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龍騰 第053章 吳城“江南”俱樂部

作者 ︰ 雲無風

第053章吳城「江南」俱樂部

蘇凝笑吟吟地坐在蕭宸身邊,手里正端著一杯蕭宸喝慣了的大紅袍遞給他,等蕭宸接過,才淺笑著問︰「怎麼忽然想起要搞足球了?以前沒見你對華夏足球上心啊,人家可都說了,咱們的足球就是國難呢,你也打算要去赴國難了?」

蕭宸忍不住微微笑了一笑︰「在朗柳的時候,朗柳主要是要發展經濟,我的工作是給朗柳打下一個堅實的經濟基礎。現在在吳城,經濟基礎說實話已經很不錯了,我要做的工作,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這個錦上添花說起來似乎比雪中送炭容易很多,但如果不花十分心思,其實也很不好做,容易做出一些勞民傷財的白工來。錦上添花,怎麼添,是個問題,吳城的經濟已經上來了,但全國知道這個情況的卻不多,在大多數國人的眼里,吳城就是江南水鄉、園林之都,但經濟如何,大家並不清楚。國內都不清楚,那麼外國人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我現在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推廣吳城,我要為吳城打造幾張漂亮的名片。」

蘇凝淺笑道︰「原來是這樣,嗯,從這個角度來看,搞足球倒是個好主意。」

蕭宸點點頭,問道︰「現在天心的勢頭不錯,在醫藥界已經完全站穩腳跟了,我看也可以全面發展,涉足一下其他產業了,正好也可以借足球來拓展一下新業務的知名度。」

蘇凝柳眉輕輕一挑︰「打算從什麼業務開始?」

蕭宸早有計劃,說︰「服裝吧,衣服鞋帽都做,有足球俱樂部以後,這些最容易推廣了。」

蘇凝輕笑道︰「在華夏做足球,就目前的情況看,幾乎是100%都在虧損,你打算給我一年虧損多少錢的指標?」

蕭宸在她細膩的臉頰上捏了一下︰「貧嘴。」

蘇凝不依道︰「什麼呀,本來就是啊,一家俱樂部,每年虧幾百萬很正常,這還算小的,再大一點的,虧得更多。你要弄個甲級俱樂部,一年起碼要準許我虧幾千萬呢。」

蕭宸有些無奈地看了看她,問道︰「天心去年的營業收入是106億吧,最後利潤是多少?按照醫藥行業的高利潤,總有二十億以上吧?」

蘇凝嘟嘴道︰「要給你看賬目你又不看,現在又來問我……」然後她湊過來蕭宸耳邊︰「三十一點七億。」

雖然蕭宸早有心理預計,還是吃了一驚,醫藥行業的高利潤還真不是吹的,不過想想也是,天心是全部運用了美國式的企業管理模式,財務透明度高,又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開支,比國內那些國有大型醫藥集團的最終利潤高一些倒也正常。

蕭宸笑道︰「那就把那1.7億的零頭拿出來吧。」蕭宸這句話在國外的一流俱樂部可能算不得什麼,但這是華夏,那可就真有些財大氣粗了,這也是他知道天心是「自家產業」,但他自己對錢又比較無所謂,所以才這麼大方,說實話要不是蕭宸這個蕭老的孫兒站在天心的背後,天心哪怕就是在「行政公關」上的花費也不得了,又哪里是區區1.7億搞得定的?全國這麼大,要「公關」的機構和人這麼多,只怕17億都不見得足夠好使。現在蕭宸說每年拿出1.7億來「虧」,說起來也真算不得什麼。

蘇凝自然清楚這里面的情況,別說這1.7億投下去,天心在日後經營服裝生意上的隱形收益,就說有蕭宸站在這個還沒出生的俱樂部身後,華夏足協那邊,只怕也不敢如一般俱樂部那般對待,他們管得少了,說不定這俱樂部也就不會虧得那麼厲害呢。自從前幾天蕭宸跟她說起要搞個足球俱樂部之後,這幾天她可是認真了解了一下華夏足球近期的發展,對于足球俱樂部的運作,也有了一些初步了解,她心里感覺,如果少了那許多行政掣肘,甚至還能得到如吳城市委的支持的話,運作好一個足球俱樂部,也不是沒有希望。

