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一百零七章徐秀才告盜墓人盜墓人殺徐秀才

作者 ︰ 金石聲

天下,沒有一成不變永遠的真理

時光荏苒,轉眼如梭。哈

轉眼清朝倒台,中華民國建立,舊時的綱常倫理亂了套,舊時認為是大逆不道十惡不赦的事兒,現在認為是合情合理的了。

一日,有人告訴那徐秀才言道︰「附近的王爺墳被盜了,盜墓的是某某某。」這徐秀才听罷噌的火起,吼道︰「太可氣可惡了!清朝剛倒台,你們就扒人家的墳,掘人家的墓啊!你們從前,從人家家里得過多少好處啊!人家以前養你們一家子,人家現在剛剛危了,你們就落井下石啊!」

這盜墓的是誰哪?是原來的守墳人,這守墳人認為,我們以前,對于你們奴言卑膝,幾輩子的大活人給你們看著一個死人,也該讓我們翻翻筲,過過好日子啦,听老人說,王爺墳里有好多好東西哪!隨便拿一件,就夠我們幾輩子花不清的,皇帝輪流做,今天到我家,你們已經風光幾百年啦,也該我們風光風光過幾天舒心日子啦,遂就打開了墳墓,盜掘了里邊的寶藏。

紙里包不住火,誰能盜這個墳啊?誰敢盜這個墳啊?大家三琢磨兩揣度,就瞄準了盜墳的人家,誰能搬倒這盜墳的哪?那瞅著人家發了財的嫉妒者想起了住在花塔村的徐秀才,把這事告訴了徐秀才,按大清律,扒墳掘墓者是死罪,就是民國了,也不能鼓勵扒墳掘墓的啊?徐秀才寫了一紙訴狀,把這盜墓者告到了「縣公署」。縣公署接到了訴狀,衙役騎著小毛驢拿著鎖子,把一桿人犯鎖來了三四個,沒費三頭五下兒招了供。

衙役把人鎖走,盜墓的家里人著了急,趕緊上縣公署上下打點,沒過多少日子逮進去的人又如數放了出來。這徐秀才一看自己的訴狀沒有奏效,火起,接著又寫了一張訴狀,這回他沒往縣公署投,而投進了北京城的衙門。北京衙門里的人根據訴狀里的舉報,找到了王爺府的人核實了事情真偽,王爺府的人更是氣惱之極,求告衙門,給百姓做主。清廷雖倒,但王爺的名聲還在,不管是百姓還是衙門里的人,見了過去的王爺還是要敬三分,畏三分,另眼看待三分。北京的衙門,不敢把此案和百姓的案子等同視之,立即派下公人來到昌平縣公署,要他們協同前去捉拿案犯。

這昌平縣公署,看到上面來了人,前撲後擁,不敢怠慢,待听到是,要他們協同去捉拿盜王爺墳的盜墓賊,縣知事心里不由哆嗦了一下,心里想道︰「這要是真把原來那幾個盜墓賊逮住,那還得了?我已貪了人家的贓,收了人家的賄,我吃不了還不兜著走,不行,我得想法兒,通知那幾個盜墓賊,讓他們趕緊溜掉。」

遂後,縣知事招呼北京來的公人道︰「大老遠來的,已是吃飯的時候了,還是先吃了飯再辦公事吧。」北京來的公人,禁不住縣知事的殷勤和熱情,就隨縣知事走進了城里的一家大飯館子,公人們等著上菜,縣知事把一貼身隨從帶出耳語幾句,那貼身隨從激步如飛離開了現場。

公人吃喝完畢,縣知事派了幾個衙役帶領北京來的公人直奔王爺墳所在地的村莊,到了盜墓人的家里,可盜墓人家,已人去樓空,逃之夭夭了。衙役沒有辦法,鎖了那個村的村長回去交差。

天是陰了,又晴了;風是刮了,又住了;雨是大了又小了。

日子不管是好過還是歹過,總得一天一天的過,那村長被鎖到北京,京官判他個管教鄉民不嚴,慫恿鄉民挖墳掘墓,敗壞民風,圈了他半年了事。

過了一天又一天,過了一年又一年,七八年轉眼就過,時過境遷,當地的縣官換了一個又一個,北京的大官們換了一茬又一茬,一九二八年,北京的大官沒斗過南京的大官,與清廷有著千絲萬縷的北京的大官們倒台了,五色旗降落了,中華民國首都由北京挪到了南京,清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在南京升起來了。

