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龍騰 第052章 投資足球?

作者 ︰ 雲無風

第052章投資足球?

對于宋明宇的這個電話,蕭宸微微猶豫了一下,決定去看看。

宋明宇選擇的地點,是「在水一方」,這也是一家新建成不久的五星級賓館,位于陽澄湖邊,離吳城火車站不遠,距離觀前街(步行街)只有十分鐘左右車程,位置絕佳,風光如畫。

香檳色的風雲轎車開到在水一方,在門童職業化的笑容中走進酒店,蕭宸不急不忙地進了電梯,到了七樓。到了宋明宇告訴他的包間,蕭宸敲門,里面的門很快打開,桌上的菜已經快要擺滿,宋明宇卻正沙發上在和一位五十歲左右卻精神絕佳的男人說著話,他的身邊坐著宋語馨,看見蕭宸進來,宋語馨忽然睜大眼楮,站起來問︰「你怎麼來了?」

蕭宸剛要答話,宋明宇哈哈笑著擺手道︰「這是什麼話,小蕭是我打電話叫來的,今天咱們要談的事情,可是對任何男人都有莫大吸引力的事情,小蕭又是規劃局的干部,正可以提出一些好的建議。」

蕭宸被他這句「對任何男人都有莫大吸引力」給嚇了一跳,這位吳城第一富翁該不會當著女兒的面討論一些少兒不宜的東西吧?不過,听了後面半句,蕭宸又放心了不少,要真是少兒不宜的東西,怎麼會跟規劃局有關系?總不成他想要開闢一個紅燈區,讓自己來幫他謀劃位置這麼夸張吧。

宋明宇對蕭宸的態度不知怎的,還真比較好,站起來笑著招呼蕭宸在沙發坐下,然後問了幾句工作是否順利之類的客套話,等蕭宸坐好,他笑著問道︰「小蕭啊,你平時有什麼愛好?喜不喜歡看球?」

蕭宸一怔,答道︰「看球?嗯,有空會看一些。」

宋明宇精神一振,又問道︰「那你主要是看英超還是意甲還是什麼?」

蕭宸頓時心頭錯愕了一下,其實他回答的有空會看一些,是指NBA來的。不過既然宋明宇問的是足球,他也只好將錯就錯,笑道︰「都看一點吧,西甲也看的。」

宋明宇哈哈一笑,跟那位旁邊的男人對望了一眼,笑著介紹道︰「忘了做介紹,小蕭啊,這位是咱們吳城的鐵桿球迷,盛澤球迷協會總顧問、盛澤紡織貿易的老總喬軍先生。」他說著,又轉身對喬軍說道︰「這位是我姑娘的朋友,蕭宸,在市規劃局工作。」

蕭宸其實心里有些奇怪,干嘛宋明宇父女兩個就一定認定了自己是在規劃局工作的呢?真是奇怪啊。不過此刻他卻是笑著上前一步伸手︰「喬先生,久仰大名了。」

按照他市委書記的身份,在正常場合遇到喬軍,肯定得是喬軍先伸手,不過此刻他只是一個「在市規劃局工作」的後生小輩,自然不好拿大。

喬軍是個很熱情地人,笑著跟蕭宸握了手,手頭很有力氣,讓人感覺很受重視。

然後宋明宇就招呼大家都坐下,並且笑著說︰「小蕭,你來得正好,咱們正談著江東……尤其是咱們吳城的足球呢,你也听喬哥說說。」喬哥,自然是他的稱呼了。

蕭宸按下心里的好奇,笑著點頭。

喬軍自然也不在意,笑著道︰「其實說到咱們吳城的足球啊,那是很有歷史的。」

他笑著說︰「語馨和小蕭你們這輩人可能不知道,吳城其實也是一座與足球有緣的城市。50多年前,這座城市有過非常瘋狂的業余足球時代,出過很多有名的球星,這座城市也經歷過職業化足球的失敗之痛;這座城市還培育過一大批狂熱的資深球迷。每個人酸甜苦辣的足球緣,足以匯集成一本吳城足球發展史。我先跟你們說一個人。」

喬軍很健談,笑著說︰「這個人叫洪元坤……」喬軍于是開始說起一個故事來。

每周固定與球友踢兩場球,平時周末兩天、暑假里更是天天到市區老體育場輔導孩子們練球,這是曾經的吳城球星洪元坤晚年有規律的生活。65歲的老爺子,身材不高但精瘦強健,滿頭大半黑發。最令他自豪的是,現在仍有足夠體力滿場飛奔,跟年輕他三四十歲的人踢全場,不落下風。這幾天,他正為一場比賽連續踢進兩記凌空掃射而興奮不已。