其實在1994年,當華夏體育以足球為突破口進行職業化改革的時候,極少有人能夠理解職業化的真正內涵,也很少會有人預料出職業化的美好前景,而作為體育高層管理者的華夏足協也是模著石頭過河。國際管理集團注入資金後啟動職業聯賽,當時各地方的老牌勁旅紛紛搖身一變,掛牌成為足球俱樂部。最初的俱樂部並沒有發生實質的變化,僅僅是改個名稱就開始參加國內職業聯賽。

出乎許多人意料,1994年華夏足球聯賽極其火爆,全國各級媒體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贊助企業的名字頻頻在廣播、電視、報紙中亮相,足球廣告威力巨大。熱點就是最好的商業機會,直覺告訴那些商海中能征善戰的企業老板們︰搞足球有利可圖。

于是,從1995年開始.足球成了體育產業的「閃點」,企業家們的目光在足球俱樂部上聚焦。

這時候,對足球俱樂部出現了兩類「投資者」︰一類是拿錢對足球隊進行贊助或者做廣告,利用足球的影響擴大自己企業、產品的知名度,增加產品的銷售量,進而實現更多的利潤;另一類是以各種方式直接投資足球俱樂部,或者合作,或者進行股份制改造,或者將俱樂部整體收購,直接負責和參與足球俱樂部的經營管理。這類投資者多數是以盈利為目的的。

從經濟關系上說,前一類的「投資者」不是真正的投資者,只能算作廣告主或贊助商,因為他們只是向俱樂部買斷足球隊一段時間的冠名權或者某一種類的廣告,對于俱樂部沒有管理權。從買賣關系上說,他們只是完成了一種用金錢換取球隊一定時間無形資產的簡單交易。後一類投資者進行的是產權、股權方面的投資。他們是俱樂部部分或全部股權的所有者,因而也成為足球俱樂部的所有者、經營者、管理者。因此他們才是真正的足球俱樂部的老板。

在球隊的名稱上是很難加以區分這兩類投資者的。1998年9月《京城青年報》登載的一篇關于足球的文章還錯把購買遼安隊冠名權的哈市天潤集團當作是遼安足球俱樂部新更換的大股東。

兩種投資兩種待遇。真正掌握俱樂部權力和享受榮譽的是後一種老板。在付出了金錢以後,他們便掌握了俱樂部的權力。

如果經營順利,他們就可以獲得經濟利益的豐收,如果虧損,他們也必須擔負沉重的財政壓力。

在巨額虧損沒有到來之前,俱樂部的老板首先會獲得「特殊」的榮譽。

足球俱樂部是一個培育名人的舞台。一位新聞記者感慨地說︰「如果你有機會成為甲級足球俱樂部的老板,只需要幾個小時,你就會成為‘地方名人’;如果球隊的成績突出,只需要幾天,你就會成為‘全國名人’。」

一位剛剛上任的足球俱樂部總經理,第一次出差,就被當地機場的工作人員認出,並被安排到機場的「貴賓室」候機。

在足球俱樂部中,還有一個現象,就是總經理比董事長出名,主教練比總經理出名。董事長是足球俱樂部的一號人物,但是在全國的足球俱樂部中,除了北珠萬達足球俱樂部的董事長王建林、東方申花足球俱樂部的董事長郁知非以外,其他足球俱樂部的董事長的名字球迷們卻叫不出來。

