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五十四章一句話惹靳大爺生氣決心娶第五妻

作者 ︰ 金石聲

馬掌櫃找趙掌櫃,要趙掌櫃給他外甥女說個主兒,找個婆家還要使兩個錢兒,他還真找對了人。

趙掌櫃想起了他一個遠房的大舅哥,這位大舅哥今年五十有六,娶過四房夫人,但至今無子。

頭一房原配夫人,娶得是二里地王姓人家的姑娘為妻,不知為何,婆媳不和,婆婆跟兒子說︰「你是要你小媽,還是要你老媽?如果要你小媽,我一頭撞在牆上了事,如果要你老媽,你把你的媳婦立刻給我‘休了’。」那趙掌櫃大舅哥夫妻兩個本來是恩恩愛愛,感情很好,迫于母親壓力,實在沒轍,一紙休書,把媳婦休了,此時媳婦已有一子,剛過一周,已能叫‘爸’叫‘媽’,正是可愛的時候,母親舍不得孩子,孩子離不開媽媽,可是母命難違沒有辦法,「生摘瓜兒」「硬扥棗」把母子兩個活生生給拆散了,媳婦休了,孩子女乃給了臨村一個人家,女乃孩子的人沒有女乃水,可是她為了掙一月二十幾個「大子」的女乃錢,沒女乃硬說有女乃,非要女乃這個孩子,結果是東一嘴糨糊西一嘴粥,把這個孩子將就了半年,孩子越來越瘦,她還不肯撒手,最後孩子在她手里瘦死了。

過了有五六年,趙家大舅哥二十有九了,大舅哥心里著急,他媽也看出了苗兒頭,她媽又四處托人給兒子找媳婦,媒人婆子從延慶南山「棒槌峪」給說了一個楊家的小姑娘,楊家小姑娘一十五歲,小姑娘的「娘」從南口下了火車騎著毛驢兒抱著小姑娘一歲多的弟弟來相親,這位大舅哥人大心大,看見未來的丈母娘來了,從驢身上丈母娘懷里接過了一歲多未來的小舅子哄著出去玩了,他想,「孩子讓我抱走了,你肯定得等孩子回來你才能走,你在我們家呆時間長了,在我們家吃了飯,跟我們家有了感情,同意你閨女給我們家的可能性就大了。」要說這麼著還真有效果,小姑娘的娘在未上火車之前已經騎著毛驢走了一個鐘頭的山路,又坐了一個多鐘頭的火車,下了火車又摟著孩子騎了一個鐘頭的毛驢子,已經非常困乏,下毛驢時有人把孩子接過去,如遇到了救命恩人,家里人又沏茶,又倒水,又做飯,真如雪中送炭,一家人對她這麼好,她心里熱乎乎,如果姑爺不缺鼻子、不短眼,小姑娘的娘心里想著,「這事兒也就定了。」小姑娘的娘吃完了飯跟媒人說想看看姑爺,媒人跟她說︰「姑爺你已經看過了。」小姑娘的娘說︰「我沒看過啊!」媒人婆子說︰「跟你說看過了就是看過了!剛才接你孩子的那個就是你姑爺!」

說著說著話,姑爺就回來了,把孩子交給了丈母娘,丈母娘問媒人,姑爺多大了?媒人說︰「不是跟你說過嗎?姑爺二十三。」媒人沒敢說姑爺二十九而說二十三,而此時這個小姑娘的娘剛剛三十二,看到小她三歲的姑爺覺得不對味兒,但轉念一想,「人長得有面老的,有面女敕的,這個小伙子長得可能面老了一點兒,雖然面老一點兒,但是人還是滿機靈的。」

媒人看出來了,來相親的小姑娘的娘心里有疑惑,道︰「給閨女找婆家關鍵是給閨女找個好心眼兒的男人,別的都是次要的。」

媒人的一句話,使來相親小姑娘的娘,舉旗不定的心情定了下來,就決定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趙掌櫃的大舅哥了。

然後就是定結婚的日子。

結婚的日子是遇先擇好的,可人什麼時候死,沒有事先擇好日子的,多好的先生也擇不了。

一九0八年十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僅隔一天先後去世,楊家姑娘定的結婚日子正趕上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的國喪期,普天之下百日之內禁止一切娛樂活動,從而,婚喪嫁娶,不準有鼓樂之聲,楊家姑娘因而也就坐了啞吧轎子。

坐啞吧轎子的,一是寡婦,二是在這國喪期結婚的人,寡婦自然是命不好,而在這國喪期結婚的人呢,肯定是命也好不了,因為如果她要命好,為什麼前趕後錯要趕上國喪期呢?國喪期的喪氣會伴隨著在此期間結婚人的一生的。

