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一四零章 無題勝過有題 有題不如無題

作者 ︰ 金石聲

我父親死後又發生了一個事情,這個事情徹底的決定了,我們一家兩代人的未來。

父親自打熬上了「南口機廠」木工房工目,每月掙六十塊錢的薪水,陸續置買了幾十畝地,一九三七年日本進了中國後,父親失業了,沒了經濟收入,可開銷卻加大了,兵匪肆孽,苛捐、雜稅、徭役,遙遙無期,父親沒有辦法,揭不開鍋,只能賣地,到了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時,只剩下三十八畝地了,一九四五年生了我哥哥,一九四八年生了我,我和哥哥也算命好,生在了中國人掌握政權的年代里,但是國民政府並沒有給中國人帶來多大光明,經濟崩潰,日瀉千里,今日,借給人家一百塊錢能買個驢,明日,人家賣了一個雞蛋就能還上了你。此時父親支撐的這個家庭,生活並未有多大的好轉,竟管生活無很大的好轉,竟管生活舉步維艱,但由于有了我哥哥和我,他寧可三十晚上吃紅高粱面壓,初一早上吃紅高粱面餃子,春種秋收的時候,七十來歲的人,帶著他的兩個年輕的老婆到地里重操他年輕時的舊業,薅苗、拔草、掰棒子、割谷,也不肯再賣他那三十四畝地(三十八畝地,一九四七年聘我二姐時賣了四畝)他要把這三十四畝地留給他的兩個兒子。

三十四畝地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剛記事的我一概不知,只對周圍看得見的特別新奇,那時我五歲(虛歲一九五二年)我從炕上爬到櫃子上,又從櫃上「擺」到牆旮旯的桌子上,靠著牆旮旯的桌子上,放著一個小櫃櫥子,小櫃櫥子做得很精致,高有尺半,寬有一尺,厚有半尺,打開兩扇門,里邊有三層,兩塊橫隔板把里邊的空間隔開,上邊兩層可直接放東西,下邊的一層安裝了兩個小抽屜,里邊可放更小巧更珍貴的東西。我拉開了櫃櫥的兩扇門,還沒等我拉下邊的小抽屜,放在櫃櫥上層一包一包的東西都涌出抖落在桌子上了,抖落出來的東西在桌子上亂滾,是一顆顆黃豆粒大小的,綠豆粒大小的,高粱粒大小的,土黃色的園粒子,看著這攤在桌子上大小混雜了的園粒子,我不知所措,媽媽看到了,並沒申斥,迅速的把我從桌子上抱到炕上。我問媽媽那是什麼?媽媽告訴我︰「那是你爸爸有病時沒有吃完的藥。」爸爸究竟是何物,在我腦海早已消失了,媽媽的言語又在我的腦子里勾起了爸爸這個慨念。

當我的大腦和眼楮真正能聯系起來,思索和搜索事物的時候,躺在炕上和坐在炕上第一眼看到的是牆上那大小不等的十個銅鉤子,銅鉤兒探出身子昂首向上;分上下兩排,上邊的一排大,下邊的一排小;上排中間的那個鉤子更大,如鶴立雞群;上排的五個鉤子和下排的五個鉤子對稱相連,瓖嵌在一塊寬有三寸,長有二尺的木板上;木板起著稜線,中間高,兩邊低,听母親說,「這是父親在世時,掛衣服和帽子用的。」父親不在了,鉤子上空了起來,維有一頂帽子,掛在中間那個最大的鉤子上,帽子是黑呢子的,由于長期無人戴,上面落滿了灰塵,媽媽說︰「那頂春帽(禮帽)是你父親的。」春帽上落滿了土,無人問津。還有一把撢子也落滿了土,那不是雞毛撢子,而是布撢子,布撢子是這樣做的,在一個一尺多長,大拇指粗細,一頭大一頭小,旋園了的的木棒上,小的一端,蒙上色彩不同的兩塊布,兩塊布,一塊兒,一尺多見方,一塊兒半尺多見方,用很細的繩兒把這兩塊兒布勒在木棒小頭兒頂端的溝槽兒上,大塊兒布在外,小塊兒布在里,把木棒倒垂過來,就成為一個布撢子了,布撢子是父親在世時,出門回來抽打衣服用的,如今父親已不在世,它也被冷落在那里。父親還遺留下了什麼哪?掛在牆上的一塊「寒暑表」,一根玻璃棒子瓖在一木牌牌中間,木牌上兩邊刻著長短不一的橫道道,玻璃棒子中間有個亮晶晶的柱子,誰也沒有去動它,它卻自己會來回走動,今天停在這個格格上,明天停在那個格格上。再一件父親給留下的東西不是掛在牆上,而是藏在櫃里頭的,幼年好奇心的驅使,使我鑽到了櫃里頭,把它翻騰了出來。媽媽說,那叫「火鏡」——一個小碗口大小的凸透鏡,那鏡子很奇特,把鏡子放在太陽底下,鏡子底下會出現一個很亮很亮的亮點,一會兒,會把放在亮點下的紙烤糊、冒煙、著火。

「寒暑表」和「火鏡」給我的幼年增加了許多快樂和快活,這是父親不經意給我留下的,而父親非常經意給我們哥倆留下的那三十四畝地,卻毀掉了我們幾近一生的快樂和快活。

中國有句老話;「三十畝地一頭牛,孩子老婆熱炕頭。」人們仰慕這樣的生活,這是小康人家,按新社會的新名詞這是中農生活。

三十畝地,如果家里有個壯年漢子,完全能夠拾掇得過來,可是我父親已經年近七十了,夏天鋤地賣大力氣的活兒,他已干不了,只能雇人,開始給靳大爺家定了個上中農,這是一九四九年的事兒。

一九五零年進行土地復查,這個地區,劃得的剝削階級,在勞動人民中的比例不夠,又層層篩選,靳大爺娶了三個老婆,遠近聞名,豈能沒錢,沒錢豈能娶三個老婆,而且他們家確實也雇過人,雇人就是剝削了人,就給靳大爺家,定成了富農,此時靳大爺已經死了。

假如,靳大爺不娶三個老婆,可能靳大爺家也不會化成富農,假如,靳大爺家沒有雇人,可能,靳大爺家,也不能化成富農,但是,歷史不容假設,假設,替代不了歷史。

一九五零年,搞土地復查的區干部,在靳大爺家東屋住著,去征求靳大爺三個女人的意見,而三個女人總是女人,而劃成什麼成份,這又是歷史上第一次。不知道這成份,與將來的生活還能有什麼利害關系,就欣然同意了。

從此以後,三個女人就變成了富農,而三個孩子也就變成了富農子弟。

……

從此後,一個嶄新的國家,一個嶄新的社會,一個嶄新的世界即將開始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