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十六章走出去二少東家外出拓市場

作者 ︰ 金石聲

小小劉二先生,早就有所耳聞——昌平有個酒坊,而且生意相當不錯。

而瞿家老二,在臨近順義的「高麗營」有個熟人,他想通過這個熟人打听順義地區哪家買賣能吸納大量糧食。

小小劉二先生和瞿家老二兩位少東家,各自打著自己的行裝,準備奔自己的目的地。

去昌平,是從永寧向南翻過大山到泰陵再走二十時里就到昌平縣城了,而去高麗營哪?從昌平往東奔小湯山,往東再走十多里地,就是高麗營。

瞿家老二琢磨,雖然去高麗營還有別的路可走,但是還是這條路近便,而且走這條道哥倆還能同路,于是兩個人就同路而行了。

十六早上,廚子早早給兩位少東家,做了兩碗熱湯面,在每個碗里各窩了一個雞蛋,兩位吃了個熱熱乎乎,各自騎著個人的小毛驢子,出永寧東門就往南了。

越往南走,地勢越來越高,走了有一個多鐘頭,走到了南山根兒,這是奔泰陵的山口子,兩山夾一溝,山溝中間攔截著高大的城牆,東山梁上有烽火台,西山梁上有烽火台,連接兩個烽火台的城牆上有三個箭樓,高大的箭樓上有黑洞洞的箭孔,箭孔凝視著過往的行人,這是永寧通往明皇陵的頭一道防線。

這是個小城叫營城,這里住著幾十戶人家,勤快的人已升起了縷縷炊煙。

過了營城,下了個小坡,又上山坡,到山頂往下一看,下面地勢很是開闊,東西寬有二里,這里又有個幾十戶人家的村子,叫二道河,再往前走遠遠看見又有一個村子,這個村子比二道河要大,叫大莊科,再往前走,地勢越來越高,就要爬山了,朝山頂望去,從北向南沿著山的脊梁,迤邐而來有道高大的城牆,城牆的基礎是花崗岩的條石,而上邊是整齊的城磚。

小毛驢子氣喘吁吁的把哥倆馱到山頂,過了城門洞子,回頭再望那城牆,城牆順著山勢,向西南延綿而去,這道城牆是永寧南皇陵的第二道防線。

過了這道城牆是一段平緩的下坡路,走了一段平緩的路,前面又听見了雞鳴狗叫之聲,在南山根住著幾戶人家——這個村子叫香屯。

過了這個村子,又爬了一段山坡,就到了山頂,極目遠望,近處是高低不平的大山,遠處緲緲茫茫再也看不到什麼了。

兩個小毛驢子呼哧、呼哧喘著粗氣,馱著兩個主人爬上了山頂,小小劉二先生,覺得底下熱哄哄的,他跳下驢背,掀開驢脊背上的褥套一看,驢脊梁背完全都濕了,驢毛順順溜溜的貼在驢脊梁背上。

再往前走是一水兒的下坡道,坡度很大,驢腦袋朝下,驢朝天,人此時再騎在驢身上,腦袋順著驢身子朝下沁著,很是難受。

小劉二先生和瞿家老二一商量,干脆下來走一走,人免得難受,讓驢也歇一歇。

哥倆拉著毛驢,一前一後,小心翼翼的下了山坡,山溝里的路,不那麼陡了,可抬頭望左右山坡,讓人觸目驚心。一塊一塊巨大的石頭在山體外,像是浮浮被粘在山上,只要用手指輕輕一捅,他就會滾落下來。

前面又看到城牆了,這里是上口,又叫灰嶺口,是把守明皇陵的最後一道關口。

在永樂皇帝朱棣剛剛建陵之時,在長陵派駐了衛軍,後來為了保護皇陵免受侵攏,在十三陵四周的山上又修築了堅固的陵垣,陵垣周長四十多里,高度因地勢而異,有六至九尺高的地方,也有一丈二尺至一丈六尺高的地方,並在陵垣的十個山口上,東山口、老君堂口、賢莊口、灰嶺口、錐石口、德勝口、西山口、榨子口、雁子口,建有關口、城門和水門,派軍把守。

上口(灰嶺口),既是把守皇陵的重要關口,也是北京免受外來之敵侵犯,所必須守護的口子之一。

明朝的時候,十三陵是禁區,百姓不得進入,滿清入主中原,明陵已無人守護。

清朝統治者為了緩解漢人對滿人的仇視,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出台了許多懷柔政策,其中保護「十三陵」就是其一,清廷派兵保護明陵似乎有些滑稽。清朝入主中原之初,皇帝下旨,召來百姓賞給田產,派去守護各個陵寢,這才有了現在十三陵居民。這才有了現在這樣完整的十三陵景區。

過了上口,地勢開闊起來,舉目四望,看到了氣勢逼人的紅牆綠瓦,蒼松翠柏,和昂首挺胸的烏龜馱著的巨大石碑,瞿家老二雖然自幻在永寧古城長大,但眼前的這些景致,還是讓他異常驚詫,永寧城那高大的城門樓,巍威壯觀的玉皇閣,和三十八座廟宇,在這里,已經無地自容了。

這是哪里呢?問路邊行人,說︰「這是泰陵。」

泰陵是弘治之墓,成化皇帝之三子,享年三十六歲,在位十八年,公元1488年登基,公元1505年駕崩。

過了泰陵,皇陵就一個挨著一個了,路邊的荒草里,拱護皇陵的漢白玉石雕隨處可見,有的躺著,有的站著,而皇陵呢?或走幾步就能模到寶牆,或抬頭就能看到寶頂,這是近處的皇陵,而遠處的皇陵呢?只能看到紅牆黃瓦的「明樓」,這些「明樓」被蒼松翠柏蔟擁著,有的在山坡上,有的在山坳里,人行走在彎曲的道路上,有的看得越來越清晰了,而有的被山遮住再也看不到了。

前面來到了七孔橋,這個橋在十三陵的中軸線上,南邊直奔十三陵的入口——石碑坊,而北邊直達長陵。

由于是正月,冰還未化,七孔橋下,還看不到那流淌的河水,從七孔橋往南走,有石人十二個,或文或武,有石獸二十四個,或站或臥,再往前走是欞星門、碑樓、大宮門、石碑坊。

過了石碑坊,遠處有一座城池隱約可見,這就到昌平州了,昌平州已改成縣了,昌平縣城西門,人川流不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