這是因為總經理在第一線工作,炒教練、買賣球員、發布信息都要由總經理來操作,自然而然總經理就比董事長出名。

而購買冠名權的老板,往往只是在第一場開球的時候「踫」一下足球之後就與足球沒有了關系,躲在後面靜靜地享受用重金購買來的「冠名權」。

東方航星集團老板一開始「投資」遼安足球俱樂部就是購買球隊的「冠名權」。一次航星集團老總親自帶領一個中層干部去遼安欣賞「自家球隊」的比賽,「賞球隊伍」抵遼後,居然連入場都發生了困難,部下們不得不散坐于各個看台。委屈了部下,老板面子也自然無光。這時酷愛足球的航星集團老板才深深地意識到這種「投資」方式不過癮,要轉換方式。于是當機立斷在第二年停止購買遼安隊的「冠名權」,轉而真正投資東方的足球俱樂部。當時東方有3支甲級足球隊,他們是東方申花隊,東方浦東隊,東方豫園隊。東方豫園的整體實力是公認的強隊,他們連續三年幾乎只差一步就沖上甲A。但近幾年從大順到豫園,由豫園到東視,這支球隊幾易其主,均是因為經濟原因。大順和豫園商廈集團因為經濟條件有限將球隊月兌手在情理之中,東方東方電視台、東方有線電視台、東方明珠有限公司更想在足球世界中瀟灑走一回。但有領導認為「新聞單位不易直接參與足球操作,這支隊必須換老板」。于是航星集團就有了投資東方足球隊的機會,也得到參與管理俱樂部的權利。最終,航星集團的老板終于如願以嘗,成為足球俱樂部的大老板。

不過,由于東方航星隊成績不佳,集團的老板也就隨之成為乙級俱樂部的老板了。

有時候不能不佩服許多投資足球俱樂部的企業家,他們獨具慧眼,義無反顧。華夏足球聯賽能夠發展到今天與他們的努力和犧牲精神是分不開的。

第一批投資俱樂部的企業規模大小不一,實力參差不齊,既有華夏企業的「航空母艦」,也有「驅逐艦」,甚至還有「小舢板」。從企業的經營內容來看,以綜合性集團、房地產開發公司、電器廠商為多。從企業的歷史來看,幾乎都是改革開放以後成立的新興企業。

其中驅逐艦級的企業所佔比例較大。例如︰東方申花足球俱樂部的大老板東方申花集團,就是經營家用電器、房地產、化工建材等的企業集團,俱樂部是申花集團下的一個經濟實體。

北珠萬達俱樂部隸屬于北珠萬達集團股份公司,主營房地產開發。

嶺南宏遠俱樂部的投資者嶺南宏遠集團、東範宏遠工業區股份公司,經營工貿、房地產、農業等。

穗仙太陽神俱樂部的後台老板嶺南太陽神公司,是一家主要經營保健品為主的公司。

前衛寰島足球俱樂部的後台是天涯寰島集團,寰島集團是一家以經營房地產、貿易為主的綜合性企業集團,而且是涉足足球最早的一家上市公司。

西川全興俱樂部的投資者是川都全興酒廠。

穗仙松日足球俱樂部的老板是嶺南松日電氣集團,主營日用電器。

在第一批投資俱樂部的企業中,只有入主京城國安俱樂部的中信國安總公司屬于「航母」級。

中信國安總公司是華夏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直屬子公司。該公司屬下有八個集團和七十家公司,行業涉及通信、房地產、旅游酒店、廣告、技術開發、工程建築、工業制造、商貿等領域。

包括後來投資于足球的企業,也就只有年利稅17O億的「紅塔集團」的實力可以與其一比。而且國安的董事長王軍亦是華夏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和中信國安總公司的董事長,他的級別在俱樂部的老板中也是最高的。

這樣的企業,只要它想投資,就永遠支撐得住!足球俱樂部近幾年頻頻易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職業化初期,「航空母艦」級的企業進入得太少。

凡是有大企業參與的足球俱樂部,往往是實力雄厚、抗風險能力強,因而俱樂部的結構穩定,投機心理少,不易出現盲目炒作和頻繁易主的情況。

這和國外的大企業投資足球俱樂部的情況是一樣的。

意大利尤文圖斯俱樂部在意大利足壇及至世界足壇都創下了一個奇跡︰近一個世紀以來,它從未轉手換過後台老板——尤文圖斯是意大利足壇的超一流強隊,它的發展壯大得益于汽車大王阿涅利家族的鼎立支持。同時,尤文圖期的輝煌業績又給阿涅利家族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豐厚的經濟效益。

阿涅利家族最早把尤文圖斯隊納入職業足球的軌道,對其采用企業化管理和商業式運作。尤文圖斯俱樂部采用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管理辦法。當然,一旦球隊出現了虧損,便由阿涅利家族給予財政支持。同時尤文圖斯是菲亞特集團和阿涅利家族的廣告和促銷手段,有了它,菲亞特汽車才得以揚名世界。

