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七章宋武師行俠仗義山東漢幫成事

作者 ︰ 金石聲

話說這個無賴,游手好閑,不務正業,每天在世面上,干些偷雞模狗,拔蒜苗兒的勾當混口飯吃,今日撞見這個從遠處而來的山東外鄉人,覺得財運來了,想大撈一把,走上前去撞了山東人一膀子,翻臉不饒人,倒說人家撞了他,跟人家要五十兩銀子,這個山東人沒招誰沒惹誰,好好的走著自己的道兒,平白無故從天上掉下個大麻煩,正和這個無賴理論,正好宋武師路過這里,山東老鄉讓宋武師給拉個直線評評理。

本來是訛詐,怎拉直線細剝蔥評這個理兒,無法評理就來和稀泥,上前拱手施禮道︰「這位大哥,好生面熟,在下這廂有禮了,跟你講話之人是我老鄉,如有得罪之處,望看在你我兄弟份上放他一碼,我這里有幾個小錢,給大哥買碗酒喝。」這宋武師一邊說著話,一邊拉過那無賴胳膊腕子,把「一把」銅錢放在無賴手里,這無賴看到面前站著的,是本城有名的大戶,趙家的宋武師,先懼了三分,雖心中畏懼,但嘴還強硬,依然想說「不行」,可此時宋武師那鐵鉗一樣的手攥得他呲牙咧嘴,那「不行」的話剛要吐出嗓子眼,馬上又咽了回去改成了︰「有兄弟你在前面什麼話都好說,如果不是兄弟你在前面我非把他送官不可!」說完,攥著銅錢,扭頭跑進附近的一家飯館,拿著那把銅錢剌饞去了。

剩下這兩個山東漢子,異地相逢,很是熱乎,又遇到了剛才的插曲,那外地的山東漢子對于宋武師愈發親切。

外地山東漢子,把宋武師拉到一家大飯館子,要了四樣好菜,一壺酒。一邊喝酒,一邊聊天,一問籍貫,兩人老家相距一百多里,雖是兩個縣,但是兩縣相鄰,更加親熱。

山東漢子,問宋武師在此地干何營生,宋武師告訴說︰「在此地給人家當武術教師。」而提及山東漢子,說是做藥材生意的,在宣化和張家口開著兩個藥房。買賣紅火,最近得知早年漂泊出去的一個叔伯哥哥在「四海」謀生,自己出來日長,思鄉心切,又無閑暇時間返鄉,本欲到四海看望叔伯哥哥以解思鄉之情,今日路過此處,看到此處繁華,又听說此處藥王廟,香火旺盛,自己本是靠買賣藥材發家的,發家不能忘本,自己想去藥王廟燒香,舍幾個錢,誰想走到這里遇到了麻煩,也是咱哥倆有緣,老天爺安排咱哥倆在此相遇。哥倆越說越近乎,酒喝了一壺又一壺。

酒喝多了,話說得就隨便了起來,那外來山東漢子道︰「你給人家當教師能掙幾個大錢,不如辭掉教師跟我去干,管保比你現時掙的錢多。」宋武師道︰「大哥,這可不可!跟我一塊兒出來的還有個妹妹,那可是我唯一的親人哪,現在她已經嫁到這里了,我不能離她而去啊!」那山東漢子又道︰「再不,這麼著吧,你辭掉教師那份工作,在這里開個中藥房,我看這里人氣旺盛,開藥房準能發財!」「您說得太輕巧了,我到哪里弄那麼多本錢作這個買賣?」「你看你這個人,怎那麼愣呢?有哥哥在,你還怕沒本錢嗎?哥哥給你出資金,你在當地找個鋪面房,掙了錢算你的,賠了錢算我的!」

哥倆你一言我一語說著那有影兒又沒影兒的話,宋武師又道︰「賣藥這可是個人命關天的大事,鬧不好可要出人命喲!這可不是鬧著玩的!」「這個你不用犯愁,進貨由我負責,站櫃台抓藥的從我那里給你調人。」

任何事情,讓外行看著比登天還難,但假如你入了道,就像人天天穿衣吃飯一樣簡單了。

宋武師經那山東漢子的反復解說,打消了開藥鋪的各種疑慮,心活了,還真想干了。

宋武師回到趙家,跟趙家說明自己意思,趙家當家的是通情達理之人,經過教師幾年的辛苦,本來兩個橫豎不懂的孩子都已雕塑成材,本應該好好謝謝人家,就是養人家一輩子也不為過,可人各有志,人家有人家的大事要做,不能把人家的大好光陰耗費在你們一家子身上。

趙家當家的問道︰「宋武師,有什麼需要我給幫忙的嗎?」宋武師道︰「需要幾間門臉房。」

開買賣,不是在什麼地方開都賺錢,講究地理位置,開買賣的地方必須是「沖要」的地方,經過幾番比對,選擇了玉皇閣東南角臨街幾間門臉房。

這幾間門臉原是賣油鹽醬醋的雜貨鋪,掌櫃老矣,膝下無兒,有一女也于年前出嫁,這麼大個攤場,只憑自己一人之力無法支撐,想來想去,自己一個孤老頭子能吃幾個子兒?喝幾個子兒?早就有心思把鋪子盤出去,但苦于沒有合適的主兒。

