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師 第三章春耕夏耘2、稀罕的“萬元戶”

作者 ︰ 祥雲飄飄F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首《村居》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氣。

清代詩人高鼎這首詩所描述的景象與嚴明眼前春意盎然、頑童嬉戲的景象是多麼的契合!茶花箐的春之水,滋潤了大地,催生了萬物,處處充滿了生機,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無論是班級的綜合素質,還是前三個學期期末統考,教學成績均名列六和公社同類學校前茅,得到了上級和學校的肯定,嚴明帶著三十多個孩子已進入第四個學期。

學校新來了一位叫玉蓉的女民辦教師,學校將二年級兩個班的數學調給她來上。

玉蓉老師原在白雲小學當民辦教師,因為嫁給馬鞍村的科技能人武富而調整至馬鞍小學。

二十六歲的武富是古城一中的高中畢業生,是馬鞍村最早送到縣茶桑果站學習培訓過半年的農科人員。學習培訓結束回家後,在公社農科站王站長的幫助指導下,武富用自家的四分責任地培育、嫁接「紅富士」、「金帥」隻果苗成功,售出後淨賺一萬八千元,成為六和為數不多的兩個「萬元戶」之一,受到古城縣政府的表彰,獲得左上方嵌有電子鐘,中間寫有「致富能手」字樣的玻璃鏡框一塊,外加獎金六十元。

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後,在農村給予農民更多的靈活政策。推行大包干,鼓勵農民發展家庭副業;恢復集市貿易,允許農民出賣自己的農副產品;鼓勵能人冒尖,號召一部分人通過勞動先富起來。

進入八十年代初期的農村,當大多數人還在為填飽肚子忙碌時,一些對政策接受快、行動早、有一定經營管理經驗、敢闖敢干的精明人,他們首先月兌穎而出,成為農村率先富裕起來的農民,家庭收入超過萬元,社會上將這些農村先富起來的農戶稱為萬元戶。

那時候,對于絕大多數家庭來說,是難以想象的。當時,每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二百元左右,米價市斤一毛四,肉價九毛五,走親戚送禮二元左右,壓歲錢一至二毛,工人月工資二十八元左右。

「萬元戶」武富在自家發家致富的同時,帶動了馬鞍村十余戶農戶的發展。在後來的近十年時間里,他們培育、嫁接的「紅富士」、「金帥」隻果苗遠銷鄰縣鄰市,曾一度壟斷了周邊的果苗市場。

武富也被邀請至外村外區走馬燈似的「傳經送寶」,成了遠近聞名的育苗萬元大戶。

玉蓉每月的生活補貼也就十多元,無憂無慮地享受著能干的丈夫帶來的好日子。

嚴明等一干民辦教師每月領著幾元津貼眼巴巴地羨慕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民辦教師最新章節 | 民辦教師全文閱讀 | 民辦教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