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師 第九章在小河畔7、不讓一個孩子輟學

作者 ︰ 祥雲飄飄F

嚴明周一從家里回到學校上第一節課發現教室少了兩個人。拉牛牛一個是學校門口小河對面的鄧欣同學,一個是離學校八十分鐘山路的李勇同學。

問同學們都說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缺課。

嚴明平時了解的是鄧欣的父親長年生病,靠母親一人忙里忙外,供他和妹妹上學,家境貧困。李勇的家是新村小鄉政府範圍內,離學校最遠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小山村里只有李勇和弟弟在讀書,兩弟兄朝來暮回,非常辛苦。

鄧欣李勇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嚴明到三年級教室一看,李勇的弟弟也沒有來讀書,曠課原因不清楚。

當天晚上,嚴明到鄧欣家訪問。

月亮不知躲到哪去了,嚴明打著手電走進鄧欣家院門時,鄧欣正在喂豬,已經八點半了,屋檐下的板壁上掛著一盞小煤油燈,忽閃忽閃的燈光下,大小五六頭豬被鄧欣手持小棍分隔在三個木盆里進食。善于運動的「架子豬」老是不安分,試圖躥左躥右與小豬和肥豬爭食,嘴伸到哪里就被鄧欣及時用小棍制止,只得哼哼唧唧吃自己的粗食……

「媽,嚴老師來了!」看見老師,鄧欣先向在屋里的母親通報,然後讓嚴明進屋,他繼續看著爭搶不休的豬們。

嚴明走進堂屋,鄧欣媽正慌忙用毛巾擦拭並沒有灰塵的小木凳,招呼嚴明坐,張羅著找杯子茶葉泡水。鄧欣的父親坐在一個蛇皮袋裝蕎殼縫制的軟墊上,靠牆坐著,形容憔悴。

「我來看看,鄧欣今天沒有去上課,是不是有什麼事?」嚴明用詢問的目光看著鄧欣父親。

「讓老師費心了。我病了一年多了,一直出不起力,最近才好一些。全家就靠他媽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沒辦法,今天讓他去打豬草,治病要花錢,只有養豬賣些錢。打算不讓他讀了……」鄧欣父親平靜地說。

原來,鄧欣父親的腿部患了氣血兩虛型的脈管炎,到省城做了血管轉流手術後,遲遲不見好轉,後來不知從哪里弄到一個民間偏方,就一直用水煎服,收效明顯。嚴明看到的這個偏方是這樣的︰

黃 30克,當歸30克,石斛30克,黨參20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雞血藤30克,丹參15克,牛膝15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甘草10克。

「你受苦了,現在有好轉就好了!鄧欣這孩子不讀書太可惜了,堅持下去,他考上中師中專是沒有問題的。最艱難的時候你們都挺過來了,現在半途而廢,讓他回家,會誤了他的一生!」嚴明也為鄧欣父親的病有好轉感到欣慰,力勸鄧欣千萬別放棄。

嚴明理解家長的苦衷,內心不舍的是學習成績良好的學生。

他只能反復講著天下父母都懂得的道理,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直至深夜。

「老師說了這麼多,都是為了女圭女圭。我也是這樣想的,苦也吃了,罪也受了,現在不讀書,咯是讓他回來背蘿蘿,他還是個女圭女圭。讓他去讀,什麼事我一個人扛著!」鄧欣的母親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定下了孩子的未來。

李勇的家叫石碓窩,在六和區最東邊。按照鄧支書描述的大致路線,嚴明沿著崎嶇狹窄的山路探索著足足走了九十分鐘才找到石碓窩李勇的家。

小山村仿佛與世隔絕,它處在群山四面包圍的一個稍平緩的山坳中,沒有便道通往外面。十一戶人家全是李姓,據說每年農戶喂養的肥豬不像其它地方可以賣活豬,由于山路難行,只有把豬宰殺卸塊背出去銷售。