洪元坤開始接觸足球時,當時只有13周歲,是平直小學四年級學生,家住十梓街。他天天去體育場看別人玩足球,很快迷上這項運動。他說,當時學習任務不重,每天下午拉一幫同學、朋友踢球,不踢到天黑不回家。場地就設在十梓街上,「以前路上人少,偶然才有一輛燒柴的汽車慢吞吞經過,一條街同時可踢六七場球賽」。由于家庭條件普遍不好,大家都沒有正規球鞋和球服,足球也是從舊貨攤上便宜買來的破球,打氣後要用細繩扎緊破口。「小孩子性急,打氣太猛常把球打爆,急得哇哇叫」,老洪嘴角掛著微笑,回憶少年。

喬軍說,1949年吳城解放後,一股足球熱突然在全城爆發,五卅路老體育場一夜之間從空空蕩蕩變得熱鬧非凡,大人小孩都來這里踢球、練球和比賽。他分析,吳城人其實喜歡踢足球,舊社會不少私營老板也組織過企業足球隊,但戰爭讓人沒有心思玩球。解放後,太平年月的到來釋放了壓抑已久的足球激情。

剛解放那陣,吳城既沒有現在的俱樂部職業隊,也沒有體校專業隊。愛好足球的洪元坤拉著同學、球友組成自己的業余隊黑白隊。隊名緣于球服顏色,因大家都買不起統一球服,就把衣服染成醒目的黑白兩色。黑白隊很快踢出名堂,與吳城綸廠隊、鷹隊、建北隊(音)、台風隊、琴芳隊,並列為「吳城業余聯賽」頂端的六支甲級隊。此外,吳城當時還有十幾支乙級隊,幾十支丙級隊。老洪在參加黑白隊比賽同時,還組織參加了一支丙級隊。

洪元坤後來被時任東方市青年隊主教練、有「鐵腿」之稱的曾錦順看中,把他選拔進東方市青年隊。作為東方市青年隊主力右邊鋒,洪元坤隨隊參加在遼都舉行的全國青年錦標賽,獲得亞軍。之後,他入選東方市隊參加1956年首屆全國足球錦標賽,榮獲冠軍。他還加入東方工人隊參加五六十年代的全國甲級足球聯賽,幫助球隊在12支甲級隊中打到第六名的好成績。時至今日,吳城體育界不少上年紀的官員或運動員提到洪元坤,都會蹺大拇指,尊稱一聲「洪老師」。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年約四旬的洪元坤回吳城工作。他說,在離開吳城的整整20年中,隨著體校專業足球的發展以及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曾紅火一時的吳城業余足球日益式微。但在當時,吳城足球界在青少年球員的培養上可謂不遺余力,涌現了一大批足球好苗子。

老洪被調進體委擔任足球教練,指揮吳城市少年隊,兼帶女隊,為省隊培養和輸送了不少尖子隊員。他執教的吳城少年足球隊參加江東省足球錦標賽少年組,一舉獲得全省亞軍。據他回憶,那支隊里的吳城球星有陳偉達、徐國良、蔣蘇榮、顧成芳等人,實力強勁。國奧隊前中場核心,後在全國甲A、甲B職業足球聯賽中擔任江東舜天隊隊長的吳城球星吳軍,也曾接受過洪元坤的專門指導。

喬軍說到這里,蕭宸終于想起喬軍這個人來。

他是盛澤紡織貿易公司董事長,但卻因為曾多年擔任盛澤球迷協會會長而在國內足球界遐邇聞名。盛澤球迷協會是江東省第一家球迷協會,最初會員108名號稱一百單八將,最高峰有500多名會員,現在還有300多名會員。1991年注冊的時候,人家問他們,球迷協會是干什麼的?回答是︰看球的。看球就看吧,為什麼要組織起來?回答是︰人家國外都這樣。他說,另一個意思是,要把先富起來的人從賭場拉到球場!

