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龍騰 第115章 蕭宸辭職

作者 ︰ 雲無風

第115章蕭宸辭職

思想再激進,下筆也要慎重。蕭宸當然不會將自己的真實心態照本宣科地寫進調研報告中去。按照最官方的嚴謹用詞寫就一篇報告,然後稍微打下兩三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埋伏,蕭宸的調研報告便宣告完工。

而後上交調研報告,等待本次進修畢業自然無需多話。而此時,時間已經到了世元1999年9月30日。

明天,便是世紀大閱兵了。

新中國50歲了,它依然年輕。

1949年10月1日,京城,小雨。**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身著黃色中山裝的**主席宣告華夏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

新華夏誕生了,它渴望長大。

這是兩個永恆的歷史瞬間,其50年跨度的區間是這兩個永恆的見證。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閱兵,是一項極其隆重的軍事儀式,是體現一個國家的國威、一支軍隊的軍威、一個民族的浩然正氣的重要形式。非其之陣勢不能表達一個東方大國繼往開來的氣概。

10月1日的京城**廣場。這是世界都知道的約會,是華夏人民共和國和延續50年的大國之夢在約會。

華夏是一個喜歡講求歷史淵源的國家,正如國慶和閱兵。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閱兵在華夏源遠流長,在華夏春秋時期,就有「觀兵以威諸侯」的記載。

祖國50華誕,無論1949還是1999,華夏人做的是同一個強國夢。所不同的是,今天,這個夢正越來越近了。

古人說,佳兵不祥,還有人干脆說,唯兵不祥。如此大規模地展示武器,對于許多小孩子來說,足夠新奇,他們是第一次見。按照古人的想法,君子最好遠庖廚,刀劍也不要掛在臥室里,離得遠遠的,最好是能像花木蘭一樣,臨打仗再買駿馬鞍韉。

但在今天,任何一個現代國家的合格公民都不可能遠離國防,不設防的國家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成為代管防務的國家的附庸,二是在紛擾中崩潰。

在這一年剩下的時間當中,閱兵儀式的鏡頭還將反復多次地在電視畫面中出現,如何解釋軍隊、武器、和平、敵人?這是一個問題。

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來說,解釋工作有著不同的策略。

對一個2∼5歲的孩子來說,他們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就是手和嘴,小一點的孩子用嘴去咬,大的用手去感受,最好的辦法,莫過于讓孩子玩坦克、飛機、艦艇類的玩具。現在的父母有時候太忙了,在忽略孩子的同時,也減少了很多和孩子一起游戲的快樂。(看官們,您有多久沒有給孩子做一個手工制品了?)

《新世紀周刊》提供了四個版面給閱兵車輛手工畫,把這幾頁貼在硬紙板上,沿線剪下、膠水粘好,就能收獲四輛手工閱兵車輛,不得不說,是一個不錯的創意。

對6-10歲的孩子來說,他足以親手制成這些閱兵戰車手工,當然,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可以考慮給孩子購買立體的武器裝備模型,自從閱兵式舉行之後,華夏國產兵器模型銷量極佳,親手把一個個零件剪下、打磨、組裝、涂膠水和上色,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最優秀的模型制造者造出的模型,足夠堅固,是可以加裝電動機的,一部帶電動機的模型坦克並非所有人都能做成,這是考驗孩子和家長共同意志力的好機會。在做這類模型的時候,不妨跟他講一講武器的意義︰目的是保衛和平,而不是殺戮。

10∼14歲的孩子會主動地對武器有興趣,可以給他講一講過去閱兵的往事,在這組封面報道當中,我們提供了一些閱兵往事作為談資,同時告訴孩子,祖國和家庭一樣,剛開始都是很窮,需要很多努力逐漸建設成美好家園的,鼓勵他克服困難的精神。

15歲以上的年輕人,別把他當孩子看待了,他們需要的是尊重,他們和那些踢正步和駕駛戰機的戰士已經差不了幾歲,是同一代人,多鼓勵這些年輕人吧,讓他們看看加油機、預警機、殲擊機和直升機,告訴孩子︰這些了不起的裝備都是華夏生產的,但並非百分百都是我們華夏自己的技術,有些發動機我們還無法自己研制,我們還沒有真正商用的國產大飛機,這些年輕人會迷戀上這些裝備,進而去跟數理化親密接觸的。

有心人會發現,華夏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直延續著一個不成文的習慣——國慶閱兵大典時穿著中山裝,只是在顏色選擇上有所不同。在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典禮時,鄭南巡身著的中山裝是藏青色;而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典禮時,姜恩國主席身著灰藍色中山裝。

據了解,孫中山曾闡述「中山裝」的思想和政治含義︰衣服外的四個口袋代表「四維(即禮、義、廉、恥),衣領為翻領封閉式,表示嚴謹的治國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間突出的袋蓋,筆山形代表重視知識分子,背部不縫縫,表示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

不過一般人恐怕注意不到,在今天的**城樓的人群當中,竟然有一個年輕得不到三十歲的男子也出現在這里,雖然他不能站在前排,也沒有任何鏡頭可以照到他的臉上。

但,他終于第一次在這樣的時刻,出現在這個世界第一大的廣場的城樓上,而這座城樓所象征的意義,在華夏,自然無人不知。今天的他,還只能站在人群最後,哪怕已經出任東川市副市長的陸雲來也在他前面一些,但畢竟,28歲不到的他已然第一次出現在了**!

