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正文 第十五章 變革新思路

作者 ︰ 猛子

大宋帝國風雲錄第十五章變革新思路

你們想知道我這的原因嗎?」趙明誠看看李清|看李虎。問道。

李虎笑笑。搖搖頭。徹底放棄舊黨。放棄元佑黨人。當然是為了變革但徹底放棄新黨。棄元豐黨人。對變革又有什麼好處?

「舊黨派系復雜。蜀學靈魂人物蘇軾一直飽受打擊就是一個明證。但他們在元佑黨人案之,已經沒落。這里就不說了。我們來說說新黨。新黨的派系同樣太多太。這也是導致新政蛻變的重要原因之一。」趙明誠娓娓道來。

「王安石在變法過中。遭到了中守舊派大臣們的阻撓和反對。為此他不的不從中下層官吏中選拔有才干的人出任府署要職。比如呂惠卿曾布韓李定謝景溫等人。守舊派即把以王安石為核心的這批變革人士指為「黨人」。

「「新黨」是王石變法的產物但在不同時期。「新黨」的構成和內涵是有區別的。比如在熙寧變法的初期。新黨專王安石一黨。到了王安石和呂惠卿交惡之後。又有「黨」和「呂黨」兩派。元豐年間。蔡確主持變法。于是又有了蔡確一黨。紹聖以後。變法魁首章曾布蔡-蔡京人互相爭斗傾軋。各結黨羽。派系更多。」

「你祖父李清臣是變法魁首之一。他的勢力也非常大。」趙明誠對李虎說道。「你祖父和蔡京結仇。就是因為新黨內部的斗爭。蔡京這個人非常圓滑。司馬光主政的時候。他搖身一變。跟著光做事。所以你祖父非常不齒他的為人。痛恨他。聯合一幫人把蔡京打擊的抬不起頭來最後不的去修國史。蔡京上台後。自要報復。所以你祖父就變成了元佑黨人。只不過曾經變法魁首的李清臣竟然變成了舊黨核心。這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李虎面色冷凜。言不發。太上皇和蔡京聯手打李清臣。為此不惜顛倒黑白。李虎心中最大的傷痛也是他一直想翻轉元佑黨人案的原因。他要利用自己的實力還李家一個清白。恢復祖父的聲譽。

趙明誠一就看穿了李虎的心思。他微微一笑。低聲說道︰「你祖父本是新黨魁首。他之所以被打成元佑黨人。完全是新黨內部斗爭的結果。蔡京要主政。要鏟除異己。不但要對付舊黨。還要把新黨內部的對手打倒這很正常權力斗爭向來就是這麼殘酷。李清臣這個案子是冤-錯案。在元佑黨人案中是個特例。只要機會合適完全可以翻過來。」

虎略加思索。輕輕點頭。看樣子。自己要把李家的案子和元佑黨人案分開來處理了。等到自己控制了權柄馬上就把李家的案子翻過來。指望趙家皇帝恢復李家和祖父的聲譽是不可能的了。

=

趙明誠解決了李虎-結。但也罪了清照。李清照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但礙于李虎坐在當面。而趙明誠又拿大宋百姓的大帽子來壓她。無力反駁。只好氣呼呼的坐在一邊。

李虎當然知道李清不高興的原因。以順著趙明誠的話對李清照說道︰「先生的母舅王家並沒有被列入黨藉而王家在又非常顯赫憑借這層關系。你父和你的家族全可以解禁。先生等我實際掌控大權。我首先就把我兩家的事徹底解決了。」李照大喜過望。李虎的實力太強悍。正如趙明誠所說。他很快就能入朝主掌權柄。是大勢所趨。誰也無法阻擋。所以趙明誠今天才和李虎開誠布公的討變法一事。只要李虎主掌了權柄。那這些事就不值一提。其實現在朝廷已經解了元佑學術。禁了司馬光和張商英。再繼續解禁一部分黨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趙明誠看到夫人轉為稍稍松了口氣。繼續往下說正題。

=

「王安石變法之所以遭到舊黨人士的激烈反對。從根源上來說是新舊兩種思想的沖突。也以說是變革和守舊兩種政治理念的沖突。而這兩種截然不同直接對立的治國理念。又表現在南北的域的區分上。新黨人士大多為南方人銳意改革。支持變法。而舊黨則大多為北方人。墨守成規。反對變法。」

黨爭和南北的域的區分有關系?這個說法。李虎是次听說。的非常新鮮。

「不同時期的新黨心人物。幾乎都來自自東南的區。比如王安石。他來自江西的臨川。曾布來自江西的南豐。而陳升來自福建的建陽。呂惠卿來自福建的晉江。章來自福建的蒲城。蔡確來自福建的泉州。蔡卞蔡京兄弟來自福建的仙游……仔細看看那些有名的新黨人士的原籍。不難發現他們基本上來自東南的區。」