這個觀點蕭宸是贊同的,看球,總比賭博好一百倍。

球迷並不稀罕,但像喬軍那樣近20年如一日關心足球發展,又卓有成效的球迷就鳳毛麟角了,連公司的名稱都體現足球的標志,可見其痴迷程度。從1986年開始到東方看球,1991年成功組織盛澤球迷協會,喬軍十幾年來一直默默支持著吳城足球的發展。

喬軍是做的幾件「出格事」的,一件是1991年他組織50多名球迷到東方看球,大巴先開到外灘,又開到南京路觀光,許多路人和店家看到車身上盛澤球迷協會的字樣,都向他們鼓掌,第二天《新民晚報》還刊登了盛澤球迷自費來滬看球的照片。

老喬給自己的定位是︰不是搞大事業的人。因為和他同時發展的萬元戶,現在已經有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的資產了。但老喬卻一心埋頭球迷協會的事業里,看球時間,他是絕不做生意的。因此,和他做生意的大多是老客戶,他的貿易公司也一直沒有做得多大。

其實蕭宸偶爾也有感覺,時至今日,足球早已是吳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許多愛好足球的吳城人不僅看球,還在組織著各種各樣的業余賽事,要是套用穿越前的一句名句︰哥踢的不是足球,是快樂。

蕭宸上一次去吳城市足協拜門認路有些見聞,吳城市足協秘書長、市體育場場長洪文慶就曾經跟蕭宸作過一個介紹,說目前市區每年會組織幾百場足球比賽,全年參與足球活動的人次超過15萬,足球與籃球、乒乓球一樣,都是吳城人體育運動中的摯愛。

就說在松陵,由盛澤足球大聯盟打造的賀歲杯足球賽,相當于松陵的「世界杯」,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兩屆。還有像類似由球迷自發組成的草根足球俱樂部,比較知名的,在吳城不下10家,會員大多在兩三百人。

而在新區與園區,許多外資企業都建立了職工足球隊,比較著名的就有三星足球隊、明基足球隊等。

不過蕭宸也知道,草根足球雖然在生長,表面看來吳城的足球基礎不錯,但其實呢,代表未來的青少年足球發展並不令人滿意。去年教育局和體委方面的報告中就顯示︰在全市每年開展的足球比賽中,大部分是企業、機關單位舉行的賽事,要麼就是成年球迷自行組織開展的業余聯賽。而中學生足球賽、小學生足球賽無論規模還是參賽人員數量都在日漸減少。特別是,要讓足球在校園中真正鋪開,現實中的諸多問題還尚需主管機構、教育工作者、家長們以及全社會的力量共同解決。

「是啊,現在咱們的足球,有問題啊。」宋明宇嘆了一聲︰「我覺得吧,還是推廣上面出了問題,也就是普及上,咱們現在的問題是,年輕人里面吧,看球的多,踢球的少,大部分都是電視機前的球迷。有些小孩吧,想踢球,家里又不讓,這就導致了青年一代跟不上,你說這年輕人跟不上,老頭子們再積極,有什麼用?難道我姓宋的幾十歲的人了,還換雙鞋子去球場跟人狂奔去?」

喬軍也點頭,說︰「是啊,這個問題,說來還是社會問題。」他忽然看了蕭宸一眼,笑道︰「小蕭是吧?我看你一直不說話,是不是有什麼話悶在心里?說說看,這個年輕一代足球推廣的問題,你是怎麼看的?你可是比咱們這些老頭子小了二十多歲啊,應該更能理解這些年輕人吧?」

蕭宸笑了一笑︰「我倒不是考慮的年輕人本身是怎麼想的,因為足球這個東西,吸引力毫無疑問是很大的,在我們華夏的推廣不夠,其實我感覺不可能是年輕人自己的問題,關鍵就是喬先生說的,是社會問題。」

「哦,說說看!」喬軍很有興趣地問道。

蕭宸略微沉吟了一下,說道︰「我覺得當前就有三大障礙。」

他伸出手指︰「障礙一︰足球場地少。場地的缺乏可能是‘校園足球’推廣所面臨的最嚴峻也是最難改善的問題。據我了解,市區目前能提供踢球的現成場地只有67塊左右。以古城區為例,全區40多所小學中,擁有規整的非標準足球場屈指可數。而問題比較嚴峻的一些小學中,操場的面積甚至只有半個籃球場大小。如何給孩子們更大的活動空間,讓喜歡足球的孩子們能夠自由奔跑?如何更合理地調配現有的場地資源,提高場地利用率?如何與社區體育鍛煉場地進行聯動?我想學生們和家長們需要更成熟的答案。」