今年的閱兵是改革開放後第二次閱兵儀式,而這一年也正好是改革開放20年。華夏的軍隊和軍工企業在這20年中都經歷了起起伏伏和多番轉折。首先為了國民經濟的發展,軍隊必須為經濟建設讓路。當時中央軍委的指示是「過苦日子」。這個苦日子一過就是十多年,軍人曾經是全中國年輕人最理想的職業,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這已經變成了一份非常讓人不感興趣的工作。無論是福利還是薪酬都很難吸引最優秀的年輕人加入到這個行業里來。

不光軍隊的日子苦,軍工的日子同樣難熬。出于對世界大環境的考慮,中央認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旋律,因此對軍工的投入也降到了最低底線,並將剩余產能裁撤,鼓勵軍工企業進入民用商品生產領域。

以生產研發殲-10戰斗機聞名的成飛集團在那個年代就曾經生產過雞籠子和金屬廚具。華夏最大的航空工業基地哈飛集團也生產過冰箱、農用機車和小型面包車。前身為清重臣張之洞創立的漢陽兵工廠,現今亞洲最大的輕武器生產廠商建設集團在那個年代制造過摩托車以及其他工農業工具。國家沒有足夠的投入,那個年代的軍工可謂是各出奇謀,為的只有兩個字——生存。

同樣的情況也存在于部隊中,改革開放之後為了彌補部隊經費的不足,國家鼓勵軍隊經商。當時的黨政軍部門都不多不少有經商的行為。當時有個專門的名詞說明這種現象——下海。

與10年後的年輕人對公務員考試趨之若鶩不同,那個年代的軍政官員都喜歡下海經商,當然下海有全身心下海和半下海的狀態。半下海的就是在保留公職的情況下,到黨政軍企業去工作。

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華夏軍隊都有自行墾荒生產解決農副食品的傳統。這和蘇聯紅軍在蘇聯解體後倒賣武器彈藥的行為有本質的不同,華夏軍隊的經商活動一直是在軍政命令控制下的集體行為。但是不得不承認經商會對戰斗力和市場秩序存在非常負面的影響。終于在90年代中後期,國家才徹底結束了黨政軍參與商業活動的風潮,將已經建立的公司企業股份制或者改編為事業單位。

經歷了這種自行生存的華夏軍隊和華夏軍工,在1999年僅僅是重新步入正規化的一個開始。與1984年相比雖然新型裝備大量涌現,在這一年,改革開放新時期誕生的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警特警、預備役等部隊第一次匯入了受閱大軍中。在武器裝備方面,此次受閱的42種裝備,90%以上都是新裝備,絕大部分都是自行設計和生產的,高科技武器裝備已開始成為解放軍的主戰武器。

「世紀大閱兵」完美地實現了「米秒不差」︰壓陣的第二炮兵戰略導彈方隊最後一排通過**中線的那一刻,陸海空航空兵首次聯合編隊組成的強大機群中的第一架飛機準確飛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上空。

百米閱兵道,世紀精兵路。從開國大閱兵到國慶50周年閱兵,13次莊嚴的檢閱,把人民軍隊發展壯大的歷程濃縮成鏗鏘的足音,留在了**廣場上。

除開作為壓軸大戲的東風31洲際導彈之外,今年最大的亮點無疑是空中飛過的殲轟-7飛豹戰斗轟炸機,這是華夏航空兵裝備的第一種戰斗轟炸機。自飛豹橫空出世以來,華夏空軍已經從防御型轉向攻守兼備型。人們總是喜歡把目光集中在最先進的戰斗機上,但是根據杜黑的制空論,空軍真正的威力在于對地攻擊,消滅敵人的空中力量于地面才是真正的防空。而戰斗機僅僅是一種防御性的武器,防止敵人進入己方空域攻擊自己的地面設施。在過去華夏執行對地攻擊的空中力量僅有強擊機和轟炸機,前者著重于對陸軍的支援,後者由于年事已高突防能力很差。而戰斗轟炸機的出現讓華夏空軍第一次獲得了遠及南沙群島的攻擊力量。

中央對閱兵細節的重視從一些非常細微的地方就可以看出來,譬如三軍儀隊最先出場的時候軍旗是卷起來的,等到閱兵總指揮下令分行式開端,軍隊在正式開步行進前的一霎那軍旗才展開,這就是聲勢奪人。華夏是陸權國家,陸軍是老大,永遠站中間和走前面;正如同英國是海權國家,海軍是老大,所以海軍站中間和走前面。華夏官場的歷史慣例,右為大,左為小,所以海軍在右,空軍在左;行進時,前後次序一定也是這樣按照大小作先後的排行順序。華夏三軍儀隊的陣容是17x3x3+3一共是156人。156人身材個子一般高,比上次97年在香港移交大典看到的英國三軍儀隊漂亮太多了。英國有六千多萬人口,也不是小國,三軍儀隊卻個子高矮不一,一出場就被比下去了。

