蘿,繞過腐朽的枯樹,撥開枯草,深一腳淺一腳往上走,遙遙可見山頂,竭盡全力爬到山頂,那卻只是個小山頂,向北一看,喝!好一番神奇洞天,眼前豁然開朗,前邊是一條大溝,大溝對面有一突出山崖,山崖頂上有一房舍,隱約只能看到山牆,那里是何所在?傍右邊山坡有一小路,隱約可奔那小屋,疾步而行,迤迤邐邐,遠遠看到,在一陡峭山崖的盡頭上有一棟小院落,那是個座南朝北的院子,房子建在崖頭之上,往下看,萬丈深淵,而那屋牆磊得緊挨崖頭,不知當時建房的瓦匠有多大膽略?敢于玩忽險棋,也許虔誠所至,心底無私天地寬,思緒良久,其解不透。望西看,有一幅動人畫卷,那就是紫極峰的玉虛觀,玉虛觀影影綽綽在雲里霧里,似天上仙境。傍北坡有小道,下坡上坡,拐彎抹腳,追尋仙境,小徑旁又出現一株銀杏樹,這株銀杏,氣勢非凡,應和前邊銀杏樹年齡不相上下,但不同的是,中有一株突起參天,旁滋生數不清的樹娃子。銀杏樹欣賞不夠,往西仰頭,不遠就是玉虛觀了。

玉虛觀坐落處,天生麗質,好像專是給玉虛觀雕琢的。

背靠紫極峰寶頂,前有一突出平台,東西可容三間房有余,南北有兩進院落,東邊有盤旋石徑可登玉虛觀門樓外,門樓正上方書「玉虛觀」玉虛觀門樓外,可容之地不大,往下看,深不見底,頭暈目眩,不禁回頭,如抬腿進門樓,就是玉虛觀了。若不進門樓,過玉虛觀門樓往西去,門樓西邊,貼玉虛觀西邊的陡峭石壁外,有一一尺有余小徑,由于多年無人行走,路有些不像路,貼石壁往外坡度很大,且枯枝落葉、浮土、石子、搓腳沙,覆蓋于小徑上,邁上去不免讓人心驚肉跳,唯恐腳下不穩滾下坡去,不去吧?可咫尺之遙,就有許多媚人景致,割舍不得,只得冒險,身子向外臉貼石壁手扣石縫一步一步向下挪,挪過一丈有余驚心小徑,前邊開朗,走過一段起伏之地,迎面有一直上直下峭壁,整個峭壁濕漉漉的,淅淅瀝瀝往下淌水,石壁下有一水塘,清澈透底,水塘旁有一房茬,房茬前有一石碑倒在枯草里,扶去枯草,隱約可見上有字跡,字跡上書寫的是大明嘉靖年修龍王廟碑記,可見這房茬就是當年的龍王廟了。在這高山峻嶺之上竟有流淌的泉水,清澈的水塘,不免讓人像入非非。從這里往西,還有看不到邊的山巒,奇峰怪石,有一小路,彎彎曲曲而去,通到哪里哪?翻過西邊這道山,就是虎峪,翻過虎峪西山就是居庸關南門外,當初李自成攻八達嶺不克,派一支奇兵往東去,穿柳溝,到德勝口,朔德勝口溝而上到紫極峰玉虛觀而西去,就是從這里走的,順此小路越虎峪到居庸觀南門外,威懾居庸關守軍,使居庸關守將現關投降,致使李自成軍得八達嶺而克北京。

紫極峰,本是個幽靜的所在,但也有喧囂的時候,暫時的喧囂過後,又沉靜了下來。

到紫極峰玉虛觀,從德勝口入,走四里山溝過大水塘,爬上石梯後,有兩條路,一條爬坡往東,就是剛才所說之路,一條順山溝往往北。

人說溝崖景色,一步一景,步步流連忘返,人說溝崖像仙境,天上仙境難尋覓,順溝崖山溝轉過幾個彎,舉頭往上看,在千仞之上有隱隱一門樓,似九天之上的南天門,看那門樓,雖遙遠不知還要走多少路,但走了一程又一程,也不覺累了,原因,就是有那玉虛觀門樓在吸引著,不知那玉虛觀門樓後還有多少奧秘。

「溝崖」之情景,言語表達無法盡其美,無法盡其善。

「溝崖」有八道溝谷,九道山脈,二十二座山峰,主峰紫極峰高1670公尺。「溝中有崖、崖下有溝、溝溝相通、崖崖相望」。因此又稱「溝溝崖」。「溝崖」自元代中期,就大興土木修建廟觀,明清兩代極盛時,有大小廟觀七十二座,是北方著名的道教勝地,庵、觀、宮、殿中的道人是全真派,因此,溝崖又被稱為「北武當山溝溝崖」。溝崖以山高、景美、路險、廟多形成其自然景觀與道教文化相結合的獨特景色,在歷史上「溝崖八景」聞名京城,成為權貴重臣、文人墨客陶冶情操的勝地,忙里偷閑的世外桃源。

溝崖自然環境優美,植被覆蓋豐滿,古樹名木繁多,奇花異草遍地,山珍野果滿坡,方圓數十里林山樹海,層層疊翠,進入溝崖極目遠望,峰巒起伏,山峻崖陡,峰嶺曲徑勢若爬梯。行至中峰景色更加幽深俊美,重巒疊嶂,林木蔥蘢,怪石嶙峋,流泉淙淙,古剎玉虛觀立于危岩峰頂,真是「世外得仙境、古剎陡崖中」,大有超月兌塵世之感。

人說天下名山「僧」佔盡,一點不「假」凡名山,皆有寺廟、觀庵。修行之人超凡月兌俗鐘愛生靈。在日本侵佔中國期間,八路軍被日本鬼子打傷受到追捕,跑入山中,道人將傷員藏入道觀將養調治。

玉虛觀由于是國家所建,清朝皇帝曾在十三陵地區賞給玉虛觀二百畝地,碑上刻字永免國稅錢糧。解放後,由于道教與新社會的新觀念相悖,溝崖中的道觀逐漸衰敗,以致到1966年道徒徹底滅絕蹤跡了,道觀一個個倒塌了。

1958年在德勝口溝口修了德勝口水庫,溝口已成一遍**,再上溝崖就困難了。如果爬山坡越過水庫,再走四里山路,過水塘爬石梯可往上一覽溝崖萬般風景,可一般人越過德勝口水庫再走那四里山路過水塘,到石梯前雖有萬般興致但已無有能力了,只能滯步于石梯前望洋興嘆!遺憾而歸了。

如今開發旅游,炸山破石修路,傍水庫修了一條公路,一直往里修了四里,修到了往「溝崖」爬的石梯下,大車小車可開到這里。這里建有餐廳,比以前游「溝崖」省勁多了。如今雖然上‘溝崖」要收門票,而且也沒人免費管飯,但因高崖那美麗的景致和迷人傳說的誘惑,到溝崖人的又多了起來,但已不是去求簽參道尋求疑難之事的破解,而是游山玩水強身健體了。

溝崖的奇妙自幼吸引我,直到兩千年後,我才有機會和能力登山一飽眼福,去一次不過,又接二連三去了四五次,雖去了四五次,現在依然還想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