「障礙二︰家長難支持。‘校園足球’對孩子們成長的好處可以列出很多,然而,家長支持孩子踢球嗎?據我在教育局——的朋友那里——了解,一些家長普遍認為,現在學生的升學壓力很大,每天花上一定時間踢足球,如果耽誤了學習時間怎麼辦?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有限的課外時間,家長更認同于用來做一些體力消耗不是太大、而又能獲得更廣泛知識的課外運動。而除了學業上的擔憂外,對安全方面的考慮也是家長對孩子踢球支持度不高的重要因素。由于足球、籃球等體育活動屬于對抗性較強的運動項目,在運動中受傷屢見不鮮。我有一位同事,從上中學一直到工作、結婚,一直喜歡踢足球,然而因為曾經踢斷過胳膊留下後遺癥,兒子上小學後,他愛人非常反對他繼續踢足球,怕影響‘帶壞了’兒子。與家長一樣,對這種受傷持有顧慮的還有學校。我曾听一位小學體育老師說,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萬一在踢球時受傷,不僅家長不理解,連學校也不能承受。在這種壓力下,現在的體育課上,比較‘溫柔’的體育運動是首選,譬如扔沙包、跳繩、接力跑等等。」

「障礙三︰足球師資力量缺乏。‘校園足球’開展的水平如何,老師的水平非常重要。但在‘校園足球’開始之前,很多學校就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自己的體育老師根本不會踢球,如何讓他們去教那些孩子?並非是咱們吳城的體育老師素質不高,他們基本都是師範或體育院校科班出身,並經過嚴格的篩選才來到吳城的。但他們並不一定是學足球專業的,很多老師以前是練游泳的、練體操的或者練乒乓球的,他們都有很強的專業技能,但對足球卻一竅不通,連顛球都不會,又怎麼能教孩子踢球呢?因此,要讓足球進校園,吳城在師資方面還存在很大的缺口。」

蕭宸幾乎是很隨意的,就講出了三個大的障礙,頓時讓喬軍對他刮目相看,原本就頗為滿意蕭宸的宋明宇更是再次高看了他一眼,笑道︰「說得好啊,不愧是在政府機關工作的啊,這說起話來,那是一套一套,不過我看很有道理。」

說實話,蕭宸在前世,也是對足球有些關注的,只是直到他穿越前,乒乓依舊是國球,國足仍然是國難,所以這一世他就很少去關注注定的悲劇上演了。

其實在蕭宸看來,所有重大的歷史皆因一些偶然的小事而起,包括華夏足球。華夏足球離不開華夏體育大背景,而華夏體育離不開新華夏成立之初的大背景,不說原罪,但華夏足球的原問題,在于華夏體育的原問題。

1952年夏天,新華夏正在發生很多事情,抗美援朝、土改、我軍28團飛行員李漢英勇擊落美機兩架,還有一件就是芬蘭要進行第十五屆奧運會。當時蘇聯、波蘭、匈牙利都組隊強勢參加,作為社會主義陣營中小兄弟的華夏接到緊急通知也倉猝組隊,因為當時新華夏正面臨著「政治上被孤立、經濟上被封鎖、軍事上隨時準備斗爭」的嚴峻形勢,而體育正好成為沖破包圍圈幾乎是唯一的突破口。華夏人前往了——那時還沒有劉翔、姚明、郭晶晶,好多只是學生、教師、公務人員、軍人。那一屆,社會主義老大哥們在奧運會上強悍的表現讓華夏人深受震憾,由于一些偶然的接觸,在飯局上,在訓練場,在選手村的過道上,我們得知這些社會主義國家都有一個由政府直接控制的叫「體育管理委員會」的組織存在,用行政力量調動全國之力保證了體育競爭力。

回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上代表團向黨中央匯報了這一點,而黨中央立刻指示成立「國家體委」,在當時這不僅是體育的事情,更是打敗國際**勢力一種辦法。賀龍元帥成為國家體委第一任主任。華夏體育的起源就是這樣,雖然**曾有「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可實際上**還有一句更實質的號召︰「鍛煉身體,保衛祖國」。