觀看徒步方陣首先看的就是方陣的大小。方陣越大氣勢越高,越能夠顯出軍威。但是方陣越大分行式的進行就越困難,軍隊訓練的功力在這里就顯露出來了。解放軍的徒步方陣是25x14+2(兩個領隊),這可能是目前世界閱兵史中出現的最大的行進方陣,遠比任何其他國家龐大。寶島的「**」的徒步方陣是14x10+1(一個領隊)。25x14的方陣是14x10方陣的兩倍半,當然氣勢雄偉多了。但是25x14的徒步方陣作正步行進其困難程度比14x10的徒步方陣相差不可以道理計,根本不在一個等級。陣勢一擺出來,高下立分。其實沒有當過兵的人也上過體育課,25人排成一直線遠比14人排成一直線困難,在行進中維持一條線、踢腿一樣高更是難上加難。

人民解放軍這次17個徒步方陣都是超水準演出,如果跟世界其他國家比,任何一個方陣都比其他國家優秀。但是什麼事情都怕比。如果這17個徒步方陣他們自己比,毫無疑問,水兵方陣要高出一截。這個水兵方陣太優秀了,他們踢的正步可以用完美兩個字來形容,蕭宸從來沒有看過任何國家有任何隊伍無論是齊步還是正步能走出這種水準,令人嘆為觀止。蕭宸幾乎可以確認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優秀的行進方陣。這個水兵方陣的素質遠遠高出他以前看過的所有國家的閱兵隊伍,他們的紀律、士氣與默契出類拔萃、鶴立雞群,他們回應隊長的聲音雄壯又嘹亮,他們的正步在莊嚴中帶著一種灑月兌,自動步槍緊貼著胸前,握槍的姿勢一致,轉頭的姿勢一致,輕松地踏著正步就像踏著波浪,真的是橫看一條線,豎看一條線,斜看還是一條線。面部表情是非常重要的,水兵們一張張年輕的臉露出自信和穩健。分行式是高烈度、高專注和高度緊張的操演動作,水兵們神態專注但是動作輕松,這種嚴肅中帶著瀟灑的神色真是從未見過,令人難忘。

蕭宸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練的,但身邊的一些各地領導尤其是軍方將領卻是知道的。說來也有意思,水兵在東北有個專門的隊列訓練學校,其中有一位軍校老教授,是以前**投誠的,但他對隊列訓練極有研究,發明了許多隊列訓練的好辦法,比如軍帽(大蓋帽)反戴,頂在頭上走正步,走到軍帽不會掉下來為止……

對這種難度的訓練,蕭宸听一听都覺得震驚,望向城樓下面的目光頓時更添了幾分肅然的敬意。

蕭宸正跟身邊的幾位京官聊著,身邊一位將領很自豪地笑道︰「說到隊列行進,就不要跟外國比了,那沒意思的。在閱兵村的時候他們就說了,要拿世界第一,請隨便挑一個方陣;要拿華夏第一,必須放3倍慢動作。」

周圍頓時響起一片自豪地笑聲。是啊,最嚴肅的軍紀不能丟,人家不一定怕咱們的物理原子彈,但一定怕咱們的精神原子彈。

應該說,1999年的閱兵被稱為世紀大閱兵,雖然裝備水平仍然不算先進,但是部隊整體的氣勢卻相當恢弘。從此刻直播的電視畫面上來看,在**城樓檢閱部隊的第三代領導人也深深地為這種如鋼似鐵的方陣所震撼,今後人們會知道,這次閱兵正是華夏國防從谷底到重新崛起的分界線。

……

10月20日,中央黨校地廳級干部進修班順利畢業。次日,蕭宸回到朗柳。

10月29日,朗柳市人民政府市長蕭宸向朗柳市人大常委會遞交辭職報告。

11月1日上午,朗柳市召開領導干部會議,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徐兆民代表省委作了重要講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廖志文宣布省委決定,市委書記王文華主持會議並講話。

省委決定︰程子光同志任華共朗柳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蕭宸同志不再擔任華共朗柳市委副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同時提名程子光同志為朗柳市市長候選人。

次日,朗柳市人大常委會經審議,同意蕭宸同志辭去朗柳市人民政府市長職務,任命程子光同志為朗柳市副市長、代市長。

蕭宸回到朗柳的時候,朗柳在短時間內便已經風雲變幻。因為得知劉中時省長時期的岳州市委副書記程子光今次將調任朗柳市長接替自己,蕭宸立刻詢問跟程子光共事過的章平昌書記,結果章平昌對程子光的看法有些不好,這讓蕭宸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最後十天所做的幾手準備,是不是能保證朗柳能夠按照自己設定的良性循環道路走下去,蕭宸也心里沒底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宦海龍騰最新章節 | 宦海龍騰全文閱讀 | 宦海龍騰全集閱讀