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四卷 第六十三章 有得必有失

作者 ︰ 猛子

「大宋肯定要北伐了。西京已經被我搶到手了,如果燕京再被我搶到手,大宋怎麼辦?大宋皇帝會甘心受制于我,接受我的要挾和訛詐?絕不會,大宋皇帝拼了老命也要北伐了。」

「耶律淳呢?他只有死守中京和燕京,中京若失,他只剩下燕京了,這時候,他會如何選擇?是篡僭稱帝,還是以燕京為賭注,周旋于女真人和大宋人之間,確保自己利益不失?」

「假若我們也打燕京,和遼西實施東西夾擊,那麼幽燕就熱鬧了,四方勢力糾集在一起,一番混戰之後,誰是最後的勝利者?」

李虎目視眾人,沉默良久,忽然微微一笑,「在我看來,幽燕戰場上的最後勝利者,肯定是坐山觀虎斗的人。」

這是肯定的,契丹人、女真人、遼東漢人和大宋人為了爭搶幽燕,打得頭破血流,最後便宜了誰?不用說,當然是契丹皇帝了。契丹皇帝不是笨蛋,身邊還有一大群聰明的文臣武將,他們當然會估猜到未來的幽燕局勢。

「如果我預料不錯的話,契丹皇帝會在大漠上征召蕃軍,甚至有可能向西夏人借兵,而西夏人為了渾水模魚佔便宜,極有可能以此為借口出兵黃河。他們等到我率軍東進幽燕之後,馬上就會越過長城打西京。那時我顧此失彼,西京可能失而復得。我沒能攻佔幽燕,又失去了西京,等于全盤皆輸。」

在座眾人漸漸听明白了,李虎又要改變預定計策了。

「總帥的意思是,明年暫時不打幽燕,而是以打幽燕為誘餌,把契丹皇帝誘到西京,再給他以重創?」黃涉問道,「那麼,幽燕如果給女真人或者大宋人奪去了怎麼辦?難道總帥想放棄幽燕。轉而全力經營代北,以代北為根基逐鹿天下?」

李虎頗為贊賞地看著黃涉,連連點頭。還是跛子聰明,一眼就看穿了自己的心思。

「這兩天我一直在想,以我義軍現在的實力,現在的狀況。我守得住燕雲嗎?從朔州的偏關到錦州,有將近兩千里,地形長而狹窄,我怎麼守?我拿什麼守?就算軍隊可以擴招,但我哪來的錢財?我在短短時間內又如何穩定各地州縣並馬上獲得錢糧財賦?時間,一切都是因為時間不夠,時間太少了,我們沒有任何辦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膨脹實力,所以。從現實出發,從未來出發,從保存實力出發。我們把根基之地放在代北,仿效當年北魏拓跋氏,先在長城南北養精蓄銳,然後再南下逐鹿天下。」

西京的地形得天獨厚。它的東邊是燕山,東南面是太行山,南面是恆山、雲中山和呂梁山,西面是黃河,北面是長城。就這個地理位置而言,或者就中原來說。太行山和並恆諸山只能算是第三道屏障,第二道屏障是長城,第三道屏障是陰山。

自秦、漢、唐以來。中原和北虜往來征伐。其戰事最多最激烈地地方。都是在陰山一帶。所以。義軍若想在西京站住腳。僅靠長城遠遠不夠。必須繼續北上。把陰山南部地雲內州、東勝州、豐州和奉聖州地北部州縣全部拿到手。也就是佔據代北。如此方可確保西京地安全。建立穩固地大後方。繼而才能獲取南下逐鹿天下地資本。

所以。李虎把原定計策改了。明年不是打幽燕。而是北上打契丹皇帝。收復陰山以南地漢唐故土。在代北打下一個大大地根基之地。

但是。這引出來一個問題。

按照預定計策。義軍在攻佔燕雲並且立足之前。要確保遼東三分格局。這樣才能有效牽制女真人。贏得發展地時間。但李虎現在北上打契丹皇帝。要把契丹皇帝趕到陰山以北地大漠里去。那遼東哪來地三分格局?沒有三分格局。女真人一泄而下。或者大宋人北伐成功。幽燕被別人佔去了。義軍同樣很危險。因為義軍未必有足夠時間在代北立足。代北處在契丹人、西夏人、大宋人和女真人地四面包圍之中。假若義軍不能迅速立足。後果可想而知。只能做馬賊或者佔山為王做山賊了。