我們的體育長官是從軍隊里來的,建制也是從軍隊里學來的,管理模式也是軍事化的,稍微有心的人應該注意,直到現在足球隊員們還習慣直接稱呼教練員為「某指導」——如果叫「某教練」證明你是外行。華夏體育軍事化來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奧委會對運動員參賽資格限制很多,但軍隊里的士官、士兵除外。說到這里,你就不用再怪華夏足協動不動就軍訓,剃平頭,宣誓,整個體育大部隊都這樣。

如果當時參加赫爾辛基奧運會的華夏代表沒有在飯局或過道里踫巧知道社會主義「體委」這一建制,或知道了也沒把它當成向黨中央的重要匯報項目,華夏體育也許不會走上「舉國體制」這一條長達半個世紀的路,「舉國體制」之于華夏特色的乒乓是行之有效的,但之于華夏足球,必然會陰差陽錯跟隨「體育大部隊」卻最終成為掉隊者。

賀龍元帥是個狂熱的足球迷,很上心地去搞了足球,後來華夏隊派隊去匈牙利,學了很多好東西,可沒人提及,匈牙利人技術天賦為全世界稱道,但它的足球體制很快就被證明很落後,匈牙利進入六十年代末期就被世界潮流淘汰了,我們當初學習匈牙利的隊員們成為足球管理者後現在還在用那一套進行足球訓練和市場運作。

紅山口之後幾年改革下來,效果還是有的,只是正當足球改革準備深入開展的時候,原國家體委卻發出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指令——足球改革突破口的任務已經完成,目前沒有進一步改革的任務,于是,希望中的所有進一步改革發展的計劃和設想,不得不戛然而止,隨後又宣布成立‘國家體委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以‘促進足球協會實體化建設」的名義,變相取代了足球協會管理體制。」

所有歷史大事件都起源于一件小事,所以其實1997年才是華夏足球迄今更重要的分水嶺,只不過人們忽略了,1997年初莫名其妙就從體育官方高層「足球要降溫」「足球無小事」這些說法,那年袁偉民在一次足協新聞常委會上當眾嚴厲訓斥了《足球》總編嚴俊君,起因是《足球》渲染了職業比賽中的問題。當時人們並不知道為什麼國家體委一把手會這麼激動,後來才知道,在四年之後的今天,華夏體育最高行政機構就悄悄把暫緩深化職業足球改革作為領導之間的默契。

官場運作,蕭宸自然是極為熟悉的。這場秘而不宣的倒退深層原因有二︰一、華夏體育界已把「奧運奪金」當成最高甚至某種意義而言是唯一任務,這也是更高層的領導想法,體委大院的人們甚至明言「只要奧運奪金了,哪管你足球有多少人看,人越多,越添亂」。二、那一年,無論高層的人還是事都發生了和紅山口不一樣的變化,當時華夏流行一句「穩定壓到一切」,這在社會層面是正確的,但在問題多多正需深化改革的華夏職業足球而言,卻成為撤退的鑼聲,從這年開始,原本的紅人王俊生屢屢在體育總局領導里挨罵,因為王是想進一步改革的,而體育大形勢並不允許他這麼做,何況他還犯了一些錯誤。

如果能夠理順一些歷史脈絡︰上世紀五十年代,華夏體育基于從政治和外交上打敗敵人並顯示新華夏存在事實的武器,成立了「國家體委」實行了前蘇聯式的「舉國體制」;二、從1958年與國際奧委會交惡後退出直到1979年整整21年間,華夏體育處于世界之外無人知曉的空洞地步,雖然我們也打破了很多世界紀錄,但那多是和社會義義陣營中的兄弟們友誼賽中打出來的,至于現在被稱為「國球」的華夏乒乓,其實在此階段之前還被我們視為「雕蟲小技」,並不在體育部隊的主流之中;三、80年代開始,鄭南巡推動了華夏體育第一次春天,但還是為了展現華夏改革開放的舞台,華夏足球因無力爭奪奧運金牌並沒有成為主流社會話題;四、鄭老南巡講話後,1992年華夏足球開始應運改革,出現「甲A」這麼激動人心的事物;五、自1997年後,華夏足球因為某些高層和社會經濟政治原因影響,突然停下改革步子,目的是為了「穩定」。本應該打開的大門被合上了,只是為了民意和一些實際利益,還留著一扇窗,畢竟,據說很能掙錢的華夏足協每年要上交相當大一部份錢出來……

袁偉民先生是華夏計劃經濟金牌戰略的集大成者,他把這一點做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但國家體育總局因為其在華夏政治經濟的邊緣化,其實從來都沒有真正理解華夏高層的改革精神,只為奧運金牌負責的他們也沒有必要為職業足球負責。