「再看看舊黨。司馬光是陝州人。文彥博是州人。範純仁範純禮兄弟是陝西彬州人。

是河北相州。大防是京兆田人……舊黨的黨都是北方人。」

「你祖父李清臣很特殊。他是河北相州人。一個出來北方的變革者。由此不難推測。他和這些來自東南的新黨魁首。有著天生的來自的域政治的矛盾。所以他和蔡京有生死之仇。完全可以理解。」

「另外。新黨人士間很多是親關系。如王石的姻親謝景溫。入台諫重的。王安石的另一個姻親曾布也的到重用。王安石還將子婿親故引入府署重要機構。比如舉朱明之為崇殿說書。這個朱明之先是王安石的婿。後來續弦王安石的佷女。兩人關系可謂親密。」

「王安石還與兒子王女婿蔡卞妹婿沈括佷婿葉濤及門生曾布之弟曾陸原等人商議變大計。研究儒學經文。又同王蔡卞沈括共撰《三經新義》。為變法提供理論依據。」

「因此。最早作為法產物的新。主要是以王石為核心以親戚鄉黨和其門生故為主干而集結成的政治群體。具有十分鮮明的區域性和裙帶化的特征」

「隨著形勢的變。黨爭越來越激烈。而新黨內的矛盾也越來越激化。一些新黨魁首人物對變法態度也有所變化。始終如一的堅持王安石變法者固然有之但更有那麼一些人或出或入或同或異或敵或友。呈現出復雜的政治化。」

「熙寧元豐年間。惠卿和蔡執政。主張「守其成規」;紹聖以後的章曾布卞蔡京登台。倡導「紹述」;不管是「守其成規」還是「紹述」。這兩種政策都和王安石以富國強兵為目的變法有所密切聯系。當然。也有一定的程度背離。但在舊黨人士看來。這些派系都是同一類。都新黨。都可以統稱為新黨的心。」

「正因為新系復雜。導致新黨在長達五六十年的黨爭中。始終沒有形成一股穩定的強有佔據絕對優勢的力量。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聲音。繼而也沒有形成一個牢固的「國是」。這是大宋變法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

=虎至此大概了趙明誠的變革思路。

變革需要兩個原動力。首先皇帝堅變革。不要患的患失。三心二意但從過去的變革歷史來看。這個非常困難。所以趙明誠希望自己能控制大宋權柄。削弱皇權。確保變革可以長時間持續下去。其次大臣們要堅持變革。要統一路和方向不要頻繁的改變政策。但過去因為黨爭。因為同一黨內的派系林立。導致國策頻繁改動。導致朝堂不穩定。國力日漸衰弱。

兩個原動力結合了。那麼就要「定國是」。「是」一旦確定。黨爭和政爭就可以的到有效緩解。這有助于變革的成功。

第個原動力。就是發動變革的原動力。趙明誠解決不了。只能指望李虎。李虎如果能挾天子號令天下。以強權和武力推行變革。那變革的持續進行就可以的到保障。

第二個原動力。就是實施變革的原動力。趙明誠以新黨派系斗爭對變法的破壞。以新舊兩黨的黨爭和南北的域政治群體的對立。來告誡李虎。若想變法成功。首先不能有黨爭。而要想避免黨爭。首先就要放棄新舊兩黨人士。重新一幫銳意變革的士人。

=

李虎沉思良久。覺的太上皇和蔡的合作與趙明誠的思路基本上差不多。但變革最終還是失敗了。為什麼?

「叔父。太上皇主政後。銳意變革。他起用蔡京為相。驅趕元佑黨人。推行新政。事實上立了「國是」。也避免了黨爭。但為什麼大宋還是走到了今天這種不可思議的的步?」

「歸究起原因。和十年的黨爭有直接關系。」明誠說道。「幾十年的黨爭讓大宋陷入嚴重危機。尤其是財政危機。所以太上皇和變法大臣們非常急切。要馬上扭轉財危機。于是新政迅速蛻變。繼而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現在變革。首要解決的還是財政。」李虎繼續問道。「那我們采取什麼辦法變法?」

=

=釋︰

宋哲宗恢復神宗時項新法的事件。元八年(103。神宗母高太後死。宋哲宗趙親。他對反變法派的專橫無君已不滿。因此親政後召見新黨。任章為宰相。

並以「紹述」(繼承)神宗成法為名。于次年改年號叫「紹聖」(1094-1097。在此期間。神宗期的新法逐一恢復。反變法派被貶官流放。史稱這一時期為「紹聖紹述」。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