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五十六章談悠久佛岩寺說美妙花塔村

作者 ︰ 金石聲

由這道「大牆」往里鑽十五里,有個地方叫「灣子」,「灣子」這個地方有個廟,叫「佛岩寺」,「佛岩寺」歷史悠久,佛岩寺,有上、中、下三寺,從上寺的遺物可看出,這個廟至晚遼金時就有了,現尚存遼金時,帶溝槽蓋房的青磚,和石崖上居有詳實年代的石刻,上邊寫到︰

「泰和四年三月十七日,永安,呂貞幹同弟子羽景安、卿雲貞一來游,姪益侍行。」

泰和四年(1204年)離現在(2010年)已過去了八百零四年了。

佛岩寺歷史悠久,不但現存有實物左證,而且有著悠久美麗的傳說。

話說當年楊家兵敗,楊家八兄弟,大朗二郎,金沙灘戰死楊四郎,流落北國,楊五郎,從金沙灘跑出來,有家不能奔,有國不能投,跑到了一個山溝,看到這里︰

峰奇插雲天,谷幽秘難探;水清能見底,花香沁心脾;滿山翠柏披,兔鹿眨眼去;千山萬鳥鳴,耳不暇接听。

楊五郎看到此情此景嘆道︰「好一個神仙呆的地方。」仰頭看到山頭上有一座小廟,那小廟如在雲中,信步走上山頭,萬千景象,皆在腳下,遂在那里剃度出了家。

那小廟下有一口山泉,叫五郎泉,在「下寺」的「駁岸」上,有一個洞,是當年楊五郎的盔甲洞,洞深不見底,洞里有石門,盔甲鎖在石門里,石門上寫著︰「要想石門開,須得楊家人來。」

據說,山外頭五十里,有個楊莊子,楊莊子的一個楊家人听說此事,想得那楊五郎的盔甲,冒險鑽進洞里,走了一程又一程,听見前邊隆隆響聲,打著火把近前一看,原來是一道地河,河上有一座石橋,只能容一人通過,橋下有深不見底的河水,而那隆隆的水聲震耳欲聾,那楊莊子的楊家人得寶心切,顧不了這些那些,打著火把走過石橋,又走了一程,遠遠看到前邊,真有一巨大石洞,洞口有一高大石門,上面果然有十二個大字︰「要想石門開,必須得楊家人來。」待他看完,石門上寫的字,引頸高喝︰「石門石門你快開!你等的楊家人已經來!」那楊家人喊了無數聲,也不見那石門有半點動靜,雖然如此,那楊家人猶不死心,喊了半日,那楊家人已喊得聲嘶力竭了,再也喊不出聲了,只听那石門中發出了一個沉混的聲音︰「你這個楊不是我這個楊啊!」

楊五郎在佛岩寺出家,日子過得美哉悠哉。誰知好景不長,穆桂英大破天門陣,需要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楊五郎幫忙。

不知穆桂英怎麼打听到了楊五郎在「佛岩寺」出家,親自尋到這里,請楊五郎必須出山,楊五郎推辭不過,遂決定和穆桂英一塊兒出山。

誰知楊五郎在此出家幾年,佛岩寺這里的山山水水已和楊五郎產生了感情,听到楊五郎即將離去︰

草木雕零,萬鳥不鳴;泉水默哀,峰谷失聲。

那佛岩寺高聳雲天的山峰突然耷拉下了腦袋。

從此以後佛岩寺南山矮去了半截,就叫耷了頭了。

佛岩寺的下寺,供奉著如來佛祖,他旁邊有十八羅漢,其中有一個羅漢,天性儒弱,不善言談,有弱者就有強者,在這十八羅漢中有恃強斗狠者,放蕩不羈,天天去欺負那弱者,終有一天,那弱者再也忍受不了那強者的欺負了,私奔了出來,迤迤邐邐來到了離佛岩寺二十五里的小山村——鷂子峪,遂在鷂子峪雇了一個腳力。

腳力,馱著整日受欺負的那個羅漢,翻過了鷂子峪南山,從此,這個山就叫「羅漢坡」了,過了「羅漢坡」,又爬了幾道小山梁,就到了長有青檀樹的檀峪溝,出檀峪溝往西走有二里,就到了和平寺的山門口,羅漢在山門口下了毛驢兒,跟趕腳的說︰「你在這里等我,我進廟里給你拿腳錢。」說完之後就進了山門,那趕腳的在山門口等那羅漢,左等不出來,右等也不出來,等得趕腳的「無奈戛僵」終于熬不住了,他走進山門,上了三十三等礓子,穿過天王殿,尋找那雇腳的和尚討要腳錢,尋來尋去尋到了佛祖殿,環顧四周無人,正自煩惱,忽然看到門後邊有一個羅漢手托幾枚銅錢正深情的凝視著他,趕腳的愣了片刻,猛然醒悟,這就是那剛才雇腳力的和尚,趕腳的不忍拿那幾枚銅錢,向那羅漢拜了幾拜,告訴羅漢︰「那幾枚錢就捐給廟里吧。」

從此以後,和平寺的羅漢變成了現在的十九尊。而佛岩寺的羅漢變成了十七尊。

和平寺殿宇壯觀,歷史悠長,在佛祖殿東側有菩薩殿,西側有彌勒佛殿,彌勒佛殿和佛祖殿之間有藏經樓。

過彌勒佛殿西邊有藥王殿、娘娘殿、劉二爺殿,劉二爺殿只有和平寺有,而別處無有,劉二爺殿中供奉著劉二爺曾經使過的一根拐棍,據說上面有數不清的疙瘩兒,劉二爺是個真人,他是當地一個給人打工賣苦力的,他本人誠懇、實在、心地善良,在農忙季節,哪家請他他都去,哪家請他他都到,而且跟哪家干活兒,活兒干得都特別好。

他似乎有分身術,假如同時有十家請他,他十家都能到,他死了,人們非常懷念他,把他埋在了娘娘殿西面,墳前,給他修了一座殿,造了一處院落年年歲歲祭奠他。

劉二爺殿,是和平寺西邊最後一座殿了,劉二爺殿後邊有一平台,平台上有劉二爺的墓——園寶頂,寶頂後,有一磚塔,像北京白塔寺的塔一樣,寶頂前有石供桌。劉二爺大殿,原來供奉著的那根拐棍,你數一遍,疙瘩是一個數兒,你再數一遍,疙瘩又是一個數兒,從來不會數出相同的數。據說,那根拐棍,民國時期,被一個路過的國民黨軍營長拿走了。

它的西邊和後邊有宙宇高大的圍牆,在圍牆外有一座座磚塔,那是歷代和平寺主持,圓寂後沉睡的地方。

當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後,桃花、杏花開得漫山遍野,眾多佛塔淹沒在了萬花叢中,塔中有花,花中有塔,因而人們把這個地方就叫「花塔」了,這就是花塔村的由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