圍繞在華夏足球身上一再地發生一些「偶然」的事情,比如1952年赫爾辛基(歸屬體委),比如1992年紅山口(為了配合中央深化經濟改革和打進世界杯),但華夏足球從來沒有發生過「必然的事情」,也就是說,華夏足球從來沒有自發的革命過,鄭南巡要經濟改革是因為再不改華夏就出大問題了,而華夏足球的「經濟改革」卻只是為了「出線」,它一直在隱約地違背著大的華夏經濟改革方向,央視一位名嘴說得耐人尋味︰華夏經濟改革的方針是「用改革來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而華夏足球卻是「用倒退解決改革出現的問題」。

所以在蕭宸看來,這其實是因為它只是政治經濟下面一個民俗化道具,一遇風吹草動就風緊扯乎,當日本足球在「明治維新」時,我們在「洋務運動」,所以他覺得根本不必再美化「紅山口」,如果讓他通俗地比喻就是,鄭老說「模著石頭過河」,目的還是為了過河,但體育總局卻要求華夏足球「模著河過石頭」,目的是不是為了過河而是為了過石頭。這麼多年來華夏足球的倒退,不僅是因為有一個根本不該管理足球的體育總局在上面,更重要的是有一個始于1952年的高于體育總局的體育理念。華夏體育,其實是一種向政治經濟的諂媚。

這里有一個對比︰陳毅元帥是個圍棋高手,一高興他就去搞圍棋了,多年後華夏圍棋終于成為世界頂級高手,可對足球痴迷熱烈的賀龍元帥在去世後幾十年也沒見到華夏足球騰飛,卻幾乎消絕了。兩大元帥,搞圍棋和搞足球的效果大相徑庭,並不說明兩個元帥的工作能力高下,只說明圍棋這個相對小眾的東方運動和足球這個當世第一大運動的復雜性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這個例子告訴蕭宸,直到現在還企圖用舉國體制來管理足球,連賀龍這麼偉大的元帥都沒做到,體育總局那批人只怕更加不行。令人吃驚的是,在這五十年中,世界足球運作體制發生天翻天覆地的大變化,英國的那些教會和老爵士們退得差不多了,華夏卻還在沿用五十六年前的行政管理方法。

但無論如何「舉國體制」很快給華夏人帶來激勵,1953年,世界青年友誼運動會,印尼歸僑吳傳玉獲得游泳冠軍,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國際賽場上升起。當時很多外國人都不知道五星紅旗是哪個國家的,紛紛可以想見這次比賽給新華夏人民的驕傲感。

體育成為政治符號和手段,既是華夏遭受多年政治隔離的結果,更是100多年屈辱歷史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無法選擇。其實到現在,華夏體育也沒有月兌離當年思路,京城正在申辦2008年奧運會,京城希望這可以成為展現新時期華夏改革開放一個舞台,人民很激動很幸福,因為我們必須這樣選擇。當然,蕭宸知道京城會取得成功,不僅在今年7月13號那天會成功,2008年還會取得更加振奮人心的成功——但這與國足無關,甚至國足將來在2008年輸掉比賽後,還會被網友調侃「國足歡迎你」……

華夏體育是從意識形態而來,當年這並沒有錯,可現在它應該向市場和民間而去,要把它當成「生意」和「游戲」,這樣才能為國增光,才能升華為更高級的獨立的體育精神,否則我們只能繼續去玩簡單化的小眾的非世界主流運動的乒乓球和跳水了(此處只說客觀事實,無詆毀華夏國球和國跳的意思,能拿金牌的運動員,都是國家和全國人民的榮耀)。

思考華夏足球落後的問題時,蕭宸習慣使用一種逆向分析方法︰就是反過去研究華夏軍團如乒乓這樣的優勢項目中,如果找到它們獨領風騷的原因,也許會得到華夏足球落後的原因。他居然發現一個有趣的故事︰