南京政府是靠反清起家的,昨天是十惡不赦的罪過,今天看來不過是狗趟蕎麥的事了。在外地潛逃的扒墳掘墓者听到了這個消息,爺兒幾個一商量溜回了家。

這爺兒幾個這七八年里跑到哪兒去了哪?跑到內蒙老口外去了,那里冷啊!冷得邪乎,能把人的耳朵凍掉了,在這幾年里,提心吊膽,擔驚受怕,解這兒挪哪兒,解哪兒挪這兒,一有風吹草動,不管刮風下雨,天黑天白,提拉上褲子,趿拉上鞋,得撒丫子就跑,扒墳掘墓得這點兒錢,除去了給縣官打點,沒落下仨八個子兒,就是這仨八個子兒,在這七八年里早就花光了,這扒墳掘墓了半天,落下了什麼?什麼也沒落下,就落下擔驚受怕啦,這怨誰呀?是誰造成的?還不是那個徐秀才嗎?

扒墳掘墓者把一切火都撒在了徐秀才身上,要找徐秀才算算這筆總賬。

徐秀才在花塔村一晃也住不少年了,在花塔村,又交學生,又替人寫狀子,三里五村也維了不少人,有人就把這一消息通報給了徐秀才。徐秀才听到這一消息,心里發了毛,這里不能再呆了,腦袋瓜子里疊起了鋪兒,打起了小九九,「把這二三十年在這兒掙的這點兒產業趕緊倒騰出去吧!」幾十畝地仨錢買的賣了倆錢,屋里值錢的東西收實收實、攬吧攬吧,雇了幾掛大車,連東西帶婦女孩子送走了,自己倒插了街門,從牆頭兒跑了出去。

這徐秀才頭天剛走,這扒墳掘墓的爺兒幾個拿著鐮刀斧頭第兒天就尋上門來,對著插著的門大罵︰「挨千刀的徐秀才!你給我滾出來!你他嗎的二指寬送了一個條子,把我們家弄得敗里逃荒!我們爺兒幾個幾乎死在老口外!你以為這就算完啦?你做夢去吧?你不是會告狀嗎?我今兒讓你告個夠!我今兒先把你剁嘍!再讓你去告我!我告訴你!有兩條命頂住你行了吧!」

這爺兒幾個在徐秀才門口喊了半天,院子里鴉雀無聲,這爺兒幾個咚咚就踹起了街門,踹了半天門,沒有一點兒動靜,爺兒幾個更加惱火,爺兒幾個喊了個一、二、三, 嚓一下子把門軸給撞劈了,爺兒幾個一齊擁進了徐秀才的院子里。闖進了院子還沒聲響,爺兒幾個又砸起了屋門,屋門砸開了一看,原來是個空屋子。爺幾個這氣啊!砸窗戶的砸窗戶,刨鍋台的刨鍋台,掀炕坯的掀炕坯,把這個家折騰得是一溜夠。看看實在沒有什麼可出氣的了,拿起斧子把院子里那兩棵胳膊粗的小柿子樹給砍倒了。

爺幾個雖然把徐秀才家禍害得不輕,但並沒去掉他們胸中的怒氣。

爺兒幾個回到家里,摩拳擦掌,籌劃下一步兒報復的辦法,還是老子歲數大,心眼子多,言道︰「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他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他跑得了今兒跑不了明兒;跑得了一時跑不了一世,村里還有他幾十畝地哪!到種地的時候他就得回來啦!他嗎的!我們扒人家的墳,又沒扒你們家的墳?你可他嗎的摻什麼亂哪?攪什麼局啊?今兒個不把丟失的損失從你這兒奪回來!這筆帳沒個完!」

轉眼過了冬天,到了春天種地的時候了,扒墳掘墓的爺兒幾個輪流打探徐秀才回沒回家,可是徐秀才家總是空蕩蕩的,似乎這個家,他從來沒回來過,也沒有回來的跡象。扒墳掘墓的爺兒幾個一商量︰「他不是不回家,咱撓不著他人嗎?咱種他的地,爺兒幾個趕上牲口倭著家具來到了徐秀才的地頭兒,正要套上牲口 地,此時從遠處來了一個人高聲喊著︰「喂!你們干嗎呀?」爺兒幾個頭也沒抬,沒有答理他,吆喚著牲口干起活來。待這人走到跟前,這人他們還都認得,就是徐秀才這個村兒的。

這人風風火火道︰「你們這是干嗎呀?」

「我們種地呀。」

「種地你不種你們家的地,干嗎種人家的地呀?」

「這你就甭管啦?」

「我為什麼不管哪?」

「你管得著嗎?」

「我怎麼管不著啊?」

「你怎麼就管得著啊?這是你們家的地怎麼著?」

「這就是我們家的地!」

「呵!怎麼是你們家的地哪?是你們家的地,你把地契拿出來我看看!」

「拿出來就拿出來!」眨眼的功夫,那來者就把地契從家里拿了來,這扒墳掘墓的爺兒幾個一看傻了眼。這塊兒地不是徐秀才的嗎?怎麼就變成另一個人的了?