足球產業是一種特殊的行業,它要求有巨大的投入和一個漫長的經營過程,才能獲得回報。因此,並不是一個小規模的企業就能夠經營得起的,面對足球俱樂部萬萬不可動投機之心。

在華夏足球俱樂部的組建初期,不少企業不知道足球俱樂部的「水有多深」,便茫然下海,不是泥牛入海,便是蜻蜒點水後迅速逃離。企業規模不夠大,實力不夠雄厚,抗風險能力小,就難以支撐足球俱樂部龐大的財政開支,就會經常處于經濟困境之中,騎虎難下。

象江東的邁特公司的情況就是這樣。邁特公司屬于一家中型電子企業,面對日益增長的足球俱樂部的財政支出,他們感覺到難以承受。最後和江東省體委達成協議,退出江東足球俱樂部的經營。在這一點上,他們是明智的。

哈城的蘭格俱樂部的情況大體也是如此。公司在成立足球俱樂部時,對足球俱樂部的財政支出估計不足,因此在足球俱樂部成立之後面臨重重經濟困難。幾個月以前就听朋友說這家俱樂部已經沒有向甲B沖擊的經濟能力了。事實果然如此,在海埂乙級聯賽體能測試中,這家足球俱樂部的隊員體能都沒有合格,自然淘汰出局。當然,這家公司除了經濟實力外,在足球俱樂部的經營中還有其它困難,比如在當地氣候條件不適合足球運動的發展,當地對足球運動的喜愛程度也不很強烈,因此俱樂部很難獲得較好的門票和廣告收益。

最近就連年產值一個億的瀟北雅琪也扛不住了;北珠萬達雖然是利用了「黑哨」契機聲言要永久退出足壇,也難以掩蓋經濟支撐方面的問題。想當玩足球的老板是不容易的,這在全世界都是如此。

那麼,蘇凝就先自問︰在華夏目前的經濟狀況和足球俱樂部通常的經營水平下,什麼樣規模的企業才有「資格」成為足球俱樂部的大老板呢?

對此,她在通過一些關系迅速獲取資料之後,就先為足球俱樂部的大老板「畫」了一張像。

先說甲A︰從目前的甲A足球隊的投入狀態和經營情況看,如果冠名權由自己使用,不出讓的話,那麼至少一年要有1500萬元的淨投入。如果將冠名權轉給他人使用,那至少也要投入1000萬元。那麼什麼規模的企業才能夠承受如此的負擔呢?

按照華夏企業(以生產性企業為例)現階段的年平均利潤水平10%來計算(已經是高估),那麼,該企業每年必須至少有5億元以上的營業收入,才能夠使投資的企業自己不被拖入虧損狀態。當然,在特殊的情況下,比如利潤較高的特種行業進行投入的話要求規模就可以小一點。超低利潤率的企業,投入則要更加慎重。如果是虧損運營的企業,那就更沒有什麼投入的余地了。

投資甲B,至少也要3億的營業額才從容一些。

由此可見,足球俱樂部老板不是那麼好當的。頭腦一熱,就要承擔虧損的後果。不過,天心集團這幾年發展勢頭極其迅猛,去年那106億的營業收入,足以笑傲華夏足壇——紅塔集團的利潤其實更高,但紅塔是國企,如果在足球上「虧」多了,上面是要說話的,但天心就沒有這層顧慮,只要蘇凝——或者蕭宸——樂意,天心就是一年把那三十多億全部虧進去,那也是他們天心的自家事,與任何其他人無關。而華夏任何一個足球俱樂部,你就是再能虧,也萬沒有理由虧成這副德行。就算蕭宸說的,一年虧個1.7億,那要是真能做到,也簡直是虧損能手,都夠拿獎了。其實說起來,真正投入這麼大,說不定球隊成績一上來,反而不至于要虧了。

這就好比,萬一華夏忽然出了一個超級——算了不說超級,就說一流強隊,國家隊就以這個隊伍為基本班底參加什麼亞洲杯之類的比賽,捧個冠軍回來,想想看國人將會怎麼看。萬一要是奇跡出現,居然世界杯出線,冠亞季就不想了,如果天幸拿了個八強、四強的,回來估模著只怕都差不多要成為民族英雄了……然後,其冠名權、服裝廣告、各類贊助、場地門票等等收入,那還不是潮水一般涌來麼?

