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三十八章劉相公游北京天津井底之蛙見大天

作者 ︰ 金石聲

那年月沒有汽車,沒有火車,更沒有飛機。出門甭管是多遠,文官坐轎,武官騎馬;而普通百姓,像劉相公這樣的主兒,只能是騎個毛驢子,再高檔一點的騎一頭騾子罷了。

延慶到天津四百里地,劉相公騎著毛驢子向南走,邊走邊看沿途的景致,其實昌平和延慶沒有太大的差別,及至到了北京,看到了巍巍的德勝門城門樓,高大、寬厚的城牆,和寬闊的護城河,才感覺到了皇城就是皇城,心中暗自贊嘆︰「這皇城與延慶州的小城真是有天壤之別啊!」

德勝門外,各種店鋪林立于大街兩廂,劉相公找了一個小客棧住下。店小二給他打來了洗臉水和洗腳水,洗嗽完畢,又吃了小二給端來的飯食。臨河到北京有一百五六十里地,走了兩日,因為太累,早早就睡了,覺睡得很香,太陽已升老高,劉相公才起來,听見街上有叫賣之聲,上街買了燒餅、麻花、油炸鬼之類的一些小吃,又讓小二給沏了壺茶,嘴里一邊咂磨著小吃一邊品著茶,劉相公邊吃邊喝邊琢磨︰「既然來了趟北京城,就應該看看,北京最當看的地方。」劉相公喚來了店小二問︰「北京哪里最繁華?哪里最熱鬧啊?」

店小二一听劉相公說話,就知劉相公是延慶人。

問道︰「您是延慶人吧?」

劉相公說︰「正是。」

「要說北京城哪里最繁華,哪里最熱鬧,依我看呢,還是前門外的大柵欄,那里有聞名遐邇,賣綢緞皮貨的‘八大祥’還有許多老字號,什麼內聯升鞋店、馬聚源帽店、六必居醬菜園、張一元茶莊、同仁堂藥店……您只要是到了大柵欄,甭管是吃的,還是喝的,穿的還是戴的,是應有盡有,從頭上到腳下,會把您打扮得利利索索,人模狗樣的。」

店小二告訴劉相公說︰「我勸您到那兒去啊,就別騎您的小毛驢子了,因為大柵欄是人挨人,人擠人,人與人之間摩肩擦背,人走進里邊已相當費勁,驢怎拉得進去哪?何況您要到店里逛一逛,牽著驢也不行啊?」劉相公問道︰「那我怎麼去啊?走著去?」「您也別走著去啊,您在門口雇個洋車,也花不了幾個子兒,您到了大柵欄付了車錢,車走車的,您走您的,您愛上哪,‘輕馬單身’多索利啊!」

劉相公听店小二說得有理,讓店小二給自己的驢添上草料,喂好、飲好。自己就準備到前門外大柵欄那兒逛一逛了。

劉相公听人勸,出門雇了個洋車,直奔大柵欄。

那陣兒,從德勝門去前門大柵欄不是現在這麼走——「從德勝門奔鼓樓,過地安門,奔景山,再奔北長街南長街,從**西側出來,穿過**廣場,就到了大柵欄。」

那陣兒從地安門到前門這地段屬皇城,外人不許進入,不能通行,要從德勝門奔前門大柵欄,必須從黃城外走,從德勝門往南奔廠橋,從廠橋向南順著西黃城根往南奔六部口,再從六部口往南奔現在的和平門往東。

德勝門奔前門要跑好一陣子,跑得拉洋車的氣喘吁吁,冒著白毛汗。

劉相公坐在洋車之上瀏覽沿途景致,大街之上,牌坊林立,王公、貴族、勛爵的府第,弄得劉相公目不暇接,不遠處,一個更高更大的建築映入了劉相公眼簾,劉相公迫不急待的問那拉洋車的︰「前面是何所在啊?」那拉洋車的道︰「前面是前門,那是前門箭樓子。」

前門箭樓子,宏偉高大,巍威壯觀,那數不清的箭孔凝視著遙遠的地方。

洋車把劉相公已拉過了前門,但劉相公還在不斷的回頭,戀戀不舍的望著箭樓,听說箭樓後邊就是皇宮,那里住著皇上,皇宮是個什麼樣子,皇上又是什麼樣子,眼前從來沒見過的東西引起了劉相公無限的遐想。

拉洋車的悠悠的停止了腳步,冒著滿頭的蒸氣說︰「大爺,大柵欄到了,這才把劉相公從無限的遐思中扯回了現實世界,大柵欄,街里街外,小販門,用各種言語,兜售著各自的東西。

大柵欄在前門外路西,以它的胡同口有個「大柵欄」而得名,其實在前清,北京的很多胡同口都有柵欄,只是這個柵欄比別的柵欄要高要大。

大柵欄說是街,比街要窄,說是胡同,比胡同要寬,因這條街,不是筆直的街道,又由于街兩邊店鋪挺出的大小不同招牌,參差不齊,遮住人們的視線,因此,從東往西望去,不會讓您望到街的盡頭,街上人流,摩肩擦背,川流不息,川流不息的人流,在看不到的盡頭逝去,川流不息的人流,又在那看不到的盡頭涌來,那看不到的盡頭給人們增加了莫名其妙的誘惑,禁不住使人要到那看不到的盡頭看看里邊究竟有什麼。