見到李勇的爹,是嚴明在李勇家的土山牆下等了四十分鐘以後。

這是一個精壯的漢子,剛從肩上卸下百余公斤重的磕松劈柴,就熱情地招呼嚴明「進屋坐,進屋坐!」

除了房屋外四周大堆小堆的松樹劈柴和松毛外,李勇的家里算是家徒四壁,所有的家什一眼就能看清。堂屋後牆正中略斜貼著紅底黑字「天地」,下面擺著一個未上漆的松木櫥櫃,樓上碼著一些木板,離火塘兩米遠的地方擺著鍋碗瓢盆之類,大約三四十只公雞抱窩老母雞大雞小雞看到主人回來後,「唧唧唧唧,咕咕咕咕」叫著一齊涌進屋里,直到啄完地上李勇爹灑下的一碗雞食,拉了一地雞屎後才陸續拍著翅膀出門而去。東屋樓上掛著足有三頭肥豬腌制的臘肉,樓下有一張床,應是李勇兩弟兄的睡床。西屋房門關閉,估計是李勇爹媽的睡房。就這些,沒有其它什物了。

看樣子,李勇家是以吃臘肉、洋芋、包谷為主,填飽肚月復應該不是問題。

李勇爹忙著從樓上切下一塊臘肉直接放到鍋里煮,直到李勇兄弟娘仨從地里回來,嚴明才有機會說話。

「你兩弟兄已經曠了兩天課了,我以為生病了?!」

「不是……老師……是……」李勇語無倫次。

「路太遠了!李勇已經讀過一次五年級了……路太遠停了半年又去……讀讀停停,曉得要咋整……」李勇媽無奈嘆息,起身到地里割蓮花白,到雞窩里掏雞蛋招待嚴明去了。

「我知道現在沒有文化不行了,我們這里連寫個‘收條’的人都沒有。李勇也說現在的老師負責,教得好,但他已經十五歲了,我怕等初中讀完超齡被卡住,不如趁早回家做事。這孩子學習好,要是莫停三歇五地耽擱,現在差不多初中都畢業了。都是因為路太遠,每天往返跑,受不了了……」李勇爹似乎不甘心孩子輟學,又無可奈何。

按李勇的年齡算,初中畢業確實超齡了,不能報考中師中專,只能考高中上大學。考高中上大學從他們家的情況看來顯然不現實。

門外突然傳來「亂頭發換針換‘洋火’」的吆喝聲,這是走村竄戶的貨郎在吆喝。李勇媽放下手中洗著的蓮花白,推開睡房門,捧出一團黑黝黝的亂頭發,出門換回兩盒火柴,一塊小圓鏡,一包縫衣針後,接著洗菜做飯。

「問題是,如果李勇不讀了,他的弟弟往來沒有伴,是不是也就讀不成,就耽誤了兩個人。他們兩弟兄不讀了,今後村里的其他人也會知難而退,不去讀書呢?!」嚴明看著李勇家的窘境,想了想,說道︰「你們看,這樣好不好。兩弟兄堅持讀書,等李勇的弟弟再大一點,他一個人也就敢去讀書了。李勇年齡的問題我現在也不敢說沒有問題,但我會去想辦法,盡量讓他將來初中畢業後能參加中師中專考試。你們家,你們村太需要有人走出去了!」

「爹,還是讓我們去讀書吧。你不知道,外面挺新鮮呢!那個兩個 轆叫「單車」的東西騎著可以在我們家的場院上跑呢!」似乎由于老師的到來解開了李勇長期積存在心中因超齡不能升學的疑問,他渴望讀書的**又被點燃。

「只要你們能堅持,我砸鍋賣鐵也供你們讀!」李勇爹很開明。

「不需要砸鍋賣鐵,每年宰一頭豬自己用就夠了,其余的拿出去賣。還可以單獨蓋一個雞圈,再養些雞,賣雞蛋幫補著,讀三年初中的費用也就差不多了!」嚴明認真和李勇爹說道。

李勇上初中後,已經調到教育組工作的嚴明請班主任去派出所,說明李勇的情況,修改了他的出生年月。

還好,三年後,鄧欣和李勇都如願分別考上了師範學校和衛校,畢業後都回到當地工作。

那個年頭就是怪,不讀書的人忙著找關系走後門將年齡改大,為的是早日能領辦結婚證。能讀書的人只好忙著將年齡變小,防止因超齡不能參加初中畢業後的升學考試。找不到關系走不通後門的優秀農家子弟又何止千萬被擋在「農門」之內而始終跳不出來,只不過若干年後,他們又成了新時代的壯年「閏土」而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民辦教師最新章節 | 民辦教師全文閱讀 | 民辦教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