這里面要說的是,不同的企業投資足球有各自不同的想法。有些企業的產品適于通過贊助體育活動和做體育廣告達到良好的推銷目的。在這種情況下把投資和贊助結合起來,會取得較好的效果。比如太陽神集團通過足球使其保健品太陽神口服液打開了國內市常企業之所以要贊助體育,就是要通過足球活動來為自己的產品做廣告,在廣大球迷中樹立自己的產品形象,以達到促銷的作用。蘇凝也想到了,如果真搞球隊,那麼天心的一些產品,都是很容易「捆綁」在足球上進行推銷的,效果應該也很不錯。

北珠萬達集團是北珠的一家房地產開發商,從在商言商的角度,如果經營足球虧損,就很難找到經營足球的公開理由。因為作為北珠萬達集團,其產品主要是商品房,即使其它地方球迷再擁戴萬達隊,萬達集團的產品(商品房)再好,球迷也不會不遠萬里到北珠購買一套商品房居住。因此,就產品廣告效益而言,萬達集團的收益很低。

足球城的老板喜歡足球,恐怕這就是最合理的解釋。

也有一些企業因為投入足球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當初申花集團僅僅是東方市區屬企業,產品也是單一的洗衣機系列。而自從搞起足球俱樂部以後,申花集團已經今非昔比,成為一個跨地區、跨行業和集工商貿、房地產、科研、教育、體育經營為一體的企業集團。申花集團以「銳意進取領先一步」為企業精神,生產的產品以注冊商標「申花」而知名。

集團現在擁有年產5000噸煙用過濾材料的申花卷煙過濾公司,有年產4O萬台洗衣機、4O萬台熱水器的家電公司和燃氣具公司,申花電氣聯合公司年銷售額收入超過4億元。集團在商貿方面有申花工貿物資公司、申花百貨公司,在珠海的申花工貿公司和設在香港的申花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專業從事進出口業務。號稱總投資2億元、佔地5000平方米的申花六里工業小區已建成投入使用,成為浦東又一座現代化的工業基地。而眾所周知,煙用過濾嘴材料屬于國家壟斷性經營,申花集團能夠得到這一「特許經營權」,與投資申花足球俱樂部不無關系。

職業聯賽之初,投入足球俱樂部的企業有兩大特點︰一是房地產企業多;二是民辦企業多。由于當時房地產等行業正紅極一時,因此當時這些企業在足球界大出風頭。民辦企業由于目光敏銳,投機心理強,敢于第一個吃螃蟹,所以早期進入足球俱樂部的比較多。近幾年來,華夏足球職業化逐步走向正規,經濟規律已漸漸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長期有去無回的投入使許多「投資母體」自身日子難過,更換投資者將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從1998年開始,足球的投資者將具有以下的一些特點︰一、一些有實力的大型國營企業進入足球領域成為一些足球俱樂部的新老板。像齊東省電力集團投資入股齊東足球隊,組建齊東魯能泰山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典型;同時「華夏卷煙大王」紅塔集團購買鵬城金鵬隊也是在這樣背景下的一種產物。當然這些效益好、規模大、實力強的企業投入足球各有各的想法,但是畢竟是大型國營企業已經開始涉足「足球產業」。在目前的情況下,更多的「航母」和大型「驅逐艦」駛入足球俱樂部將會給足球帶來生機。

煙酒企業成為一支進入足球領域的生力軍。最早投資足球俱樂部的酒廠自然要數西川全興酒廠。而98賽季甲B一下子就涌進了三家煙草集團投資足球俱樂部。雲南紅塔、川都五牛、東川紅岩都是由煙草廠家武裝起來的。煙草企業投資足球俱樂部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不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對煙酒廣告的限制越來越多,而足球正是他們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方。