1979年,本來和國際奧委會決裂的華夏人終于決定重返國際體育賽場,但這時才發現自己離世界競技最高殿堂如此之遠,長期和第三世界盟友打「友誼球」創造的紀錄和英雄神話一一被的真正的競技者粉碎,那幾年,我們內心煎熬,卻只有自嘲著「我們打的是姑娘球」。但當時黨中央下令一定要在奧運會上有所突破。于是,國家體委就集中無數的專家研究怎樣奪取奧運金牌,在這些會議中,華夏人首次發明了分金牌和獎牌「指標」的做法,很快這一獨具華夏特色的體育激勵方式自上而下,被各省體育局所采納,並一直使用至今。在舉國體育的體制背景下,體育官員們的命運前所未有地和競技體育運動的成績聯系在一起。每次全運會賽場上,緊張的除了隊員和教練外,便是各省前來督戰的官員們——每塊金牌都包含著他們的悲喜,牽扯到他們的政績和升遷。

在以金牌數量為標志的當時,華夏的體育官員和專家們當然就會中外選手成績差距中發現要拿田徑、游泳、足球這些大項的金牌難以上青天,所以「必須走別人不怎麼走,甚至沒有走過的路」成為一條捷徑,如此,乒乓、羽毛球、跳水、舉重、射擊、體操等相對偏門項目才避實就虛成為華夏大力發展的項目,而且為了乒乓、羽毛球、跳水等進入奧運正式項目,華夏體育界花費了很多外交心思,團結了國際體育大家庭能夠團結的一切力量,現在想來這一點值得欽佩。在技戰術開發上也如此,比如柔道的例子是︰當時國家體委領導人決定把女子柔道也當成突破口,召集專家研究,華夏人一不小心發現,發源于日本的柔道里居然沒有「抱腿」這一規則限制,也就是說如果你去抱腿,裁判員不可以判你犯規,而這正是華夏式摔跤的強項,所以新成立的華夏柔道隊拼命從華夏摔跤里汲取營養,當出現在奧運賽場上,外國人驚呆了,疑為天人……

華夏軍團在偏門項目中的技術鑽研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們把過去這些運動完全改變了一種概念,僅乒乓球為例,華夏人就在最近的三十年為世界貢獻出近一半的技術革新,華夏人改變了乒乓球,還比如說相對大眾一點的排球,過去的排球完全是高舉高打,可聰明的華夏人發明了「背飛、雙快、時間差」這些革命性的技術,毫不夸張地說,華夏人創造了很多新的運動項目,這是華夏人自己的項目。看起來,這是行之有效的好手段,老百姓也得到愉悅和自豪感。雖然,如果繼續以乒乓、跳水等六支「夢之隊」打天下,將永遠不會成為真正的「體育強國」,因為蕭宸知道,如果這一世與前世一樣,會在2008年經歷京城奧運金牌大狂歡,那麼這種愉悅恐怕不會迅速消褪。

「劍走偏鋒」是一個核武,它以舉國之力征服著世界體育,蕭宸不知道這樣定位我們的「國球乒乓」會不會得罪很多人,但以世界範圍而言它真的是小眾項目,一個故事是︰早幾年我國奧運乒乓冠軍退役後前往美國、德國打職業聯賽,可當他們到達比賽館後被眼前一幕驚呆了,因為——參賽選手有全家老小齊上陣的,有坐著輪椅的,還有看上去像是來談戀愛的……你看過外國人真很器重乒乓嗎?好像只在好萊塢大片《阿甘正傳》里看過。

當然,我們不必跟隨外國人的游戲方向走,我們可以自己玩自己的,包括武術、毽球,就像南亞人痴迷于「卡巴迪」一樣,這是一個民族的愛好和選擇。蕭宸真正的想法是︰上述華夏人玩得純熟的項目,都是可以在行政力量牢牢控制下的,也就是說從技術環節上它們都具備著「舉國體制」天然的屬性,它們本來就是行政的資源。無論是教練,還是隊員,甚至訓練基地,都屬于體委這個政府機構的財產。而足球不能,面對幾年後,全球範圍價值2000億歐元的足球產業,一旦華夏足球加入其中,體委——也就是體育總局——那每年區區幾個億資金的單位,如何控制得住?

所以,在蕭宸看來,只要華夏的足球,還是在體育總局以及足管中心落後操作下的「小眾運動」,就永遠不會有希望。

這時候,宋明宇忽然看了蕭宸一眼,說道︰「我想在吳城免費建設幾個足球場,你說市委和市政府方面,有沒有可能給出優惠的用地政策?」他自嘲地一笑︰「我雖然想在大眾足球上投資,可也不能拿建房產的價格來買足球場的地價,是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宦海龍騰最新章節 | 宦海龍騰全文閱讀 | 宦海龍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