劉相公隨著人流走進了大柵欄,大柵欄的「買賣」有高檔貨也有低檔貨,有剛剛實興的時髦貨,也有普通人用的大路貨,由于這里人流動性大,甭管是多貴的,還是多新鮮的,都會有人買,因為這人嗎,人多了什麼樣的人都有,有愛孫猴子的,也有那愛豬八戒的。

劉相公從「內聯升」買了一雙千層底鞋又從「馬聚源」買了一頂,黑閃緞的瓜皮帽,繼續往西走,真正的買賣家逐漸稀疏起來,各種叫賣聲,也由大到小,逐漸消逝在了腦後,而代之而起的是嘻笑聲和打情罵俏聲。不知從哪里鑽出兩個把臉蛋子抹得都看不見了肉皮子的女人,拉著、扯著、叫著︰「大爺!進去玩會兒吧!大爺!進去玩會兒吧!」劉相公還沒回過神來,不知是怎麼回事,就被拉著踉踉嗆嗆的跟著走了幾步,到了門口抬頭一看,匾額上寫著三個醒目的大字,「迎春院」才知道自己到了又一個「買賣」區域,這里是京城著名的「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京城著名的娛樂之所,大大小小的妓院一個挨著一個,來這里消閑的,有到京城做買賣的富商巨賈,也有喬裝打扮的名門顯貴,據說,當初,同治皇帝也曾到這里瀟灑過哪!

妓院,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春秋時,齊國的管仲發明的,管仲,輔佐齊恆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國之所以能號令諸候,是由于他軍事上的強大,軍事強大,必須有經濟實力做支撐,管仲如何使齊國經濟實力強大起來的哪?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在齊國都城「臨淄」設立市場,招纜全國各地客商到臨淄做買賣,而齊國在這里征稅。

為了讓當時各國客商自願的、勇躍的到臨淄市場來,他在市場設立了許多女人做招待,這些女人在各方面細心招待客商,而且在夜里還能和客人「夜合」,女人們無微不至的招待客商,使各國來做買賣的客商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臨緇的交易越來越紅火,齊國的稅收增加,使齊國越來越富強,成為了春秋時期的霸主。

這些招待客商又能和客商夜合的女人,後來就衍化成了妓女,妓女們賣婬,後來形成了一個行業,這個適合人性又喪失人性的行業,給國家創造了大量的財富,也給社會造成了不良後果,使社會風氣敗壞,家庭不和。

社會上逐多的丑陋,促使產生了約束這些不良現像的一種思想,這就是孔孟儒家思想,孔子的論語說︰「非禮勿言,非禮勿听,非禮勿動。」既然是人,就不能和獸等同,雖然是兩性,也不能隨意亂來,那麼這嫖者,和被嫖者,又被人們所唾棄,而上不了大雅之堂。

劉相公,是熟讀孔孟之書之人,污垢之事從不沾邊,這就像佛教徒,不吃肉,不沾一樣,佛教徒吃了肉,沾了,成不了佛,上不了天堂,而受了孔孟教育的人干了那些污垢之事將永遠受到良心的譴責,再也位居不了聖賢之列。

劉相公,掙月兌了兩個妓女的糾纏,逃離了這不潔之地,往回走出了大柵欄,看見東邊胡同人來人往,信步走了過去,看前面有個門臉,上邊有個大匾額,上書「廣和樓」廣和樓,是戲園子,正在賣票,戲名是「戰馬超」,劉相公買了戲票,進入了戲園子听戲去了。

什麼事情都有個前因後果,為何前門外大柵欄如此繁華熱鬧哪?是由于它挨著紫禁城的「前門」,紫禁城內,皇帝、嬪妃、太監、宮女的吃喝、拉、撒、睡……需要許多物資來供應,這些物資有許多都是需要臨時出來采購,到哪里去采購,出了紫禁城,就是前門外,這里離紫禁城最近,當然這里是首選之所。哪里有需求,商家就會在哪里開店,慢慢的前門外大柵欄店鋪越來越多。而這里繁華的另一個原因,北京是全國政治中心,全國各地的人都要到北京來公干,公干的人有的要面見皇上和皇宮里的人,而這里離皇宮最近,免不了要在這里吃住等候、從而在這里就形成了吃住娛樂的一切設施。那些商家們,有的適合這里消費群體的口味,有的不適合這里消費群體的口味,適合的保留了下來,不適合的被淘汰掉了,這就形成了許多老字號,這些老字號名揚海內外,那些進京的人不來老字號品嘗一下,或到老字號購買一點兒,就覺得枉來北京一次。

這就是前門外,大柵欄繁華、熱鬧的原因。

劉相公在廣和樓看完了「戰馬超」,叫上一個洋車回到了德勝門外小店,歇息一宿,又在北京幾個大寺院燒了香拜了佛,告別了店家,騎上小毛驢子奔朝陽門,出朝陽門,過八里橋,直奔通州而去。