按照國際經驗,贊助體育比賽是能夠取得良好廣告效果的途徑,煙草企業投資足球俱樂部既可以當老板又可以做廣告,真可謂一箭雙雕。煙草企業一進入足球領域,就顯出其財大氣粗、一擲千金的富豪氣度。就是像萬達、申花俱樂部的後台老板也不敢在經濟上小視他們。想那紅塔集團卷煙機開動一天的收入就是1億人民幣,拿出幾天利潤就夠一個甲A俱樂部玩一年的。

在足球這片汪洋大海里,「航空母艦」來了,不要說「小舢板」,就是破舊一點的「驅逐艦」自然也要讓路。早在海埂冬訓時,這幾支煙草隊伍就無一例外地顯示了它們強大的經濟實力。

雲南紅塔仿效「健力寶模式」,也準備組織少年隊赴巴西留學,一時間應試者如雲。連遠在北國的莊毅足球學校和高豐文足球學校的學員都前來應試,而在不久前奪得亞洲中學生錦標賽冠軍的沈陽一支中學生隊伍也加入了選拔的行列。這次選拔的年齡為1982—1983年齡組,以便與第一支健力寶1977—1978年齡組形成梯隊。

紅塔集團的一筆令人瞠目結舌的錢花在修建俱樂部的基地上,據說投入資金為1.5億人民幣,這還不算地皮錢和先期蓋好的別墅。

川都五牛搬來了德國的四名教練,他們還引進了三名德國外員,一共花了他們1000萬元人民幣。大概出于避嫌的心理,在昆明召開新聞發布會時,他們亮出的招牌是川都足球俱樂部,而故意省去了「五牛」兩個字。該俱樂部總經理也說,五牛煙廠關非這個俱樂部中唯一的贊助商。他還羅列了另外幾家股東,但實際上,五牛煙廠是最大股東這是不爭的事實。

也許再過幾年,蘇凝就可以畫這樣一幅漫畫︰足球場上踢球的一邊是「香煙」,一邊是「酒瓶」。但是,既然蕭宸也想為吳城打造一張足球名片,日後球場上必然還要多一個巨頭︰天心醫藥+天心服飾。

1998年中央電視台標王競拍開始前,發布了一個新的規定,白酒廣告不得參加競拍。一年以前以3.2億開價競得「標王」的齊東秦池集團不得不另尋它途進行商業炒作。

秦池集團對投資足球表示出極大的興趣。但是,由于社會上已有秦池經營不利的風聲,齊東省體委和泰山俱樂部都想把改革的步子邁得快一點,因此他們選擇了齊東電力集團。

齊東電力集團除了向泰山俱樂部投入大筆資金外,還將完全進入俱樂部的管理。現在齊東省電力集團已和齊東省內幾家獨立法人公司共出出資2000萬元人民幣,在齊東省工商局注冊了齊東魯能泰山足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至此,齊東省的足球俱樂部資產調整完畢,齊東電力集團公司以佔45%的投份,成為足球俱樂部的老板。

有人說︰「去的去,來的來,俱樂部的風貌永不衰。」

華夏的足球職業化已經開始納入軌道,足球俱樂部也成長為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實體。不管怎麼樣換老板,足球俱樂部都將永葆青春地生存下去。

對于華夏足球俱樂部來說,投資的老板只是「前台老板」,其實還有更大的「後台老板」,這就是那些熱衷于足球的省市領導們,通常被報紙稱為「足球市長」、「足球省長」和「足球書記」。他們在工作中給了足球以重要的支持,在華夏足球職業化進程中也是功不可沒的。

市長之所以關心足球、支持足球俱樂部的工作的原因比較簡單︰一是把本地區的足球搞上,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足球是城市的「名片」,這在許多城市都熱衷于「城市包裝」的時候,搞好足球就顯得更為重要。「一流城市,一流足球」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的口號。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了,前來投資、經商的人才會絡繹不絕。二是把當地足球搞上去,讓球市火爆起來,大家有一個中心話題,到星期日還有球看,這樣既可以起到安撫民心的作用,同時又能夠減少社會治安的壓力。蕭宸之所以對宋明宇的足球想法這麼上心,也是出于這兩個方面的考慮。

「足球市長」和「足球書記」不需要對足球規律有什麼深刻的理解,但他們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為俱樂部解決其在市場中按照經濟規律辦不成的事情。