「我們首先確保遼東三分。」李虎胸有成竹。不緊不慢地說道。「乘著這個冬天地時間。我們想辦法把耶律淳推上帝位。讓他在燕京登基稱帝。」

四分遼東?眾人霍然醒悟。黃涉更是拍案稱贊。「好計。好計……」

大遼皇帝被趕進了大漠,杳無音訊,中京道和南京道的遼軍勢必難以久持,遲早要崩潰,這時候耶律淳就能以挽救大遼國祚為借口,名正言順地登基稱帝了。

耶律明月嫁過來的時候,獻計李虎,其實目地就是這個。李虎當初雖然看穿了,但不想上當,還是一門心思想打幽燕。現在到了西京,前後打了三個月的仗,尤其在結識了很多山後的豪杰,听到他們對代北地介紹後,想法漸漸變了,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策略,仔細權衡其中的利弊得失,最終決定舍棄遼西,舍棄幽燕,先把自己放在一個弱勢地位,待在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勵精圖治,蓄積實力,等到機會成熟,則可一飛沖天。

當年北魏拓跋氏就是這麼起家的,最後贏得了半個天下,而看看女真人,不難發現他們的迅速崛起和拓跋氏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女真人崛起的速度太可怕,一日十萬里,想追都追不上。

義軍以燕雲兩地為根基之地,太招搖了,無論是女真人還是大宋人,都不會任由這個巨大的威脅無限制地膨脹。大宋人為了收復故土,不惜以屈辱的條件簽訂海上之盟,由此不難想到,大宋肯定要和金國聯手對付義軍。如果兩國先是斷絕和義軍地回易往來,然後一個打西京,一個打南京,義軍必定敗亡,雙方的實力差距太大了。

相反,如果義軍以代北為根基之地,然後又稱藩于大宋,而大宋有雁門關為屏障,義軍的威脅相對要小,兩者的矛盾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緩解。對于女真人來說,李虎在代北既可以幫助他牽制大漠的契丹人,又可以做金國和西夏人之間的屏障,短期內雙方的矛盾也不會爆發。

這時候耶律淳稱帝,繼續在幽燕支撐大遼國祚,耶律淳隨即成為女真人和大宋人的主要對手,而李虎則可以幫助耶律淳,堅守幽燕,牢牢牽制大宋人和女真人,繼而給自己在代北迅速發展贏取時間。

也就是說,李虎地變計,李虎的斷然舍棄,終于把義軍從一個死地帶到了一個活地,義軍終于可以大展拳腳,可以牢牢控制自己的命運了。

李虎詳細解說自己的想法,黃涉和董小丑等人也是你一言我一語,暢所欲言,不過,想到主動舍棄遼西,眾人還是難以釋懷。李虎卻不以為意,這人活在世上,有得必有失,有時候為了贏得更大的利益,必須要有壯士斷臂的決心和勇氣。今天的舍棄,其實就是為了明天的獲取,等你豐收的那一天,再回頭看看,你會發現,一切都是來源于今天地舍棄。

「總帥,大宋地實力非常強,如果他們明年北伐,耶律淳在宋金兩軍的夾擊下,守得住燕京嗎?」毛軍雖然同意這個計策,但對于明年北上攻擊缺乏足夠地信心,出了長城就是蕃族的天下,是馬軍的天下,對于以步軍為主的義軍來說,等于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勝負難以預料。此刻,幽燕戰場至關重要,一旦耶律淳守不住,丟了燕京,而義軍又未能在大草原上取得勝利,接下來的事就非常麻煩了。

「耶律淳肯定守得住。」

李虎這句話說得非常肯定,非常有信心。

過去老爹在故事里說過,宋軍北伐失敗了,後來女真人打下了燕京,大宋人拿著海上之盟,用錢從女真人手上把山前七州買了回去。正是因為相信老爹的故事就是對未來的預測,自己才決心要在代北立足。因為記得女真人南下打中原的時候,是兩路同攻,一路從西京出發,取道太原,一路從燕京出發,直接進攻河北。現在自己先把西京佔了,然後全力支援耶律淳,阻止女真人攻佔燕京,那時,女真人還怎麼實施兩路攻擊?恐怕金兀術再也沒有南下中原的機會了。

突然,李虎想到了一件事,背心頓時一涼。老爹的故事假如是真的,大宋北伐失敗了,女真人佔據了燕京,那我的計策是不是失敗了?我是不是死了或者被趕到遙遠大漠做馬賊去了?如果我成功了,老爹的故事豈不就是虛構臆造的?那我現在又憑什麼認定大宋北伐一定會失敗?

李虎越想越糊涂,腦子里一片混亂,心里更是雜亂如麻,甚至搞不清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故事了。

「總帥,實施這個計策的前提是耶律淳首先登基稱帝。」黃涉問道,「我們是不是派人去燕京?」

「不,先派人去遼西,把我們的想法告訴夫人和羅帥,請他們設法配合。」李虎說道,「至于燕京方面,我估計很快就會來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文閱讀 | 大宋帝國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