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正文 第五十五章 洗劫汴京

作者 ︰ 猛子

河北的仗必須要打,在目前形勢下,更要打一場勝

李虎說話了。提供@閱@讀-

「我們只有打一場勝仗,才能讓天下人知道,誰在抗擊金軍,戍守國祚,誰在投降賣國,丟棄社稷。」李虎正色說道,「這關系到民心向背,如果我們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對中興大業的好處不言而喻。」

「汴京是都城,若要把它搬空,需要很長時間,但我們必須把它搬空,我們絕不能讓金賊佔到便宜。我們幾個商量了一下……」李虎指指李綱、黃涉等人說道,「我們先把汴京的東西搬到洛陽,這大概需要四到五個月的時間,所以我們必須在河北打一場勝仗,然後才能在黃河防線堅守更長的時間,但我們沒有把握堅守到年底,因此,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要破壞汴京。」

既然決定放棄汴京,那破壞它也在情理之中,這一點皇帝也能理解,但問題是,這一仗怎麼打?用什麼辦法才能打贏?打一場勝仗的好處誰都知道,但錢從哪來?河北戰場拿什麼來支撐?

「汴京的財富足支撐河北大戰。」

李虎這話說出來之後,皇立刻聞到了一股血腥味。他在西北待了好幾年,也算了解李虎。李虎靠什麼崛起于遼東?就是靠燒殺擄掠。現在李虎決心從汴京擄掠財富,那當然要用武力了。

「你要干什麼?」帝緊張地問道。

「老皇帝走得匆忙,皇子逃得更快貫和文武百官更是狼奔豕突而去,他們的財富大部分丟在汴京,我們當然要抄沒他們的家財。」

一怒氣從皇帝的心底噴涌而出。李虎太過份了,他竟然要抄沒皇家財富。諾大一個皇宮和皇子們的府邸如果給李虎掘地三尺,那能抄出多少錢財?還有童貫、張邦昌這些大臣們的府邸,其中藏匿的財富肯定是個驚人的數字。

「這些叛逆能順利逃亡。必定得到了多人地幫助。他們地親朋好友、門生故吏都是從犯。一律抓捕。財產一律充公。」

皇帝地腦海中不由自主地出屠城地悲慘場景股寒意瞬間襲入骨髓身體連打幾個冷戰。臉色霎時就白了。眼里盡是恐懼之色。

李綱神情冷峻。眼神剛毅。黃涉冷笑。嘴角露出一絲殺氣。劉延慶、折可求則面帶笑容好象理所當然一般。

李宗振駭然變色。月兌口驚呼「使相。不能這麼做。這要牽連多少人?汴京會大亂。成千上萬地人會舉家逃亡。」

「我就是要汴京人害怕。逼著他們大逃亡。讓他們一直逃到江南去。」李虎笑了起來「汴京那麼多人。如果都遷到西北拿什麼養活他們?」

李宗振目瞪口呆。養虎為患。養虎為患啦。李虎南下宋隨即走向了敗亡。尤其這次分裂是李虎一手促成。而它給了大宋致命一擊。若干年後。當大宋覆滅之時。再回頭看看。不難現當初地預言多麼正確。但是。老皇帝、蔡京、童貫等人卻視而不見。硬是養虎為患。把大宋活活埋葬了。

「汴京的大富豪大商賈很多,非常富有。在和平年代,大宋保護了他們,養活了他們,讓他們享受著奢侈的生活,但今天大宋有難了,他們應該幫助大宋,應該捐助錢糧,每戶至少要認捐幾百萬貫。」李虎語氣陡然轉冷,「如果抗捐,那就是見死不救,就是忘恩負義,就是賣國,那就該殺,抄沒所有的財產。」

皇帝渾身冰冷,以手抵額,不敢和李虎對視。

李宗振急怒攻心,但又不敢得罪李虎,只好雙手蒙面,嘴里出一聲痛苦而絕望的悲呼。

「陛下,汴京就是一座金山,值此危難之際,這座金山正好拿來拯救社稷。」李虎望著皇帝,兩眼咄咄逼人,「兩天後,劉帥帶著殿前軍返回汴京,這項重任就由劉帥來完成。」

皇帝咬牙切齒。李虎狠啦,兵不血刃就洗劫了汴京,而罪名卻由皇帝來承擔,太狡猾了。

「這是搶劫,血淋淋的搶劫。」

「不,這不是搶劫。」李虎搖搖手,「一切都是合法的,都在大宋律的允許範圍內。老皇帝和皇子們背叛了大宋,整個朝廷背叛了大宋,他們是大宋的叛逆,他們理應受到這樣的懲罰。至于他們的親朋好友、門生故吏,當然要受到牽連,否則陛下的天威在哪?那些大富豪大商賈的財富從何而來?如果他們遵紀守法,能積斂千萬貫的財富?不,他們的財富都是用非法手段獲得的,他們一直在偷竊大宋的國庫,一直在搶劫大宋的財富,他們是賊,大宋早該殺了他們,拿回本屬于自己的錢財。」