在專業隊時代,盛市政府通過財政撥款養足球隊;在今天職業化時代,盛市政府再也不能通過撥款的方式養活足球隊,但是他們可以以非直接的方式支持足球的。當然這種支持不是直接的財政撥款,但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支持可以幫助俱樂部轉化成「錢」。事實上,許多地方的足球俱樂部就是因為得到當地政府官員的這種或那種支持,才能維持了足球俱樂部的正常運行。

華夏足壇出現了不少喜歡幫忙的「足球市長」,他們的出現推動了足球事業的發展。但是,其中也有因為領導的介入引起足球的一些小小的麻煩。

劉國江在黃海就是一個例子。黃海市領導一直對劉國江贊許有加,而劉國江卻與海牛俱樂部領導不睦。1993年,當劉國江帶領海牛隊從甲B沖甲A後,卻無奈離去。1997年,黃海市政府又把家鄉人請回來,但劉國江仍然不能與俱樂部實權派人物相容,最終還是再度出走,海牛隊成績也因此一落千丈。

97賽季之初,東方市3支甲級隊,申花、浦東、豫園隊的主帥紛紛下課,原因是市領導希望俱樂部能夠與世界接軌,引進了高水平外籍教練。結果,除了申花隊情況還令人滿意外,其它兩支隊伍又走了回頭路。而安杰伊最終也未能避免被炒的命運。

政府行為還體現在球隊幾乎沒有自身說話的權利︰換教練要看領導眼色,找外員要看領導眼色,球員轉會也要看領導眼色。足球俱樂部幾乎成為政府的一個部門了。

由于俱樂部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依賴于政府行為,因此即使政府領導的決策與俱樂部的意見相左時,俱樂部也不得不服從。

在1994年初北珠足球隊還叫「北珠華錄足球隊」,但很快在華夏足協注冊為「北珠萬達足球俱樂部」。

華錄集團與北珠隊所簽的合同到1994年才期滿,北珠隊之所以能夠中斷與華錄集團的合同,與萬達集團聯姻,是北珠市政府出面做的決定,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資金問題。華錄集團在與北珠隊合作的兩年中,因資金問題出現了矛盾,極大地影響了隊員的積極性,訓練比賽成績下滑。在當年海埂春訓時,表現得格外突出。

隨著華夏足協規定的俱樂部注冊截止日期的日益臨近,北珠隊的狀況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最後,正是侯東往市長親自作出決定,萬達集團接手北珠隊。這時,市長的插手給北珠隊帶來生機。

北珠市政府將球隊交給萬達集團時,體委就明確表示,權力歸俱樂部;而俱樂部則又將權力交給主教練。俱樂部經費、隊員的獎懲權由主教練決定,日常訓練、比賽等更是全權交給主教練。由于握有財權、人權,主教練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充分發揮。

1995年,體委在萬達隊奪冠之後,將球隊完全、徹底交給了萬達集團。所有球員都成為萬達集團的職工,而萬達集團則將俱樂部獎金追加600萬元。

所有的北珠人都清楚,北珠萬達足球隊之所以能夠連續獲得全國甲組聯賽A組的冠軍,除了球員、教練和俱樂部的努力之外,與北珠市政府的鼎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北珠市政府支持了足球,足球也給北珠市帶來了極高的知名度。

但是各地情況不同,對于政府支持足球,嶺南人就有保留。

穗仙太陽神俱樂部經營部經理劉孝五在答記者問時是這樣論述的︰記者︰嶺南足球缺少資金投入,嶺南到底還搞不搞足球?

劉︰嶺南當然在搞足球。只是在嶺南人的觀念中,足球就是足球,不是別的什麼。在我們看來,「足球市長」、「足球省長」、「足球書記」之類,都是很可笑的。政府官員都抓足球,別的大事怎麼辦?