原來徐秀才,知道這地方他傷人太重了,自己沒法兒呆了,就托人弄縴兒找買地的主兒,結果是,把在花塔村兒,自己仨錢兒買的地,倆錢就賣出去了。地早就都處理掉了,還剩那幾間破房也在前幾天寫了契約,那房也不姓徐了。

這盜墓的爺兒幾個,听得此話,怒火中燒,吼道︰「算你徐秀才毒!算你徐秀才狠!我們今生今世和你沒個完!」

這盜墓的爺兒幾個,此招沒奏效又生一招兒,打听徐秀才老家的地址,沒費三頭兩下打听著了,這徐秀才老家是離這里不遠四十多里地的北閘。他們爺兒幾個準備去那里去掏他的老窩兒。

再說這徐秀才,從花塔村來到老家,也整日提心吊膽,他琢磨著,人家要找到我這兒來可怎麼辦哪?可這總是自己老家的一畝三分地兒,親族當戶有得是,找來親族當戶,大擺了兩桌,言明了自己的處境,望三老四少幫忙,親族當戶吃了徐秀才的,喝了徐秀才的,當然向著徐秀才,這個說三叔,那個說三大爺,您就坦坦的放心,如果他敢上咱們村兒來欺負咱,管保讓他有來無回。

徐秀才這面摩拳擦掌備戰,那扒墳掘墓的爺兒幾個養精續銳準備去報復。

這爺兒幾個一切都準備停當了,擇了一個「益出行」的好日子,拿著禾插、斧子,砍刀奔北閘而來,到得北閘村邊,跟村邊哨著,他們不敢白天進去,等到天黑,潛進了村子。

再說這徐秀才,自打跑回了老家,又漲院牆又加固街門,大白天的街門也關著,天黑的時候街門更關著了。

這爺兒幾個到了他家門口,看看街門緊閉,院牆高聳,不能入內,就想賺開街門,言道︰「大叔開開門啊!大叔開開門啊!」院里邊的徐秀才听得有人叫門,神精立刻繃了起來言道︰「你是誰呀?」外邊答話之人停了一刻言道︰「我是您佷兒啊!」徐秀才听著說話好生兒熟,要在以往,早把門給打開了,可是這是非常時期,事情就得非常對待,又言道︰「你是那個佷兒啊?請報上名來。」門外之人無法報名,遲疑了半晌,引起了里邊徐秀才的疑惑,徐秀才,趴門縫兒一看,暗暗吸了一口冷氣,嘆道︰「得虧我多了一個心眼,不然的話,我就死在亂刀之下了!」遂大聲喊道︰「救命啊!救命啊!來打劫的啦!」街坊四鄰都是徐秀才的親族當戶,徐秀才早有囑托,這些親族當戶听得徐秀才喊救命,遂抄起順手的家什,朝著許秀才家門涌來,眨眼之間來了二、三十口子,這好狗怕賴狗圍,況且又是在人家的一畝三分地兒,雖這爺兒幾個奮力拼殺。也只是突出了重圍,且弄了個傷胳膊的傷胳膊,瘸腿的瘸腿。經過了這場教量,扒墳掘墓的爺兒幾個再也不敢有找上門去報復徐秀才的邪念了。

轉眼過了二年,平平安安,四月初八的廟會又快到了,這徐秀才把那通事也就擱在腦後了,他又想去花塔廟看看廟會,他頭天晚上來到了花塔村好的厚的家里,暢談別後經歷,訴說人生感慨。第二天看廟會,正看到興頭上,忽然有一個人把他拉到一邊言道︰「您還在這兒看哪?快跑吧!人家一會兒就要您腦袋來啦!」徐秀才扭頭一看是自己過去教過的學生,徐秀才不用細問知道肯定還是那當子事,那撥子人,扭頭就跑,等那爺兒幾個來到了花塔廟,可廟里廟外找了個夠,連徐秀才的人毛也沒找到。

從這次以後,徐秀才再也不敢到花塔廟來了,一直到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