東城趙家當家的,早就知道這個底細,知道了宋武師要開買賣,前去跟開雜貨鋪的孤老頭子搭勾。趙家家大業大,為了把此事促成,報答宋武師栽培自己孩子的恩德,這孤老頭子要什麼價兒就給了什麼價兒,反正這筆錢趙家當家的決定給拿出來,錢多錢少不關宋武師什麼事。

由于價格合適,這孤老頭子,把雜貨鋪就盤給了宋武師,室內的浮財說好價錢由趙家一把掂給了孤老頭子。房租由宋武師一季度一付。

宋武師要開藥鋪,開雜貨鋪的那些壇壇罐罐櫃子什麼的,也就沒用了,三餑餑兩棗兒也就處理掉了。

那孤老頭子看著真是心痛,當初那些東西可都是自己用真金白銀買來的啊!可惜這些東西,現在已經易姓更名不屬于自己了,是摔是砸是燒火那是人家的事兒了。

實際哪家,買賣開張和關張的時候都是這樣的,開張的時候東西甭管多貴,只要用得著,都毫不吝惜的去買,可是到了關張的時候,甭管您當初花了多少銀子,都會像垃圾一樣被撇掉了。

宋武師打發完了那些開雜貨鋪的零碎,請來了兩個木匠,打造新櫃台,做盛中藥的櫃子,屋里屋外又裝修了一下,一方面去去開雜貨鋪的油、鹽,醬、醋味,一方面新開張的買賣要有一片新氣象。

一月有余,一切準備停當,那位山東大哥不知從何處把各種藥,大包小包馱了來,又從宣化老店調來了兩個站櫃台抓藥的伙計,從當地請了一個先生負責藥鋪的收支賬目,為了看病抓藥都方便,在當地又找了一位有很大名氣的先生坐堂門診。

宋武師的藥鋪就這樣開了張,取名「和順堂。」

那位幫襯宋武師把買賣開起來的山東大哥,也算盡職盡責,為了消除大家對新開張買賣的疑慮,他在這里整整呆了有一個多月,他逢人便說這是他宣化買賣分號,永寧也是個五風雜地,哪兒的人都有,也有去過宣化的,認得這山東漢子,知道這位山東漢子說得不是「假話」。

新開張的買賣,為了在短時間內吸引來顧客,籌賓一個月價錢八折。

和順堂的藥,都是那山東漢子,打著宣化和張家口的買賣進的貨,主顧大,需求量大,價格就低得多,同等的藥品比永寧另兩家藥鋪進貨價格要低兩三成。

新開張的買賣,都有幾天新鮮勁,開始人們,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到這兒抓點藥,試一試的結果,使人們感覺到了和順堂的藥,功力很大,可價格比永寧另兩家藥鋪卻要便宜兩、三成,這一傳十、十傳百,和順堂的字號和名聲就這樣傳了出去。

又由于和順堂店面大、貨物全;坐堂先生醫術高、伙計熱情;買賣地界「沖要」,買賣是越做越紅火,沒過三、五年就掙了一筆相當可觀的銀子。

沒錢的「將就」有錢的「講究」。當初乍開張做買賣時,宋武師只盤了孤老頭子的室內浮財,房子是按季度交房租,現而今有了錢,事情就得往「四地」里辦了。宋武師去找那孤老頭子,給了他一筆可觀的銀子,讓他在別處買了一處宅院,從藥鋪後面搬了出去,頤養天年去了。

這樣一來,鋪面房和後宅的產權都歸了宋武師,宋武師按自己的想法該拆的拆了,該蓋的蓋了,沒有多長時間,宅子煥然一新。

宅子有了,就得添人進口,娶妻生子,一晃宋武師和他的後代們,在這里生活了一百多年。

在這一百多年里,「和順堂」錢沒少掙,掙了錢干什麼呢?先前這五六輩人,掙了錢就置地,地置了有十多頃。及至到了這第七輩人,也就是到了道光年間,鴉片像瘟疫一樣傳遍中國,也傳到永寧,永寧有了煙館,這宋氏第七代孫,早已把祖宗艱苦創業的精神忘得一干二淨了,鋪子里邊嘩嘩的進著銀子,土地年年歲歲給自己掙著租子,年年倉庫里舊谷子還沒處理干淨,那新谷子又來了,這些錢干什麼去呢?這天底下該吃的吃了,該喝的喝了,該玩的玩了,天底該享受的都享受到了,那新鮮的時髦的,從外國傳來的別人能夠享受,為什麼自己不能享受一下呢?可這一享受就一發不可收拾,藥鋪的買賣再也懶得去打理。

張智勇就是在這個時候去了宋家藥鋪當了學徒。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