楊家姑娘,進了趙掌櫃大舅哥家門,連續生了三個丫頭都夭折了,趙掌櫃大舅哥此時有四十歲了,孩子立不住,此時有人給他出主意︰「抱養一個吧。」趙掌櫃大舅哥由人勸,就抱養了一個五歲的丫頭,抱養人家的給自己押子孫,抱養的這個孩子還真給趙掌櫃大舅哥家押下了幾個孩子,但這幾個孩子有的活了四、五歲,有的活了七、八歲,有一個甚至活了十幾歲還是死了,只有在一九二七年生的一個閨女活得歡蹦歡跳的。

抱養了一個閨女,又生了一個閨女,但還沒有小子,趙掌櫃大舅哥盼兒子心切,又接著娶了延慶「大白勞」的第三房。

延慶大白勞的姑娘家讓土匪綁了票,急于贖人,使了二百塊錢,把閨女就好歹擩巴了出去,讓趙掌櫃大舅哥娶了回來,人一下火車,在票房外就吐了兩口血,買了根兒黃瓜吃了壓下去,不吐血了,接到家里剛有半年就死了,原來她在娘家時就染上肺癆了。

孔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從南口走四十里關溝到八達嶺,穿過八達嶺前面有個岔道城,岔道城西八里有個村子叫營城子,營城子有家人姓「要」,要姓人家原本是山西洪洞榆次人,早年要家的祖宗哥倆拉駱駝跑運輸到了門頭溝,跟門頭溝馱了陣子煤,覺得無有大利,又來到了延慶的張老營村,看到那里土厚民肥,民風淳樸,是一方寶地,就在那里落了腳,他們從遙遠的地方馱來價廉物美的東西,又從延慶各地搜羅來那遙遠的地方需要的東西,在這之間掙了大錢,發了大財,老大把掙來的錢置了田產,老二把掙來的錢放了高利貸。不知到了那年那月天氣大旱,顆粒無收,糧食奇缺,貨幣貶值,原來一個錢可以買一個燒餅,現在二十個錢也買不來一個燒餅,原來一個雞蛋就是一個雞蛋,可現在一個雞蛋可以賣原來買一頭驢的「錢」,由此,老二放出的高利貸變成了一張張狗屁不值的廢紙,老二掙的錢濺了泡,而老大置買的田產,價值是水漲船高,合適時候賣,不合適的時候種著,它就像黃金一樣到多會都是**的錢,老二由本來肥得流油的富人,一夜之間變成了什麼都不是的窮光蛋,巨大的落差,使他覺得住在這里沒有意思,抬走了吧,免得遭人白眼,讓人數落,「要」家老二從張老營就搬到了營城子村,要家幾代單傳,到了這輩兒生下二子,老大住北屋,學了畫匠,老二住南屋學了木匠,哥倆兒都有手藝,還種幾畝地,木匠農忙種地,春秋兩季兒給人做「大木架子」、打裝修|、做擺設,而畫匠農忙也種地,冬天給人糊頂棚,平時誰家死了人,辦個周年,上他這兒來訂「紙活」,當有人跟他訂了紙活的時候,甭管他手里有什麼重要的事兒和活兒,他都得放下了,要加班兒加點兒,去給人家忙活這些紙活。

要家哥倆個雖無大富大貴,但日子過得也是衣食無愁,兄弟倆早已分家另過,老大生有一子二女,兒子在大已經成家,有一妹妹比他小五歲,這年一十八歲,許配給離延慶州城不遠的谷家營子谷姓人家。谷家小伙兒在州里一家燒餅鋪「面案兒」學徒打燒,眼看三年學徒就要期滿,谷、要兩家一商量,把孩子們的婚事就給辦了,婚事辦完了,姑娘住了頭趟家,從娘家回來看到男人躺在炕上,沒有上班兒,婆婆跟姑娘說︰「你男人有病了。」然後就是千方百計的找大夫瞧,左瞧右瞧,到了沒有瞧過來,一命嗚呼,撒手人寰,撇下了年輕的媳婦,姑娘結婚沒幾個月剛過十九歲沒有子嗣,爹娘心痛閨女,給閨女又找了個主兒,這就是趙掌櫃的大舅哥,趙掌櫃大舅哥由此又娶了第四房夫人。

趙掌櫃大舅哥娶媳婦的目的就是為了生兒子,可是這房夫人到家都兩年了,肚子還是癟癟的……,趙掌櫃大舅哥要兒子的夢想,又破滅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