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正文 第五十四章 誰利用誰?

作者 ︰ 猛子

帝心情極度惡劣,先是童貫背叛了他,然後朝廷毫其拋棄,接著他的噩運來臨,他成了傀儡,而他的王朝也名存實亡-亂世已經來臨,在亂世中,勝為王敗為寇,他不甘心失敗,他要竭盡全力奪回屬于自己的東西,他要重建趙氏王朝的榮耀。

然而,李虎太強悍了,他的野心也太大,他要建立自己的王霸大業,他不會放過這次難逢的機遇,他更不會給趙楷東山再起的機會。

皇帝為自己的命運擔憂,為趙氏王朝的衰落悲傷,他看不到希望,他陷入絕望之中。

陪在他身邊的只有尚書右丞李宗振。

李宗振看到皇帝在短短數天之內便徹底放棄了,絕望、頹廢,失去了斗志,他很心痛,于是找了個機會,勸解皇帝。

「李虎是北方漢,虎烈軍是漢蕃大軍,他們剛剛到大宋,尚沒有得到大宋人的認同,如果他現在就建立自己的王國,他將失去人心,不但西北人反對他,大宋人都將反對他,視他為仇敵,把他和金賊一樣對待,他四面受敵,敗亡可以預見,所以,李虎要挾天子而號令天下,他需要時間一步步建立和鞏固自己的權勢,需要時間統一天下。這個時間就是陛下扭轉乾坤的機會。」

「李虎要借助大宋這桿大、借助大宋皇帝的威望來獲取大宋的人心,來增強自身的力量,繼而在大宋立足扎根下一片大大的疆土但反過來說,陛下何嘗不是在利用李虎和虎烈軍的力量來中興大宋?」

「陛下或許認自己沒有實力對抗李虎,但臣認為恰恰相反,臣認為陛下有足夠的實力對抗李虎。李虎和北方漢蕃還沒有在大宋立足,還沒有得到大宋人的認同,他們除了強悍的武力外,一無所有,而陛下呢?有大宋人的擁戴,有民心的支持,有西北軍有遍及天下的士人,而這些士人才是大宋最強大的力量所在。李虎沒有大宋士人的支持,如何治理天下?李虎沒有西北軍的支持,如何對抗金賊如何迎戰東南叛逆的攻擊?李虎沒有大宋人的擁戴,沒有民心他如何在大宋立足?」

皇帝如同醍醐灌頂,霍開朗。

李說得不錯,李虎到目前為止,除了武力,一無所有,所以他必須抰天子而號令天下他的實力相對而言還是太弱了,在重建朝廷的過程中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李虎都要借助大宋人的力量大宋人的力量則掌握在皇帝手中,只要皇帝牢牢控制了大宋人的力量控制了西北軍和大宋士人,那麼就足以建立抗衡甚至擊敗李虎的實力。到了那一天,不是李虎抰持皇帝,而是皇帝要殺李虎了。

「陛下李虎是結義兄弟。陛下應該善加利用這一點。把李虎捧得高高地。對他言听計從。以此來麻痹李虎。驕縱李虎。讓李虎輕視你。繼而保住性命。與此同時。陛下暗結西北將門和朝中士大夫。蓄意挑起他們和李虎之間地爭斗。激起雙方之間地矛盾。他們斗得越厲害。陛下就越安全。假以時日。不要陛下出面。西北將門和朝中士大夫們就會聯手誅殺李虎。」

「坐山觀虎斗?」皇帝此刻對自己地來已經有了大概地規劃。他知道怎麼做了。一個傀儡皇帝當然要坐山觀虎斗了。但若想最終勝出。僅僅坐山觀虎斗是遠遠不夠地。

「坐山觀虎斗過于消極。陛下可能因此而保住性命。但未必能殺死李虎。」李宗振笑道。「陛下必須忍。忍人所不能忍之事。而在忍耐過程中。伺機出擊。只要李虎稍有疏忽。就給其致命一擊。然後天下就在陛下地掌控之中。」

皇帝喜笑顏開。一掃頹廢之態。決意用自己地智慧贏得最後地勝利。

=

十八日。李虎、李綱、黃涉等大臣拿著重建朝廷地奏章拜見皇帝。共商國事。

皇帝的表現讓幾位大臣暗自驚訝,他自始至終都很平靜,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沒有憤怒,也沒有沮喪,給人一種鎮定自若舉重若輕的感覺,頗具王的風範。

李綱給皇帝詳細解說議策。

接受大宋分裂的事實,重建朝廷,但因為河北戰局危急,汴京混亂,東西兩府官員全部南逃,想在短期內重建東西兩府根本不可能,所以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建立臨時朝廷,臨時朝廷仍以東西兩府為構架,不過府署大量精簡合並,以便盡快撐起大局,度過難關。

大宋分裂之後,中土出現了兩個大宋、兩個皇帝、兩個朝廷、疆土也一分為二,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將陷入空前混亂,內戰的爆更是不可避免,這種情況下,宋軍已經沒有實力戍守河北,金軍將渡過黃河,山東、