我們也很想有大把錢去買好球員,配好教練。政府行為不是不需要,只是不能過多。像某隊的撐腰老板是電力部門就很不正常,依我看,電力部門是根本不需要用球隊來做廣告的。球隊掛靠于它,自然舒服,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真正走向市場,是當地政府把本來應該上交國家的稅金用來玩足球了,而俱樂部本身具有的廣告資源也被白白浪費。

作為我們這樣率先進入市場,先吃螃蟹的人,在足球職業化的目前階段我們肯定是要吃虧的。但我們對未來很有信心。太陽神俱樂部1994年的經營收入是1O萬元,1997年的經營收入已變成1400萬元,而去年的總支出是2100萬元,虧700萬元。

但我們可以說,我們的經營狀況是國內最好的,再有兩年時間我們完全可以不再向集團要錢了。足球是一項朝陽產業,目前華夏足球產業佔全球份額大約只有兩萬分之一,前景廣闊得很。

記者︰這就未免講得太遠了,為什麼不考慮多向集團要些錢,請高水平的外員和教練,打出漂亮的比賽,把球市重新搞旺呢?

劉︰我們只能也只想在市場上找錢。而且大機會就快來了一個是華夏足協已與國際管理集團的5年合同就快到期,各俱樂部與足協的相應合同也將到期。屆時上上下下都會更加成熟更加按市場規律辦事。另一個是,足球彩票是足球產業中很重要的一塊,而搞這個事,嶺南的環境最合適。一是因為人民手中普遍有閑錢,消費得起;二是嶺南的球隊多,群眾基礎又好將來發行足球彩票後比賽會對球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當然與其它地區的俱樂部相比,嶺南的俱樂部日子就不那麼好過。別的企業在入主俱樂部前就心懷希望︰通過搞足球來獲得當地政府在政策和其它方面的扶持,而這在市場經濟已經日趨成熟的嶺南已經做不到了。吳城經濟也發達了,還是正兒八經的外資經濟,市場經濟也頗為成熟,蕭宸如今想搞足球,也就不打算用行政資金,只能是讓天心來做。

嶺南的足球如同嶺南的經濟改革一樣已經基本上走向了市場,各俱樂部只能靠企業自己出錢養活自己。而各級領導的關心只是精神鼓勵,不太可能從物質上給予太多的支持。嶺南已是市場經濟發展得較好的一個省,一切只能按市場機制來運作。

政府對市場不作太多的干預,搞足球也很難獲得領導的青睞。鵬城金鵬俱樂部的利煥南就說過,金鵬俱樂部得不到市場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是出賣俱樂部的重要原因之一。

嶺南宏遠、穗仙太陽神等集團公司說不上是特大型企業,他們的收入有限,利潤不可能全部拿來搞足球,面對逐年呈幾何級數上升的開支,財政不可能不出現問題。

在嶺南人看來,現在足球比賽是在一種不公平環境下的競爭。嶺南的足球俱樂部基本上都是自立門戶,有時連政府精神上的支持都得不到,這與兄弟省市的俱樂部相比,簡直就像是沒娘的孩子。

嶺南人說,他們實際上是以一個俱樂部的力量去抗衡人家一個市的力量,怎麼能贏呢?

平安俱樂部負責人說︰如果某些事情由政府部門出面替我們聯系,那就容易得多,可是由俱樂部自己去辦就比登天還難。

從長遠看,足球必須商業化,但是在我們「小政府,大社會」的大環境形成之前,足球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商業化。因此沒有了政府的支持,穗仙足球的滑坡也就成了必然。

然而,對于嶺南人來說,足球雖然重要,但是納稅人的錢顯然還有更重要、更實際的用途,因而嶺南人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得冷靜有加。

蕭宸一貫是比較理性的人,他想到了足球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城市名片,但如果要政府為足球買單,蕭宸卻是要慎之又慎的。在他看來,建幾個青少年喜歡的足球場,政府規劃一下用地,號召一點社會資金來源,這是可行的,就算撥點錢用于維護,也理所應當,因為這是為了全民健康,但如果政府出錢搞俱樂部,則是過了。

俱樂部,還是要「民營」,要市場化。

蘇凝這時微微笑著,問道︰「那這個俱樂部肯定是在吳城了,叫什麼名字呢?吳城天心俱樂部?」

蕭宸卻搖頭了,淡淡地道︰「天心不來冠這個名,就叫吳城‘江南’俱樂部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宦海龍騰最新章節 | 宦海龍騰全文閱讀 | 宦海龍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