過了通州往南走,上了去天津的大道,邊走邊打听,曉行夜宿,前邊就到了楊村,過了楊村,听說離天津就不遠了,楊村前面有條大河,劉相公自幼在河邊長大,河在他眼里應該不新鮮,可這麼大的河,他還是頭一次見到,河面寬闊,無邊無際。劉相公自幼听老人說︰「明兒,發大水把你沖到張家灣去。」這里還真有個張家灣,由于這里地勢低窪,張家口地區和北京地區大大小小的河流最後都匯集到這里,再往前走,河流分成兩支,一支往東一支往南,往南的這支流入天津市區,這條河叫海河,海河上漂浮著幾個黑呼呼的鐵家伙,鐵家伙上面有個大煙筒冒著黑煙,听人說︰「這是船。」是船,可既看不到有人劃槳,也看不到上面有帆。

天津的街道都是斜的,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海河是斜的,原來天津的街道都是上下貨物的道路,後來由于天津人口不斷增加,道路兩邊蓋起了房屋,又蓋起了商業店鋪,就形成了現在的街道。

天津鋪面賣的東西,跟延慶賣的東西大不一樣,到處賣的是劉相公從來沒見過的洋貨︰洋鞋、洋布、洋襪子、洋火、洋油、洋鐵桶、洋鎬、洋鍬、洋爐子……那些洋東西,中國人沒使過,沒用過,可一旦用起來比中國的就是好,比如洋布,「溜薄兒」夏天穿起來涼快,而且買著也不貴,比小債子布強多了,「洋火」使用起來方便快捷,比中國的點火工具「火鐮」強多了……外國的「洋玩藝」,有許多方面優于中國同類的「土玩藝」。

一八四零年,第一次雅片戰爭,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敲開了中國緊閉的封建大門,中國本不願打開的大門,慢慢的向世界打開了,大批外國的商品流入了中國,使中國的白銀外流了,而在另一方面,中國人也看到了新鮮事物,使中國人認為的,老子天下第一的念頭,逐漸打消了,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自己是不是落後了哪?

劉相公在海邊轉了幾個圈圈,看到了大海的無邊無跡,看到了大海上漂浮著的一艘一艘的大船,那些大船听說是用鐵做的,平時,把一根鐵釘扔到水上,不也立刻會沉入水底嗎?可它們那麼大?為什麼能漂在水面兒上呢?劉相公百思不得其解。

劉相公讀的書不少,而中國的書,又浩如煙海,為什麼在劉相公看的所有書中,沒有一本,解釋這個道理的書呢?看來中國是真的落後了。

洋人的商品經濟,激發出了洋人許多超乎尋常的智慧,使洋人生產出了許多價廉物美的東西去競爭市場。

人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在宇宙中我們未知的東西也是無窮無盡的。

而原來那些人類未知的東西為何讓洋人先知先覺了,而我們卻不知道呢?是由于洋人聰明?由于我們中國人笨嗎?其實也不是的。

中國人,在歷史上,曾有過自己的輝煌篇章,中國人早在漢代,通過絲綢之路,帶給西亞的精美絲綢,曾使那里的人們瞠目結舌,中國人燒制的精美瓷器,曾通過水上絲綢之路,一船一船運往異域他邦,在異國,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曾愛不釋手,明成祖,曾派鄭和六下西洋,那幾百艘戰船曾使異域的人們望而生畏。

而中國僅僅過了四百年怎麼就落後了呢?

這要從大清皇帝談起,滿清統治者,本是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少數民族,他們經過幾代人的拼搏,征服了漢民族,拓展了疆土到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在他們眼里,這就是世界的全部了,他們驕傲了,自滿了,忘自尊大了,不求進取了。

別人一日千里,飛速發展,而自己卻閉關鎖國,固步自封,那只有落後在等待著他們,據說︰「當初英國人曾把洋槍洋炮,作為貢品,獻給乾隆皇帝。而乾隆皇帝,對夷人的東西,不屑一顧,封存在庫房里,直到1900年,八國聯軍用這些洋槍洋炮,打開了北京城,這些洋槍洋炮還紋絲不動的躺在庫房里,從此可見,清朝統治者是多麼忘自尊大啊!

到了清朝末年,由于清朝統治者一次又一次慘敗于洋槍洋炮之下,就引起了統治者某些人的反思,這些反思,使某些統治者醒悟了,正要改革的時候,此時又遇到了慈禧這個女人統治了近五十年。

慈禧只顧個人權欲,不顧國家危亡,使大清國後來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劉相公在天津開了眼界,見了世面,家里有那麼多人有那麼多事兒在等著他去打理,在天津不敢久留,在天津買了些家里人沒見過的新鮮罕見的洋玩藝,就打馬而回了。

到了家里,給家里人談了他的所見所聞,個個听得目瞪口呆,買了的洋貨,給大家分了,兒子、兒媳、閨女、看到了這些從來沒見到過的玩藝,愛不釋手,贊不絕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