皇帝氣得渾身哆嗦,恨不得撲上去一口咬死李虎。

「我們估算了一下。」黃涉似乎有意氣死皇帝,笑呵呵地說道,「我們在汴京至少可以抄沒十億貫的錢財,當然,這其中包括田產、宅院、作坊等等不動產,但這些東西都可以拿來賤賣。如果我們在河北打了個勝仗,相信這些東西還能賣個好價錢。」

「你把汴京洗

,誰還有錢購買田產宅院?」

「那些中富豪、小富豪不在我們的清洗之列。」黃涉笑道,「田產宅院只要價格足夠便宜,而前線又捷報頻傳,那肯定有人買,如此一來,我們又能換取大量的金銀絹帛。另外,北京大名府要清洗一遍,我們要撤離了。南京應天府也是一樣,該撤走的馬上撤走,免得便宜了金賊和東南那幫逆賊。」

皇帝氣得要吐血了。這就是一幫強盜,窮凶極惡的強盜。

「陛下比大宋國祚來說,這點代價算什麼?」李綱善意地提醒道,「如果我們在河北打了敗仗,金軍一泄而下,佔據了汴京,那這些財富就會被金賊擄掠而去。金賊有了這些錢財,實力會更強悍,而大宋國祚就更危險了。」

皇帝也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但汴京是他的家,讓他洗劫自己的家滅自己的家做不到。

=

大帳內非常安,大家都在等待皇帝的最後決策。

皇帝慢慢也想通了,他現一無所有,當務之急是利用李虎的武力守住半壁江山,等到朝廷在西北站住腳了確立了中土三分的鼎立局面,他才有機會拉攏西北將門和關洛士人一步步建立自己的實力,然後才能與李虎抗衡,才有吞噬李虎的機會,否則,一切都是空想。

你李虎利用來奪取大宋國祚,我何嘗不是利用你來保住我的江山?

「朕同意諸位愛卿的奏。」皇帝冷靜下來李綱擬寫奏章。

接,皇帝依照幾位大臣的奏議封中樞。

漢王李虎為太師、同平章軍國事、天兵馬大元帥,總領三省宰序臣上,事無不統。

拜李綱為宰相兼門下侍郎涉為副相兼中書侍郎,柴雲為中書侍郎,王寓為尚書左丞,李宗振為尚書右丞。

拜董小丑為知樞密院事,劉延慶為同知樞密院事,羅青漢為簽書樞密院事,折可求為同簽書樞密院事。

上述十位中樞大臣成為大宋最高決策。

李虎總~軍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權獨攬。

李虎第一個奏議就是提高武人的地位。

=

大宋武人最高軍職是殿前都指揮,也就是所謂的殿帥。(樞密院雖然主管軍事,但樞密院的長官屬于文官一系,一般叫內職。)

殿帥是從二品,和簽書樞密院事一個品級,和武人最高勛職節度使也是一個品級。

我們以三衙為例。三衙各設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和都虞候,其中殿前都指揮使為從二品,副都指揮使為正四品,而侍衛馬、步兩司的都指揮使和副都指揮使僅為正五品,三衙的都虞候僅為從五品。

中央衛戍軍除了殿帥,侍衛親軍的正副長官僅為正五品,這個品級的確太低了。

正將在系將軍里是率臣,算是統兵主帥了,但這個軍職的品級也就是從七品,低得離譜了。

在地方上,大府的都總管、普通州、軍的兵馬轄一般都是從五品,而縣一級的都監也就是從七品。

由此可以知道,大宋軍職,只有一個從二品,一個正四品,兩個正五品,然後剩下的就是從五品了。一般來說,做到從五品的軍職就算到頭了,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再也沒有升遷機會,因為上面沒有位置了。

當然了,如果你戰功卓著,可以得到勛職或散官,比如諸衛將軍、上將軍、節度使,而節度使就是武人最高勛職了,從二品,但這是鳳毛麟角,當今天下有多少武人能獲得節度使的勛職?

大宋以文制武,軍職上的品級設定是一種最明顯的貶抑武將政治地位的手段。很多武人屢立戰功,打了幾十年的仗,最後不過是個九品小官,像韓世忠、張俊、吳兄弟這些人之所以能從行伍升起來,一個是因為時代的關系,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他們背後有「伯樂」,西北將門為了擴充自己的實力也需要提拔這些行伍出身的部下,所以他們才得以月兌穎而出,但在金軍入侵之前,他們的官職普遍較低。

比如韓世忠,在西北屢立戰功,打了十幾年的仗,三十多歲了,連個品階都沒撈上,直到征方臘的時候,他在最後一戰中偷襲清溪洞,力擒方臘,立了大功,因此才升了個承節郎,那是個五十一階次的從九品小官。(五十二階次的承信郎,也是從九品,是入品的開始。)

可以想象一下,這種軍職、品級制度對武人來說有多麼的不公平,這種制度下的武人有多少積極性?有多少忠誠度?生存在這種極度不公平里的大宋將士又有多少戰斗力?

李虎要修改這種不公平的制度,要大幅度提高武人的地位,要摧毀這種以文制武、貶抑武人的國策。

皇帝接受了,他不得不接受,他現在需要軍隊為他戍守江山,他別無選擇。

=

=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閱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