江淮等地將陷入戰火,所以,都城必須遷移。

幾位大臣議定的最終結果是在長安建都。

臨時朝廷建立後,馬上組織遷都事宜,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把都城遷到長安,給大宋保留一絲元氣。

=

臨時朝廷建立後,還有一件頭等大事,那就是把老皇帝和童貫聯手動兵變逃亡東南的事詔告天下,判定他們投降賣國、丟棄社稷,為大宋之逆,人人得而誅之。其後,急詔各地方府署,請他們以社稷為重,忠誠于大宋,忠誠于當今皇帝和汴京朝廷。

老皇帝和童貫到了東南,第一件事就是重建朝廷,然後以最快速度詔告各地方府署,所以長江以南的兩浙路、江南兩路、廣南兩路和長江以北的淮南兩路大部肯定會被他們所控制。

汴京目前能控的有京畿路、陝西六路、河東路、川蜀四路、荊湖兩路、京西兩路和京東兩路,但可以預見,隨著金軍南下,河北、中原和山東等地將陷入戰火,荊湖也將成為內戰的戰場,至于陝西和代北更是難逃戰火,所以都城遷到長安後,長安朝廷實際控制的地區只有陝西和川蜀,若想保住河東和荊湖,則軍隊要全力以赴,至于中原、河北和山東,則是長安朝廷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的主要攻擊目標。

李綱認為不久以後朝廷只能控制西北和西南兩個地區,這讓皇帝無法接受,他覺得李綱過于悲觀了,「如果我們這次能在河北擊敗金軍,那麼軍隊可以迅速南下,乘著東南叛逆立足未穩之際,橫掃江南,然後再北上燕雲,征伐塞外。」

「這需要多少?我們到哪籌集這筆驚人的錢財?」李綱一句話把皇帝說口無言。失去了東南,失去了那片佔據大宋財賦收入六成以上富裕區的支持,前線幾十萬大軍很快將陷入缺少軍餉、糧食和武器的艱難處境,隨時可能崩潰。

「我們沒有錢支撐軍隊,道金賊就有錢支撐嗎?」皇帝情急之下,反唇相譏。

李嗤之以鼻,「金國正是因為沒有錢,所以它的軍隊不軍餉,他們的軍隊和西夏的軍隊一樣,都是靠擄掠所得來維持軍隊的開支,而大宋正是因為有錢,所以才用錢養兵,但龐大的軍費拖垮了大宋的財政。大宋有三冗之弊,最嚴重的就是冗兵,我們每年軍費開支都在三千萬貫以上,而每十萬人以上的戰爭消耗至少需要三千萬貫,由此可以知道,大宋每年八千萬貫左右的財賦收入都花在什麼地方了。」

皇帝然知道金軍不軍餉,但金軍打仗同樣需要錢,在他看來,既然宋軍不能持久作戰,那金軍也不行。河北大戰打了大半年了,金軍的國庫差不多也空了,他們也支撐不下去了。

「正因為金軍也支撐不下去了,所他們才要打仗,要打過黃河,打進中原,打進汴京,因為他們需要錢,需要糧食和武器。」李綱無奈搖頭,「陛下,我們的軍隊一直用錢養著,如果沒有軍餉,他們就沒有戰斗力,會消極怠戰,甚至崩潰。」

皇帝苦笑。這真是莫大的諷刺。大宋用錢養兵,結果無兵可用,打一仗敗一仗,而金賊沒有錢養兵,他們就是搶,就是擄掠,結果打一仗贏一仗。大宋到底敗在什麼地方,又錯在什麼地方?

李綱繼續給皇帝解說。

「虎烈軍和西北軍加在一起,大約四十萬,按每個士卒平均月餉三貫計算,一個月軍餉開支一百二十萬貫。目前河北戰場有二十多萬軍隊,十幾萬匹戰馬,另外還有十幾萬河北義軍,三十多萬民,每個月僅糧食、草料和武器的消耗就需要八百萬貫左右。也就是說,無論我們如何節省,河北大戰每個月至少消耗一千萬貫。從二月份金軍撤離汴京開始到現在,整整六個月了,我們每個月的軍費開支都在六百萬貫以上。這個月虎烈軍和西北軍主力進入河北戰場,這個數字要突破一千萬貫。但是,現實很殘酷,國庫沒有錢了,即使沒有爆兵變,朝廷也無力支撐河北大戰了。」

「本來秋收之後,也就是十一月、十二月的時候,朝廷還能征收賦稅,還能維持一下河北戰場,但現在大宋分裂了,各地陷入混亂,各路轉運司有的支持我們,有的投靠東南朝廷,有的靜觀時局變化,這筆賦稅又能征繳多少?」

皇帝嘆了口氣,低頭不語。事已至此,只有先躲到西北再說了。沒有錢,再厲害的軍隊也打不了勝仗,李虎顯然打算放棄河北,全面撤軍了。

=

=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閱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